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酸雨污染日趋严重,在部分南方省市出现年均降水pH小于4.0的地区,酸雨出现的频率也逐年上升[42-43]. 从酸雨强度(降水酸度、酸雨频率及酸雨区面积)来看,1993–1998年我国酸雨强度最大,1998年全国实行“两控区”政策之后酸雨强度有所减弱,2003–2007年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酸雨强度又有所增强,2008年以后SO2排放量显著下降,酸雨污染状况逐年改善,呈降水酸度减弱、酸雨频率下降、酸雨区范围缩小的良好趋势[38],到2015年我国酸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近10年来,以贵州省为主体的强酸雨区,以及华北、黄淮、江淮地区的酸雨区明显缩小,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下降了28.8%,年均降水pH小于4.5的重酸雨区逐渐消失,降水中SO42-/NO3-(离子当量浓度之比,下同)逐年下降[44]. 至2018年,我国酸雨面积约53×104km2,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为37.6%,SO42-/NO3-为2.09,降水中的酸雨类型总体仍为硫酸型[45].
2.4协同减排效应
在大气污染防治、温室气体减排、臭氧层消耗物质淘汰的多重压力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多种污染源综合控制与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均有一部分产生于含碳燃料燃烧,北京市的“煤改电”工程,宁波市港口清洁能源应用,攀枝花市和湘潭市“十一五”总量减排措施分别削减SO2排放2.1×104、5.9×104 t,同时分别减少CO2排放113.4×104、215.2×104 t[46-49]. 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控制措施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的协同减排效果[50],2018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较2005年降低45.8%,提前完成《巴黎协定》约定的目标,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6年,我国累计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约25×104 t,占发展中国家的1/2左右,实现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各阶段履约目标,全球共淘汰约100×104 t臭氧层消耗物质,臭氧层耗损和臭氧层空洞得到有效遏制,取得了明显环境健康效益.
2.5健康、社会经济及环境生态效益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仅有效缓解了大气污染、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还产生了良好的健康、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效益,改善了人们生活和生产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减少了大气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51].
据估计,自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城市地区由于环境大气PM2.5暴露所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每年约减少8.9×104人,公众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减低,由于这类疾病导致的住院治疗每年减少约12×104人次,由于各类疾病产生的门诊/急诊每年减少约941×104人次;有效改善了公众的身心健康[52-53],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卫生系统和医疗部门的负担. 根据估算结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每年将为我国带来约867×108元的健康效益,其中约94%来自于过早死亡人数的减少,约6%来自于各类疾病发病率的降低[51].
据统计,2013—2017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拉动我国GDP累计增加20570×108元(5年合计,下同),非农就业岗位累计增加260×104个,起到刺激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等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另外,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还直接带动环保装备制造、建筑安装、综合技术服务、锅炉改造及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产业链关联间接带动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不含塑料和橡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升级转型[54].
此外,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和所取得的成就,避免了重大环境生态灾害的发生,减少了人为活动引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我国酸雨污染的缓解与解决,及时避免我国遭受欧洲和北美地区曾经出现的严重酸雨危害和灾难,我国的建筑、土壤、植被、水体、水生生物等未出现大面积腐蚀、酸化、死亡的现象,为我国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截至2018年,我国大气PM2.5污染已得到初步控制,大气能见度明显提升,霾污染天数显著下降,沙尘暴频率大幅降低,削弱了大气颗粒物污染对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环流及成云降雨的影响.
2.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45],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和盟)中,121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2012《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余21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占比为79.3%,平均超标天数占比为20.7%. 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生重度污染1 899天次,严重污染822天次,其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的60.0%,以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为37.2%,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为3.6%.
一次气态污染物ρ(SO2)年均值和ρ(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在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ρ(NO2)年均值继续达标. 2018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ρ(SO2)和ρ(NO2)平均值分别为14和29 μg/m3,ρ(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为1.5 mg/m3,均明显低于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几乎所有城市的ρ(SO2)年均值和ρ(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均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大部分城市的ρ(NO2)年均值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 与2017年相比,2018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ρ(SO2)、ρ(NO2)年均值和ρ(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的降幅分别为26.7%~36.8%、4.4%~8.5%、7.3%~24.1%.
近年来,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ρ(PM2.5)和ρ(PM10)年均值的平均值继续下降,但仍然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ρ(PM2.5)和ρ(PM10)年均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9和71 μg/m3,略高于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约有1/2的城市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 与2017年相比,2018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的ρ(PM2.5)和ρ(PM10)的年均值分别下降了10.2%~11.8%和7.0%~10.3%.
