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设计并开发得到了连续型电化学氧化中试系统,用于工业含氨废水的连续处理。研究了电流密度、停留时间以及初始氨氮浓度、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等对系统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该系统对燃煤电厂末端含氨废水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氨氮去除效率是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该系统能够高效、连续、稳定、低能耗、绿色环保地处理电厂的实际含氨废水,为更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含氨废水;电化学氧化;连续型;燃煤电厂
随着我国工业的持续发展, 工业含氨废水对环境的威胁日益加剧。燃煤电厂由于锅炉给水加氨、脱硝喷氨等工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末端含氨废水。这些废水主要包括精处理再生废水、脱硫废水、氨区废水和尿素水解工艺排污水, 氨氮质量浓度远远超出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的氨氮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15 mg/L)。目前燃煤电厂末端含氨废水一般采用药剂法处理, 通常需要投加大量药剂,不仅处理成本高,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亟需一种绿色环保的末端含氨废水处理新方法。
电化学氧化法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含氨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反应条件温和、易于与其他技术联用、处理成本低廉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含氨废水的研究多借助槽式反应器,这种试验装置适合分批次、小规模的废水处理试验,但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实践。本研究在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的基础上, 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新型中试规模的电化学氧化系统,能够连续处理大水量、高氨氮浓度的电厂含氨废水。研究了连续处理模式下该系统对含氨废水的处理效率,以期能够找到高效、稳定、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燃煤电厂末端含氨废水处理新工艺。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用水
试验所用水样为模拟水样和实际水样 2 种。模拟水样由某燃煤电厂精处理再生废水与氯化钠、氯化铵等药品配制而成, 实际水样取自某电厂精处理再生废水和脱硫废水,主要水质见表 1。
1.2 试验装置
本连续型电化学氧化系统由电化学氧化反应器、预处理系统、酸洗系统组成,试验装置见图 1。
由图 1 可知, 待处理的废水首先在调节水箱使用药剂调节水质至试验要求, 依次通过氯化铵调节氨氮浓度、氯化钠调节氯离子浓度和电导率、氢氧化钠调节 pH,加药后的试验用水在调节水箱内自循环并通过曝气使药剂混合均匀, 经由预处理系统滤除粒径超过 200 μm 的悬浮物后, 再经由输送泵恒流送入电化学氧化反应器进行氨氮的去除反应, 反应器出水先于出水储罐临时储存, 调节水质合格后外排。电化学氧化反应产物氢气和氮气随出水一起进入出水储罐,再由出水储罐顶部的风机排至大气中,防止了易燃易爆气体的集聚。
1.3 仪器与分析方法
电化学氧化反应器采用板式双极性电极, 阳极为钛基及贵金属氧化物涂层 DSA、阴极为大面积纯钛。整个电化学氧化反应器采用三级串联模式,共包含 10 块极板,极板总有效面积为 243.2 cm2,其首、末极板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电化学氧化反应器有效容积为 0.3 m³, 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预留取样口,以方便取样分析进出水水质。溶液氨氮浓度由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 使用DR600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哈希)。pH 由inoLab pH7310 型 pH 计 (德国 WTW) 测定 , 氯离子浓度由 SevenCompact 型离子计(瑞士梅特勒)测定,电导率由 DDSJ-318 型电导率仪(上海雷磁)测定。
1.4 试验方法
采用连续进出水的模式进行电化学氧化试验。根据试验需求分别控制进水水质、 停留时长和反应器电流密度为恒定数值, 在电化学氧化反应器进口或出口进行取样,测定水样中的氨氮浓度、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等,根据测定结果分析变量对电化学氧化过程的影响。
试验过程中始终控制反应器出口处水温小于 40 ℃、反应器电流密度小于 535 mA/c㎡、废水停留时间小于 30 min(要求进水流量大于 0.6 m3/h)。
2 结果与讨论
2.1 电流密度的影响
