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答:一般来说污泥发生严重老化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污泥中毒会很快引起细胞解体。污泥老化和中毒时出水ESS都会明显增加,有经验的人能从表观上区分的。污泥老化时出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要大些,大多呈碎片状。污泥中毒时出水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要小。
污泥中毒与污泥老化也可从DO值的变化上进行区分,污泥发生中毒的过程较快,会使DO在短时间内上升,而污泥老化有个渐进的过程,DO的上升过程也是渐进的。
2、问:调试一个屠宰废水,工艺为:化粪池(HRT>2d)-调节池-水解池(HRT=5)-接触氧化池(HRT=6)-二沉池,由于前化粪池出水COD在700,而且接触氧化时间比较短,故将水触池改为曝气池,但所加的一台潜水曝气机效果有限DO一般在0.5以下,原曝气池DO正常。两池的SV都可达到20~30,现在进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出水水质仍然很差,SS较多,原曝气池有一定的泡沫,且比较稠,是否是因为污泥老化的原因造成的?
答:好氧进水COD700很正常的,泡沫与氨氮无关,要确定是生物泡沫还是化学性泡沫?如是化学性泡沫,在这样的污泥浓度下维持下去会逐渐减少的,实在不行可用水喷淋消泡。感觉你们的污泥活性很差,原因可能是营养比没控制好,如氮和磷。
3、问:曝气池的污泥越来越少,进水COD 约100~200mg/L,污泥难生长,没投用的池死泥多,怎么办好呢?
答:可采用间断曝气法,适量排一些污泥,虽然污泥量很少,如不排泥会更少。
4、问:我们一个项目已运行一年了,近来由于进水水质恶化,进生化装置S含量达100左右,现在进水S在10左右,恢复有五天时间了,进水COD在600,出水300左右,10x16显微镜下看到一些树枝状东西和一些极小的(针尖大小)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污泥浓度几乎没有,现在该怎么调,是不是污泥被氧化,气量该调小点?
答:说明污泥已严重受损而解体了,要重新培养。
5、问:污水处理系统刚建好,准备开始运行,工艺:调节池---水解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处理系统,马上要开始试运行了,拟用接种驯养,请问开车和驯养中的具体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培菌初期应采用静态培菌,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污泥长期不增加,甚至下降,原因就是营养和曝气时间没控制好,污泥在增长同时又在不断自身氧化这样的恶性循环过程。活性污泥培菌后期,虽然污泥浓度较低,还是应适当排一些污泥,会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6、问:厌氧污泥培养方法和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答:厌氧污泥培养方法有多种,建议采用逐步培养法,大致过程如下:好氧系统经浓缩池的剩余污泥(已厌氧)投入到厌氧反应池中,投加量约为反应器容量的20~30%,然后加热(如要加热的话),逐步升温,使每小时温升为1℃,当温度升到消化所需温度时(根据设计温度))维持温度。
营养物量应随着微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不能操之过急。当有机物水解液化(需一、二个月),污泥成熟并产生沼气后,分析沼气成份,正常时进行点火试验,然后再利用沼气,投入日常运行。
启动初始一般控制有机负荷较低。当CODcr去除率达到80%时才能逐步增加有机负荷。完成启动的乙酸浓度应控制在1000mg/L以下。上面只是大致的要求,最好请有经验的人来指导。
7、问:经常在一些论坛上看到类似这样的说法“曝气过大,DO过高,细菌发生自身氧化了,负荷太低,微生物发生自氧化了,导致解絮”云云。而在ASM1#,ASM2#,ASM3#模型以及废水生物处理泰斗McCarty都是将微生物的衰减系数作为常数,用b表示,亦即衰减(自身氧化)是按一定的比例b随时都在发生,进行的。
而微生物的生长系数则与基质浓度密切相关,是一变数,当有机负荷较低,而供氧又充分的情况下,微生物将很快消耗掉水中的BOD,使生长停止,只有衰减,结果导致净增为0,甚至为负,使生物量不增反降。因此说自身氧化随时都在发生,而不是在低负荷,高DO下才发生,不知这样说是否妥当?