二次气态污染物ρ(臭氧)仍在整体上升[55],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6个评价指标中唯一上升的指标. 2018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ρ(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为151 μg/m3,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为65.4%,其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的ρ(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199、167、185 μg/m3,均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与2017年相比无显著下降.
综上,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空气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 从2015—2018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年评价值来看,ρ(SO2)和ρ(CO)在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降低;ρ(NO2)略有降低;ρ(PM2.5)和ρ(PM10)虽然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然普遍超标;ρ(臭氧)逐年上升,并且超标城市数量由2015年的54个增至117个,超标天数占比由4.6%增至8.4%.因此,目前我国臭氧污染形势凸显,臭氧成为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
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经验
3.1逐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起指导作用. 我国《宪法》是现有国家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的依据和基础. 在这个体系中,法律层次不管是综合法、单行法还是相关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法律效力是一样的,如果法律规定中有不一致的,应遵循后法低于《宪法》的原则.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仅次于法律,部门行政规章、地方环境法规均不得有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定只在制定法规、规章的辖区内有效,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体系的建立与执行程序如图4所示.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颁布《环境保护法》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环境污染行为,并赋予环保部门强制执法权,加大对生态环境污染犯罪的惩治力度.先后修订了《环境保护法》与《大气污染防治法》,针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内容进行了系统更新,不仅增加了处罚方式,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划分也更加细致,处罚力度也大力加码,有效地提高了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达标率,推动了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如图5所示.
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基础,我国确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11],健全了地方政府对大气环境质量负责的监督考核机制,创建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的机制,完善了总量控制制度,改革了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了机动车船污染防治的监管思路,提出了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新要求,加强了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控制,强化了大气污染事故和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了企业的违法成本,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条款,为大气污染管理与防治提供更加详细健全的法律规定[56].
图4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体系的建立与执行程序
Fig.4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图5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Fig.5 China’s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3.2不断创新大气环境管理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环境管理机构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革升级,先后经历了从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到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再到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副部级)、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部级)和原环境保护部,2018年4月1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揭牌,至今已形成了一个能适应环境规划与管理需要的完整体系.
我国不断调整环境保护部门以适应新需求. 自1974年国务院成立原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以来,历经30余年的发展、变迁,到目前的生态环境部,我国不仅有专门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大气环境司,还加强了区域污染的防治,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局,承担各项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性地建立了适合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1998年,为了解决SO2污染和酸雨问题,国务院批准了关于“两控区”的划分方案,进行分区域管理. 经过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和探索,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以行政区划为界限、各地方单独治理的模式已经难以解决现今的大气污染问题,只有在一定区域内开展联合治理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在总结国内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有效措施的基础上,我国开始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是该制度第一个国家层面的规范性文件. 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要建立跨行政区域的联合防治协调机制,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层面对区域污染的联合治理做出规定. 随后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包括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划定重点防治区、制定区域联合防治行动计划、重要项目环评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 在大气联防联控制度的实施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作为跨区域大气污染的典型地区,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联防联控模式[57-58].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了中央政府空气质量目标管理,创新建立了中央和省级两级环保督察制度,中央政府检查省级政府,省级政府检查地市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动员、调动各种资源,以上级权威强力推进环保监督管理工作,既要检查污染企业,更要检查地方政府,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 中央政府在逐级分解目标任务之后,通过强化督查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可量化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指标体系,通过分数权重的设置,突出了考核重点污染源的措施落实情况;量化问责机制将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与市县政府责任捆绑在一起,问题数量与需要问责的领导层级挂钩,推动了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大气污染防治责任.
3.3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标准体系
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需要以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与支持. 因此,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展过程中,也制定了许多相关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期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形成、制定、实施及发展与大气污染状况的变化形势、控制目标和国情相适应,并且是与我国环境立法与环境事业同步发展的[11]. 1972年我国参加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始,此后国家开始加强环境立法和环境标准的建设,从1982年发布第一个GB 3095—198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开始,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已形成了“两级五类”环境保护标准体系[11],其中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发展历程如图6所示.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演变,由于经济的发展、污染状况的改变和监测技术的进步、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等因素,标准的污染物项目、标准形式、浓度阈值等随着国际标准的升级而不断更新[59],标准修订的依据和程序更加科学和完善. 从“九五”规划首次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起到“十二五”的20年间,空气污染的防治目标已从污染排放量总量控制发展到同时关注排放总量与空气质量,管理的模式也从属地管理开始向区域管理及联防联控过渡,而治理对象从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扩展到机动车、船舶、面源等污染,减排措施也从倚重末端减排向结构减排及能源清洁化发展.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控制技术和经济条件,对排入环境有害物质和产生危害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控制的标准,它直接影响到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 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控制大气污染源,从而提高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效力,改善整体大气环境质量.
