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政策正文

附项目 连云港市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2018-05-23 11:1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连云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0、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调整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巩固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成果,加大回头看,确保禁养区不复养。有条件地区探索逐步扩大禁养区范围,合理确定禁养区外养殖区域、总量、畜种和规模。(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环保局等参与)

11、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落实“种养结合、以地定畜”的要求,加强粪污还田。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年底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治理率达到8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4%。(市农委牵头,市环保局等参与)

12、强化水产养殖业污染管控。对禁养区和限养区严格依法依规管理,大力推广池塘循环养殖改造,结合“河长制”拆围等工作要求,有序推进退圩还湖、退圩还湿工程,推进非法围网养殖拆除。严格养殖投入品管理,依法规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加快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技术。控制紫菜养殖面积,禁止施用氮肥(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市农委、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等参与)

13、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继续推进化肥、农药施用量减量化,到2018年底,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到40%左右。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建立连片绿色农业污染控制区。敏感区域和大中型灌区要利用现有沟、渠、塘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推广使用高标准农膜,开展残留农膜回收试点。(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水利局、环保局、质监局等参与)

(四)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治理

14、依法强制报废超年限船舶,2018年投入使用的沿海船舶按要求执行新标准。(市交通局、海洋与渔业局、连云港海事局牵头)

15、防治船舶污染。落实市级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和监管联单制度,推进实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市交通局、港口局、连云港海事局牵头,市建设局、环保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城管局等参与)

16、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加强沿海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移、处置设施的监管,确保正常运转;详细制定市区内河港口的环境整治方案,全面推进全市内河港口、码头、船舶修造厂接收、转移、处置设施建设,年底前完成建设内容的50%以上。(市交通局、港口局牵头,市经信委、建设局、环保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城管局等参与)

(五)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17、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安全监管和巡查,全面开展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问题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市环保局牵头,市水利局等参与)。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市水利局牵头,市环保局、建设局、农委、交通局等参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同步实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县级以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管理,灌云县、赣榆区要加快推进(市水利局、建设局牵头,市环保局、卫计委等参与)。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一周一测,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市环保局牵头,市建设局等参与)。加强供水厂出水、用户水龙头水质监测(市卫计委牵头,市建设局等参与)。

18、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及黑臭水体整治。组织实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保障通榆河、蔷薇河等水环境安全(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水利局、建设局、财政局等参与)。实施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加大城区河流沿线排污口排查及整治工作,全面完成龙尾河、东盐河、西门涧沟、玉带河、西盐河、淮海工学院水体等11个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市区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50%以上(市建设局牵头,市环保局、水利局、农委等参与)。

19、加强地下水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全面推进未经批准或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机井整治工作,严格执行《连云港市地下水压采方案》,继续在灌云县、灌南县的地下水超采区实施深层地下水井封填工作,年底前,完成120眼水井封填任务,确保2020年前全面完成地下水超采漏斗区永久填埋水井84口、封存备用水井203口压采任务。按照《关于做好加油站地下油罐双层罐更新或防治池改造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8〕32号),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工作,2018年新完成251个地下油罐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市在营加油站地下油罐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开展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补给区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市环保局、商务局、水利局牵头,市经信委、公安局、国土局、交通局、建设局、安监局,中石油、中石化、万联能源等成品油经营公司等参与)

20、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国家《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江苏省十三五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连云港市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方案》要求,开展沿海化工园区、入海河流、河口海湾等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大浦河、排淡河、龙王河、沙汪河、朱稽河、范河等重污染入海河流整治,切实改善入海河流水质,确保达到考核要求,力争年底前消除劣Ⅴ类入海河流。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结合海洋督查存在问题,全面完成非法或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排查及清理整治,完成赣榆通海污水处理厂、恒泰污水处理厂等非法、设置不合理排口整治。(市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建设局、水利局、港口局等参与)

21、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开展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风险,实施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农委、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六)开展水生态修复

22、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实施市湿地保护规划,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治理,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抢救性保护生态区位特别重要或受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逐步扩大退耕还湿、退渔还湿范围,扩大湿地面积。加强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合理控制滩涂围垦。加强沿海湿滩湿地保护。实施西双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临洪河湿地公园建设,以“八湖(蔷薇湖、大圣湖、塔山湖、石梁河水库、西双湖、房山水库、硕项湖、香河湖)六河(蔷薇河、通榆河、新沭河、善后河、新沂河、青口河)”以及灌河口、临洪河口、埒子口等沿海滩涂湿地为重点,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全市新增造林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7.8%,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初步形成海岸保护廊道,通榆河及新沂河两岸沿线初步形成生态廊道。(市林业局牵头,市环保局、发改委、海洋与渔业局、沿海办、水利局、农委、建设局等参与)

23、严格涉海工程管理,认真执行围填海管制计划,落实省、市海洋生态红线区保护规划要求,严肃查处违法填海行为,确保全市海洋受保护面积保持在700平方公里以上。严格控制占用海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加强海岸线调查,撤出非法挤占海岸线产业,恢复自然岸线。加强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与管理,开展海州湾等特殊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修复,对海州湾渔场、徐圩港、赣榆港等近岸海域实施生态修复。(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市沿海办、林业局、环保局、建设局、港口局等参与)

24、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施省淮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强化水生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力度。开展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就地和迁地保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市环保局牵头,市海洋与渔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参与)

25、加快推进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工作,2018年年底前完成水质较好湖泊塔山湖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塔山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严格实施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确保陆域受保护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的22.3%。(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建设局、水利局、财政局等参与)

(七)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

26、节约水资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2018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8.86亿立方米以内。建立覆盖市、县两级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明确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开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明确各县区(管委会)年度用水效率控制目标,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加大对重点用水户监督力度,实施差别化水价、超计划加价收费。推进市、县(区)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80立方米/万元以下。(市水利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建设局、农委等参与)

27、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不断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18年起,单位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安装中水设施。加强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建设,推进国家和省级节水型城市建设,年底前再生水利用率达20%左右。(市建设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规划局、水利局、质监局等参与)

28、发展农业节水。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推进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完成年度高效节水灌溉任务。到2018年底,全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46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63 %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9(市水利局牵头,市发改委、农委、国土局、农开局、农机局等参与)

29、推进再生水利用。积极推广再生水回用和分质供水,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开展建筑中水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批准新增取水许可,鼓励电力、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油石化、化工、制革、食品发酵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推进徐圩新区再生水厂等工程建设;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利用。(市建设局、水利局、市交通控股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质监局等参与)

30、按省里统一要求开展淮河流域生态流量试点工作。2018年,确定试点河流生态流量(水位),编制试点河流生态流量实施方案。完善市区生态补水体系,完成元宝港闸、公兴港闸、顾圩门节制闸等清水进城项目建设,建设城区生态活水系统,优化城区河流生态补水方案,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市水利局牵头,市发改委、环保局等参与)

(八)严格水环境管理

31、强化断面达标精细化管理。继续推进实施国考、省考断面达标方案,建立以控制单元为基础的水环境管理机制,推进新村桥、临洪闸、沭南闸、灌河大桥、陈港、刘口桥、白塔桥、浦西桥、四队桥等存在超标风险的断面达标整治,确保2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结合国考断面采测分离监测结果,对连续不达标断面采取通报、约谈和限批等措施,推动落实断面长责任,保障断面水质达标(市环保局牵头,市建设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2、加快水价改革。积极推行差别化水价,到2018年底前,市、县区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推进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引导全社会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市物价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水利局等参与)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水环境质量查看更多>连云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