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黑臭水体评论正文

从厂-网-河视角测算长江大保护治水空间

2020-03-17 13:21来源:EBS环保公用研究作者:殷中枢,郝骞关键词: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长江大保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污水处理集中化程度提升则有望加速产能的释放和更好的实现降本增效。2017年,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情况总体而言较为理想,贵州实现了所有污水全部集中处置,江苏、四川的集中处置程度相对较低;而乡村方面的污水处理情况则不甚理想,一方面整体的污水处理率仍处于低位(仅有上海、江苏、重庆的污水处理率接近50%,湖南、云南的污水处理率尚不足10%),另一方面污水处理集中程度亦有明显差距。虽然集中化的污水处理设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不一定在所有的乡村适用,但是其规模化建设和协同效应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有望推动乡村污水处理厂能的加速释放,尤其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部分乡村拥有相对较高的人口集中度和经济水平的情况下,集中化的污水处理设施相较分散处置设施更具优势。


有条件的省市已启动新一轮提标改造工作

我国提标改造的工作着重于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从一级B提升至一级A标准,相关的资本开支在2015年起达到高峰。我国的污水提标进程始于2002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8-2002),在2007年太湖流域连续发生无锡供水危机和蓝藻污染后,一级A逐步取代一级B成为新建和改建的新标准;而2015年的“水十条”中明确要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应在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其中敏感区域应于2017年底全面达到一级A标准,建成区水质达不到地表IV要求的新建污水处理厂设施必须执行一级A标准”,极大地加快了各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推进情况。


尽管前几年的提标改造如火如荼,但是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水环境治理形势,和持续提升的环境质量需求,仍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事实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标准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最为严格的“一级A”标准所规定的出水水质仅相当于地表水的“劣V类”,即污染程度超过V类水的地表水,是不具有水域使用功能的。

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明确全国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5%以内。我们认为,未来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需考虑将出水水质的部分指标提升到超过一级A标准的程度,以满足城镇工业、农业、娱乐服务业等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将全国范围的标准提升至超一级A标准为时尚早,无论是提标后的经济性还是起到的实际作用(和管网提质相比)均有待观察,但是在有条件的省市和地区(经济条件、进水质量等)如长江经济带沿线部分地区进行提标改造工作的推进是有意义、且有参考价值的。


近年来,北京、天津等地区已将地方污水排放标准提升,浙江省也在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这三个地区的污水排放标准已经高于一级A标准(除总氮的指标外其余均与地表水IV类标准相当)。此外,广东省也有明确要求,部分符合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排放标准,上海、深圳等地也在近期有提高排放标准的趋势。


推动“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模式是管网提质的核心

污水厂网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污水提质增效工作的推进。北京于2010年起实行厂网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同时2014年发布的《北京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规定,污水处理费专项用于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以及污泥处理处置,这也为管网提质增效工作明确了更加合理(使用者付费)的资金来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现行的于2014年发布的《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污水处理费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以及污水处理费的代征手续费支出”,这其中并不包含管网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因此污水处理费可用于污水管网建设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同时,厂网一体化模式也有利于调动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对管网建设和维护的积极性,通过系统化运营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收集的效能:例如,当前很多地区正积极推行“雨污分流”,成功实施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存在过载的可能(不分流进水BOD过低影响污水处理效能,分流后进水BOD指标有可能超出原有设计能力),厂网一体化模式可以实现全过程运营的高效控制,也有利于统一解决改造后遗留的问题。


要实现长江大保护的系统化治理目标,需遵循“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模式,将“不赚钱”的管网建设任务抓起来是势在必行的。在建国以来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发展过程中,一向“重”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而“轻”与之配套的污水管网建设。管网建设常常因为政府财政紧缺、利润率低或者工程动迁等现实问题遭到搁置、烂尾,排水管网呈现“碎片化”和“厂网分离”的现象,覆盖面不足且年久失修。对此,长江大保护战略明确提出坚持系统化思维,以管网治理作为关键点,推动“厂网河湖”一体化模式,探索出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这也与我们一直指出的当前水务行业的增长动能在于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相符。通过系统性的措施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和全处理,长江经济带理应作为先行者做出表率。