氨氮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可分为直接电化学氧化和间接电化学氧化。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是指氨氮被吸附在阳极表面, 通过与阳极之间发生直接电子传递而被氧化。间接电化学氧化是指氨氮被阳极产生的强氧化物质如活性氯 (Cl2、HClO、OCl-)、H2O2、O3、·OH 等间接氧化。氨氮的氧化产物主要为N2,此外还有少量 NO3-和 NO2-。
保持停留时间恒定为 15 min(流量为 1.2 t/h),对模拟废水进行电化学氧化试验, 取样并测量电化学氧化反应器进口和出口溶液的氨氮浓度, 控制电流密度在 0~535 mA/cm³ 范围内,考察电流密度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见图 2。
由图 2 可知,电极间的电流密度极大地影响氨氮的去除效果,氨氮去除效果与电流密度呈近似线性的关系。电流密度越大,反应器进出口的氨氮浓度之差越大,即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越好;电流密度越小,反应器氨氮去除质量浓度也越小, 即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越差。在最高电流密度为 535 mA/cm2 条件下,单次最多能够使氨氮质量浓度下降 256.7 mg/L。
2.2 停留时间的影响
保持电流密度为 535 mA/cm³,通过调整反应器进水流量实现对反应停留时间的控制, 对模拟废水进行电化学氧化试验, 分别测量电化学氧化反应器进口和出口溶液的氨氮浓度, 考察停留时间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见图 3。
由图 3 可知,相同电流密度、不同停留时间条件下, 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大。但在实际应用中,过长的停留时间意味着过低的进水流速, 在大规模废水处理中会影响整体处理效率。因此,应当在兼顾氨氮去除能力和整体处理效率的前提下,控制合适的停留时间。
2.3 初始氨氮浓度的影响
保持停留时间为 15 min(流量为 1.2 t/h),控制不同的电流密度,对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86、115、154、183 mg/L) 的模拟废水进行电化学氧化试验, 检测分析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出口溶液的氨氮浓度,考察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见图 4。
由图 4 可知, 在反应停留时间和其他水质条件都一致的前提下, 装置出口氨氮质量浓度随电流密度变化的各条曲线基本平行, 说明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不会影响氨氮的去除效率, 电化学氧化去除氨氮的反应为表观零级反应。
2.4 氯离子质量浓度和电导率的影响
保持停留时间为 15 min(流量为 1.2 t/h),调整电流密度对不同氯离子质量浓度(1760、2 780、7 970mg/L)的模拟废水进行电化学氧化试验,分别测量电化学氧化反应器进口和出口溶液的氨氮浓度,考察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见图 5。
由图 5 可知,在电流密度、停留时间和其他水质相同的条件下,试验用水的氯离子浓度越高,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越好。该结果说明间接氧化在电化学氧化去除氨氮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量的氯离子先在反应器阳极生成活性氯(Cl2、HOCl、ClO-等),然后再与氨氮进一步反应, 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氯离子浓度并非越高越合适,过高的氯离子一方面增大了水体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逸出进入空气的活性氯增多造成二次污染。
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大溶液的导电性。进水电导率会影响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的最大可调电流密度, 影响实际应用中氨氮去除的效率。因此,控制进水的电导率在较高水平,对连续型电化学氧化系统处理电厂含氨废水有较大的意义。
2.5 初始 p H 的影响
保持停留时间为 15 min(流量为 1.2 t/h),电流密度为 250 mA/cm2,对相同氨氮质量浓度(502 mg/L)、不同 p H 的模拟废水进行连续电化学氧化处理,分别测量电化学氧化反应器进口和出口溶液的氨氮浓度,考察初始 pH 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知, 在初始 pH 为 4.9~9.0 的范围内,初始 pH 对连续型电化学氧化系统的氨氮去除影响不明显,表明该系统能够适应中性范围内不同初始pH 含氨废水的处理。根据文献报道,过碱环境下溶液中的副反应增多,过酸环境下氯气容易溢出,两者都不利于溶液中的氨氮电化学氧化成氮气 ,因此应当尽量保持待处理溶液初始 pH 在中性范围内。
2.6 连续型电化学氧化系统处理电厂实际含氨废水
在模拟废水电化学氧化试验所获得的优化工艺运行参数基础上, 研究人员利用该系统连续处理了某电厂含氨废水。
该电厂的精处理再生废水具有氨氮浓度 高 、氯离子浓度较低、电导率较低的特点(表 1)。保持停留时间为 12 min(流量为 1.5 t/h)、电流密度为 210mA/cm2(最大可调电流密度),对精处理再生废水进行了连续电化学氧化试验。电化学氧化反应前后反应器出口溶液的氨氮浓度见图 6。
