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地膜使用量从1992年的3.803×105t增长到2016年的1.47×106t,增加了2.87倍,年均增长率为11.94%,平均每年增加4.54×104t,已占世界地膜使用总量的50%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2—2016 年)。
地膜使用区域由西部向东部急速扩展:
对各省覆膜面积的变化统计表明,1992年山东、四川、新疆、湖北是四个主要的覆膜大省(区)。
至2016年,以山东、甘肃、内蒙古、河北、河南为代表的中原地区覆膜栽培大省(区)已经形成;云南、四川成为西南地区覆膜栽培的主要种植区。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我国中部向西北、东北、南方地区扩展,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区)。
2.农用地膜污染态势
沼气在未来必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之一。沼气是多用途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燃料产生热能和电能,它也可以在汽车工业中用作气体燃料。生物甲烷(优质沼气)也同样可以替代天然气用于化工生产。
据专家评估,由于厌氧消化(AD)是一个节能且环境友好的技术,通过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比其他形式的生物能源有显著的优势。
残膜碎片障碍耕层形成,土壤理化性质下降,作物减产:
试验表明,当农田残膜量为225kg/hm2时,容重较无残膜土壤增加18.2%,土壤孔隙度降低13.8%,0~120cm 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下降、土壤水分下渗速度缓慢、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减少。
残膜对棉田土壤养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连作10年、15年和20年后,土壤速效磷下降29.14%、22.09%和38.34%,土壤速效钾先增加但随后明显降低,残留地膜不利于土壤中养分的矿化释放,导致当季供肥能力下降。
另有研究表明,农膜回收率低的农田连续覆膜3~5年后,小麦产量下降 2%~3%,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棉花产量下降10%~23%,蔬菜产量下降14.6%~59.2%,作物减产显著。
地膜降解物致使环境污染风险增加:
残留地膜在土壤中可释放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对土壤性质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残留地膜中含有的增塑剂、抗氧化剂和阻燃剂是导致土壤有机物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增塑剂多为酞酸酯类化合物,逐渐释放到环境中,对空气、水和土壤等造成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环境和健康风险加剧。
农用地膜残留污染成因
1.普通聚乙烯(PE)地膜材料降解难
农用地膜都是由高分子的聚乙烯化合物及其树脂制成的,这些物质具有分子质量大、性能稳定、耐化学侵蚀、能缓冲冷热等特性,很难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光降解和热降解,也不易通过细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在一般情况下,残膜可在土壤中存留200~400年,将导致严重的区域农业面源污染。
2.地膜质量标准不达标
回收困难,再利用效率低
按照1992年我国轻工业部颁布实施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GB 13735—1992),规定聚乙烯地膜最小厚度为0.008mm,但地膜实际厚度主要集中在0.004~0.008mm,考虑市场及价格,地膜生产商更倾向于生产超薄型地膜。
近年来,废旧农膜加工企业的市场利润率大幅降低,加工企业难以享受税收、电费等优惠政策,也进一步限制了地膜回收,导致地膜再利用效率低。
3.可降解地膜工艺不成熟,尚无合适替代产品
由于不同作物对降解地膜的宽度、延展性以及裂解起始期、裂解速率、降解率产品特性等需求差异较大,导致可降解地膜材料与农艺生产的配套性差。
例如:降解地膜材料本身延展性与播种机械不能配套,地膜黏连在打孔器上被拉伸,致使种子不能进入孔洞中而播在膜面上,造成约30%的播种失败。
同一降解地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裂解的起始期不同,使地膜增温保墒的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降解地膜的大面积推广,短期内还不能全部替代普通PE 地膜。
4.生产管理体系混乱,地膜污染控制
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大小规模不等的地膜生产企业约800家,年生产能力3000t以下的小型企业约600家,由于产业政策、价格体系和供求关系等方面的原因,采用的农用树脂品牌多、乱、杂,货源不稳定,地膜产品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地膜的使用和回收。
国家对农田地膜污染治理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监督和约束,农民仅将地表残膜简单回收一下,有的则直接就翻到土壤中。地膜回收点设置不足,农民捡拾的残膜也不能得到有效回收,基本都是焚烧或在田间地头堆置,往往造成地膜的二次污染。
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战略措施
1.推进地膜标准化生产
从源头遏制不合格地膜进入农田
在推进地膜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各地应积极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的地方标准。
例如,2014年新疆颁布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地方强制标准(DB65T/3189—2014),标准中明确了农田地膜的最小公称厚度为0.01mm,并且耐候期必须大于180d。
这样的标准要求就是要保证新标准地膜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不能破碎为碎片,生产结束后便于回收再利用。
2016年新疆又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从标准到立法层面对农田地膜科学使用给予了规定。
2.优化地膜覆盖方式,推广适时揭膜等技术
优化地膜覆盖方式,推进地膜科学使用,是减少农田残膜污染的重要环节。
开展地膜在不同作物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科学合理施用,一是减少无效的超宽地膜覆盖,降低地膜覆盖率,有效减少地膜使用量。选择适宜宽度的地膜,可有效降低单位面积地膜使用量,减少农田残膜积累。
