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研究制定了《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方案主要措施:试点期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激励政策,紧紧围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两个核心,支持引导各地区加快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奖励资金将对水质改善突出、良好生态产品贡献大、节水效率高、资金使用绩效好、补偿机制建设全面系统和进展快的省(区)给予资金激励,体现生态产品价值导向。详情如下:
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省(自治区)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林草局:
为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研究制定了《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附件: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
2020年4月20日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09日
附件:
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建立黄河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构建上中下游齐治、干支流共治、左右岸同治的格局,推动黄河流域各省(区)共抓黄河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等要求,结合黄河流域实际,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以下简称四部门)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立足黄河流域各地生态保护治理任务不同特点,遵循“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强化联防联控、流域共治和保护协作,搭建起“全面覆盖、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加快实现高水平保护,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以开展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为重要抓手,支持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逐步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全域推进、协同治理。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应统筹上中下游,整体设计、全面推进。系统考虑黄河流域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建立全面覆盖全流域、统一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突出流域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统筹推进、尽快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齐抓共管的格局。
3.平台支撑、资源共享。
发挥好中央主管部门业务优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管理平台,推动各部门、地方之间联防联控和资源共享,统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信息数据,及时调度、发布权威监测数据,强化对地方的督促指导和统筹协调,对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适时开展评估。建立重大问题协商沟通机制,顺畅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健全跨界污染事故、水事纠纷等问题的解决机制。
4.结果导向、讲求实效。
坚持以水生态环境和资源质量只能更好不能更差、用水总量不超限为目标导向,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修复进行考核,全面客观反映沿黄各省(区)相关工作成效,并根据考核结果分配资金,突出对水资源贡献、水质改善、节约用水等成效突出地区资金倾斜。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应紧紧围绕目标,合理安排资金,充分体现对提供良好生态产品的利益补偿。
(三)工作目标。
通过逐步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河湖、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增强,生物多样性稳步增加,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稳中向好,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自身发展能力,使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二、实施范围和期限
(一)实施范围。
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范围为沿黄九省(区),具体包括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二)实施期限。
2020—2022年开展试点,探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
三、主要措施
试点期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激励政策,紧紧围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两个核心,支持引导各地区加快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奖励资金将对水质改善突出、良好生态产品贡献大、节水效率高、资金使用绩效好、补偿机制建设全面系统和进展快的省(区)给予资金激励,体现生态产品价值导向。
(一)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管理平台。
四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成果,统筹整合相关数据,服务于机制建设,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其他信息系统充分衔接,汇总集成黄河流域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生态流量、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排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逐步推进综合生态补偿标准化、实用化,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适时更新发布沿黄九省(区)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各部门、各地方生态环境大数据共建共享,确保相关数据准确客观全面,维护权威性和公信力。
沿黄各省(区)应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对建立起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并经上下游协商一致的,可在平台中不断扩展加载模块,充分发挥管理平台对机制建设的服务功能,督促工作开展、实时发布数据、强化沟通协商、跟踪补偿资金使用等。充分利用平台数据综合集成、全面系统的优势,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计量,推动横向生态补偿逐步由单一生态要素向多生态要素转变,丰富生态补偿方式,加快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多种现实转化路径。
(二)中央财政安排引导资金。
中央财政每年从水污染防治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引导沿黄九省(区)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资金纳入中央生态环保资金项目储备库管理,采用因素法分配,分配测算的因素主要考虑各省(区)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努力程度以及取得的成效。主要因素及权重分别为:水源涵养指标30%、水资源贡献指标25%、水质改善指标25%、用水效率指标20%。资金安排向上中游倾斜,可按照各地机制建设进度、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结果等设定调节系数。根据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将适时对分配资金相关因素指标和权重进行调整完善,以更好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
(三)鼓励地方加快建立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根据《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以地方补偿为主,各地要积极主动开展合作,强化沟通协调,尽快就各方权责、跨省界水质水量考核目标、补偿措施、保障机制等达成一致意见,推动邻近省(区)加快建立起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同时鼓励各地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综合生态价值核算计量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探索,鼓励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方式,逐步以点带面,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试点初期,中央财政按照“早建早补、早建多补、多建多补”的原则,对开展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成效突出的省(区)安排奖励,鼓励地方早建机制、多建机制,进一步引导地方积极参与、支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对推进机制建设不力的省(区),从试点第二、三年逐步扣减补偿资金并用于奖励先进地区,强化约束作用,体现奖罚分明的原则。
四、组织保障
(一)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四部门负责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强化对地方试点工作业务指导,深入推进各项重点任务, 适时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评估,对相关补偿措施进行完善。财政部负责统筹协调方案的实施,负责引导资金安排,以及资金使用监管,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指导地方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造林绿化、碳汇项目开发及交易等工作。生态环境部负责及时提供各省(区)水质、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考核数据,以及建立和运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工作管理平台等具体工作。水利部负责及时提供各省(区)水资源量、耗水量、节水效率、水土保持等考核数据。国家林草局负责及时提供森林、湿地、草原面积等情况。
(二)严格落实地方主体责任。
沿黄各省(区)要履行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加强规划和推进实施,明确责任分工。各省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开展省际间协商谈判,推动补偿机制尽早落地,不断向多元化、市场化拓展,并按照协议规定的生态补偿范围、标准和政策及时足额落实补偿资金。积极推动补偿机制建设向流域所在的市县延伸。针对本地区实际,围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制定保护治理措施,上游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升涵养能力;中游要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对污染严重支流加大治理力度;下游重点抓好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保护,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高生物多样性。
(三)强化绩效管理。
