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简写作HRT,水处理工艺名词,水力停留时间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对于生物处理,HRT要符合相应工艺要求,否则水力停留时间不足,生化反应不完全,处理程度较弱;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系统污泥老化。
当处理效果不佳时,可参照设计值进行HRT的校核,校核水力停留时间时,水量应该算上污泥回流量。若HRT过小,应缓慢减小污水量,过大则缓慢加大污水量。注意,污水量的增减都应缓慢变动,否则造成系统的冲击负荷;由于污水处理任务艰巨,不要轻易减小进厂污水量,而是在回流量上做出调整。
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中,水力停留时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污水的处理程度,因为它决定了污泥的停留时间;而在MBR法即膜生物反应器中,由于膜的分离作用,使得微生物被完全阻隔在了反应池内,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
二、水力停留时间HRT的计算
污水处理中的水力停留时间其实分两种的,一个叫名义水力停留时间,一个叫实际水力停留时间!
1、名义水力停留时间
顾名思义,名义水力停留时间就是定义中的停留时间的计算,即水力停留时间等于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容积与进水流量之比:
如果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容积为V(m3),Q为每小时进水量(m3/h),则水力停留时间公式为:
HRT = V / Q
2、实际水力停留时间
实际水力停留时间即为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的实际停留的实际,是需要考虑污泥回流的量的:
如果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容积为V(m3),Q为每小时进水量(m3/h),R为污泥回流比,则水力停留时间公式为::
HRT = V / (1+R)*Q
那在脱氮系统中,缺氧池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到底算不算内回流呢?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有争议,实际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的计算中内回流是不算到公式中的,在污托邦社区中笔者也解释过推算过程,以供大家参考:对于缺氧池的停留时间,文献中也没有详细的介绍,规范中也只是给了一个范围,缺氧池停留时间的计算,外回流R是要计算到内的,这个是没有异议的,一般认为进水量是(1+R)*Q,所以,一般认为缺氧池停留时间HRT=V/(1+R)*Q!
但是缺氧池的停留时间到底算不算内回流,我们按宏观上看的,假如内回流比r=4或N,我们就认为水是回流4次或N次的,所以,虽然每一次停留时间短,但是4次或N次加起来,停留时间是一样的,抵消了内回流的影响!所以,内回流是不计算到公式中的!
三、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的影响
A2/O工艺在较长HRT条件对NH3-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HRT过短,反应池中各微生物种群没有充分的时间生长,污泥流失过快,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进行。当HRT达到一定的值时,已足够各反应器内的反应充分进行,再增加HRT,也只能是增加经济负担,对脱氮作用没有更显著的效果。
但是,通过对膜生物反应器复合工艺的研究指出,试验选定的HRT范围内(4.97h-8.70h),系统对TN的去除率随着HRT的减少而增加。这是因为长HRT条件下,系统的有机负荷率降低,会使生物的内源呼吸加剧,影响污泥的活性,最终降低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降低HRT可使系统的有机负荷率提高,进而使系统反硝化的能力增强,最终提高氮的处理效果。
四、水力停留时间HRT对除磷的影响
在SBR工艺中,HRT对PO3-4-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该工艺对PO3-4-P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这可能是由于反硝化菌与聚磷菌同属异养菌,由于反硝化菌能够先于聚磷菌吸收和利用VFA进行反硝化脱氮,并且聚磷菌对于碳源的要求要严于反硝化菌,即易降解有机物优先被反硝化菌利用,导致聚磷菌吸附的碳源较少,相应地VFA也较少,在厌氧下转化生成的PHB(聚β-羟基丁酸)就减少,从而需要释放的磷产生的能量就相对减少。
通过对A2/O工艺的研究,HRT升高,TP去除率不一定升高,而是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HRT为8h时,TP去除率最高,去除效果最好。当HRT升高至12h时,TP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除磷效果恶化。这就说明了较长的HRT有利于TP的去除。但随HRT的增大,TP去除率逐渐减小,还会对TP的去除有不利影响。这可能是因为HRT太大的话,产生污泥膨胀,在碳源一定的情况下,硝化细菌与聚磷菌之间就会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而聚磷菌的存活能力低于硝化细菌,所以就会造成聚磷菌的死亡,不利于吸磷作用的进行,因此,HRT增大,TP的去除率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硝化反应影响因素1、污泥负荷F/M和泥龄SRT生物硝化属低负荷工艺,F/M一般都在0.15kgBOD/(kgMLVSS·d)以下。负荷越低,硝化进行得越充分,NH3-N向NO3—-N转化的效率就越高。有时为了使出水NH3-N非常低,甚至采用F/M为0.05kgBOD/(kgMLVSS·d)的超低负荷。与低负荷相对应,生物硝化系统的泥龄SRT一般
一、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利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气,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废水中氮的去除还包括靠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将氮转化为细