二是推广适时揭膜技术。在地膜发生破碎老化前,及时将地膜清除出农田。
3.加强残膜回收机械研发与推广
提高地膜机械化回收力度
残膜回收机的研发应与种植模式相适应。目前研发的重点是秸秆粉碎或拔出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代表机型包括新疆农垦科学院4SJ-1.6型和4SJ-2.0型,机具结构相对复杂,在机械高速运转条件下难以保障残膜的回收率,这也是联合作业机研发的重点和难点。总体来看,残膜回收机械尚需加大研发力度。
4.加大降解地膜产品研发力度
研发完全降解地膜,其降解物质不会再造成二次污染。针对区域生态气候特点、作物生育期,在不同区域开展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工作,准确地确定农用地膜裂解及降解规律,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依据。
实验表明,地膜厚度较大的降解膜裂解时间早于较薄的地膜;黑色降解膜腐解率高于白色膜,腐解速率随时间增加递减,这表明目前降解地膜的腐解率并非当年能够完全腐解,存在滞后效应。
综合地膜裂解和腐解特性,应研发起始裂解期晚、保证地膜增温保墒,同时在地膜翻入土壤后又能快速腐解的产品,以降低地膜残留。
5.构建农用地膜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
建议制定和健全残膜污染防控法律法规,使残膜防治有法可依。制定残膜残留量超标整治措施,统一并完善地膜生产、残留量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将残膜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许咏梅,房世杰,马晓鹏,朱倩倩.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5):96-102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废塑料化学循环作为解决塑料污染、推动石化及材料领域低碳循环转型的关键技术,已获得全球广泛认同与推广应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球化学循环产品的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吨。欧洲已有数万吨产能处于运行状态,全球范围内在建产能超过五百万吨,其中中国有约一百万吨产能在建设中。现阶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6日,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文件提出2025年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完善绿色消费价格政策。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污水处理企业用电、电动汽车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港口岸电运营商用电、海水淡化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对
近日,威立雅华菲参加了“2024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绿色产业-低碳技术与应用”赛道国别赛,经过材料筛选、现场专家答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喜获银奖,并入围国际总决赛,最终荣获绿色赛道优秀项目奖。”2024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由工信部国际经济合作中心和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联合
“数千年后的考古学家挖掘到我们这一时代的地层时,会不会发现里面塞满了不朽的抛弃物,如瓶盖、包装纸、吸管和打火机——一个被垃圾所噎死的文明?”——苏珊·弗赖恩克尔《塑料——有毒的爱情故事》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塑料废弃物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宁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202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原生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实现“零填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缺口基本补齐,农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理体
为全面总结推广绿色消费发展经验做法,推动绿色消费更好更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并遴选了62个绿色消费发展典型案例,杭州市3个案例入选。杭州市发改发布开设“绿色消费典型案例”专栏,首期推出科技支撑数字赋能打造绿色消费之城。杭州是一座绿色消费之城。近年来,杭州市从经济
2024年8月27日,“中非合作论坛:中非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圆桌对话”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非洲国家、国际机构、智库及商业部门的相关代表与会,围绕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有关共识。意识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和环境污染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关系到人类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30日,陕西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对居住区充电设施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充电桩基础设施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加快长津锂业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建设,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
