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人物正文

【干货分享】侯立安院士: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对策

2019-07-10 08:49来源:CSER土壤修复平台关键词:长江流域水环境长江经济带侯立安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完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德国莱茵河、法国塞纳河治理经验表明:“一条河流,一部法律”,需注重流域立法、践行流域治理理念、建立流域共治机制;

当前在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方面,还没有直接的上位法作为依据,对各类行为的规范多存在于政府规范性文件之中,需要加快制定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保护长江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3.2 统筹规划,推动长江流域水环境长效治理

坚决贯彻落实“水十条”

尽管长江经济带水环境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水环境质量差、水资源保障能力弱、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随着水环境问题的加剧和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国务院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微信图片_20190710084227.jpg

大力推进长江流域沿线海绵城市建设

借鉴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低影响开发的经验,结合该城市降雨分布特征和地形地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内“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和热岛有缓解”。

全面推广“河长制” 管理模式

河长制是面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

当前,在长江流域全面推行河长制势在必行,通过三查、三清、三治、三管措施,同时要依托“河长制”,建立“河长智”,实现“河长治”。

完善流域沿岸城市的管网改造

部分城市的污水收集官网不完善,污水管道破损严重。此外合流制管网雨天溢流和雨水管网初期雨水污染严重,造成流域污染处理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排放标准要求;

要加强长江流域沿线城市的管网改造,强化生活污水管理,实施雨污分流,排污截流,将流域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引流至城市污水管网。

综合治理长江流域沿线城市黑臭水体

黑臭水体治理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围绕“源头污染控制和减排、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受损生境修复”技术路线进行。

黑臭水体治理必须因地制宜,岸上、岸下污染协同治理,系统构建集成技术体系

微信图片_20190710084254.jpg

微信图片_20190710084305.jpg

深入推进流域沿岸农村污水防治

推进种养结合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扶持实施畜禽粪便绿色处置工程;

在重点流域因地制宜建设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工程;

规范农药使用,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要加强农技专业队伍的建设。

推进“低碳、经济、简便”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结合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地方标准;

生态处理技术应该成为自然村落分散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

采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行农村污水分散处理设施。

建立和完善激励政策和机制

统筹考虑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环境激励政策,与环境管制政策优势互补,变限制发展为引导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方面,通过财政补贴和绩效奖励的方式,鼓励工业污染治理,鼓励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鼓励综合利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科学划定禁养区,防止盲目扩大禁养范围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

积极完善环保产业布局

打造布局合理的环保产业园区:借鉴国际经验,大力打造沿江环保产业园区,注重产业间的偶合与互补,使资源在园区内部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PPP 模式在环保行业的发展显著。政府采取明晰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 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长江水环境保障工作。

3.3 聚焦前沿,创新水环境保障技术

打造“互联网+环保”环境监测体系

根据长江经济带的地理、地质环境建立城市环保大数据,将区域内的综合环境信息进行集成和分析,实现了环境要素、大区域、宏观综合分析,实现重点区域重点分析;

可以“长江经济带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 ,实现了对区域内环境准入管控、总量指标管控、地图可视化等全业务流程的管理。

微信图片_20190710084325.jpg

构建城市生态恢复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作为认识和理解城市水文循环的有效工具,可以在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实施前,用于评价分析数据信息与模拟,新一代长江经济带区域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水文模型与相关计算从而优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的各项指标。

开发水安全机器人,提高水安全监控能力

利用卫星遥感、智能传感等技术,研发水系统全过程监控机器人,重点研发水监控无人机、样品采集机器人、多功能水质监测机器人、水设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监控装备,实现长江流域的污染源排查、水问题快速识别和水质预警预报等功能。

构建”一体化”水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基于大数据平台和智能终端的联动模式,构建“一体化”水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实现长江流域水安全事故的快速、精确处理;

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传感系统开发、数字模型建立、监管能力建设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融合” ,立足信心时代,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微信图片_20190710084345.jpg

微信图片_20190710084359.jpg

3.4 面向未来,建设前瞻性的“智慧水厂”

智慧水厂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GPS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生产、运行、维护等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互通和管理有序,保证水厂的高效节能和绿色环保。

智慧水厂能够实现水务行业操作的智能化、进而智慧化,例如远程抄表系统、管网GIS系统、漏损检测系统、能耗管理系统、泵房综合控制平台以及机器人、视频识别系统等等,进而构建了完整的水厂生产、管理、服务体系,满足新时代人们对水厂水质的高需求。

微信图片_20190710084421.jpg

结语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是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建设水环境保障技术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紧跟国家需求,健全管理制度,优化运管模式,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原标题:【干货分享】侯立安院士: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对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长江流域水环境查看更多>长江经济带查看更多>侯立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