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导 读
促进提高土壤碳含量的做法确实是对土壤和气候的双赢。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小小的野心:法国希望将其土壤中的碳含量每年增加0.4%,约翰•昆顿写道。这代表着大量的碳将其捕获到土壤中,还会带来许多其他好处。我们都应该跟进这个项目!
法国葡萄酒爱好者一直非常重视自己的土壤。但是现在,法国政府提出了让世界其他地区关注其风土的新理由。
随着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持续增加,以及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加剧,科学家和政策专家正在寻找潜在的解决方案。
部分答案可能就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吗?法国农业部长史蒂芬•勒•福尔(StéphaneLe Foll)认为是可以的。
土壤中储存了大量的碳,远远超过了世界森林和大气中所有碳的总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碳,当它们死亡时,储存的碳将返回土壤。
这形成了土壤有机质的一部分:未腐烂的动植物组织,转化中的和更稳定的物质(通常称为腐殖质)的混合物。它是土壤中有机物的食物,在氮和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大部分碳返回大气,仅在土壤中保留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碳捕获会产生很大的不同
在2015年3月举行的气候智能农业会议上,Le Foll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将法国土壤碳含量同比提高0.4%(“ 千分之四”):
“每年土壤中有机物质相对增加千分之四就足以补偿整个地球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另一方面,相对千分之四的相对损失将翻倍我们的排放
“因此,这就是我要得出的结论,对于保护土壤中的碳和开发增加土壤碳储量和有机物质形成的机制至关重要。”
目前尚不清楚法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但勒弗尔通过抛出这一挑战显然希望刺激法国农民和研究人员采取行动,并引发更广泛的国际研究努力。
增长0.4%听起来可能不算多,但是考虑到土壤中碳的存储规模,以及多年来碳的小幅增长加在一起的事实,达到目标将对大气中的CO2浓度产生重大影响。
Le Foll希望保护富含碳的土壤(例如天然沼泽,永久性草地或湿地中的土壤),更好地利用有机肥和将更多植物生物量返回土壤的耕作(例如,通过使用农作物并将其残留物耕种到土壤中)。地球)以及使用短周期柳木等生物能源作物,到2030年可使法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
他计划提出一项促进土壤碳增加的国际计划,并将其提议给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这样的计划将包括研究,创新和与农民的互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研究表明,提高土壤碳含量并不容易,因为添加到土壤中的许多有机物会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而流失到大气中。
好处远远超过碳捕获!
不管怎样,保护我们土壤中已经存在的碳,只要多储存一点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英国,大部分土壤碳(到目前为止)是在沼泽下的泥炭土中发现的,其次是草地、林地和耕地下的土壤。
我们的土壤总共储存了大约100亿吨碳——大约是这个国家每年碳排放量的65倍。保护这种碳应该是第一要务,然后增加我们土壤中的碳含量就有可能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这意味着维持和恢复沼泽,避免把草地和森林变成耕地,甚至把耕地变成草地。这些措施都将对土壤碳储量产生积极影响。
这一切是否能实现法国人所希望的0.4%的同比增长,还有待讨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土壤不仅提供了一种储存碳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方式,而且富含碳的土壤还有许多其他好处。
它更肥沃,有助于促进粮食生产,它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防止水土流失,增加蓄水能力——它还增强了生物多样性。
促进提高土壤碳含量的做法确实是对土壤和气候的双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耕地作为重要生态模块,通过采取人工措施,不仅能使其干预固碳,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作物产量。因此,将碳中和目标纳入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体系中,通过补偿激励的方式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耕地经营者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是实现碳中和、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区域协同发展等目标协同的可行路径。
在N2、CO2、空气3种气氛条件下对柴油污染土壤进行250℃低温热处理,研究3种气氛对石油烃去除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土壤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气氛条件下,柴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总量去除率均超过98%,达到国家相关土壤质量环境标准。柴油污染土壤经过低温热处理后,污染物在土壤表层产生焦炭膜,使得热处理后的土壤保留较稳定的碳含量。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受气氛影响较大,N2条件下低温热处理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大幅增加,而空气和CO2条件下相对减少。
引言园林绿化面积的持续扩大也使得树枝修剪物、草坪修剪物、枯枝落叶、杂草和残花等园林废弃物产量剧增,传统的城市园林废弃物处置方式一般是将其随城市生活垃圾一起进行焚烧或填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带来环境污染,处理利用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针对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的研究和
由于长期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红壤退化现象极为严重。传统观点认为酸性红壤黏粒含量高及铁铝氧化物丰富的特点有利于有机碳的稳定;同时,富含的铁、铝矿物可以促进微团聚体的形成,保护有机碳免受生物降解。然而,与黑土、棕壤等相比,具有很强物理化学作用保护潜力的红壤有机碳含量却相对较低,并且在
近日,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项目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了84个技改项目试点,涉及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是一种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现役煤电机组的高效发电系统和环保集中治理平台,尽力消纳田间露天直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固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减少土壤碳固持,加速温室气体排放。植被恢复是提高土壤碳固持的重要途径,但当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团队mdash;mdash;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固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减少土壤碳固持,加速温室气体排放。植被恢复是提高土壤碳固
