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导 读
生物膜法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具有污泥量少,不会引起污泥膨胀,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动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
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上并形成生物膜,当污水流经载体表面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溶解氧向生物膜内部扩散。膜内微生物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和机体合成代谢,同时分解的代谢产物从生物膜扩散到水相和空气中,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区别不仅仅是微生物的悬浮与附着之分,更重要的是扩散过程在生物膜处理系统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生物膜反应器中,有机污染物、溶解氧及各种必须的营养物质首先要从液相扩散到生物膜表面,进而进到生物膜内部,只有扩散到生物膜表面或内部的污染物才有可能被生物膜内微生物分解与转化,最终形成各种代谢产物。
另外,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由于微生物被固定在载体上,从而实现了SRT与HRT(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使得增殖速率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因此,生物膜是一稳定的、多样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01生物膜的形成原理(挂膜过程)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是微生物吸附、生长、脱落等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
首先,悬浮于液相中的有机污染物及微生物移动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然后,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发生代谢、生长、繁殖等过程,并逐渐在载体的局部区域形成薄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具有生化活性,又可进一步吸附、分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直至最后形成一层将载体完全包裹的成熟的生物膜。
根据Characklis、Liu等人的研究,微生物膜的形成通常经历载体表面改良、可逆附着、不可逆附着、生物膜形成四个阶段,具体描述如下:
微生物在载体上的挂膜可分为微生物吸附和固着生长两个阶段。载体加入水体以后,首先进入吸附期。有部分微生物和丝状物质已经附着在载体表面,附着了较多物质的位置往往是载体的凹处,不容易被水流剪切的地方。此时悬浮液中的微生物大量增长,出现较明显的一个污泥层。
经过不可逆附着以后,微生物在载体表面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生长环境,在供氧和底物充足的情况下,吸附在载体上的污泥中的微生物很快就开始生长。
随着培养驯化时间的增长,在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也迅速增长,逐渐覆盖整个载体表面,并开始增厚。但生物膜的生长并不均匀,在载体比较突出的地方,生物膜比较薄,而凹处则会长出相当繁盛的菌落,可见水力剪切对生物膜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的微生物种类也很繁多,除了累枝虫、钟虫外,还可观察到丝状菌、球菌、杆菌等,还有一些游泳性的细菌在活动。随着载体上附着了越来越多的生物膜,载体的表观密度逐渐会下降,变得更轻,更容易流态化,同时在下降区的载体下降速度有所变慢。
02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
生物膜的形成与载体表面性质(载体表面亲水性、表面电荷、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粗糙度)、微生物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条件、活性和浓度)及环境因素(PH值、离子强度、水力剪切力、温度、营养条件及微生物与载体的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
载体表面性质
载体表面电荷性、粗糙度、粒径和载体浓度等直接影响着生物膜在其表面的附着、形成。在正常生长环境下,微生物表面带有负电荷。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改良技术,如化学氧化、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等可使载体表面带有正电荷,从而可使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形成过程更易进行。载体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细菌在其表面附着、固定。
一方面,与光滑表面相比,粗糙的载体表面增加了细菌与载体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载体表面的粗糙部分,如孔洞、裂缝等对已附着的细菌起着屏蔽保护作用,使它们免受水力剪切力的冲刷。
研究认为,相对于大粒径载体而言,小粒径载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小,比表面积大,因而更容易生成生物膜。另外,载体浓度对反应器内生物膜的挂膜也很重要。Wagner在用气提式反应器处理难降解物废水时发现,在载体质量浓度很低情况下,即使生物膜厚达295μm,还是不能达到稳定的去除率。但是,在载体浓度为20-30g/L时,即使只有20%的载体上有75μn厚的生物膜,反应器依然能达到稳定的(98%)去除率,COD负荷最高可达58kg/(m3·d)。
悬浮微生物浓度
