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面对近年来日益严峻的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2019年5月10日,旨在限制有害废弃物国际性转移的《巴塞尔公约》缔约国会议在瑞士日内瓦通过修正案,决定将塑料垃圾列入进出口限制对象,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是全球首个关于限制塑料垃圾的国际性法律。在G20大阪峰会上,成员国还就塑料垃圾处理议题展开讨论,各方就“大阪蓝色海洋愿景”达成共识,同意到2050年将海洋塑料垃圾减为零。日本是塑料垃圾制造大国,其塑料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人均塑料废弃量排名世界第二,理应更加重视塑料垃圾问题。但是,日本的塑料垃圾处理却长期依赖海外出口,循环再生体系已变得脆弱。日本直面塑料垃圾处理危机,构筑新的循环再利用体系,将成为日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日本德岛,工人在垃圾处理中心给塑料垃圾分类。图片来源:CFP
日本塑料垃圾处理面临危机
日本每年产生约940万吨塑料垃圾,其中一半来自工业废料,一半来自普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购物袋、一次性容器、吸管等生活必需品一经使用,丢弃后便形成塑料垃圾。日本的塑料垃圾大致有三种处理途径:一是在日本国内进行循环回收再利用,溶解后制成其他商品或燃料;二是用焚烧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三是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其中,出口是近年来日本采取的主要途径。如2018年日本向越南出口的塑料垃圾量为12.6万多吨,是2017年的2倍。此外,日本向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出口塑料垃圾量也在2018年大增,是2017年的6倍。但是,由于东南亚各国处理垃圾的基础设施、制度并不完善,无法应对激增的塑料垃圾。而且这些国家民众的环保意识不高,不熟知垃圾的处理方法和规定,从而导致一大部分未能处理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加剧了海洋污染。此次《巴塞尔公约》修正案规定,不经对方国家允许,不得向该国出口塑料垃圾。这样一来,日本向海外出口塑料垃圾的大门基本被封死,大量的塑料垃圾堆积在国内,急待处理。
而日本国内的现状却是,由于日本的塑料垃圾处理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出口,大量资源垃圾流向海外,国内的资源垃圾逐年递减,使得循环回收再利用产业规模不断缩小,导致日本国内的塑料垃圾循环回收再利用体系变弱。换言之,将塑料垃圾出口到海外反而缩减了日本国内的回收再利用途径。现在,由于日本国内的循环回收再利用产业短时间内无法应对大量的塑料垃圾,本应是资源的塑料反而变成垃圾堆积在日本。
重建循环再生体系迫在眉睫
面对塑料垃圾处理危机,日本政府决心下大力气削减塑料垃圾。日本环境省于2018年制定了塑料垃圾削减战略草案,设定了到2030年前将塑料瓶、购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等垃圾的排放量减少25%的目标,同时把以植物为原料利于环保的生物材料的使用量提高至200万吨。2019年6月3日,日本环境大臣原田义昭宣布将立法禁止全国便利店和超市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环境省还表示最快在明年开始修订规定废旧塑料分类和回收规则的《容器包装回收法》。可见,日本将全面严格控制生活中产生的塑料垃圾,从源头上削减塑料垃圾的产生。不过,尽快重建稳定的循环回收再利用体系才是日本解决塑料垃圾问题的关键。
第一,努力提高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现在回收的塑料垃圾中,很多因不干净或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而无法进行循环再利用。因此,为了提高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必须严格管理塑料垃圾的投弃。据日本媒体报道,为了回收到更多更干净的塑料瓶,东京和琦玉县的300多家便利店在店内放置了塑料瓶回收机,市民可以通过投入塑料瓶获得相应积分,但要求必须是拆除标签和瓶盖且瓶内无脏物残留的塑料瓶。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干净塑料瓶的回收率,也有利于培养民众正确投弃塑料垃圾的观念。此外,日本饮料商也纷纷付诸行动。三得利公司用于“大麦茶”包装的塑料瓶中,一部分使用了旧塑料瓶循环回收再利用制成的塑料瓶。如果上述举措扩展到整个日本,势必会提高塑料垃圾的循环回收利用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循环再生体系。
第二,致力于循环回收再利用技术的革新。日本已经开始了循环回收再利用设备与技术的改革。日本政府呼吁开展公私合作,研发可以溶解于海水、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塑料材料。一些企业开始转向制造可生物降解塑料和特种纸制品,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装。日本最大的塑料购物袋供应商也表示,正在致力于建立可降解塑料薄膜的生产机制,以满足社会需求。另外,日本饮料商三得利已经利用“物理性再生”技术,实现了再生PET原料100%变为PET塑料瓶的创举。而且,这项技术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能耗仅是以石油为原料的四成,更加环保。虽然与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瓶相比其成本不菲,但考虑到石油价格上涨、资源枯竭等因素,此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第三,在提高循环回收再利用率的基础上构筑稳定的循环再生体系。2018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第4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制定并正式出台“塑料资源循环战略”。该战略在考虑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的同时,通过彻底回收已使用资源,最终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目的。目前方案中已成型的具体推进措施有:一是减少一次性包装容器等有助于降低环境负荷的塑料使用;二是彻底并且有效地回收再生利用塑料资源;三是提高生物塑料的实用性以及提升石化塑料替代品的生产技能。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该战略的推进,广泛发展资源循环产业,加快塑料垃圾处理和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解决,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塑料垃圾处理需要国际合作