由图 6 可知,电化学反应开始后,反应器出口溶液氨氮质量浓度迅速由 137 mg/L 下降至 51 mg/L,并在之后 25 min 内保持稳定。该结果说明,连续型电化学氧化系统能够处理某电厂精处理再生废水,氨氮去除效果稳定。但该废水较低的电导率(6 801 μS/cm)限制了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的最大可调电流密度(210mA/cm2),较低的氯离子质量浓度(2 150 mg/L)也影响了系统的氨氮去除效率。经处理后的废水氨氮质量浓度(51 mg/L)仍然超过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15 mg/L)。
将该电厂的精处理再生废水与脱硫废水以体积比 3∶1 形成的混合废水, 不仅大幅提高了进水溶液中的氯离子质量浓度(5060 mg/L)和电导率(16430μS/cm)从而保证了氨氮的去除效率,也将钙镁离子控制在较低质量浓度(37 mg/L),从而降低了结垢风险。保持停留时间为 12 min(流量为 1.5 t/h)、电流密度为 352.7 mA/cm2(最大可调电流密度),对混合废水进行了连续电化学氧化反应试验,结果见图 7。
由图 7 可知, 电化学反应开始后反应器出口溶液氨氮质量浓度迅速由 103.5 mg/L 下降至 0.3 mg/L。
并在之后保持稳定。该结果说明,连续型电化学氧化系统对某电厂精处理再生废水-脱硫废水组成的混合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单次流过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即能够完全去除其中溶解的氨氮。此外,混合废水中的 COD(主要由脱硫废水引入)也由 37 mg/L 下降至 0, 证明该电化学氧化系统的高级氧化过程对溶液中有机物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对本试验中所采用的连续型电化学氧化系统能耗进行评估:每去除实际废水中 1 kg 的氨氮,系统平均电耗为 62.2 k W·h。其中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电耗为 45.3 kW·h,恒流输送泵电耗为 16.9 kW·h。以0.4 元/(k W·h)的电价估算,该系统氨氮的去除成本约为 24.9 元/kg。
该电厂目前采用药剂法(折点氯化法)处理含氨废水,通过投加高浓度的次氯酸钠药剂(外购)将氨氮氧化反应成为氮气,其运行成本主要是次氯酸钠药剂费。每去除实际废水中 1 kg 的氨氮需要投加110 kg 6.4%的次氯酸钠药剂(市场价格约 814 元/t),共需药剂费 89.5 元。电化学氧化法与药剂法综合比较见表 3。
由表3 可知, 综合比较连续型电化学氧化处理与药剂法处理含氨废水, 电化学氧化法不仅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氨氮还能同步去除 COD, 无二次污染,无明显安全风险,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虽然该电化学氧化系统前期设备投资较高, 但其运行成本不到药剂法的1/3,整体经济性仍然占优。
3 结论
(1)本试验设计的连续型电化学氧化系统能够以连续进出水的形式处理燃煤电厂的末端含氨废水, 控制废水的氨氮质量浓度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15mg/L)。
(2)在理论研究中,增大电流密度、延长停留时间、 增加氯离子浓度有利于电化学氧化系统氨氮去除效率的提升, 初始氨氮浓度变化和 pH 在 5~9 范围内变化几乎不会影响氨氮去除效率。
(3)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受限于反应器的最大安全电流和进水溶液的电导率,电流密度不能无限增大;过高的停留时间不利于工业应用中含氨废水处理的整体效率;氯离子浓度受到实际工业废水水质的限制, 如采用额外加药的方式提升废水氯离子浓度将增大水体负担。
(4)根据燃煤电厂末端含氨废水不同的水质特点, 将不同废水混合后经连续型电化学氧化系统处理,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保持停留时间为 12 min(流量为 1.5 t/h)、电流密度为 352.7 mA/cm2,对于氨氮质量浓度为 103.5 mg/L 的实际燃煤电厂末端含氨废水,能够保证系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小于 1 mg/L。该系统连续运行 3 个月来氨氮去除效果稳定,运行过程中无需额外加药且能耗较低,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含氨废水处理方法。该中试连续型试验系统和试验结果为更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防治环境污染,推动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生态环境部发布《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1298—2023)(以下简称《指南》),于近日正式实施。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指南》的制订背景、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指南》制订背景是什么?答:我国是电子信息
氨氮的去除手段我们常用到生化脱氮,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或者应急情况下,可能需要用到非生化的手段去去除!
