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评论正文

推广垃圾分类 靠奖还是靠罚?

2019-01-15 11:42来源:中外对话订阅号作者:王晨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京城东一个寒冷的冬日早上,六十岁的劲松五区居民李敏提着一袋自己在家挑拣好的厨余垃圾走到300米外社区另一头的“绿馨小屋”。在那里,工作人员对厨余垃圾称重后,李敏的专门账户里计入了相应的积分。每两天去投放一次厨余垃圾成了李敏这大半年来必做的一件事。这个习惯也带来了实际的好处,她拿出一个写着“首创智慧绿卡”的小磁卡说,“这个垃圾分类不白做,我已经积了有四五百分了,手纸、洗衣粉,还有抱枕,换了好多东西。”

“绿馨小屋”是劲松街道与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中环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劲松五区设立了一年多的厨余垃圾投放点,通过积分奖励的方式激励居民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离。居民可用积分在“绿馨小屋”和工作人员换取生活用品。

2017年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后,中国城市再次开始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2018年11月初习近平主席在上海虹口区考察时的一句话,让垃圾分类重新成为中国城市管理的热点议题。

但新一轮的垃圾分类热潮以“奖励”带动分类的思路也面临来自现实的考验和有效性的质疑。

23.png

劲松五区角落里的绿馨小屋,旁边还有收运社区内其他厨余垃圾箱垃圾的收运车用以收集没有投放至绿馨小屋的厨余垃圾。摄影:王晨

垃圾分类持久战

中国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概念要追溯到1957年7月12日在《北京日报》刊登的《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在当年物质极端匮乏的状态下,垃圾分类概念还留存在“勤俭节约”层面。而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制定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1996年北京开始有了多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2000年,原建设部将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8各城市确定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早期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尝试,很多都由于忽视培养居民分类习惯养成和后续收集处理不善而不了了之。以北京为例,试点工作开始后的十余年里,已经有3795个小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几乎占到北京小区的一半。但由于居民分类投放参与度低、过度依靠二次分拣,试点的垃圾分类整体效果不佳。尽管尝试一直在进行,和废物循环利用率超过50%的德国、日本等国相比,中国生活垃圾分类一直停滞不前。

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指出,垃圾分类试点多年后,试点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没有显著下降,北京的纸类回收率仅25%,进一步回收空间巨大。

2017年的《方案》中为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制定的目标也只有35%。

公益组织北京零废弃联盟的发起人陈立雯与她的团队多年来致力解决城乡垃圾分类减量问题。陈立雯告诉中外对话,占到垃圾总量30%的可回收物会被市场驱动的废品回收业吸收,此外的厨余与其他垃圾的流向路径基本上是“混投混收混运”,一路到终端的填埋场、堆肥厂或焚烧厂。

混合垃圾的不当处理带来的后果触目惊心。中央电视台的系列节目《三问垃圾分类》就向观众展示了这样的景象:120米深的杭州青龙坞山谷10年内就被填满,每天产生近4000吨垃圾污水和渗滤液;北京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里垃圾每天多到烧不过来……

奖品换分类?

《方案》发布后,中国又燃起了一股垃圾分类试点的热情。据环境数据机构“环境司南”统计,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国已经有104个地级城市和342个区县进行第三方运营的垃圾分类项目,远超方案中提出的46个试点城市范围。

而《方案》中明确将“积分奖励”作为机制创新进行鼓励,也使得“以奖促分”的分类项目遍地开花,尽管目前没有关于奖励型垃圾分类项目的确切数据。

从2017年开始,李敏所在的劲松五区开始实行智慧垃圾分类。据北京晚报报道,小区中1167户居民中的73%参与到了智慧垃圾分类中。一公斤的厨余垃圾积2分,1公斤可回收垃圾积10分。积累30分以上可以兑换类似于卫生纸和洗衣粉的生活用品。

24.png

除了厨余垃圾,劲松五区的其他垃圾都会被混合投放至这些垃圾桶,上面的积分磁卡感应区已经不能使用。摄影:王晨

原标题:推广垃圾分类,靠奖还是靠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