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见过一些设计把内外回流合并到了一起,还有一些小伙伴咨询能否利用外回流替代内回流来增加脱氮效率,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两个回流的作用。内外回流的作用内回流与外回流的作用是不同的,内回流叫硝化液回流,外回流叫污泥回流,顾名思义,通过名称咱们也能猜出其中的作用,内回流主要是把硝态氮回流到缺氧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近日,临汾经济开发区甘亭污水处理厂项目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验收工作,设备安装已完成80%,一组设备达到试运行条件,工作人员正全力以赴安装调试设备。这是全国第二个、华北首个出水水质达地表Ⅲ类水的概念污水处理厂。该项目总投资2.36亿元,占地面积约40.66亩,收水范
【社区案例】AAO工艺,设计15000m/d,实际10000m/d。MLSS:8000,MLVSS:2700,水温:18℃,DO:2,内回流270%(最大),外回流100%。近期进水COD:200,BOD5:87,氨氮:27,TP:3,TN:40。出水COD:13,BOD5:3,氨氮:0.3,TP:0.2,TN:13。碳源一天投加2.5吨的乙酸钠(COD当量20万)。总氮去除率
一、污水处理厂规模及工艺该污水处理厂上游很多工业厂,偷排情况较为严重。前处理单元分别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等一组系统。曝气沉砂池出水进入主生化段。主生化段采用AA/O(设置预缺氧)生化反应工艺。后深度处理系统包括二沉、转盘滤池及次氯酸钠消毒,同时采用地埋式结构设计,
【社区案例】进水氨氮25,总氮30,内回流200%,污泥回流50%,总氮出水指标12,问能不能达标?知道回流比,如何判断总氮能否达标?这就牵扯到脱氮效率的计算了,脱氮效率η=(r+R)/(1+r+R)是我们在脱氮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公式,很多控制值也是通过这个公式推导出来的,例如内回流比r的控制值!但是这
【社区案例】缺氧池反硝化看着还可以啊,产生的小气泡很多,打上来观察一下,一会就浮着一层泥,但是总氮还是非常高,是什么原因?缺氧池脱氮效率差,其实和TN超标的问题重合度很高,颜胖子之前写过很多氨氮和TN的文章,反硝化脱氮效率低的问题并也不是很复杂,对照文内原因一一对应就行了,本文增加了
1、泥龄问题作为硝化过程的主休,硝化菌通常都属于自养型专性好氧菌.这类微生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繁殖速度慢,世代时间较长.在冬季,硝化菌繁殖所需世代时间可长达30d以上;即使在夏季,在泥龄小于5d的活性污泥中硝化作用也十分微弱.聚磷菌多为短世代微生物,为探讨泥龄对生物除磷工艺的影响,Rensink等(1985年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炭提供了70%以上的所需能源量。随着生产量、消费量的快速增长,煤炭行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饱受公众诟病。“任何一种能源的使用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比如,核电前期污染小,但核废料处理就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刘震强调对金银岛表示,“要客观看待每一种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污染罪魁祸首是用煤企业 发展洁净煤技术是治污根本“主要是煤炭消费企业环保工作不到位,才给社会造成了如此严重的污染。”刘震一语惊人。据刘
【社区案例】AAO工艺,出水总氮偏高,氨氮数值很多0.5mg/L左右,出水总氮17mg/L,请问大神们如何解决总氮偏高的问题。笔者颜胖子之前写过很多氨氮和TN的文章,其实,氨氮达标,TN偏高的问题并不复杂,有时候调整一下参数就达标了,对照文内原因一一对应就行了,本文增加了一些公式的推导,让小伙伴们能
生活污水,AAO工艺,目前水温12度上下,污泥浓度8300左右,曝气池浮泥过多,二沉池有些许浮泥但没影响水质,请教下,在内回流,DO都正常,二沉池能承受的情况下,对于脱氮,是否污泥浓度越高越有利?对于脱氮,污泥浓度越高,也就是泥龄越长,对硝化越有利,但是泥龄越高生物除磷效果越差,过高的污泥
经常有小伙伴问,脱氮系统氨氮超标了,能不能加点碳源?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下思路解析!1、铺垫在硝化反硝化脱氮系统中,我们用到了两类细菌:自养型的硝化细菌和异养型的反硝化细菌,但是自养菌能力远远的被异养菌压制,所以在普通的曝气系统中很难有硝化的产生,竞争不过,只能被“淘汰”出局!但是
碳源构成微生物细胞碳水化合物中碳架的营养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含有碳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利用的一类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物质通过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被微生物用于合成各种代谢产物。微生物对碳素化合物的需求是极为广泛的,根据碳素的来源不通,可将碳源物质氛围无机
摘要将耐盐脱氮复合菌剂投加到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构建生物强化高盐废水处理系统(SBR1),以未投加复合菌剂系统(SBR2)作为对照,分析典型周期中氮素和溶解氧的变化趋势以及盐度冲击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曝气时间为6h时,生物强化系统脱氮率可稳定在96%以上,出水总氮浓度为3.8mg/L左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