吹脱法多用于处理中高浓度、大流量氨氮废水,吹脱出的氨可以回收利用,但有容易结垢、低温时氨氮去除效率低、吹脱时间长、二次污染、出水氨氮浓度仍偏高等缺点,所以明确影响吹脱法的关键因素,提高氨氮去除率,对于氨氮处理成本控制、水污染得到控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因氨氮废水排放导致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的氨氮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生态安全。氨氮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环保行业关注的重点,主要处理方法有氨吹脱法、反渗透法、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氧化法、生物法等。然而近年来氨氮废水的处理逐渐由
冬季气温低,导致水温也变低,影响了生化处理效果;生化池菌种生长速度慢、活性低,反硝化效率也变低,导致氨氮降不下来。目前,主要的降氨氮方法有生物硝化反硝化、折点加氯、气提吹脱和离子交换法等。以上方法会由于游离氨氮的生物抑制作用或者成本等原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冬季降氨氮的方法可以分
高浓度氨氮废水来源甚广且排放量大。如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垃圾填埋等均产生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排入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黑臭,而且将增加给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吹脱、蒸氨、生物法是三种国内外公认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技术,也是处理高浓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有哪些?本文为您介绍:1、吹脱法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吹脱效率与温度、pH、气液比有关。而控制吹脱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气液比和pH。在水温大于25℃,气液比控制在3500左右,渗滤液pH控制在10.5左右,对于
摘要:医疗机构废水排放是一类以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微生物为主要污染物的特殊废水,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环境,势必会对受纳水体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医疗废水消毒有处理前预消毒和处理后消毒,现由于环保的需要和运行人员健康,污泥也需要消毒后干化处理。关键字:医疗废水;消毒一、消毒方法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头十年,我国焦化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全国的产焦量逐年上升。焦化行业在带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尤其是焦化废水的排放,使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同时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
各石油石化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有关单位:为全面提升石油石化行业污染物控制及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落实落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解决石油石化各企业实际存在的瓶颈问题,深度交流在废水治理工程、废气治理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土壤污染防治、低碳示范工程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全力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长昆研究员团队联合长春应化所李胜海研究员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提出了原位电化学氧化合成方法,制备出耐氧性的萘衍生物,其在液流电池中作为正极活性分子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在正极电解液连续鼓入空气
近日,甘肃省金塔县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集中生活区(BOT)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发布,项目预算总金额为51659.46万元,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新建7500m3/d处理规模的工业污水处理厂1座,本项目合作期限为30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限28年。金塔县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集中
日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沙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送审稿)》意见的公告。全文如下
RO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RO反渗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中。但白玉微瑕,制取回用水和除盐水的同时,进水中的杂质被高度浓缩,产生难降解的浓水。
废水零排放是指工业废水经过重复使用后,将这部分含盐量和污染物高浓缩成废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无任何废液排出工厂。水中的盐类和污染物经过浓缩结晶以固体形式排出厂送垃圾处理厂填埋或将其回收作为有用的化工原料。
水处理过程中未被完全去除的抗生素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比如其他药物和重金属等)会促进抗性基因再污水处理设施中的水平转移,使微生物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比如污水处理设施中的不同处理单元)摄取游离的抗性基因从而获得抗生素抗性。