11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2次缔约国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再次吸引全球视线。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巨大的容量和活跃的土气交换不仅可用于调节大气二氧化碳,而且对生态系统健康和农业生产力具有关键控制作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也曾指出
污泥土地利用是目前最能体现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尽管我国目前污泥采用土地利用作为处置终端形式的比例仍较低,但从国际和国内趋势来看,土地利用正成为受政策鼓励和优先选择的污泥处置方式。污泥土地利用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地上生物量,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此外,污泥应用于林地、园林绿
1.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当土壤酸碱度(pH值)小于5.5时,每亩应施用100~150公斤的生石灰以调节酸碱度,使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提高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2.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5%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秸秆还田300~500公斤,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理化
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为长江流域“量身定制”的法律,体现出保护修复母亲河的全局目光,自此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两年来,保护成效如何?2022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
宜昌市科技局发布2022年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污水处理厂废气治理-土壤微生物除臭技术等共8项水污染防治技术入选,详情如下:
日前,中国石油招标投标网发布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历史遗留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治理工程招标公告。详情如下: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历史遗留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治理工程招标公告招标编号:JLYT-ZBZX-2022-FW-053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招标人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招标项
日前,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详情如下: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和国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短板技术装备取得突破,高效低碳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充分满足重大环境治理需求。行业综合
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应用特点,对比在土壤石油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效果,旨在更好地了解生物修复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石油污染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石
氧化亚氮(N2O)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土壤是N2O的重要排放源,其排放主要受N2O产生和还原的功能微生物影响。土壤团聚体是由原生颗粒(砂、粉、黏粒)、胶结物质和孔隙组成的土壤基本结构单元。根据粒径大小,土壤团聚体可分为大团聚体(>2mm)、小团聚体(2~0.25mm)、微团聚体(0.25~0.053mm)和粉黏颗粒(<0.053毫米)。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大团聚体孔隙连接度高、通气性好、周转率快、有机质丰富;微团聚体持水能力强、稳定性碳含量高,且受其保护的微生物不易被捕食。
近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中心郑丽萍助理研究员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生态毒理学报》“土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专辑发表了题为《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值制订关键技术研究—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的学术论文。文中对美国和澳大利亚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制订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凝练,从两国的制订策略和关键推导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比对了两国的基准值制订技术要点。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土壤分布特点,给出了我国当前土壤基准研究的科研建议与意见。
入汛以来,全国极端降雨频发,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四川等省市遭遇暴雨侵袭。不久前,河南郑州、新乡等地市遭遇强降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在关注抗灾救援的同时,也在思考:城市应如何对抗“未知性”,提升“韧性”?在近日召开的“生态的风景风景的生态——2021生态保护修复创新实践论坛”上,《城市住宅》杂志采访了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百炼先生。
土壤修复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譬如中国的治沙造林项目,通过植物固水、减少风蚀等,还原土壤的丰沛。由于近些年来全世界的土地生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退化,而这将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加剧等各类问题,所以多种方式的“土壤修复”显得尤为重要。在联合国《巴黎协定》等各项公约的倡导下,各国正在积极行动,有115个国家承诺落实土地恢复工作,可恢复的面积达约一个中国大小。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污染程度相近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细菌、真菌、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分别为44.8%~79.5%、54.4%~83.2%和28.3%~93.1%。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