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VOCsVOCs治理评论正文

专家谈制药臭气治理:长期治标不治本 设备工艺方面存在缺陷

2018-10-10 14:29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徐卫星关键词:废气污染制药行业有机废气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张道新,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高级项目管理师。1985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长期从事北京市医药行业技术改造、环保管理、污染治理、污染搬迁等工作,主持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医药制造业产排污系数研制和全国污染源普查医药制造业普查的咨询工作等。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过程中,包括泰瑞制药在内的多家药企被查出臭气扰民问题,制药行业污染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制药企业的臭气从哪儿来?治理难点又在哪里?近日就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部副主任张道新。

对话人: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部副主任张道新

采访人:本报记者徐卫星

制药行业臭气从哪儿来?

化学原料药生产产生的废气污染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中国环境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过程中,包括泰瑞制药在内的多家药企被查出臭气扰民问题,制药行业污染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制药行业的臭气从哪儿来?

张道新:医药制造业包括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兽用药品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共8个子行业。从“三废”排放来讲,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污染排放约占全行业的80%。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的环境问题最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国之一,抗生素产量居世界第一。化学原料药生产产生的废气污染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包括储运过程);另一类是污染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气。生产过程又分为化学合成过程产生的废气、生物发酵过程产生的废气以及提取过程产生的废气。化学合成过程要使用化工原料,化工原料本身具有特有气味,在密闭不严的情况下会有挥发,精制过程会有有机溶媒的挥发和药物粉尘的挥发。发酵过程,会有发酵培养基的气味。发酵过程菌群代谢过程发出的气味,夹杂着发酵产物的特殊气味。有的气味很难闻,比如青霉素的气味、硫氰酸红霉素的生产发酵过程产生的气味,是令人十分厌恶的气味。发酵类产品在提取精制过程中,会有有机溶媒的挥发和药物粉尘的挥发。化学合成过程、生物发酵过程可能用到酸类物质,因此还会有酸性废气的挥发。治理过程中的废气污染,包括有机溶媒回收过程中的挥发、废水处理过程中曝气引发的废水中融入成分的挥发、生物处理过程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废气。

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环境整治,医药行业产生的酸性废气、药尘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溶剂类有机废气治理由于挥发源点多,多以无组织排放的形式出现,捕捉的投资大,还存在燃爆风险,治理难度较大。现在还是处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阶段,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下大功夫。

化学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溶剂消耗量较大,基本上为低沸点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 ,其中相当一部分将以无组织形式排放,产生大量溶剂废气。溶剂废气有数十种之多,如甲醇、二氯甲烷、溶剂油、甲苯、乙醚、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等,按类别划分有醇类、卤代烃类、苯类、醚类、酮类、脂类、有机胺类等,按水中溶解度可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溶剂废气,水溶性的有醇类、有机胺类等,非水溶性的有卤代烃类、苯类等。挥发性有机废气不仅有臭味,而且有毒有害,对环境、动植物的生长及人类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

臭气问题为何难以解决?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产设备、工艺方面存在缺陷

中国环境报:近年来,臭气扰民等环境问题成为药企被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为何一直难以解决?

张道新:问题是多方面的。随着近年来各方对污染治理日益重视,标准要求不断提高,药企先天不足的问题开始凸显。例如,由于规划管理的诸多问题,原本远离人群的企业周边建起了居民小区,厂区逐渐被居民区包围,使企业成为众矢之的;工程、管理质量不精细,跑冒滴漏严重,污染物渗漏到地下;环境意识淡漠,环保治理设施空间预留不足、环保设备粗制滥造等;原料药生产利润较低,投入高额的治理资金和高额的污染治理运行成本是有难度的。随着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投入需求增加,这使得本就资金紧缺的企业难以承受。诸多因素都导致了臭气问题的产生,进而引发了难以治理的后果,长期处在修修补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状态。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很多制药企业是尽了力的。但是从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来看,还是存在“按下葫芦起来瓢”的问题。

其实,纵观我国制药企业发展进程,污染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低集中度、低科技含量,市场呈现散、乱、小的局面,大部分药企还处于传统转型阶段,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下,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方面需要技术升级改造。

以原料药行业为例,环保高压态势下,部分高污染、不符合绿色标准的原料药企业停产,原料药价格一度上升,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局面。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我国在原料药绿色生产工艺、制药废水处理相关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制药生产绿色化、自动智能化成为制药行业发展的主流。药品绿色生产有利于实现成本、能耗、“三废”排放大幅度降低,符合环保需求,从而提高药企的社会价值。为了鼓励药企实施绿色生产、药机设备企业打造绿色设备,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如淘汰传统高污染的燃煤型锅炉设备、改用新型绿色环保的锅炉,将得到一定的补贴奖励。

不过,无论是绿色生产还是相关污染治理,其研发费用都十分庞大,所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对于中小型药机企业来说难以承受,不少高端药机设备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绿色生产工艺与技术,有能力的企业才致力于绿色设备的研究。

制药行业污染防治有何进展和不足?

绝大部分医药企业已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

中国环境报:目前,在制药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又有哪些不足?您有哪些建议?

张道新: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医药行业废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一些产品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生产方式落后且治理无望的医药企业面临被关停。另一方面,溶剂废气正在经历从末端治理发展到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控制的转变。目前,绝大部分医药企业已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冷凝法回收溶剂得到普遍应用,废溶剂大多得到再生利用。同时,已探索出一条较成熟的溶剂废气治理技术路线,并涌现一些新型实用的溶剂废气治理技术。

不过,污染治理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清洁生产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我国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资金实力单薄,创新能力不强,一些清洁生产措施执行不到位,在生产管理、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装备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溶剂废气治理工程存在效果不理想、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三是制药工业废气排放标准虽然有了上报审批的版本,但是一直未能正式发布,影响到了企业废气治理参照标准的选择。四是缺少经济有效的大风量低浓度的废气治理技术。

总体来说,制药企业废气治理技术具有多种方案,在选择废气治理技术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废气排放特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经济有效的治理措施,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或多种工艺联合、多级处理方式。有机污染物治理技术选择方面,要将安全第一作为第一原则。

推动制药行业污染治理,根本上还是按照环保法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要加强源头控制,削减污染。这就要推进清洁生产,实施绿色技术改造,走绿色发展道路。“十三五”重大水专项中,由中科院过程所、华北制药厂、石药集团共同承担的“制药行业全过程水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工程实证”课题,采用绿色酶法技术和绿色结晶技术,优化终端治理,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贡献值,是全行业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

原标题:治理制药行业臭气难在哪?怎么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废气污染查看更多>制药行业查看更多>有机废气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