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教司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
二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1986年,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建立了工程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该制度在提高工程技术人才能力水平、调动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性、加强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亟需改革和完善。
三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为充分激发工程技术人才创新潜能,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造就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迫切需要全面改革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更好地发挥职称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问:《意见》起草出台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按照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2017年初,两部启动了工程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意见起草工作。通过广泛开展书面和实地调研,多次开展专家论证,听取意见建议,形成了《意见》征求意见稿。2018年10月,《意见》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名义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各方认为,《意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创新能力提升,改革措施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工程技术人才实际。本着尽量吸收、充分采纳的原则,两部对文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再次征求了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意见。2019年2月,《意见》完成两部审签程序后正式印发。
问:《意见》在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突破?
答:在《意见》起草过程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工程技术人才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改革举措。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增设正高级工程师,完善职称层级,扩展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与工程领域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不再开展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实行评审专业动态调整,促进评审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同步。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搭建两类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二是完善评价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重点考察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分专业领域完善评价标准,以能力、业绩论英雄。化学历、论文、奖项要求,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作为评价参考,突出对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一票决定”。
三是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议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程技术人才,采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方式。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工程技术人才,采取“直通车”方式直接申报评审正高级职称。
四是实现与人才培养使用等制度的有效衔接。获得工程类专业学位可提前参加职称评审,在相应职业资格考试中缩短工作年限要求或免试部分考试科目;充分发挥企业等用人主体作用,促进评价标准与使用标准深度融合。
五是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逐步将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工程技术人才密集、技术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事业单位;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自主评审,评审结果实行备案管理。
六是加强工程师国际互认。按照《华盛顿协议》框架规则,以国际工程联盟、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为平台,参与国际工程师标准制定,加强工程技术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问:对《意见》贯彻落实有哪些要求?
答: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工程技术人才的切身利益,改革工作敏感复杂,社会关注度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持续做好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平稳顺利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是狠抓改革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办法,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地见效。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做好政策解读,合理引导改革预期,引导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参与改革、支持改革,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各中央企业人事部门:
工程技术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现就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健全符合工程技术人才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激发工程技术人才创新潜能,培养造就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服务发展。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激发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坚持遵循规律。遵循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发展阶段职业特点,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减少急功近利、浮夸张扬,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制度环境。
3.坚持科学评价。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分类制定评价标准,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突出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工程技术人才多出原创性高水平成果。
4.坚持开放创新。立足我国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充分借鉴国外人才评价创新做法,积极推动工程技术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水平。
二、主要内容
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人才培养使用相衔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等措施,形成设置合理、覆盖全面、评价科学、管理规范的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
(一)健全制度体系
1.增设正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职称分设员级和助理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正高级工程师。
2.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程系列相关评审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促进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同步。
3.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工程技术领域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不再开展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工程技术人才取得的工程领域职业资格,可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职业资格分级设置的,其初级(二级)、中级(一级)、高级分别对应职称的初级、中级、高级,未分级设置的一般对应中级职称,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4.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按照两类人才贯通条件大体平衡、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原则,搭建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成长立交桥。在工程技术领域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符合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可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可免于理论知识考试,注重技能水平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5.工程技术人才各层级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助理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
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品德放在工程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可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综合考察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对剽窃他人技术成果或伪造试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向社会公开。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2.突出评价能力和业绩。适应工程技术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分专业领域完善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专业评价标准由国家统一发布。重点评价工程技术人才发明创造、技术推广应用、工程项目设计、工艺流程标准开发、产品质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工程技术人才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实现现代工程技术突破。着力解决工程技术领域评价标准过于学术化问题,专利成果、技术报告、软课题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方案、施工或调试报告、工程试验报告、标准规范制定、行业工法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科学对待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引用榜单和影响因子排名等仅作为评价参考,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一票决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统一要求,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根据需要自主确定。
3.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附后)。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地区标准。具有自主评审权的用人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单位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学会等参与制定评价标准。