答:理论上没错,但实际运行中对污泥老化并不是局限于这样的理解,虽然污泥老化主要是微生物长时间缺少营养引起的,即营养与微生物量的失衡,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但处理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较复杂,污泥的活性还与运行控制条件、营养比等因素有关。
有的装置会发生以下情况:当进水浓度正常,而碳氮比或碳磷比较低时,污泥的活性也会很差,使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受到限制,产生的能量减少;当进水浓度和营养比等都正常,但由于剩余污泥没按要求排放,加之曝气时间过长等也会使污泥松散,活性差,这样的污泥习惯上也称老化。
8、问:本单位采用的是前置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近期在运行上出现问题。设计进水5万吨/天、COD350、BOD150、ss220、实际进水量每天5000m3/d,COD300,BOD120,SS180;
运行方式是内外沟四台推进器全开,内外沟溶解氧控制在3mg/L(近期化验室检测溶解氧与在线仪表数据不一样,仪表比化验数据高3mg/L,运行两个月化验才开始。)间歇曝气,曝气5小时、静沉1小时(推进器全部关闭),进水1.5小时,进水一分钟开推进器,开始曝气,由氧化沟内污泥浓度在100左右,一台回流泵长期回流污泥,流量700m3/h,回流污泥浓度在100左右,氧化沟内的污泥浓度一直不变保持在200左右,出水COD140最好是在100左右,BOD50,SS50,二沉池出水混浊。
(1)二沉池污泥不沉降,整个池面很混浊,(2)氧化沟污泥没有絮凝体,全部是很细小的颗粒。(3)镜检只发现一种微生物,样子像豆角籽,中间有气泡,头部多些。(4)氧化沟一直存在白色粘性泡沫,(5)我们处理全部是生活污水,运行3个月污泥浓度上不来,出水一直不好。请帮忙分析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
答:说明污泥已严重老化而解体了,是污泥负荷太低,曝气时间过长引起的,培养过程中污泥在增长的同时又在自身氧化,污泥浓度当然不会提高。污泥要重新培养,但问题是如果进水量和污水浓度还不增加,培养好的污泥又如何养住?
你们目前的运行方式是不行的,溶解氧高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曝气时间的控制。采用间歇曝气水下推进器不用停的,内沟不用曝气,可作为混合液流至沉淀池的过道,但推进器不能停。
9、问:厌氧工艺是UASB,没有升温装置,整个工艺没有污泥回流系统,废水是通过UASB溢流到好氧池的,而好氧池采用的是生物膜法,现在要进行污泥培养,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答:UASB 污泥培养可用其它污水厂浓缩后的厌气污泥移植培养,投加的污泥量要多,投加到厌氧反应装置高度的约1/3,污泥层至少1m 以上。如果没有厌氧污泥,也可用放置后一段时间后的好氧污泥来移植培养,因为培养初期不必追求严格的厌氧,即使移植的污泥中有氧会很快耗去,而形成厌氧条件,只是培养时间会长一些。培养过程中pH一定要经常测定,控制在7左右,还要控制好营养。具体的培养要求可参考相关资料。
10、问:对于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其是否已经克服了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的缺点呢?而且,我发现这里的辅流式二沉池都会出现液面翻很小的污泥絮体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我认为周边进水式沉淀池只是减小了进水水能对沉淀的影响和中心混合液短流问题,并没有全面改变幅流式沉淀池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周边式沉淀效率应该很高,可对进水布水要求很高。
11、问:有一25000T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设计进水COD:370mg/L,实际进水COD在150mg/L左右,TP在2mg/L左右,氨氮在20mg/L左右,总氮高于氨氮6mg/L左右,MLSS在2000~2500mg/L之间,SV小于15%,SVI大约50ml/g,MLVSS/MLSS=0.5。出水COD小于40mg/L,TP几乎没有什么去除效果,氨氮在8mg/L左右,总氮去除率不到50%。
现在问题就在二沉池出水堰有跑泥现象,从去年七月份开始运行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另外,三个沟各有四个转刷曝气器,现在由于负荷较低,外、中、内三圈分别开了1、2、2个曝气器,内圈溶解氧在2.0mg/L左右,外圈在线监测OBP最低达-400。请问:二沉沉跑泥是什么原因,这样控制曝气方式恰当吗?