注:蓝字为标准中原有的评价项目,红字为标准修订版中新增或更改的评价项目.
图6 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发展历程
Fig.6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system in China
1973年我国发布第一个环境标准GBJ 4—197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了废气中13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1996年发布的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为代表,形成了“以综合型排放标准为主体,行业型排放标准为补充,二者不交叉执行,行业型排放标准优先”的排放标准格局. 以200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为契机,“超标违法”新制度被提出,这赋予了污染物排放标准极高的法律地位,成为判断“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以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为标志,我国环境管理开始由以控制环境污染为目标导向,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期,我国将在“十二五”47项大气固定源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和修订形成由约70项大气固定源标准构成的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各项污染源排放标准不断健全,污染物排放指标增多、排放限值趋于严格[60],代表着我国经济和技术水平不断强化的结果. 通过不断加严的排放标准,我国电厂的超低排放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统计显示:2005—2012年,全国燃煤机组脱硫比例由14%升至92%;在发电量增长90%、发电用煤量增长80%的情况下,SO2排放量降低了40%.
3.4定期更新五年计划(规划)纲要中对大气污染物的减排要求
在我国五年计划(规划)纲要中,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每个五年计划(规划)中,均会有具体的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
1982年,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独立篇章首次被纳入“六五”计划,这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六五”以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九五”计划中,制定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十五”计划中进一步确定了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将指标分级下达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城市;“十一五”计划中,重点布局SO2的减排,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0—2015年,SO2排放总量下降了11.03%;“十二五”SO2继续减排8.00%;“十三五”将继续加大减排力度,预期减排15%. 一系列的五年计划(规划),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国务院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继续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提出煤炭消费减量目标,其中要求2015—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五省(直辖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左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的煤炭消费总量下降5%左右,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左右. 同时要求大幅削减SO2、NOx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全面启动VOCs污染防治,开展大气NH3排放控制试点,实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ρ(SO2)、ρ(CO)全部达标,ρ(PM2.5)和ρ(PM10)明显下降,ρ(NO2)继续下降,ρ(臭氧)保持稳定、力争改善;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推进VOCs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3.5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根据国情,我国在不同时期都会针对不同的空气污染物进行科技攻关,通过设立酸雨污染的研究专项,逐渐摸清了我国酸雨地域分布、变化趋势及成因并划定“两控区”,实施严格的SO2控制措施,使我国酸雨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到2015年,我国基本消灭了严重酸雨污染. 近年来,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逐渐突出[55,61-62],以科技部“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为代表的各种项目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为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加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的组织实施,成立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中心作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机构,为我国大气重污染应对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目前,在我国共布局了超过500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堪称世界之最,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与保障水平也都走到了世界前列. 并且,我国已经布局了颗粒物组分的监测,并正在布局光化学监测,为我国中长期精细化污染成因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我国成功运用新技术将企业的排污行为变得易于管理. 重点污染源企业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实时向社会公开企业的排污信息,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遥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发现隐蔽性强的偷排企业,完成常规人力无法完成的检查. 相比过去单纯的人力监管,应用新技术服务于污染源监管真正实现了事半功倍.
3.6采用经济手段约束大气污染物排放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经济调节的职能,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对策之一. 经济手段约束污染物的排放是我国的特色,通过各项税收及罚款政策等措施约束污染物的排放.
经过不断的发展,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税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国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标志着税收征管水平不断合理和科学,从源头出发,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微观主体的行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税收的执法力度,使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同时为加强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中央财政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7提升社会公众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参与度
治理大气污染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必要环节. 过去5年,我国出台了五部与环境信息公开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修订也细化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内容、方式和罚则. 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信息,如实时空气质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污染源信息等,均是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还通过手机应用等新媒体手段推动信息获取. 我国一些城市的重污染预警机制都经过几轮的修改,每一轮修订都充分考虑了社会公众对预警启动条件、应急措施的意见. 因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大,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环保举报方面,2010年原环境保护部开放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方便公众举报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事项. 然而公众反映举报热线这一渠道有时存在问题描述不清楚的情况,因此2015年原环境保护部开通了微信举报这一新媒体方式,公众在举报时可以提交污染源的图片和位置,使得举报案件的办理效率也大幅提升. 如今,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更多市民出行方式从私家车出行转变为公共交通出行,“同呼吸、共奋斗”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
4对我国未来大气污染防控的启示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经近半个世纪,通过法制建设、科技支撑、综合减排、管理创新、社会共治等5个方面的努力和创新,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体系[14];开展了大量的科学探索和持续的治理实践,取得了各阶段空气质量改善成效,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为我国下一阶段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指引了方向:
a
推行目标管理制度和环保督察制度,确保地方政府履行责任. 首先应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政治站位. 应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管理制度, 中央政府签订责任书,逐级分解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推进各地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中央和地方两级环保督查制度,在重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强化督查,督促地方政府履行责任;细化考核和问责办法,强化责任监督检查体系. 立法支撑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以公众感受为出发点,持续完善环境信息公开.