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根据昆明市《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和“一岗双责”关于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要求,结合市发展改革委职能职责,制定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事项清单如下。一、根据国家、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安排部署,加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重庆市永川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7年,垃圾分类治理体系、源头管理体系、收运处置体系、资源化利用体系和数字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垃圾分类治理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
随着“最严限塑令”的推进,相关产业链布局加快,可降解塑料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的在建/拟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众多,涉及资金超过500亿元。其中,有在建/拟建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的上市公司包括金发科技、万华化学、金丹科技、长鸿高科、齐翔腾达等1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2018年本)》。文件明确,2018年国家将重点支持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加大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综合利用、先进核电装备与核能发展以及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下:关于印发《知识产权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2018年本)》。《目录》确定了包括环保产业在内的10个重点产业,细化为62项细分领域,明确了国家重点发展和亟需知识产权支持的重点产业,有利于各部门、地区找准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发展中的发力点、高效配置知识产权资源、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
编者按:秋收结束后,下一个生产周期之前,除了秸秆需要处理外,上一茬使用过的农膜也要及时清理回收。农膜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难题,其资源化利用也可实现变废为宝,对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现在:重使用,轻回收,农膜残留导致白色污染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第一
10月27日从农业部获悉,10月20-21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甘肃省兰州市联合召开全国推进农用地膜综合利用现场会。会议强调,要充分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2020年,当季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会议指出,地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
新疆地膜覆盖种植作物面积4700万亩,是全国地膜覆盖种植面积最大、地膜用量最多的省区,而年回收治理量仅为132万亩,占整体覆盖面积的2%至3%。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2009年和201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地膜覆盖田地中每亩的地膜残留量是16.88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到5倍。近日,记者对新疆地膜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令人纠结的地膜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农民郭忠平站在自家25亩棉田前,喜忧参半。再过不久,就是棉花收获的季节,到时田间残留的地膜又会成为他的烦恼。郭忠平说,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地膜厚度为0.008毫米,每亩使用4.8千克至5千克。地膜虽然
地膜的出现是助推农业发展的一次技术性革命,就陇南而言,2013年,全市农田覆膜面积达172.45万亩,地膜、棚膜用量12660吨。然而,上万吨的地膜,有的回收,有的则废弃在农田里,对土地的污染也逐年增加。记者从陇南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总站了解到,2013年,陇南市废旧地膜回收4860吨,折纯2765吨,回收率仅为39.5%,平均每亩残留地膜2.54公斤。残留的地膜,成了土地的“暗疮”记者在武都区两水、汉王、角弓等乡镇发现,乡村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沟渠两侧随处可见丢弃的废旧地膜。路旁和田间的树梢上“白旗”飘扬
随着“最严限塑令”的推进,相关产业链布局加快,可降解塑料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的在建/拟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众多,涉及资金超过500亿元。其中,有在建/拟建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的上市公司包括金发科技、万华化学、金丹科技、长鸿高科、齐翔腾达等1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2018年本)》。《目录》确定了包括环保产业在内的10个重点产业,细化为62项细分领域,明确了国家重点发展和亟需知识产权支持的重点产业,有利于各部门、地区找准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发展中的发力点、高效配置知识产权资源、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
10月27日从农业部获悉,10月20-21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甘肃省兰州市联合召开全国推进农用地膜综合利用现场会。会议强调,要充分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2020年,当季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会议指出,地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