在给定的系统中,悬浮微生物浓度反映了微生物与载体间的接触频度。一般来讲,随着悬浮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微生物与载体间可能接触的几率也增加。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微生物附着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临界的悬浮微生物浓度;随着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微生物借助浓度梯度的运送得到加强。
在临界值以前,微生物从液相传送、扩散到载体表面是控制步骤,一旦超过此临界值,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受到载体有效表面积的限制,不再依赖于悬浮微生物的浓度。但附着固定平衡后,载体表面微生物的量是由微生物及载体表面特性所决定的。
悬浮微生物的活性
微生物的活性通常可用微生物的比增长率(μ)来描述,即单位质量微生物的增长繁殖速率。因此,在研究微生物活性对生物膜形成的最初阶段的影响时,关键是如何控制悬浮微生物的比增长率。研究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量及初始速率均正比于悬浮硝化细菌的活性。Bryers等人在研究异养生物膜的形成时也得出同样结果。
影响悬浮微生物活性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1)当悬浮微生物的生物活性较高时,其分泌胞外多聚物的能力较强。这种粘性的胞外多聚物在细菌与载体之间起到了生物粘合剂的作用,使得细菌易于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
(2)微生物所处的能量水平直接与它们的增长率相关。当卢增加时,悬浮微生物的动能随之增加。这些能量有助于克服在固定化过程中微生物载体表面间的能垒,使得细菌初始积累速率与悬浮细菌活性成正比;
(3)微生物的表面结构随着其活性的不同而相应变化。Herben等人研究发现,悬浮细菌活性对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过程有影响,而且,细菌表面的化学组成、官能团的量也随细菌活性的变化有显著变化。同时,Wastson等人的研究表明,细胞膜等随悬浮细菌活性的变化而有显著变化。细菌表面的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因此,通常认为,由悬浮微生物活性变化而引起的细菌表面生理状态或分子组成的变化是有利于细菌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的;
(4)微生物与载体接触时间。微生物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是—动态过程。微生物与载体表面接触后,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因此必须保证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停留一定时间,完成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增长过程;
(5)水力停留时间(HRT)。HeUnen等人认为,HRT对能否形成完整的生物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确定的情况下,HRT短则有机容积负荷大,当稀释率大于最大生长率时,反应器内载体上能生成完整的生物膜。刊huis等人的试验证明了这种观点。在COD负荷为2.5kg/(m3·d),HRT为4h时,载体上几乎没有完整的生物膜,而水力停留时间为1h时,在相同的操作时间内几乎所有的载体上都长有完整的生物膜,且较高的表面COD负荷更易生成较厚的生物膜,即COD负荷越高,生物膜越厚。周平等人也通过试验证明了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载体挂膜;
(6)液相pH值。除了等电点外,细菌表面在不同环境下带有不同的电荷;液相环境中,pH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的表面电荷特性。当液相pH值大于细菌等电点时,细菌表面由于氨基酸的电离作用而显负电性;当液相pH值小于细菌等电点时,细菌表面显正电性。细菌表面电性将直接影响细菌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
(7)水力剪切力。在生物膜形成初期,水力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生物膜是否能培养成功。在实际水处理中,水力剪切力的强弱决定了生物膜反应器启动周期。单从生物膜形成角度分析,弱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和固定,但在实际运行中,反应器的运行需要一定强度的水力剪切力以维持反应器中的完全混合状态。所以在实际设计运行中如何确定生物膜反应器的水力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03挂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生物载体挂膜过程中的作用力
生物载体挂膜过程中的作用力直接促成了微生物与载体表面的直接作用,在整个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载体在挂膜过程的作用力较为复杂,这里详细分析与生物载体表面理化特性有关的物理力,如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表面张力、水动力外,还有湍流扩散力、表面剪切力、载体运动引起的力等。
载体表面亲水性的影响
华南理工大学江帆通过对不同载体挂膜实验得出:GPUC载体表面含有-OH、酰胺基等亲水性基团,而大部分微生物本身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载体表面与微生物表面能够形成氢键结构;同时亲水性载体表面自由能低于疏水性载体的表面自由能,水中的微生物更容易接近亲水性载体表面吸附生长。实验中对GPUC载体与普通多孔载体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GPUC载体的挂膜量及挂膜生物活性均大于普通多孔载体。
温度对挂膜行为的影响