而对于管网“不赚钱”的问题,如果没有机制的创新,再多的建设投入最后也会难以为继,因此需要认识到污水管网的投资、运行仅仅依靠财政付费是不科学不长久的。若要鼓励社会资本进驻管网治理的项目,需要探索出一套未来管网的收费制度和价格机制,让管网运营费与污水处理费一样弥补运营成本并适当盈利,真正做到良性且可持续地“提质增效”。

3.2 长江大保护市场空间测算

根据我们的测算,2018-20年长江大保护污水处理投资市场空间约为1642亿元,其中:管网部分的新建+改建+雨污河流改制总投资规模784亿元,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建规模558亿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规模约300亿元;而2020年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的总运营规模约372亿元,其中:管网运营规模48亿元,污水处理厂运营规模324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长江大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仅在于厂-网-河一体化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修复、水利工程、固废处置系统建设等多个方面,我们在本报告中的测算仅限于2018-2020年,城市、县城、建制镇等拥有较为成熟的排污成本内部化机制(即使用者收费渠道较为顺畅)的行政区域,且商业模式较为成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网新建改建、黑臭水体治理等三方面领域;如果通盘考虑长江大保护综合性系统性建设,且将时间轴拉长至“十四五”,我们认为其市场空间有望数倍于我们的测算(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水利工程等项目的规模和体量都相对广阔),但是仍需解决可持续治理模式、收费机制、投资渠道等影响市场空间释放的核心问题。

投资部分:核心增量在管网,县城及以下黑臭水体市场空间待释放

污水处理投资市场主要由管网建设(新建&改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黑臭水体治理组成,其中:

(1)管网部分:根据我们前文2.2部分中对于长江大保护污水管网新建+改建+雨污河流改造长度的测算,2018-20年需新建管网3.23万公里(城市1.11万公里、县城0.57万公里、建制镇1.55万公里);需改造老旧管网7296公里(城市4575公里、县城1228公里、建制镇1493公里);需改造雨污河流管网6081公里(城市3650公里、县城2431公里)。根据“十三五”规划中的平均单位投资测算,2018-20年的管网新建改建投资规模约为784亿元。


(2)污水处理设施新建部分:根据“十三五”规划中的要求,和2017年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情况,2018-20年需新增污水处理设施产能1861万吨/日(城市1073万吨/日、县城392万吨/日、建制镇396万吨/日);而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单位投资3000元/吨测算,2018-20年的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投资规模约为558亿元。



(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部分:根据“十三五”规划,全国需要整治的城市黑臭水体个数为2032个,总长度为5882公里,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控源截污涉及的设施建设投资约为1700亿元,进而测算测出平均每个城市黑臭水体的长度约为3公里,单位投资为2890万元/公里;而根据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于2019年发布的信息,长江经济带处于治理中的黑臭水体有292条,治理长度约720公里,则19-20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投资总额约为208亿元,对应每年约百亿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十三五”规划中仅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提出详细的治理目标,县城及以下的黑臭水体数量和规模仍需进一步明确;国家已于2019年7月启动了农村黑臭水体的排查工作,未来的投资空间有待进一步释放。


运营部分:以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增量为主

污水处理运营市场主要由管网日常维修养护、以及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组成(由于暂无较为准确的数据来源,故我们没有考虑黑臭水体治理后的运营管理),其中:

(1)管网部分:管网的维修和疏浚属于管网日常维护的重要一环,其维护费用主要包含管道疏通清淤,局部破损管道维修和闸门维护等。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要求,其测算的PPP项目管网运营维护费用在固定资产价值的2%左右,但是实际来说该费率相对偏高,参考部分PPP管网项目的日常维修维护费用中标价,可以看出管网的日常维修养护费用在1万元/公里·年~3万元/公里·年,假设管网的日常维修养护费用为2万元/公里·年。


而根据我们上文中的测算,18-20年新建管网规模3.23万公里,2020年累计管网规模约24万公里,对应的运营市场空间约为48亿元/年(18-20年新增运营市场空间6.5亿元/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管网的维护运营费用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部分管网仍由政府自行运营,因此该部分的市场空间尚未完全释放。

原标题:从厂-网-河视角测算长江大保护治水空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水环境治理查看更多>长江大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