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长江经济带是依靠长江的带动而自发形成的战略经济带,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长江经济带的自身潜力和韧性被充分激发出来。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最高的十大省市中,长江经济带占了7个;在前十五位中,长江经济带占了10个,而且多数城市的人均GDP超过10万元。
1.2 长江经济带战略逐步得到全面推进
1.3 我国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水污染防治法》新增了流域生态态保护于修复的条款,明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长江保护修复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之一。
针对长江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先后开展6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沿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行动一对“共抓大保护”中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检查
行动二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
行动三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行动四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
行动五长江沿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专项检查
行动六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
“共抓大保护”中突出问题整改基本完成,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全流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打击固废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沿江应取缔的959座非法码头已于2017年9月底全部拆除,其中809座完成了生态复绿,恢复生态岸线100多公里。
1.4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
长江流域水质良好。2018年,长江流域水质良好,510个考核断面,I—III类水质断面占比达到87.5%,同比增加上升3.0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占比1.8%,同比减少了0.4个百分点。
长江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据统计,2006-2015年全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73万平方公里。与2002年水土流失调查数据相比减少14.62万平方公里,减少比例为27.54%。
1.5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目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2020年目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3%,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2030年目标: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虽然现阶段长江流域水环境保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长江流域航运便利,沿线城市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分布密集,因此长江流域水环境保障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长江流域水环境面临的挑战
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长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60%-80%的水量集中在汛期,主要缺水地区集中在四川盆地腹地、滇中高原等地区;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之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显示水土流失面积达38.5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1%,其中四川省最为严重。
2.2 废水排放总量大,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环境统计数据表明,长江经济带废水排放总量约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43% ,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国的37%、43%,是淮河、黄河流域的4倍、5倍。
长江干流及其支流乌江、岷江、沱江总磷超标问题突出。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受到富营养化污染。
2.3 水生态功能退化
湿地萎缩
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尽管“十三五”以来湿地保护得到加强,恢复退化湿地2万公顷,退耕还湿1.3万公顷,但与2003年比较,湿地总面积仍减少了300多万公顷。
湖泊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有142个大于10km2的湖泊萎缩,全国湖泊总面积676万公顷,减少95.74万公顷,占萎缩前湖泊总面积的12.4%,蓄水量减少6.5%。
近年来,长江流域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枯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巢湖的水域面积也由盛期的2000平方公里左右变为现在的800多平方公里。
2.4 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风险,城市净水工艺有待提高
长江流域附近城镇排污口与取水口交叉分布,水运航道穿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现象较多,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风险;
水体非常规污染物的含量低,但危害大,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净水效果有限,难以确保彻底去除水中含有的非常规污染物。
2.5 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缺乏长效保护治理机制
长江流域内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地区是矿产和水资源集中分布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部分粗放型生产企业仍在向上游地区转移;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存在流域监测体系不完整、流域规划约束不强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跨省(市)联合保护治理机制不健全,共抓大保护的工作格局有待形成。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是保护流域水环境,但是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沿江重化工业高度密集等问题不仅增大水环境保障的难度,而且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提出了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面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新要求、民众民生保障的新期待,如何持续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
三、长江流域水环境的绿色发展建议
3.1 加强统筹规划,促进长江流域区域水源综合开发
“两山”理论指导新时期治水实践
多次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应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保障,努力将“黑水”改善为“绿水”,使“绿水” 更“清洁”。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跨界机构:借鉴欧盟对“泰晤士河”、多瑙河”的管理经验,强化长江流域跨界管理机能,协商合作解决长江流域污染问题。
制订开发规划:在“保护优先”的理念基础上,划定长江流域的生态控制红线和分阶段治理目标,引导长江流域产业合理布局,落实“水十条”,推动相关法规制订。
加强顶层设计:由行政区域环境管理向长江流域环境管理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管理的转变,强化长江流域水质达标管理。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环境保护和发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
长江经济带涵盖11省(市),跨省界断面多,流域上下游关系复杂,明确各跨省界断面的责任主体,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长江流域跨界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所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深入推进期,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绿色发展的攻坚期。本文围绕监测评估、治理技术模式构建、治理绩效评估等方面剖析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结合我国未来深入推进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实际需求,从强化管
