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行业能源绩效评价的术语、总要求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依据 GB/T23331-2012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及参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实施能源管理的钢
铁行业企业的能源绩效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3071602014 能量系统绩效评价通则
GB/T 13234-2018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 28750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GB/T 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21256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1342 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30258-2013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32041-2015 焦化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21368-2008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 50632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
GB 50506 钢铁企业节水设计规范
GB/T 18916.2-2012 取水定额 第 2 部分:钢铁联合企业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4 年 第3 号公告)
GB/T ****-******能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331-2012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总要求
4.1 评价原则
实施钢铁行业企业能源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a) 科学、系统、准确、合理;
b) 独立、公平、公正;
c) 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数据真实可信;
d) 符合 GB/T 23331-2012 的核心要求;
e) 具有可测量、可量化的能源绩效及其改进与提升;
f) 过程透明度和可重复性;
g) 数据及计算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h) 评价结果表征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i) 评价结果适当的准确性和不确定度;
j) 适当的保密性。
4.2 评价依据
对钢铁行业企业进行能源绩效评价依据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节能量测量技术标准以及企业能源管理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
a) 国家、行业、地方产业政策,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如《粗钢生产主要工序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其他适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b) 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责任书;
c) 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技术标准;
d) 企业能源管理文件及运行记录等。
4.3 评价内容
4.3.1 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评价
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内容、评价过程控制、测量与验证、评价与报告等按照《能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相关规定执行。
4.3.2 能源绩效评价
钢铁企业通过有效实施管理和技术等节能措施,所获得的可量化的节能效果,包括:
a) 主要工序产品单位能耗是否满足国家、行业、地方颁布的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b) 依据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或产值能耗指标,或万元增加值能耗指标计算得到的节能量,及政府
下达的节能量目标的达成情况;
c) 能源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
d)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绩效达成情况;
e) 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情况等。
5 能源绩效评价过程控制
5.1 评价准备
进行能源绩效评价前,应做好以下准备:
a) 识别来自相关方和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及其他要求;
b) 确定评价范围
——包括但不限于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彩涂/镀锌等主生产工序,及制氧、供水、供电、热力、燃气、供风等辅助工序,及厂区范围内的办公、生活等附属系统;
——涵盖能源的设计、采购、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使用、余能回收利用等主要环节,及影响能源绩效的其他活动如生产组织、设备管理及其他经营活动。
c) 确定评价对象
本指南设定评价对象包括:钢铁行业企业的限额类指标、提效改善类指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类指标、任务类指标和能源绩效改善活动类指标等,具体如下:
——限额类指标:粗钢生产主要工序能耗指标(烧结、球团、高炉、转炉工序),焦炭产品能耗指标;
——提效改善类指标:吨钢综合能耗、热轧工序能耗、冷轧工序能耗指标改善率;吨钢电耗、吨钢新水消耗指标改善率;
——任务类指标: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企业自愿性节能目标;
——能源绩效改善活动类指标: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绩效达成率。
d) 影响因素的识别
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可抗力;生产工艺、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设备发生了重大变化;
生产组织、产量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等。
e) 明确评价对公正性、保密性的要求。
5.2 能源绩效的测量与验证
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可靠性及过程再现性,应:
a) 制定测量与验证计划;
b) 收集企业能源平衡表、能源的进销存台账,必要时收集财务报表等;
c) 验证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d) 进行测量与验证的分析;
e) 报告测量与验证结果。
5.2.1 限额类指标计算方法
a) 烧结工序能耗、球团工序、高炉工序能耗、转炉工序能耗计算,按《GB 21256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规定的方法;
b) 焦化工序能耗计算,按《GB 21342 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规定的方法;
c) 若企业所在地发布有该工序能耗地方限额标准的,以地方限额标准中的计算方法计算。
5.2.2 提效改善类指标计算方法
主要依据企业《能源平衡表》中统计的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计算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热轧工序能耗、冷轧工序能耗、吨钢电耗、吨钢新水消耗等指标。
吨钢综合能耗的计算应按照《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规定的方法。
以上指标的改善率均为:评价年度指标与上一年度指标的差值与上一年度指标的比值,取百分数。
5.2.3 任务类指标计算方法
对照企业与政府部门签订的节能责任状、企业下达的年度节能计划目标,依据企业《能源平衡表》中的数据,测算评价年度任务指标的完成率。
节能目标完成率为:评价年度实际完成的节能目标与计划完成节能目标的比值,取百分数。
5.2.4 能源绩效改善活动类指标计算方法
依据企业制定的能源管理方案中拟定的绩效改善目标,通过管理方案实施前后的能源绩效数据进行计算,或直接采用有资质的第三方报告数据,以确定管理方案设计绩效是否实现。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绩效达成率为:实现设计绩效的管理方案数量与全部能源管理方案数量的比值,取百分数。
6 能源绩效评价与报告
6.1 能源绩效评价指标适宜性和充分性
通过确认企业既有能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附录A《钢铁行业能源绩效评价参考基础指标体系》内容对照,报告时应结合下述给出定性评价和改善要求。
a) 是否与企业规模和生产工艺、能源使用相适宜;
b) 是否充分覆盖企业主要生产工序、辅助工序、附属系统;
c) 是否充分覆盖能源的设计、采购、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使用、余能回收利用等主要环节。
6.2 能源绩效评价指标有效性
针对企业能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上周期末企业实际完成值,确认其当期基准、指标制定是否有效。当基准和指标劣于上周期末实际完成值时,针对企业给出的影响因素、调整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报告时应对有效性给出定性评价和改善要求。
6.3 能源绩效评价
6.3.1 能源绩效评价的输入
能源绩效评价的输入包括:
a) 经测量验证的能源绩效当期基准和完成值;
b) 经测量验证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绩效;
c) 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或企业自愿性节能目标完成结果;
d) 主要用能设备能效等。
6.3.2 能源绩效评价的输出
本评价指南采用分项打分的方法来对能源绩效进行评价,具体可参考附录A。各单项指标完成值落在对应基准值区间范围内的,得对应分数,汇总后得到最终总分数。
6.3.3 评价结果统计与判定
针对评价最终总得分,按下述给予判定结论:
——总得分≥90 分,该企业能源绩效评价为优秀;
——80≤总得分<90 分,该企业能源绩效评价为良好;