水温是微生物的重要生存因子,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微生物可大量生长繁殖。每一种微生物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大多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弱。好氧微生物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0—35℃。水温对硝化菌的生长和硝化速率有较大的影响。大多数硝化菌合适的生长温度是25—30℃之间,当温度低于25℃或者高于30℃硝化菌生长减慢,10℃以下硝化菌的生长及硝化作用显著减慢。
江帆分别在10℃、20℃、35℃左右时进行挂膜试验,同时在整个挂膜过程中测定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量,根据结果绘制不同温度下的微生物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在10℃时,挂膜启动较慢,经过7d才有明显的生物膜附着,挂膜成熟经过了21d,附着生物量最大值为2.1 g/L;在35℃时,经过4d生物膜开始形成,生物膜成熟经历了大约19d,附着生物膜量最大值为3.5g/L;在20℃左右时,经过2d生物膜开始形成,生物膜成熟经过了10d左右,附着生物膜量最大值为5.7g/L。可见,温度对挂膜的影响不大明显,在15℃~30℃范围内,填料表面生物膜都能够形成,挂膜启动的比较快。
温度是影响生物活性和代谢能力的关键因素,其对硝化反应过程的影响主要在于硝化细菌的生长规律及生物活性上。
温度对生物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对生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是对氧的传质速率的影响。
载体比表面积、表面粗糙度对生物膜附着性能的影响
微生物的表面积、表面粗糙度形成初期生物膜的主要因素。大的比表面积、粗糙度提高了载体对微生物的捕捉能力。
表面粗糙度大的载体对水流具有更强的重新分布能力使反应器内水流对载体上生物膜的剪切力变小,同时为微生物与基质之间的混合和接触提供了有利的内环境,促进了生物膜在填料表面的积累。
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具有更厚的层流边界层,能提供良好的静态水力学环境从而避免水流剪切力对附着微生物增长的不利影响,所以在生物膜形成的最初阶段,较大的比表面积、表面粗糙度可使生物膜的形成速度加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环办土壤【2023】24号)。《意见》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或技术组合的选择,要统筹考虑污水水质水量及其变化特点,以及区域水环境改善需求。其中,不临近重要水体且污染物浓度较低的生活污水,可结合环境景观
近日,《河北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印发,导则旨在加快推进河北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指导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升全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和水平。本导则共分8章及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要求、规划、
一、污泥的种类污泥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体、无机颗粒和胶体等组成的非均质体。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彻底的固液分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是典型的有机污泥,其特性是有机物含量高(60%~80%),颗粒细(0.02~0.2mm),密度小(1002~1006Kg/m),呈胶体结构,是一种亲水性污泥,容易管道输送,但脱水性能差。随
全量化处理垃圾渗滤液通常需要采用多个工艺和步骤,以实现综合处理、减量化和资源回收的目标。以下是一般的全量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步骤和工艺:1.固液分离:使用物理方法将垃圾渗滤液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常见的固液分离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压滤或离心等。通过这一步骤可以获得固体污泥和澄清液。
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背景下,南方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亟需扩建及提标改造。该污水厂现状预留用地有限,因此,需考虑节省占地的污水处理工艺,如多段AO、曝气生物滤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及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本工程经过技术经济比选,采用MBBR及MBR组合工艺,
1成功入选近日,202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正式印发,泓济环保的复合式连续流序批生物膜法工艺(HBF工艺包)以其在高COD、高氨氮废水处理中的优异性能,成功入选示范技术。2HBF工艺包随着能源化工和精细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行业客户对于水资源的排放和回用要求越来越高,
泓济产品与工艺包结合助力园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园区等作为产业集合板块,往往容纳众多企业,聚集众多产业工人,每日产生的污水量相当可观。生态环境部也曾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通知里强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既是水污染物减
摘要:针对我国污水处理用地少、标准高、难稳定等问题,移动床生物膜工艺(MBBR)展现了节地、高效、灵活、稳定的工艺优势,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国内应用规模已达2500×104m3/d。MBBR工艺按微生物存在主要方式,分为泥膜复合MBBR工艺和纯膜MBBR工艺,分别隶属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同时纯膜MBBR耦合
