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评论正文

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 北京完胜上海

2019-07-09 11:05来源:刘润作者:刘润关键词:垃圾分类厨余垃圾上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阿拉上海宁,最近不谈股票,不谈房价,甚至连朋友都不谈……一门心思统统扑在垃圾上。”

为了解决这个巨大的困扰,政府又不得不设计一张长长的清单,来说明到底哪些属于干垃圾,哪些属于湿垃圾。

大家只好像准备考试一样,去背这个清单。

可是,你知道清单是不可穷尽的,总会有不在清单上的东西,让大家分不清它到底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为了更好记住分类,网友们甚至总结了口诀:

猪吃的,湿垃圾;

猪不吃的,干垃圾;

猪吃了会死的,有害垃圾;

卖了可以买猪的,可回收垃圾。

只要设身处地地为猪着想,干湿垃圾的分类就不用怕了。

你看,这前前后后制造了多大的认知成本,认知成本其实就是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

北京的垃圾分类在这一点上就做的非常好。

比如北京的“厨余垃圾”。

刚才我们说,干垃圾和湿垃圾,是站在垃圾处理厂的角度来分类的。

而站用户角度,他看不懂什么叫干垃圾,什么叫湿垃圾。

但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根据产生垃圾的过程来分类。

我做饭时产生的垃圾叫做厨余垃圾,而厨余垃圾大体上都属于上海垃圾分类中的湿垃圾。

厨余垃圾对于用户来说,非常好区分;但湿垃圾对于用户来说,认知成本就太大了。

当然厨余垃圾中也许有一小部分属于干垃圾,这一小部分可能会降低一点点垃圾处理的效率,浪费一些能源,但是这却可以极大地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节约下来很大一部分社会运营的成本。

再比如,北京的“可回收物”。

上海的“可回收垃圾”,这个叫法也让人特别困扰。

你说你都可回收了,为什么还要叫垃圾啊?可回收,就说明有用对吧,那就不应该叫做“垃圾”了呀。

而在北京,把“可回收垃圾”叫做“可回收物”,这就解决了这个困扰。

再比如,北京的“其他垃圾”。

这个分类太重要了。

在分类中,必须得有一个分类能够包容万物,在我真的不知道把它分在哪一类时,就把它放在“其他”这个分类中。

在上海的垃圾分类中,其实“干垃圾”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但是它的名称却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困扰。

“干垃圾”和“湿垃圾”,你光看名字就会觉得奇怪,这两个分类本身是相互排斥的,加起来就是全集了。

理论上一个垃圾,它不是干的,就应该是湿的对吧?

可是为什么还会再分出来一个“有害垃圾”和一个“可回收垃圾”呢?

而北京用一个“其他垃圾”就解决了这个困扰,这对用户来说认知成本是非常低的。

上海的垃圾分类,是站在垃圾处理厂的角度来分的;而北京的垃圾分类,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分的。

所以,这次的垃圾分类,我认为上海完败于北京。

总结来看,上海和北京的垃圾分类背后,涉及到商业世界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设计产品时的视角问题。

在设计产品时,我们总爱站在自己视角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这是我们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这会极大地造成成本的上升。

在生活中,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比如,曾经有几大高校,联合举办了一次爱心公益跑。

活动当天,每个学校里有一个集合点,大家需要到各自的集合点集合,然后共同参加活动。

每个集合点都需要竖一个牌子,让来参加活动的人知道这里就是集合点。

这个时候,你作为爱心公益跑的负责人,应该怎么去设计这个牌子呢?

我看到的牌子是这么设计的:

在A大学,牌子上大大地写着“A大学”,然后旁边用很小的字写着“爱心公益跑”。

在B大学,牌子上大大地写着“B大学”,然后旁边用很小的字写着“爱心公益跑”……

乍一看这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集合点最大的区别不就是学校嘛,所以大大地写上学校名字来作区分,这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对呀。

其实完全不对。

这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你仔细一想就知道了,如果你站在参加活动人的角度,我来A大学参加爱心公益跑,我都已经到A大学了,难道我会不知道自己是在A大学吗???

这个时候我要找的是“爱心公益跑”的集合点,那这个牌子上根本就不需要印上大学名字,而是应该大大地印上“爱心公益跑”。

这就是用户视角。

最后的话

在设计产品时,我们总爱站在自己视角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这是我们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这会极大地造成成本的上升。

站在用户视角来解决问题,需要关联用户的使用场景,如果你能做到,这就是一次非常大的跃升。

从自己的视角,到用户的视角,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视角的转变。

就像这次北京的垃圾分类一样,这能巨大地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

所以,作为一个商业人士,你一定要经常切换到用户视角来考虑问题,你才有机会获得用户的青睐,获得很大的成功。

在生活中其实也一样,如果你能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仅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更能在工作中展露头角,收获“这个人不一样”的评价,拥有一个更顺畅、甚至开挂的人生。


原标题: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 北京完胜上海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厨余垃圾查看更多>上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