研究背景随着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再生水的利用已成为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再生水经生物处理后仍残留大量有机物,且长期运行会腐蚀管道,使水质恶化。消毒是再生废水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其可以防止病原体和条件病原体
市政污水再生回用可为城市提供新兴替代水源,缓解日益紧张的水资源短缺危机。生物处理耦合反渗透(RO)工艺,可将市政污水回用产生高纯水,具有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有效性。然而,基于生物处理和RO相结合的工艺,市政污水中大部分的细菌、病毒、盐分、难降解有机物等都将在RO单元被截留,并最终进入RO浓缩
造纸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产业,也是世界范围内水污染治理的重点行业。目前对于造纸废水环境危害的治理仅局限在消除COD、BOD、悬浮物和色度等常规废水处理指标。但研究发现,造纸废水中含有微量有毒污染物,特别是多环芳烃(PAHs)和无氯苯酚(PCP)等持久性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给生态环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正在用新的方法创造性地生产燃料和电力,但它们也会带来自己的问题。例如,用藻类制造生物燃料就显示出了希望,但它确实会产生大量的有毒废水。现在,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净化这些废水的方法,并采用了一种简单且可扩展的电气工艺。这项研究始于另一个项目的分支,悉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能研院与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联合开展牛粪生物质5%—15%比例共磨掺烧试验,通过控制优化制粉系统关键运行参数,实现了国内首例风扇磨共磨10%比例掺烧牛粪生物质的关键性技术突破。该技术成果依托能研院锅炉技术中心科研团队多年研究的共磨掺烧技术,基于国家电投集团B类课题研究《
5月9日,安徽钱营孜发电有限公司两台机组脱硝超净排放改造EPC总承包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瑞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20800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北京哈泰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世纪华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1970000元;第三中标候选人:武汉立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日前,西澳大利亚州能源开发商Synergy公司宣布,该公司部署的2GWhCollie电池储能项目中的640个电池组已经安装完毕。电池组和逆变器的安装工作于2024年10月初启动,该项目于2024年3月在退役的Collie燃煤发电厂原址上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之一。该项目将接入西南联网系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16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降幅较大。曹妃甸指数加速下行。进口指数除高热值煤种外,其他煤种现货成交价继续下行。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6期处于收缩区间,供给、需求和库存分指数处于扩张区间且
5月8日,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大会举行。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出席;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讲话;国
国家电网8日在济南、兰州同时宣布,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又一条“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起于甘肃庆阳,止于山东泰安,
今年市场持续下行,环渤海港口煤价已累计下跌了111元/吨;有专家预测,此轮煤价将跌至600元/吨,引起业内人士一片哗然,贸易商心态几近崩溃,降价出货积极性提高。大秦线检修虽曾短暂支撑煤价,但随着检修结束,大量煤炭灌向环渤海港口,各大港口船少货多,接卸困难,部分港口限制销路不好的菜单装车。
日前,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兼顾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发展,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老旧光伏电站、风电机组技改升级,提升存量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30日,浙江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相关机制优化的公告》,根据《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方案》,为防范巨额盈亏风险,促进发用两侧进一步公平竞争,对发电侧(统调煤电)整体和用电侧(批发用户、售电公司)整体实施中长期曲线偏差损益调节机制,发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上海电力交易中心转发上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上海电力现货市场实施细则(结算试运行2025年修订版)的通知。《上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提到,本次结算试运行时间拟定于2025年5月7日至6月7日,5月7日为首个申报日,5月8日至6月7日为运行日。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到2025年底,市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用能、用煤效率持续提升;风、光等可再生电源装机规模大幅提高,新型电力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