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修复“唤醒”古老蚯蚓产业

2018-06-28 13:59来源:文汇网作者:沈湫莎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生态系统污泥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晚年曾把目光投向一种来自地下的生物精灵。他说,我们很难找到其他生灵像它们一样,虽看似卑微,却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得到达尔文如此赞誉的,正是蚯蚓。

近日,首届国际蚯蚓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国际蚯蚓生态研讨会举办44年来第一次在亚洲召开,也是国际寡毛纲分类学会议16年来第一次在亚洲召开,并首次引入产业研讨会——“三会合一”组成了今年的首届国际蚯蚓大会。蚯蚓,这种在地下默默工作多年的生物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

尽管蚯蚓在人们眼中微不足道,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蚯蚓却是体量最大的生物。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教授赵琦说,蚯蚓在生态群落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很少有生物像蚯蚓这样既属于捕食食物链,又属于腐食食物链。

蚯蚓吃土壤中腐殖质、细菌乃至动物排泄物,一条蚯蚓一天分解的物质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蚯蚓自身的排泄物是天然的有机肥,含18种氨基酸,每克蚯蚓粪中的有益菌多达20万至2亿个。赵琦做过实验,在同一片田地中,使用蚯蚓粪的蔬菜明显长势更好。

“蚯蚓是制造肥力的工匠。”曾有幸参加第一届国际蚯蚓生态研讨会的法国景观生态学家马塞尔布什在本届蚯蚓大会上提醒人们,一公顷富有生命力的土壤中,至少需要3吨蚯蚓。

古老又新兴的蚯蚓产业

蚯蚓产业是一个古老又新兴的产业。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孙振钧说,人类对蚯蚓曾有过三次关注:第一次是1975年,美国人发现蚯蚓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5%以上,可作为高蛋白生物饲料;第二次是1982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从蚯蚓中提取的纤溶酶可成为人体血管的“清道夫”;第三次就是当下,得益于蚯蚓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催生了对蚯蚓的大量需求。

去年,赵琦团队在闵行浦江镇的试验田里,以每平方米土地500条的密度投放蚯蚓,到了农作物收获时,他们检测土壤的各项数据发现,土地的营养元素含量、酶活性和有益菌数量均有大幅提升。

除了改善土质,蚯蚓的另一项能力也被开发出来——分解厨余垃圾。一家三口如果一天产生一斤厨余垃圾,理论上一斤蚯蚓就能把它们分解得干干净净。赵琦团队正在研发这样一款生态箱,预计两年内可走向市场。

壮大蚯蚓产业要靠产业链

1979年,天津市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分别从日本各引进50万条“北星2号”蚯蚓,开启了我国人工养殖蚯蚓的先河。近年来,以土壤修复、蛋白饲料、有机肥等为目的的蚯蚓养殖在全国各地开花,蚯蚓产业正以每年20%的增速发展。

“以前蚯蚓产业发展没有产业链概念,要么养蚯蚓的越养越多,土地里都放不下,要么做药材的没有原材料,到处求购,质量无法保证。蚯蚓产业要进一步壮大,就要以蚯蚓为核心,壮大产业链。”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邱江平说。

这条产业链要以养殖为源头,尾菜、秸秆和家畜家禽粪便为其提供饲料,经蚯蚓体内转化为蚯蚓粪,经过后期加工,做成性能优异的生物有机肥,以更高附加值“回归”到蔬菜种植园。蚯蚓养殖既改善了土壤,又繁育了更多蚯蚓,当蚯蚓数量达到土地的最大承载能力时,可将多余的蚯蚓用于蛋白饲料或药材加工,这样,一条闭环的蚯蚓产业链就形成了。

在江西赣州,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刘军创办了以蚯蚓为核心的生态科技公司,做成了一条污泥治理的产业链。在他的“蚯蚓工厂”,5亿条蚯蚓可分解100吨城市污泥,形成30吨分解物和3吨蚯蚓,新增的蚯蚓就能成为其他产业的原料。

“所以,当人们对蚯蚓了解越多时,就越能透过它的外表,发现这是一种多么可爱的生物。”马塞尔布什总结说。

原标题:土壤修复“唤醒”古老蚯蚓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生态系统查看更多>污泥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