应对塑料垃圾处理问题,不仅需要各国积极采取措施,更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共同解决。此次《巴塞尔公约》的修订就是缔约国之间迈出国际合作的第一步,也显示出塑料垃圾处理及海洋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全球性课题。联合国大会和七国集团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已将海洋垃圾处理列为重要议题。2016年G7伊势志摩峰会的首脑宣言中提到资源的利用问题,强调要抑制和削减塑料垃圾的产生,致力于海洋垃圾的处理;2017年的G20汉堡峰会一致通过了“G20海洋垃圾行动计划”。2019年6月G20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包括削减海洋塑料垃圾等内容的共同声明,决定创建垃圾处理信息共享的国际性组织。在G20大阪峰会上,东道主日本积极推动将塑料垃圾问题列入议题展开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探讨,并且提案以2050年作为海洋塑料垃圾减到零的目标,促成成员国达成“大阪蓝色海洋愿景”协议。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盟峰会等都对海洋塑料垃圾处理进行了讨论。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垃圾处理问题。在塑料垃圾问题上,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开始展开合作。据日本共同社5月11日报道,中日两国政府于5月10日在北海道小樽市举行了相关部门人员共商海洋问题的“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另外,中国积极参加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就垃圾处理寻求国际共识与合作。2018年6月24日,第20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中国举办,决定加强三国间的合作,共同解决海洋垃圾问题,其中包括可能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微塑料问题。
总之,当前塑料垃圾的出口受限使日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新的机遇。日本借此机会,推动实施“塑料资源循环战略”,重新构建稳定的循环回收再生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型社会”。中日两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应该积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塑料垃圾污染问题,为亚洲及全球的环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关于利用昆虫对厨余垃圾进行生物转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建议的回复,如下:李道峰代表:首先,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第74号建议《关于利用昆虫对厨余垃圾进行生物转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建议》收悉。建议由市农
塑料作为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自诞生以来快速运用到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塑料制品废弃后如果处置不当,泄漏到自然环境中,则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目前,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塑料本身并非污染物,塑料污染的本质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环境危害,塑料污染治理的核心是筑牢塑料向环境泄漏的坚固堤坝。
纵观全球,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塑料垃圾的治理力度像中国这么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卖、物流等行业快速发展,在越来越便利化的同时,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塑料包装制品等开始频繁进入我们的生活。
纵观全球,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塑料垃圾的治理力度像中国这么大。一、全球废弃塑料规模庞大,“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塑料是有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因此在农业、工业、建筑、包装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废弃塑料没有得到合理的、正确的
摘要:海洋塑料垃圾与微塑料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被列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从国际、区域和国家层面上梳理了塑料管控政策,分析了已经实施的“禁/限塑令”管控政策的实施前景、实施效果和难点,认为存在实施成本高、宣传不到位和替代品短期难以普及等问题,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一、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与塑料垃圾污染日常塑料制品变成塑料垃圾,成为生活垃圾的组成部分。塑料垃圾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得到及时收集泄露到环境中就会带来塑料污染,排到海洋中就会产生海洋塑料污染。塑料垃圾收集后如果仅仅进行填埋处理,也可能通过渗滤液向环境排放微塑料。治理塑料垃圾污染
一、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和清运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加大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禁止随意堆放、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在写字楼、机场、车站、港口码头等塑料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场所,增加投放设施,提高清运频次。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学校、社区
