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企业正文

北京环卫集团罗伟:环卫市场化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2018-09-12 11:40来源:中国环联关键词:环卫市场化罗伟北京环卫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创新发展是打造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生活垃圾资源利用问题是关乎人民生活健康、经济发展、国家利益的重点领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优先提出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题,《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提出要重点突破无害化、稳定化与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科技部2018年列入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

垃圾分类成为环卫管理的核心内容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垃圾源头分类是实现资源化的基础,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需要处理的生活垃圾量,提高废品回收率,降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紧密联系,不能割裂。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环卫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而且一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相匹配的一流企业,公众参与和监督考核与政府绩效强相关形式下的形成压力传导,视觉污染与生态污染的双重属性对作业全流程管理的提出挑战,对规模化发展与行业集中度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挑战与体会

(一)面临的挑战

(1)政府规制的变革对行业的影响

环卫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的双重代理身份将面临政府失灵的局面,政府由直接提供服务向市场化和特许经营模式转变。环卫市场化出现承包经营、政府购买服务、PPP等多种形势,治理模式的逻辑将由运动式、项目式到合作式治理进行演变。

(2)准公共产品面临的市场化和城市管理的边界

环卫市场化并不能解决环境外部性的问题,产业必须寻找市场化和城市管理的边界。城市固废处理能力的供给应该是刚性的,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提供的是正向外部性,不应该受到市场价格机制的影响,遵循市场和城市管理的双重规律。


(3)政府推动过程中的误区

对比香港环卫管理模式,大陆环卫市场化在推动的过程中存在甩包袱思想,资产溢价购买,一次性过度的设备投入等问题。比如环卫市场的低价中标、过度作业、市场切割等乱象,斗蛐蛐思维,同地区的标准不统一和不能实现整体环境绩效付费,尤其是换汤不换药的国企式变革将形成环卫市场的新格局。

(4)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新要求


(5)两网融合发展与垃圾分类的挑战


(6)用人机制转变与精细化管理的难度

用工形式变化将带来的成本提升,比如合同变更风险、社保基数提升风险、无社保风险、加班用工风险等。此外,新项目运营成本控制,分布式经营带来的冗员,信息化手段与传统班组层级管理,考核监管的误伤,产业迭代和变革等都给精细化管理带来了难度。

(7)绿色化全产业链的新要求

构建集中与分散相协同的分布式固废处理系统

规划建设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无缝衔接的中心枢纽

搭建覆盖全国、连接海外的绿色化产业平台

推动形成城乡环境治理共同体,创造现代公共生活

践行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

原标题:行业 | 北京环卫集团罗伟:环卫市场化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卫市场化查看更多>罗伟查看更多>北京环卫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