b
政府部门协调与协作,共同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立法支持区域协作机制,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制定区域协作方案,自上而下推动形成区域协作机制,财政支持倾斜区域内落后省市. 同级政府横向分解目标、任务及责任,创新执法合作,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c
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措施,加大减排力度. 强化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全民共治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加强清洁能源替代及配套措施.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产能;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发展清洁、高效、低污染的燃煤燃气技术,提高工业燃煤锅炉排放标准,加强煤质管理,监督燃煤电厂超低排放. 加强源头减排,升级末端治理措施,全面管控VOCs污染. 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运用新技术监管污染源,立法提高企业环境违法成本. 健全机动车排放控制管理体系,调整车辆和运输结构,降低源头污染;创新监管模式与手段,加大监管投入;加严新车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在用机动车达标排放,加快燃油品质升级,开展柴油车专项整治.
d
强化科学技术能力建设,保障科学决策. 修订、提高、评估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阶段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阶段性大气质量目标;推进国家监测网络扩建升级,针对建设全过程的各环节发布技术指南,国家牵头保障资金与人员能力建设,严肃惩处违规行为. 推动源清单编制工作,国家层面提供技术指南,城市依规打造本土化方法,编制指南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指导,试点推动更多城市开展源解析. 城市管理单位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建立专业团队和多部门协作机制,保障跨部门协作长效性.
e
注重大气环境问题预测,未雨绸缪. 总结国内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均是伴随着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 如欧洲、北美与中国都曾经历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包括伦敦硫酸型烟雾)、光化学氧化剂污染(包括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型)、酸雨危害,以及目前许多国家仍在遭受的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包括霾)危害.
f
加强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勇于创新.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科学技术研发的道路上可以弯道超车,有一些领域可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当今我国大气环境领域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科技队伍,需要加强环境科学基础和前沿工程技术研究,确保满足我国现在和未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气环境保护的需要.
虽然我国在各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除继续大力控制大气细颗粒和光化学氧化剂污染外,还要关注大气环境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关乎14×108人的健康,任重而道远. 为了全国人民的健康,各级政府、科技界、企业界、公众应当共同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中来,同呼吸共奋斗,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让人民群众获得或拥有更加强烈的“蓝天幸福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山西省忻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对2023年第一批、第二批(部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的公示,忻州市交通污染专项监测项目、山西吉港冠宇水泥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忻州鑫洋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玻璃窑炉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提标改造项目、山西中炜物流有限公司铁路发煤站台环保钢架结构大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11月20日发布《天津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以细颗粒物污染为重要突破口,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向经济发展与污染防治协同转变。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7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6%,
为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做好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应急响应能力和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减轻重污染天气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江西省新余市生态环境局11月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余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意
11月16日至1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六师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黄润秋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
近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公开了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拟支持项目清单(2024年第2批)。经审核,共15个项目符合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补助要求,拟安排中央资金0.5亿元。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拟支持项目清单(2024年第2批)公开按照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有关要求,经审核,共15个项目符合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
秋冬季,既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太原打响“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攻坚期。近日,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对外发布《太原市2024—2025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小编为您划重点。工作目标在完成国家、省下达的2024年度大气环境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2024年10—12月PM2.5浓度控制在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印发《阿克苏市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阿克苏市将开展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按照《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文件要求,有序推动水泥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2024年底前徐州矿务(集团)新疆天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阿克苏热电分公司、新疆天基水泥
鞍山市人民政府印发《鞍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目标到2025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8%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8%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8963吨(1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11月11日发布《沧州市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办法适用于沧州市管辖海域内非军事船舶大气污染防治,要求船舶排放大气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沧州市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沿海区域大气环境,根据《中华
三明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2024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期)拟安排情况的公示,三明市丰润化工有限公司20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明溪县建城区企业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福建省尤溪县百源木业有限公司生物质锅炉烟气脱硝除尘超低改造工程、福建省大田县鑫城水泥工业有限公司无组织超低排放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贯彻落实《湖北省2024-2025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并为全面实现“十四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湖北省于今冬明春对省内部分市(州)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帮扶工作,并制定《2024-2025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11月18日印发《铜川市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实施方案》,其中提出,铜川市将全面推进VOCs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排放高浓度有机废气污水处理厂(站)排查整治;加强含VOCs有机废水储罐、装置区集水井(池)排放的有机废气的密闭收集处理,不断提升涉VOCs企业治理