全球每年有上亿吨塑料垃圾产生。塑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之一,尤其是随着宅经济的发展,大量电商、快递、外卖的塑料包装垃圾流进生活垃圾,使得一些城市的生活垃圾中塑料垃圾占比增至15%甚至20%以上。每年进入海洋的塑胶垃圾高达800万吨以上,太平洋垃圾岛正是因为塑胶垃圾的累计而形成与扩大。
日前,内蒙古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内蒙古自治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要求,切实加强全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
近日很多小伙伴都在说北京市场监管将开展塑料袋监督检查,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一起看一下。4月15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为配合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依法开展对北京市塑料袋生产企业以及商场、超市、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监督检查,严格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4日,鹏辉能源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亿元。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68.68亿元,同比增长7.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88亿元,同比下降5.82%。报告显示,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切实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组数字,可见证能源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的迸发涌现。超1/2——2025年2月,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
近日,日本太阳能制造商TOYO宣布,其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太阳能电池工厂于2025年4月初正式投产,年产能达2GW,这标志着该公司在非洲大陆的本地化制造布局正式开启。按计划,该工厂将在2025年4月底前向客户交付超80MW的太阳能电池产品,且在5-6月将月产能提升至150-200MW,实现全面达产。今年3月,TOYO便因
在2024年,全球主要光伏组件需求国普遍面临经济表现疲弱、电网消纳能力不足以及关税壁垒等挑战,导致光伏市场自2024年起进入成长趋缓的阶段。根据InfoLink统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为486GWac,依据各区域不同项目与容配比进行换算后,全球光伏组件需求约达584GWdc,较2023年成长26%。然而,相较
2025年4月11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第53期“CNEA国际天然铀价格预测指数(2025年4月)”。一、短期-月度现货价格预测指数(月度更新)上期预测结论是:利空与利好因素影响参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交、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酝酿市场观望情绪,一是美俄关系逐步改善后,美方可能放宽对俄浓缩进口豁免
今年以来,国家电投集团上海电力全面落实“均衡增长战略”,秉持“拼”的精神、“闯”的勇气、“实”的作风,持续深化“质量全面提升、发展全面提速、风险全面可控”。一季度,上海电力新能源装机容量同比提升56%,境外项目利润同比增长35%,可控管理费用同比下降5%。清洁能源规模效益齐升,大基地“扩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8日,蜀道丰田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成都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成都市青白江区。仪式上,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与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蜀丰氢能将在青白江区建设蜀道丰田项目,预计
亚洲环保旗舰大展—202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即将于4月21-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16个展馆展示面积近19万平方米,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家企业,以及来自德国、英国、美国、挪威、荷兰、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及地区的海外展团,齐聚上海。今天,全部展位图正式公布,快来看看你心仪的展商在哪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同期重磅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系列榜单。天合储能凭借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与全球化市场布局,强势入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4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0榜单”,成为本届峰会最受瞩目的新能源企业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沙特正加速推进其可再生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能源部的监督下,沙特电力公司(SEC)宣布启动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建设的第二阶段,总投资超过67.3亿沙特里亚尔,规划总装机2.5GW/10GWh。项目详情据报道,项目覆盖包括利雅得(Riyadh)、凯苏玛(Qaisumah)、达瓦米(Dawadmi)、焦夫
日韩企业将指望以大圆柱电池弯道超车。海外电动化集中押注,大圆柱电池风潮愈演愈烈。4月初消息,三星SDI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微型移动设备应用,完成首批交付后计划扩大供应群体,向电动汽车客户供应;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也在近期获得建筑许可,配套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