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会展正文

生态环境部1月新闻发布会:初步摸清“2+26”城市污染特征和来源

2019-01-22 08:46来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关键词: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向媒体介绍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情况,并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截图2.jpg

初步摸清“2+26”城市污染特征和来源提出“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

经济观察报记者:请问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贺克斌:攻关联合中心成立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形成了大气重污染成因的基本科学共识;初步阐明了重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及其综合作用;基本实现了空间上城市尺度、时间上过程尺度的重污染过程精细化定量化描述。

二是首次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编制了“2+26”城市的排放清单,形成区域清单数据产品;大幅提升了清单的时空分辨率,更好地支撑精细化的污染源管控;提出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非电行业重点排放源及重点污染物的强化管控措施。

三是建立重污染预测预报、会商分析、预警应急、跟踪评估和专家解读等全流程的应对技术体系,区域性的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显著提升;提出“2+26”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时间和改善路线图,支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四是开展城市颗粒物来源解析、排放清单编制与“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初步摸清了“2+26”城市污染特征和来源,提出了“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

截图3.jpg

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的作用可以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一是在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上,预报技术的发展,从之前的3天精准预报和7天趋势预报突破到3-5天的精准预报和7-10天的趋势预报,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近100%,为重污染的提前应对赢得了管控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累计起点和峰值浓度,大大提升了重污染应对的时效性;结合高时空分辨率的精细化排放清单产品编制了重污染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实现了精准化、动态化、差异化调整,大大提升了重污染应对的有效性。

二是在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上,“2+26”城市及区域精细化来源解析结果和高时空分辨率的排放清单支撑了各地方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提高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精细化;“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形成了“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工作模式,促进了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有力的支撑了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和决策。

谈临汾空气质量排名垫底:重污染企业多、污染排放量仍处高位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中,我们看到临汾市位列倒数第一,请问排名垫底是因为不努力还是因为之前的数据有问题?另外,最近河北省提出,有一些城市要退出钢铁业,请问这将对“2+26”城市大气治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刘炳江:临汾市2018年开展了大量工作,二氧化硫浓度最高从1000多微克/立方米降到400微克/立方米,高值明显降低,但是由于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加之重污染企业多、排放强度大,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在高位,导致2018年排名倒数第一。此外,临汾监测数据造假,触及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有关部门已对此严肃处理,涉案人员也受到法律制裁。

截图4.jpg

贺克斌:刚才提到河北一部分城市要退出钢铁业,我想这对“2+26”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相比汾渭平原或周边城市,河北面临的大气污染治理的压力应该是最早的,从2013年以来《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河北的城市应该说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程度最早,所以倒逼治理的启动时间也相对早一些。一些城市在污染源的减排排序上已经把产业结构问题摆上了日程,因为末端减排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也拿不到更多战果了,所以把治理重点从末端治理变为结构调整,我认为这是标志性的。我们都知道河北钢铁工业比较集中的,但是钢铁工业的结构改变或者退出,它的减排不仅仅是钢铁本身,还有企业内部的无组织排放减少,以及相关能耗,就是燃煤的影响,还有企业物流,包括产品原料的运输,这是一个结构性调整。通过攻关项目一市一策关于排放源的分析,使得地方领导逐渐看到抓结构优化调整,可以带来的减排量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收益预期。所以我认为这对其他城市在攻坚战里面逐渐的从末端减排走向结构调整,还是有示范意义的。

多国治理经验表明: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本地排放治理尤为重要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韩国有一些媒体又在集中报道所谓“中国大气污染影响韩国”,请问您对此怎么看?

截图5.jpg

刘炳江:大气污染是区域性问题,在同一空气流场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区域各城市的污染物存在相互影响。这也是我国确定重点区域,开展联防联控的理论基础。但对于相互间传输影响的定量化分析等问题,还需要在科学层面达到共识。多年来,生态环境部与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开展了良好的环境合作,为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中韩两国的环境专家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并与日本科学家一道,开展了东北亚空气污染物长距离输送项目。

我国空气质量持续大幅改善,2013年以来,中国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40%以上,而根据公开的监测数据,韩国首尔市PM2.5浓度基本稳定且略有上升。前段时间,美国阿冈国家实验室联合韩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通过卫星遥感反演研究,揭示了首尔都市圈的排放清单对NOx的排放量有明显低估。

多国治理经验表明,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大城市的本地排放治理尤为重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大气污染,环境空气质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我们在治理污染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应对环境问题,应该在立足治理本地污染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和全球合作。中国愿积极继续参全球环境治理进程,分享相关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亚太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1月新闻发布会:初步摸清“2+26”城市污染特征和来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部查看更多>蓝天保卫战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