——70≤总得分<80 分,该企业能源绩效评价为合格;
——60≤总得分<70 分,该企业能源绩效评价为基本合格;
——总得分<60 分,该企业能源绩效评价为不合格。
6.4 报告体例
能源绩效评价工作结束后,应编制能源绩效评价报告,报告模板见附录B。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a) 边界、范围和对象;
b) 企业能源绩效的评价方法,包括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说明;
c) 企业能源绩效基础数据的来源、可信度,以及数据管理情况;
d) 能源绩效量化的评价结果及判定结论;
e) 企业能源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潜力分析;
f) 企业能源系统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g) 能源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钢铁公司能源绩效评价报告
第一章 能源绩效评价项目基本情况
1.1 评价方介绍
1.2 被评价企业基本情况
1.3 能源绩效评价对象
1.4 能源绩效评价范围和边界
第二章 评价报告综述及评价报告摘要表
2.1 能源绩效评价报告综述
2.2 能源绩效评价报告摘要表
第三章 能源绩效评价准备
3.1 评价依据
3.2 数据来源、可信度及数据管理情况
3.3 评价技术路线与评价方法
3.4 影响因素的确定
3.5 评价总体计划与安排
第四章 能源绩效测量与验证
4.1 限额类指标的满足情况
4.2 提效改善类指标的完成情况
4.3 主要用能设备能效类指标完成情况
4.4 任务类指标完成情况
4.5 能源绩效改善活动绩效达成情况
第五章 能源绩效评价结论与分析
5.1 能源绩效评价总体结论
5.2 企业能源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潜力分析
5.2 企业能源系统改进提升建议与对策
5.3 能源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获悉,关于对《煤炭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等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的函,详情如下:各有关单位及专家: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煤炭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等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已完成标准起草工作,形成征求意见稿,相关文件见附件。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
北极星环保网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获悉,关于对《水泥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等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的函,详情如下:各有关单位及专家: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水泥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等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已完成标准起草工作,形成征求意见稿,相关文件见附件。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
北极星环保网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获悉,关于对《煤炭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等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的函,详情如下:各有关单位及专家: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煤炭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等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已完成标准起草工作,形成征求意见稿,相关文件见附件。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1日,工信部公开征求《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等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详情如下:公开征求《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等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全国汽车
6月11日,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下称《要求》),该标准由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旨在通过电动汽车传导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提高充电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维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率,进而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交流(AC)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承担的陕西省地方标准《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设计规范》已完成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关于对《风电场集电线路设计规范》《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的通知有关单位及专家: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
介绍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状工程标准体系存在的强制性条文分散、标准供给渠道单一、部分技术标准落后约束创新、标准国际化水平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解读了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工程建设标准改革工作,旨在提升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采取了构建强制性标准体系、优化完善推荐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工信部在回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抓紧制定动力电池强制性国家统一标准,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集约化发展的提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面临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问题挑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加强部门协同、完善政策环境,加快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高效发展。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对包括现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NB、DL、SY、NB/SH等)和已经立项的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组织开展能源行业标准集中复审工作。清理能源领域现行的具有强制性条款的行业标准和计划项目,属于强制性范畴的,应给出“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结论;不属于强制性范畴,但仍需对相关技术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对包括现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NB、DL、SY、NB/SH等)和已经立项的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组织开展能源行业标准集中复审工作。清理能源领域现行的具有强制性条款的行业标准和计划项目,属于强制性范畴的,应给出“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结论;不属于强制性范畴,但仍需对相关技术
5月12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聚焦5G网络与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重点领域,以专项方式成体系推进重点领域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促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作要点》指出,未来将为制定服务制造强国
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0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2020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立足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全局,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部署,以推动产业高质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要点》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制修订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绿色产品评价、海洋调查与利用、生态保护修复、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领域标准。优化完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推动新能源发电并网、电力储能、能源互联网、港口岸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等重要标准研制。原文如下: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之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