一、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利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气,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废水中氮的去除还包括靠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将氮转化为细
近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玉溪新兴钢铁260㎡烧结机低温余热综合利用总承包工程”项目招标会上,陕鼓动力凭借优秀的系统集成能力及品牌影响力,赢得了专家评委的信任,一举中标。该项目将对陕鼓开拓冶金市场低温余热综合利用领域起到示范作用。
HRTParticipacoesemPetroleoSA(HRTP3)首席执行官MarcioMello在圣保罗告诉记者,该公司将向发电厂供应巴西亚马逊地区的天然气,以把商品转变成电力。MarcioMello表示,HRT可能会和除国有巴西石油公司之外的其它公司成立协会,以通过管道输送天然气。报道称,巴西石油公司没有让HRT使用其管道的计划,而MarcioMello表示HRT也并未要求使用巴西石油公司的管道。
膜生物反应器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有机污水,由于其高效、节能、无相变、无二次污染、产出水水质好、占地少、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膜生物反应器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有机污水,投资2000元~4000元/吨水,运行费用低于1.50元/吨水。
1月28日,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发布“2022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的公告》涉水奖项一等奖获奖项目项目名称:城市雨水量质协同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主要完成人:李俊奇、章林伟、任南琪、王建龙、王文亮、潘晓军、宫永伟、任心欣、李海燕、和坤玲、张伟、王超群、徐
摘要: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量少等诸多优点已被广泛运用到水处理中,但膜污染所带来的频繁膜清洗和膜更换提高了MBR的实际运行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大量研究致力于发展MBR膜污染的减缓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其中,生物法由于具有成本低、环境友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近日,苏伊士集团与印度大孟买市政公司(MCGM)签署污水处理项目合同,苏伊士集团将负责孟买Worli5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DBO),项目合同金额7亿欧元,服务人口达250万人。项目合同履行期限为20年,包括5年的设计建造期及15年的设施运营和维护期。项目采用苏伊
近日,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PPP项目。碧水源新研发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V-MBR)技术将应用于该项目,处理后的出水部分指标可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对保护当地流域的水环境将
污水处理行业被认为是耗能大户,以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也按下“加速键”,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创新成为行业讨论的热点和探索的方向。作为一家技术引领的高科技企业,碧水源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之路,其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竞争力,以膜技术创新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村镇生活污水
地下治污,地上造绿。位于安亭镇方南路的安亭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地下箱体目前已完成结构封顶,开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预计今年底建成。日前,小嘉来到施工现场看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作业紧凑、有序。“未来这里将建成一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上将建设一座高品质的生态公园。用于
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膜污染是制约MBR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近年来,随着数学算法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人工神经网络(ANN)等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MBR的膜污染预测成为研究的热点。总结了膜污染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基于经典数学模型
厌氧出水中高浓度溶解甲烷是制约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实现碳中和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溶解甲烷进行高效回收再利用是降低厌氧工艺碳排放、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碳中和的关键技术环节。传统甲烷回收技术在甲烷回收过程中会发生水蒸气的同向扩散,导致回收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降低了甲烷的利用价值。本文针对这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