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评论正文

为能源新时代赋能——2018中国能效论坛精彩发言摘编

2018-12-05 09:14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节能高效能源转型节能降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截至2017年底,央企能源消费总量比“十二五”末增长2.1%,增幅低于全国2.3个百分点,实现节能量6000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7.9%,超过国家“十三五”目标进度要求。主要行业能效水平保持领先,例如火电企业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4克标准煤/千瓦时,高效煤电机组占比超过50%;石油化工等企业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努力实现产业链低端项目建设“零投资”等。此外,已有超半数央企涉足节能装备、产品制造和节能服务产业,节能产业总产值近600亿元,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绿色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在此基础上,央企要继续履行好节约能源主体责任,加快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工作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内容,将节能工作融入企业发展规划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坚持以节能低碳作为企业发展方向,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能源节约相关规定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彻底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二是抓好责任落实和考核奖惩。进一步完善节能工作责任制,把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建立起由集团公司到基层岗位的责任体系,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监督考核。国资委也将进一步健全央企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确保节能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进一步强化节能技术创新。把发展节能低碳技术作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既要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又要围绕关键领域大力推动节能技术创新,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24.jpg

中国能源报总编辑刘建林:

让中国节能方案成为世界典范

今年是“能源革命”的第五个年头,而能源革命的第一点要求,就在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业内把提升能效比做一场“看不见的能源革命”,节能增效则被称为“第一能源”。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降低能耗、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节能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受益于此,我国能源体系正朝着更高效、更清洁的方向发展,提高能效的成果日益显著。近年来,无论是国家整体能效力度,还是建筑部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能效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这场“看不见的能源革命”中,我们对能源与经济发展的传统认知也得到重塑——经济增长同能源需求可以解耦,在能源供需变化的函数中,能效已成为重要变量。

“2018中国能效论坛”的召开,吸引各位能源产业从业者齐聚三门峡,共谋提高能效大计、共议节能降耗的良策,为的就是探寻一条节能高效、清洁低碳的绿色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革命进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正在为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作为能源人,你我的行动和声音都很重要。中国能源报也将发挥人民日报下属媒体的平台优势,一如既往地将能源人的声音传播得更远,让中国节能方案成为世界典范。

25.jpg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

节能环保产业正处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节能环保产业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工作提供重要技术保障,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其产值由2010年约2万亿元增至2017年超过5万亿元,年增速超过15%,从业人数达到3000多万人,技术装备迅速升级,服务业态不断创新。

但同时,现有节能环保企业多为轻资产、小微企业,一方面造成企业融资面临障碍较多,另一方面也导致产业内技术创新能力、动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先进技术工艺等研发不够。目前只有约11%的节能环保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企业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4%,远低于欧美的15%—20%比重,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支撑力度远远不足。当前,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负重前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也是实现产业做大做强的攻坚期。

对此,要把握产业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到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以及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领域的重点工作中,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要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坚持以应用促创新,加大重点用能区域、重点用能行业企业、重点园区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供需对接力度,把已开发并得到行业认可的科技成果应用起来,在应用中升级提高再创新,努力开拓技术创新、市场化应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的良好局面。

要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强化龙头企业的骨干带头作用,加快联合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争取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先进、具备行业发展带动能力的产业集团。加大对中小节能环保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26.jpg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

推行清洁取暖要兼顾低污染、低能耗

清洁取暖政策的变化,正在给供暖行业带来大的洗牌和重组。过去,供暖基本是市政部门的事,属于保障性质;如今的清洁供暖已上升到中央层面,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主管部门纷纷参与。过去,各省市都设有供暖办,主要任务是保煤炭、保温暖,现在要管气、管电网,还要管成本。过去,供暖主要隶属市政这个单一行业,现在各大发电企业、电网公司、节能环保企业等均参与其中,行业融合势不可挡。随着“蛋糕”变化,供暖行业发展也将包括四个方向——低碳化、智能化、多样化及个性化。

在此基础上,清洁取暖工作应进一步注重“两低三通过”。两低,即低排放、低能耗。低排放就是大家理解的污染排放要少,但同时,如果排放减少而能耗很高,也就是节能水平很低,污染总量依然不能大幅度下降。三通过,主要包括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及节能建筑三个环节:通过建筑保温技术降低对热量的需求;通过高效和智能的输配系统,降低输配过程损失和过量供暖损失;通过选择高效清洁热源,最终实现清洁供暖。

与此同时,我认为清洁取暖工作还有以下值得关注的焦点:

一是热源如何构建。随着清洁取暖工作深入推进,热源结构也在变化。传统以燃煤锅炉为主的集中供暖,正在向以热电联产为主,工业余热、热泵、燃气为辅的方式转变;以小散锅炉为主的分散供暖,朝着“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油则油、宜热则热”的原则转变。新的环境要求、新的能源要求下,无论传统还是新兴供暖技术,均面临着一系列改造和提升问题,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等还需完善。

二是快速规模化发展后如何保障。我们常说,“一年看成本、三年看质量、五年看维保”。尤其在农村地区,供暖过去是松散、自发的取暖行为,如今由政府引导、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是否成功,现阶段只能是初步判断,能否保证5年后依然正常运行,我们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是清洁取暖如何评价。实现清洁取暖的方式很多,到底哪种方式更清洁、更高效,截至目前尚无定论。清洁取暖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热源方式、末端方式、系统配置、负荷调节等多个环节。在这样一个大的关系链条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产生影响,对是否科学有序地推进清洁取暖产生作用。目前,我们也在制定《清洁取暖技术评价标准》,旨在找到客观科学评价清洁取暖的方式。

延伸阅读:

创新难、融资难、推广难、信息不对称 节能项目亟待精准对接供需

原标题:提高能效,为能源新时代赋能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高效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节能降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