(三)创新评价机制
1.改进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议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综合采用考试、评审、考核认定、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为涉密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开辟特殊通道,采取特殊评价办法。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可以采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方式,重点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科研能力要求。
2.畅通评价渠道。非公有制领域工程技术人才一般按照属地原则申报职称评审。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通过驻厂设点、建立代办机构、入驻办事大厅等方式建立兜底机制,确保非公有制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平等参与职称评审。要积极依托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公共人才服务机构等,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兴职业领域工程技术人才提供职称评价服务。
3.建立绿色通道。鼓励工程技术人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潜心研究、攻坚克难,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创新能力。在信息、制造、能源、材料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工程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四)与人才培养使用相衔接
1.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有效衔接。推动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与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获得工程类专业学位的工程技术人才,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专业职称评审,探索在相应职业资格考试中缩短工作年限要求或免试部分考试科目。结合工程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和职业标准,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加快重点行业、重要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协同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重要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等方式,促进评价标准与培养标准深度融合。工程技术人才应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2.实现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全面实行岗位管理、工程技术人才素质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聘用具有相应职称的工程技术人才到相应岗位。不实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择优聘任具有相应职称的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1.建立健全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坚持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制度,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加强职称评审委员会评价能力建设,建立评审专家动态管理机制,注重遴选能力业绩突出、声望较高的同行专家和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担任评委。严肃评审工作纪律,对违反评审纪律的评审专家,应及时取消评审专家资格,列入“黑名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可按规定成立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成立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核准备案,其他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
2.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逐步将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工程技术人才密集、技术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事业单位。自主评审单位组建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报省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自主评审结果报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职称评审结果的统计和查询验证工作。
3.转变监督管理方式。要建立职称评审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单位自律和外部监督。畅通意见反映渠道,对群众反映或舆情反映较强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核查,及时妥善处理。因评审工作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造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无明显改善或逾期不予整改的,暂停其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并追究责任。
(六)优化公共服务
1.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行个人诚信承诺制度,精减申报材料,减少证明事项,优化审核、评审程序,减轻工程技术人才评审负担。加强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等相关业务统筹,加大申报材料和业绩成果信息共享,实行材料一次报送、一表多用。加快推进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探索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网上查询验证。
2.加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按照《华盛顿协议》框架规则,在健全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础上,在条件成熟的工程技术领域探索开展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以国际工程联盟(IEA)、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等国际组织为平台,主动参与国际工程师评价标准制定,加强工程技术人才国际交流。
三、组织实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工程技术人才的切身利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敏感性,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精心组织,稳慎实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办法。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国家增设正高级工程师之前,各地自行试点评审的工程系列正高级职称,要按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程序进行确认。在改革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加强宣传,营造环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搞好政策解读,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引导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支持和参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机械、材料、冶金、电气、电子、信息通信、仪器仪表、能源动力、广播电视、控制工程、计算机、自动化、建设、土木、水利、测绘、气象、化工、地质、矿业、石油与天然气、纺织、轻工、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航空宇航、兵器、核工程、林业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物、食品、安全、质量、计量、标准化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
附件: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年2月1日
附件
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作风端正。
三、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四、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五、法律法规规定需取得职业资格的,应具备相应职业资格。
六、工程技术人才申报各层级职称,除必须达到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条件:
(一)技术员
1.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具备大学专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在工程技术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
(二)助理工程师
1.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具有独立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能处理本专业范围内一般性技术难题。
3.具有指导技术员工作的能力。
4.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技术员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取得技术员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4年。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
(三)工程师
1.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了解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2.具有独立承担较复杂工程项目的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较复杂的工程问题。
3.具有一定的技术研究能力,能够撰写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研究成果或技术报告。
4.具有指导助理工程师工作的能力。
5.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4年;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4年。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
(四)高级工程师
1.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熟练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2.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独立主持和建设重大工程项目,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取得工程师职称后,业绩、成果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承担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可比性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
(2)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具有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明专利;
(3)参与的重点项目技术报告,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技术论证有深度,调研、设计、测试数据齐全、准确;
(4)发表的本领域研究成果,受到同行专家认可;
(5)作为主要参编者,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的编写。
4.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指导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5.具备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5年。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
