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餐厨垃圾评论正文

从项目视角看两只黑天鹅背后的餐厨垃圾发展史

2020-03-18 09:37来源:环保多巴胺作者:莫龙庭关键词: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回收餐厨垃圾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2008到2020,从新加坡到中国,从金融危机到新冠疫情,黑天鹅从来都是不可预见与不可抗力。十余年间,两国餐厨垃圾发展起伏跌宕,却又殊途同归。本文从典型项目出发,以更鲜活的方式分析两只黑天鹅背后,两国餐厨垃圾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餐厨垃圾发展史

一直以来,业界盛传“世界厌氧看欧洲”,但欧洲厌氧派主攻园林垃圾及能源作物,即使餐厨垃圾,也因餐饮习惯差异大,参考价值低,因而中西文化交汇、同时拥有高环境标准的新加坡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

但凑近来看,餐厨垃圾却一直是新加坡的短板。即使到2018年,新加坡餐厨垃圾产量达到76.31万吨(2090t/d),但绝大多数仍是焚烧处理,仅有17%的回收率,这其中还包括食品厂豆渣做饲料的贡献,真正的餐厨垃圾回收可以说少的可怜,可怜背后的推手即是08年的那只黑天鹅。

1)出师未捷:金融危机下的黑天鹅

时光退回到2006年,彼时的新加坡可谓雄心勃勃,从奥地利IUT公司引进厌氧消化工艺,启动餐厨垃圾处理大型集中处理厂,项目总规模为800吨/日,总投资6000万新加坡元(约3亿人民币),其中一期300吨/日,配置3.5MW发电机组,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项目由新加坡IUT公司(IUT Global Pte. Ltd)建设运营,该项目还获得2008年National Energy Globe Award。彼时,投资者乐观地认为,凭借其先进的工艺和现成的客户,工厂将产生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该处理厂不但没能够完成二期, 2011年却倒闭了,尽管政府出台了降低收运费、提供绿色能源、政府绿色认证等鼓励政策,但其核心的餐厨垃圾收集问题却没能得到解决。

  • 一方面,收集数量少,即使到2011年初,每天也仅收集到120-130t,仅约预期的40%(国内经验至少得到设计产能的70%),IUT由此无法实现其生产目标,尽管彼时新加坡只有不到10%的餐厨垃圾被回收。

  • 另一方面,收集质量差。新加坡并无法律强制开展分类,IUT所收集的杂质含量高于预期,超过40%的餐厨垃圾含有各类杂质,这意味着更高的预处理除杂要求,杂质还需进一步送焚烧厂,从而导致投资及运营成本上升。

坦率讲,项目启动之时,IUT不可能没考虑到分类问题,但随着2008年-09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在餐厨垃圾立法方面行动缓慢,远低于投资者预期,由此,客户也就失去了分类原动力。按时任IUT CEO Edwin 的话就是,“新加坡人习惯于法律和罚款,没有法律强制分类,客户即认为不重要且没必要,因而难以有效进行分类。”

随之而来的经营成本翻倍,IUT面临着要么追加资金,压缩运营成本,死撑等到政府立法。就这样在连续三年亏损之后,IUT2011年进入自愿清算阶段,两个月后,IUT停止收集餐厨垃圾,5月底,IUT Tuas 场所及部分设备(占地2.8ha)以1580万美元出售给回收公司Enrio-Hub。自此,新加坡第一家大规模餐厨垃圾能源化设施正式关闭。

此外, IUT厌氧项目经验较少,或许一定程度也对项目有影响。2006年IUT启动新加坡厌氧项目,但此时其自身积累项目较少,而餐厨垃圾项目传统的臭味、预处理、持续稳定运营、沼气发电波动性等问题均要求项目公司具备丰富经验,尤其是面对与西方餐饮习惯差别较大的新加坡,其经验要求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IUT还曾与宇通重工合作,负责设计郑州300t/d餐厨垃圾项目(即郑州市绿源餐厨垃圾处理公司,2016年启迪桑德3430万收购绿源49%股权),采用其ADOS半干式发酵处理系统(含固15%),但截至2019年6月项目仍未开始投入使用。2018年IUT被德普新源收购。

受此次黑天鹅事件影响,新加坡餐厨垃圾处理一关就是5年。

2)重新起航:挤压协同中试+立法

2016年底,由新加坡公共事业局PUB与加拿大Anaergia公司合作,搭建起一座全新的污泥-餐厨垃圾中试项目,重新开展了探索。

(注:Anaergia公司创始人即是大名鼎鼎的环保创业先锋Benedek,其早先创建的Zenon低压膜技术在新加坡水厂广泛应用,并获得08年首届李光耀水源奖,可谓与新加坡渊源颇深)。

PUB希望由此重新评估收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的可行性,以及污泥-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增加沼气的潜力。此次试点,新加坡作了如下调整:

1) 考虑餐厨垃圾含杂率较高,改用高压挤压厌氧工艺。选用Anaergia公司BioREX™有机压榨机系统作为关键预处理技术,通过液压驱动的高压挤压工艺,将有机物通过压榨挤压室中的孔眼挤压出来,其余杂质从压榨机排出,实现高效分离杂质,保障后端厌氧段运行平稳并降低维护成本。(挤压除杂可谓毁誉参半,参见后续专题文章)

2) 餐厨污泥协同处理,提高产沼效果,提升项目规模。挤压后分离出来的有机物湿部分被泵送至储槽进行部分水解和缓冲储存,然后被送入两个厌氧消化池,与市政污泥共同消化(污泥协同处理推测也是避免高压挤压导致的酸抑制问题)。两个消化池可以使工厂能够在不同比例的餐厨垃圾和污泥共消化下运行,以确定最佳运行条件。

3) 开展2年中试,积累实战经验。项目从23家场所(学校、批发市场等)收集餐厨垃圾,规模从最初的3吨/天到当前的14吨/天,市政污泥最高约40t/d,通过2年中试,2019年1月新加坡公共事业局PUB及国家环境局NEA宣告(注:水环保项目由PUB主管,固废项目由NEA主管):协同处理可稳定运行,比分别单独处理沼气产量提高40%,减小占地面积。

鉴于此,项目将扩大规模至400t/d,预计2025年投运,新的协同处理厂将建在Tuas Nexus(类似国内静脉产业园,在2019年IDA世界大会上被评为最具创新性的水-能源协同项目,论坡县的营销水平~)。


4) 立法强制分类提上议程,为项目落地做好铺垫。2019年3月,在中试结果出来2个月后,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MEWR)和NEA正式提议,从2024年起,将强制大型商业及工业机构开展餐厨垃圾源头分类。接下来MEWR及NEA会就该法案的具体细节与业界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2018年MEWR在Greenlace组屋开始了餐厨垃圾分类试验,但显然新加坡目前尚未考虑针对居民开展强制分类,尤其是居住了大量人口的高层小区(组屋),其垃圾管道系统比较成熟,且难以监管。

原标题:从项目视角看两只黑天鹅背后的餐厨垃圾发展史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餐厨垃圾查看更多>餐厨垃圾回收查看更多>餐厨垃圾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