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评论正文

中国垃圾抗争往事: 没有无缘无故的垃圾 只有越陷越深的围城

2019-07-04 09:38来源:文化纵横作者:张劼颖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垃圾围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没有垃圾的未来?

垃圾现象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折射的是国家的发展、民众的物质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变迁。消费的狂欢带来大量生产的同时也导致大量垃圾产生,然而垃圾不会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就此消失不见。它通过生态循环,或者是一阵风,就可以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垃圾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最不被注意的副产品,但它带来的难题,像是对消费狂欢和无度饕餮的一种暗讽。当代盛世中国的垃圾治理,面临一个复杂的困局:市场尚不能为垃圾提供解决之道,无法消弭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而政府也面临两难: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海量垃圾,一方面是对大型设施激烈反对的民众,这是科学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的难题,科学技术不仅无法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真的“无害”,也不能说服民众不去惧怕技术和设施带来的健康风险。

垃圾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哪里?环保人士提出一个“零废弃”的概念(zero-waste),即尽可能的把废弃物减至零,尽可能的减少对于地球资源的无度开掘和消耗,对垃圾采用“3R”的措施:“减量”(Reduce),“再用”(Reuse),“循环”(Recycle)。具体的实践例如垃圾分类、减少包装,回收废旧电器,以及对垃圾尽可能的资源化等等。“没有垃圾的未来”听起来似乎过于理想,各种具体做法的环境成本收益以及市场成本收益尚需要精细的计算和考量,不同国家、地域、阶层、世代的社会群体乃至物种的利益也需要加以保障与平衡。不过,这个概念作为一种“终极目标”和纲领,确实描绘了一个更加环境友善、可持续的未来蓝图。当然,对目标的实现,甚至接近都并非易事。一方面,这种全球性的概念,还需要“在地化”,根据本国当地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情况做出调适。另一方面,蓝图的实现,还需要政策的制订、科学技术的支持、市场的改革和配合、文化意识的转变,以及企业、消费者个人的共同努力。


原标题:中国垃圾抗争往事: 没有无缘无故的垃圾, 只有越陷越深的围城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垃圾围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