1、酸碱度(pH值)大量研究表明,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适宜的pH分别为7.0~8.5和6.0~7.5,当pH值低于6.0或高于9.6时,硝化反应停止。硝化细菌经过一段时间驯化后,可在低pH值(5.5)的条件下进行,但pH值突然降低,则会使硝化反应速度骤降,待pH值升高恢复后,硝化反应也会随之恢复。反硝化细菌
随着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推进和污水资源化理念的推广,农村生活污水的分质收集与资源化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农村灰水的收集-处理-回用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农村灰水是指除厕所污水以外的农村生活污水,具体包括农户日常生活产生的洗浴污水、洗漱污水、洗涤污水及餐厨污水等。灰水水量占生活污水总量
摘要:采用两级纯膜MBBR工艺处理低基质河道水,研究了启动过程中生物膜的硝化性能,并同步分析了生物膜厚度、生物量及微生物种群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冬季最不利水温条件下不接种污泥直接原水启动,经过10d系统调试成功,出水氨氮稳定达标,一、二级MBBR区出水氨氮分别为(1.35±0.38)、(0.43±0.1
近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扬州市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八里镇工业污水处理厂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项目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主要用于处理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光伏企业所产生的工业污水。投运后,预计日处理工业污水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可达到准一级A标准。工艺创新破解降解
8月7日,浙江金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招标,总投资约60053.21万元,招标范围:施工图纸范围内的所有工程,招标人金华市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规模1、本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1座日处理能力5万吨/日(土建按10万吨/日实施)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半地埋建设形式,主要建设内容为污水处理、污泥处理、臭气收集处
摘要:本文概述了德国埃尔朗根(Erlangen)最先进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历程及其显著特点。这座污水处理厂集成了最前沿的污水处理技术,展现了卓越的污染物减排能力。在处理过程中,特别关注了微污染物的去除,以进一步提高水质的净化水平。自2020年以来,埃尔朗根污水处理厂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的重
进入“十四五”下半场,中国产业发展的低碳化走向明显。来自“双碳”目标的承压,各行业都在寻求低碳绿色发展的解决之道。污水处理行业虽然不属于发电、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但全国污水处理厂数量多、分布广,总能耗不容小觑。水处理企业身处行业发展改革浪潮中,感知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尤为重要。在
【社区案例】我这边是颜料废水,SV30控制在60,经验是说泥量增长缓慢所以前期基本没排泥,现在SV30涨到80-90了,现在开始排泥了,但也是少量的。现在是氨氮有些上涨了,会是排泥造成的吗?(溶解氧控制在4左右)其他指标还可以COD和TN。(来源:污托邦社区)要保证硝化的正常进行,需要保证一定的硝化
近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自北向南经历了一轮大范围寒潮降温过程,此次降温造成一场席卷全国的降雪,对人们的出行及生活产生了影响,在清雪处置中撒融雪剂是最常用的手段,融雪剂的主要成分通常包括氯化钠、氯化钙、硝酸钠、硝酸钙等,统称为无机盐,这些成分进入污水处理厂,会导致进水含盐量增加,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自本通知公示之日起5日(2024年2月5日-2024年2月9日)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近日,中项网发布了2月第一周最新生活污水项目汇总,包括浙江公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河南公司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项目等。01浙江公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项目预算投资总额:1123万元进展阶段:施工准备项目所在地:浙江省衢州市项目详情: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大溪边乡墩南
近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环办土壤【2023】24号)。《意见》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或技术组合的选择,要统筹考虑污水水质水量及其变化特点,以及区域水环境改善需求。其中,不临近重要水体且污染物浓度较低的生活污水,可结合环境景观
在活性污泥法的应用过程中,其处理效果会受到污泥回流比、曝气时间、污泥负荷、污泥沉降比、MLSS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基于污泥沉降比作为指标来监控处理情况。SV(污泥沉降比),即在1000mL(也有显示为100mL)的曝气池混合液中,经过静置、沉淀之后,污泥和混合液之间的体积比。污泥沉降比能够表