延安市人民政府11月13日印发《延安市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全市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其中提出大力培育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环境监测、环保装备、环境咨询、深度治理等领域培育若干龙头企业。详情如下:延安市深化大气污染治
11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山西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5—2029年)》。提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雨水管网、泵站建设改造和排涝通道系统整治。促进城市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垃圾
为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陕西省人民政府制定并于9月23日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将有序开展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完成国家下达的钢铁、水泥、焦化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推进玻璃、石灰、矿棉、有色等行业深度治理。加强生物质锅炉监管
10月12日,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进展公告,远达环保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由公司发行A股股票或发行A股股票及支付现金购买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控股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
近日,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转让中广核宏达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5%股权,标的企业股权结构: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持股55%,山东宏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4.13%,张德武持股5.81%,张德胜持股5.06%。中广核宏达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环境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9月30日发布公开征求《浙江省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实施方案》修改意见的通知,聚焦涉气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设备,全面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工作,实现“更新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推进企业合理选择治理工艺,提高治理设施建设工程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北京市产权交易所发布中煤景泰(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34%股权转让公告,转让方为中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煤景泰(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环保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咨询、推广;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人民政府8月29日发布《石嘴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和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扬尘精细化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八个方面25项行动措施:一是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强化源头管控,加快工业领域落后低效产能淘汰,推进传统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9月11日印发《河南省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实施方案》,河南省将重点排查整治以下四类情况:1.治理工艺不适用,去除效率低或无去除效果、无稳定达标排放能力;2.治理设备简陋,必要组件未安装,未形成稳定可靠的副产物和消纳去向;建设质量低劣,关键组件达不到规范要求;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发布2024年度天津市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其中包含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具体为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固体废物治理。市市场监管委关于发布2024年度天津市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通告津市场监管标准〔2024〕19号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及《天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11月18日印发《铜川市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实施方案》,其中提出,铜川市将全面推进VOCs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排放高浓度有机废气污水处理厂(站)排查整治;加强含VOCs有机废水储罐、装置区集水井(池)排放的有机废气的密闭收集处理,不断提升涉VOCs企业治理
为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决策部署,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荆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包括推进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行动;推进实施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发展行动;推进实施交通结构绿色运输体系建设行动;强力推进重点行业提质增效行动;
10月31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全面完成重点行业提标改造。生物质锅炉采用专用锅炉,配套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禁止掺烧煤炭、生活垃圾等其它物料。棋盘井蒙西地区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除长期停产和在建企业外,2025年底
近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全面推进环保绩效创A创优。2025年全部完成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创A;分步推进铸造、炭素等其他重点行业创A创优,力争到2026年全市47个行业重点涉气企业全部完成。全文如下:关于《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
11月1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4〕37号)。其中指出,持续加强电网建设,推动构建本市“三通道两落点”特高压受电格局。持续扩大外电入津规模,稳步提升净外受电比例。同时提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持续提升新能源占比,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
为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做好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应急响应能力和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减轻重污染天气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江西省新余市生态环境局11月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余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意
11月19日,天津市政府印发《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市PM2.5浓度控制在37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6%,全市及各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NOx和VOCs排放总量相比2020年分别下降12%以上。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和区域环保绩效“创A”行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31日发布《黔南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在严格落实国家、省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美丽中国建设以及美丽贵州建设中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工作要求,明确了强化VOCs综合治理,高质量推进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任务;按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中
延安市人民政府11月13日印发《延安市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全市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其中提出大力培育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环境监测、环保装备、环境咨询、深度治理等领域培育若干龙头企业。详情如下:延安市深化大气污染治
近日,威海市政府印发《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9%,全面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NOx、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不低于0.44万吨、0.23万吨。《实施方案》
鞍山市人民政府印发《鞍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目标到2025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8%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8%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8963吨(1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