6.不具备前项规定的学历、年限要求,业绩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可由2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正高级工程师推荐破格申报,具体办法由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另行制定。
(五)正高级工程师
1.具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功底,科研水平、学术造诣或科学实践能力强,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具有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或在相关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推动了本专业发展。
2.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主持完成本专业领域重大项目,能够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发挥了较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4.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后,业绩、成果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可比性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明专利;
(3)承担的重点项目技术报告,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技术论证有深度,调研、设计、测试数据齐全、准确;
(4)发表的本领域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5)作为第一起草人,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的编写。
5.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能够有效指导高级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6.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5年。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26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院工程公司)与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工程技术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环院工程公司董事长徐义生、副董事长叶永根出席签约仪式,中环院工程公司总经理何连生、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勇出席签
1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生态环境部科技创新平台名称调整的通知。将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名称调整为“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原“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名称调整为“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名单显示,目前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56个,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42个。详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某提标改造工程无组织废气收集与处理系统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投标总价:13940600元。该项目招标内容为新建一套20000Nm3/h催化氧化+SCR及配套处理设施;新建一套9000Nm3/hRTO炉及废气收集
8月6日,上海环境集团下属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老港综合填埋场飞灰填埋库区扩容工程,中标金额10381.81万元。该工程主要服务内容是围绕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二期填埋库区新建4米高、长约2470米的挡墙,同步实施水平防渗系统扩展工程、渗滤液及地下水导排系统延伸工程等附属配套工程,建成
近日,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连云港市举行。江苏省环保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郭玉臣出席揭牌仪式。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勇、江苏瀛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光等参加揭牌仪式。在揭牌会议上,郭玉臣对连云港公司揭牌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希望连云港公司紧扣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江苏省东台市仙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项目中标公告发布,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1945.31万元中标,服务时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计90日历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堆体野生苗木清理、余量垃圾开挖、筛分,筛分产物的处理处置,堆体开挖与筛分过程中的气体收集与处置,开挖过程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四川省叙永县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系统建设项目(叙永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改造项目)中标结果公示,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41848176.72元,公示如下:项目编号:E5105003105003018项目名称:叙永县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系统建设项目(叙永县城市生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废气处理成套设备采购项目-(第二次)竞争性谈判公告,招标内容包含三效过滤+活性炭纤维过滤装置、主风机(24万m3/h)、洗涤塔系统、加药系统、风机(15万m3/h)及控制系统的供货与吊装就位。
日前,由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与中国水环境集团共建的中俄水环境绿色低碳工程技术中心揭牌仪式,在通州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举行。双方将以揭牌作为新的更高起点,发挥各自优势,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动合作协议落地见效,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据了解,中俄水环境绿色低碳工程技术中心的成立,旨
日前,由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与中国水环境集团共建的中俄水环境绿色低碳工程技术中心揭牌仪式,在通州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举行。双方将以揭牌作为新的更高起点,发挥各自优势,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动合作协议落地见效,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据了解,中俄水环境绿色低碳工程技术中心的成立,旨
生态环境部发布《炼焦化学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1280—2023)》,将于5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规定了炼焦化学工业废气治理工程的污染物与污染负荷、总体要求、工艺设计、工艺设备、检测与过程控制、主要辅助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炼焦化学工业
获得注册环保工程师证书后,何时可以执业?
日前,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共同批准颁发的全国首张“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证书编号:B241100001)正式发出。这标志着我国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执业工作迈出重要一步,为规范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保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什么是注册环保工程师?报
日前,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共同批准颁发的全国首张“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证书编号:B241100001)正式发出。这标志着我国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执业工作迈出重要一步,为规范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保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7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工业绿色转型。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在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方面。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主要聚焦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
5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4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道路工程等4个专业勘察设计工程师注册执业工作的通知,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启动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环保工程师的注册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4部门关于开展道路工程等4个专业勘察设计工程师注册执业工作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24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环评工程师5月25-26日、环保工程师11月2-3日安排考试。通知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各副省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央和国家机
日前,生态环境部就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1319号(资源环境类079号)提案予以回复,针对“关于加快推进环境领域职业资格建设的提案”,生态环境部将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理。针对启动注册工作的相关问题,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会同生态环境部召开协调会,正在研究推进。下一步,生
2023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环境资源界别全国政协委员首次亮相,推进注册环保工程师尽快启动注册的问题也引起了两会的重视。首次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鹏是一位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环保老兵”,他提交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环境领域职业资格建设的提案
导语:李书鹏建议,制定并发布环保工程师注册工作的后续推进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我国环保事业;完善管理文件,明确注册环保工程师的签章制度,开展继续教育,保证从业者知识体系持续更新;鼓励高等院校在环境专业教育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从供给端加强应用型高素质行业人才的培养。2023年全国
1月16日,中国人事考试网发布《202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时间安排在5月27、28日,注册环保工程师安排两次考试,时间分别为6月17、18日,11月4、5日。详情如下:
1月7日,人社部发布关于202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时间定于5月28日、29日,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时间为11月5日、6日。详情如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2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