答:污泥已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活性已很差,出水带出的是老化了的解絮污泥。主要原因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的。
应对措施:(1)减少曝气时间,可停运外沟,污水直接进中沟;(2)也可不停运外沟,增加排泥量,大幅降低MLSS。这二种措施都是为了增加污泥负荷,前一条是通过减少反应时间来增加污泥负荷,后一条是通过减少污泥浓度来增加负荷,当然为了维持水、气、泥三相平衡,曝气量也不能太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社区案例】现场检测条件有限,两级处理,生化末端水温34.8°,末端溶氧仪损坏,平时都是2.3mg/L左右上浮的泥块颜色发黄不是老泥最近这两天上浮厉害能看到水中气泡一般这种情况怎么解决?排泥上浮的也排不出去通过楼主的描述和照片,该浮泥应该为典型的反硝化浮泥,二沉池浮泥现象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
污水站正常运行情况下,本身有缓冲能力,发生问题可能是由于长期错误或不正当操作导致,也可能是由于有机负荷或污泥中毒等因素发生问题。生化系统在污水处理的比重占一半以上,生化处理不好,水质想达标而又想省钱那就难上加难。生化系统处理根据各种资料和个人经验,以中医学的理论看,也可以总结出:
5月5日上午,怀化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分局接到湖南合源水务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同分公司(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报告,该污水处理厂总排口在线监控从5月5日0时开始,COD、总氮、氨氮、总磷数据持续超标,通过该厂初步排查研判,有含明显刺鼻气味未知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导
【社区案例】sv30怎样观察?咋判断污泥解体?污泥解体主要征兆是泥水分离沉淀时,出现上清液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水质随着“跑泥”的产生开始变差的污泥异常现象。sv30观察时,上清液浑浊,可以从肉眼看出有悬浮颗粒,有大有小。一、污泥解体的概念由于实际运行的时候有三个概念很容易混淆,所
【社区案例】两级AO,养殖场污水处理。SV30如图:一级缺氧、好氧,二级缺氧、好氧SV30,想知道如何根据SV30去判断硝化、反硝化正不正常。在脱氮系统中,通过SV来判断硝化反硝化是否正常,主要是通过沉降比实验中是否有反硝化气泡的产生,一般在30分钟内就可以观察到,气泡产生的越多,说明反硝化越剧烈
在病毒爆发的时期,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的中招,但是至少有预见性和预防措施!但是假如有人投毒(偷排),让污泥“阳了”(中毒),留给我们的却只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难判断性、难恢复性!所以,污泥“阳了”(中毒)后的操作尤其重要!一、污泥中毒原因的判断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毒事件发生后,为避
【社区案例】昨天傍晚就出现过一次,污泥上浮了,一开始以为是污泥多了,然后停水排泥,排完泥就没有出现了,到刚刚又浮起来了,污泥上浮还伴有一些小气泡一起浮起来,各位大佬帮忙看看啥问题,学习下。生化处理后的泥水经过二沉池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
【社区案例】二沉池局部跑泥,污泥浓度5-6千,沉降比70-80,最近也加强排泥,还有哪些参数需要调整。活性污泥随水流失,从系统运行来讲,我们习惯的思维认为是二沉池存在问题,因为漂出的活性污泥来自二沉池出水,在巡查二沉池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二沉池出水中含有细小颗粒,特别是颗粒流出二沉池锯齿
《活性污泥重金属中毒的工艺调控方法与对策》发表于《净水技术》2022年第1期,从一线运行角度出发,对污水处理厂某次活性污泥重金属中毒导致运行异常的现象进行剖析,梳理出了五种较为常见的污泥中毒特征,对一线技术人员在日常运行种的诊断识别提供借鉴。同时,本文对污泥重金属中毒可采取的方法措施
污泥中毒主要体现为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难判断性、难恢复性!所以,污泥中毒后的操作尤其重要,本文总结了污泥中毒后的应急操作步骤,可以作为污水处理污泥中毒应急预案(手册)使用!一、污泥中毒原因的判断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毒事件发生后,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我们在确定生物系统是否中毒时,可