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采用活性污泥法,此方法具有处理彻底、有机物降解率高、二次污染小、能耗低和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要求,特别是水温受自然环境影响的问题较难解决。冬季运行具有水温低、污泥活性较弱等特点,增加了活性污泥的处理难度,不利于污水处
01.江西公司城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设施新建项目预算投资总额:40,000万元进展阶段:土建施工项目所在地:江西省九江市项目详情:新建污水预处理设施、生化处理设施和深度处理设施,污泥脱水干化处理设施,近期按2.0万m3/d,预留远期2.0万m3/d用地,部分公共建筑及配套构筑物考虑土建一步到位,出水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清远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试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属地管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实现“设施完好、管理规范、水质达标”目标。详情如下:清远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试行)第一
摘要:华北某新建处理规模为2×104m3/d的污水处理设施,面临占地受限、进水(含工业废水)水质复杂、出水水质要求高(需达到地表准V类标准)、需在4个月内通水达标等难题。采用BFM工艺为核心工艺,即纯膜MBBR工艺(B段)与改良磁加载沉淀工艺(M段),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80d完成了设计施工,20d实现
进入“十四五”后,“资源化利用”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热议词汇,其缘由可从《“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窥知一二。最新规划提到,到2025年,加强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这一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与运行提出了清晰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污水量大且分散的特点,难以实现集中处理,选择处理效率高、经济性好、实用性强、便于运行维护与管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非常重要。
采用MBBR对华东某污水厂进行扩容,在原池基础上扩容2万m/d,改造后污水厂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2万m/d;改造时,保持厌缺氧区不变,好氧区采用两级MBBR设计,采用微动力混合池型,强化系统抗冲击能力;好氧区投加SPR-3型填料,有效比表面积为800㎡/m,符合《水处理高密度聚乙烯悬浮载体填料》行业标准;同时进行二沉池改造,改建高效沉淀池,新增转鼓过滤,实现工艺系统匹配,达到处理标准。
本文将介绍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上的做法,他们有的依靠先进技术的加持,有的因地制宜,还有的独辟蹊径,其措施、政策和技术路线对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3月1日,岳阳市君山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举行交接仪式,由岳阳市君山区区住建局正式移交给君山三峡水环境公司。君山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位于君山区柳林洲镇,厂区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原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日处理1万吨,改扩建后设计规模增至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工艺为“DEST微动力生物膜处理+AAO生化处
摘要:针对垃圾渗滤液的危害及处理难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较为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物化处理、生化处理、膜深度处理及其组合工艺等,并对组合工艺对不同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目前垃圾渗滤液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一、垃圾渗滤液的种类在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处置
生物膜法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具有污泥量少,不会引起污泥膨胀,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动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上并形成生物膜,当污水流经载体表面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溶解氧向生物膜内部扩散。膜内微生物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对有机物进行
摘要:采用生物滤池探究部分反硝化(NO3--N还原到NO2--N)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厂深度脱氮的可行性.以实际二级出水为进水,考察滤速、碳氮比(C/N)等影响因素对滤池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的影响,分析了滤池沿程水质变化和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控制高滤速和低C/N,3d可实现部分反硝化滤池的快速启动,滤池1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