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6月7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摘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2000年以来长江流域水环境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江水质现状及其变化和原因备受关注.采用水质、水量、污染物通量、污染负荷等多要素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8年长江干流水质和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①宜宾以下长江干流总磷浓度高于金沙江;从源区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做好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环境保护局: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长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详情如下:关于印发《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的通知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厅(局):为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9月28日主持召开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会议认为,根据长江流域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评估结果,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推动地方政府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会预告【官宣】首届“2024湖北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链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武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博览会”将于2024年10月11-13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阳)盛大举行!由民革湖北省委会、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武汉大学、华中科
9月11日,生态环境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签署《生态环境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重庆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黄润秋和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黄润秋代表生态环境部感谢重庆对
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
4月12日,国家电投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长江经济带绿色碳中和乡村振兴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类REITs)”,发行规模5.20亿元,发行成本2.75%,在一个月内再次刷新类REITs产品自诞生以来成本最低纪录。此次发行是云南国际在资本市场的成功亮相,实现了全市场首单长江经济带能源基础设施类RE
由湖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长环国际会展(湖北)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战略支持,拟邀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江苏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江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湖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四川
2月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其中提到,到2035年,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97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984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0.66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97万平方千米以内
2024年2月4日,湖南省2024年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拟申报项目公示,公示期限为3个工作日(2024年2月4日-2月6日)。清单包括,尾矿库治理项目13个(含锰污染治理项目),系统整治项目18个,绿色发展示范项目5个。关于湖南省2024年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长江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发布。报告提到,2023年重庆市重点推进了美丽重庆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厚植新优势。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持续巩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修复力度加大,新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50.5万亩、国家储备林101.5万亩,新增治理水
1月11日,云南兰坪县康华电解锌厂厂区及渣库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项目(EPC)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供应商为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价:施工费下浮1.5%,设计费下浮6%。项目采购人为兰坪县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本项目总投资约为5952.63万
1月2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在湖北武汉举行揭牌仪式,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及国家工程中心主要负责人共同为国家工程中心揭牌。揭牌仪式后,雷鸣山一行实地察看国家工程中心武汉研发创新中心办公及试验场所,了解国家工程中心
抗生素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四类新污染物之一。抗生素污染了水,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我们认为,目前膜法处理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抗生素污染水的技术。”5月17日,在第18届POPs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侯立安在“新膜处理抗生素污染水卡脖子技术难题及对策”主题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也使得“新污染物”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此前,“新污染物”已频频“现身”多份重磅文件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
近年来,水体中频繁检出的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和微塑料等化学品已经成为一类不可忽视的新污染,给饮用水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和巨大挑战。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工作部署,而新污染物治理作为饮用水源污染防控的重要新领域,目前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控技术与治理手段。通过梳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而良好的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诸如厕所革命、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多项工作。然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治理难度大,系统性很强,部分区域仍然存在垃圾胡乱堆积、污水直排、厕所脏乱差等情况。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对策进行展望,为今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围绕着“美丽中国”的实现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2017年以来农村整体环境有一定提升,但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总体来说,我国农村污水治理过分依赖政府投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PPP模式等虽有却很薄弱。要推广成
中国工程院侯立安院士就《环保视阈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因为我是搞环保的,所以想介绍一下环保这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尽管雾霾是国际性的,但是我们国家特别是北方地区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大气的污染也非常严重。今年11月初京津冀区域同样出现了一
11月7日,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碧水源大厦举办,在仪式上,北京市科协副巡视员、科普部部长陈维成,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永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与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共同为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并由文剑平为侯立安院士颁发聘书。据介绍,院士专家工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破解生态环境恶化困局的很好选择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环境生态学家侯立安进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节约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措施和关键着力点,将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高碳发展方式向技术创新型、内涵提高的低碳发展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