活性污泥抑制试验,实际上大家都很少去跟踪很少去实际做,主要是因为这个实验做起来不好做,有时候实际和实验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经过一个研究,进行如下分析供给污托邦各位同仁参考。
近年来,由于我国各地区水环境改善的环境目标的不断提升,各地市对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都提出了更严格出水水质标准,市政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厂也在不断地进行升级,以符合更严格的排放要求。在一些难以扩充厂区土地的地区,采用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工艺在污水厂的生物池进行原位改造,可以在一
【社区案例】现场检测条件有限,两级处理,生化末端水温34.8°,末端溶氧仪损坏,平时都是2.3mg/L左右上浮的泥块颜色发黄不是老泥最近这两天上浮厉害能看到水中气泡一般这种情况怎么解决?排泥上浮的也排不出去通过楼主的描述和照片,该浮泥应该为典型的反硝化浮泥,二沉池浮泥现象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
污水站正常运行情况下,本身有缓冲能力,发生问题可能是由于长期错误或不正当操作导致,也可能是由于有机负荷或污泥中毒等因素发生问题。生化系统在污水处理的比重占一半以上,生化处理不好,水质想达标而又想省钱那就难上加难。生化系统处理根据各种资料和个人经验,以中医学的理论看,也可以总结出:
生物脱氮除磷(BiologicalNutrientRemoval,简称BNR)是指用生物处理法去除污水中营养物质氮和磷的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脱氮除磷工艺演变出了多种工艺和工艺变种,为我们选择污水处理技术路线,提供了很多种选项。一、A2/O工艺1、厌氧池图1为传统的A2/O工艺流程,首段为厌氧池,本池的主要作用为释
【社区案例】两级AO,养殖场污水处理。SV30如图:一级缺氧、好氧,二级缺氧、好氧SV30,想知道如何根据SV30去判断硝化、反硝化正不正常。在脱氮系统中,通过SV来判断硝化反硝化是否正常,主要是通过沉降比实验中是否有反硝化气泡的产生,一般在30分钟内就可以观察到,气泡产生的越多,说明反硝化越剧烈
【社区案例】沉降比90多~污泥浓度6000左右~日进水水量4万吨左右,主要是生活污水,前几个月因为疫情原因吧~水量比较少,为了保证二期三期水量,一期进水量比较少而且不稳定~长时间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比较厉害~目前水量比较稳定,外加碳源,加大排泥~持续半个月,污泥状态还不是太好。还有什么比较好
【社区案例】生化池只要有COD和氨氮是不是就不会曝气过度?DO高了对活性污泥有影响没,污泥自我氧化?一、溶解氧(DO)的定义及理解应该说,理论上来讲,当曝气池各点监测到的DO值略大于0(如0.01mg/L)时,可以理解为充氧正好满足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但是事实上,我们还是没有简单
【社区案例】昨天傍晚就出现过一次,污泥上浮了,一开始以为是污泥多了,然后停水排泥,排完泥就没有出现了,到刚刚又浮起来了,污泥上浮还伴有一些小气泡一起浮起来,各位大佬帮忙看看啥问题,学习下。生化处理后的泥水经过二沉池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
【社区案例】二沉池局部跑泥,污泥浓度5-6千,沉降比70-80,最近也加强排泥,还有哪些参数需要调整。活性污泥随水流失,从系统运行来讲,我们习惯的思维认为是二沉池存在问题,因为漂出的活性污泥来自二沉池出水,在巡查二沉池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二沉池出水中含有细小颗粒,特别是颗粒流出二沉池锯齿
一、什么是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RetentionTime)简写作HRT,水处理工艺名词,水力停留时间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对于生物处理,HRT要符合相应工艺要求,否则水力停留时间不足,生化反应不完全,处理程度较弱
这周将继续围绕深度处理部分的工艺细节管理展开进行讨论。深度处理是以化学药剂投加反应进行的水处理单元,这个单元的原理是利用化学药剂的水处理功能来进行的,因此在工艺细节管理中是需要围绕化学药剂的功能释放和效能利用展开的相应的工艺管理功能,下面将从深度处理的化学药剂使用上展开说明工艺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