四部门与沿黄九省(区)签订部省协议,明确各部门和地方在共同推进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中的权利责任,合理确定工作目标、补偿资金筹集和分配使用措施。紧紧围绕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质量改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补偿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对沿黄各省(区)的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结果应用,明确奖惩政策,对达到工作目标的全额拨付补偿资金,对部分达到目标的根据水质水量折算享受补偿资金,对未达到目标的扣减资金并用于奖励生态环境保护和质量改善好的地区。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各项考核评价措施,确保机制建设成效。推动补偿资金绩效结果公开,提高补偿资金使用透明度。
(四)扎实推进协同治理。
四部门联合建立稳定的工作联系机制,推动资金预算执行、水质监测、水资源监测等信息共享,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建立相互通报机制,共同研究解决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围绕流域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挥管理平台的作用,上中下游省(区)要建立地区间有效沟通协商机制,开展重大工程项目环评共商、环境污染应急联防,协力推进流域保护与治理。联合开展跨界断面水质监测,确保监测数据权威准确。建立流域管理机构、省(区)、市间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河湖长机制,加强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江苏省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若干政策举措》(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加速能源供给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稳步推进光伏建设。深化火电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探索生
策划人语:2025年地方两会收官,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跃动的“能源图谱”,勾勒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传统产业以“智改数转”焕发新生机,新能源产业集群加速构建,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各地能源发展情况折射出我国经济运行的新动能、新趋势。即日起,中能传媒推出“地方两会看能源经济新活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11月8日发布《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一审修改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条例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山塘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一审修改稿)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9月5日《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征求意见稿)》,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为3000万元,其中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年度优良天数比率补偿资金占比20%(600万元),细颗粒物补偿资金占比80%(2400万元)。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
近日,河南省首个关于碳汇生态产品的框架协议《关于合作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碳汇能力提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信阳签订,将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碳汇能力提升为目标,在推进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绿色低碳协同增效、深入挖掘自然资源领域涉碳项目的减碳增汇潜力,以及开发信阳本地碳汇生态产品、探索碳汇生
日前,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19项措施,将从五条路径来推进,包括积极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提升攻坚、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示范建设、健全美丽江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长江流域(赣皖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正式建立长江干流和阊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两省协议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原则,以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
近日,中国节能所属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正式发布《项目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通则》(T/CAQI363—2023),该标准是国内首个针对基础设施项目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科学度量生态产品的实物量与货币价值,是生态资产交易、生态产品开发经
2月2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公布《鄂尔多斯市新能源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方案提出行动目标:全市新能源项目并网规模逐年倍增,2024年并网总规模超2400万千瓦,建成储能200万千瓦、绿氢产能规模11.8万吨。2025年并网总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建成储能600万千瓦、绿氢产能规模20万吨。建成外送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煤炭兜底怎么兜?煤炭企业该怎么发展?童明全、张胜利、袁亮等,解题→全国人大代表童明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放弃
近日,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发布。报告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能源领域产业结构转型持续推进。优化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非常规天然气增产上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引领各多边开发银行,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2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指出,到2035年,陕西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326.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377.6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86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8月26日,聊城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印发聊城市贯彻落实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眼全国发展大局,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资源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约18.8%,长江流域总人口4.6亿,约占全国的33%,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4%。2016年以来,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9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详情如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鲁政办字〔2022〕9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以下简称《若干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加系统集成、精准有效支持山东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发挥财政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国土绿化系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规划》,目标到2025年,在流域气候变化趋势、水资源利用阈值、水土流失防治机制、“能-水-碳”系统生态补偿机制等科学认知层面取得突破。形成创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矿区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等技术方案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6月24日,福建省财政厅公布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情况,详情如下: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情况介绍嘉宾:福建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处长林友霖主持人:福建省财政厅办公室[主持人]怎么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句话?为
前,汉中市人民政府印发《汉中市碧水保卫战2022年工作方案》,汉中市持续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详情如下:汉中市碧水保卫战2022年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21〕40号)和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深入打好碧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5月12日,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汇河支流拾屯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EPC)公开招标,本包预算金额2400万元,合同履行期限600日历天。本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详情如下: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汇河支流拾屯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EPC)公开招标公告项目概况: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汇河
近日,山东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沿黄9市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共同守护黄河生态底色。其中,安排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促进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沿黄其它地区保护修复湿地公园1.5万公顷,提高湿地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4月22日,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详情如下:司法亮剑“固废”顽疾!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工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特别是其中的危险废物,会严重污染空气、水体、土壤,对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是环境治理中的一大
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型案例深化协作推动黄河流域综合系统治理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4月25日,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型案例
4月25日,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型案例,展现检察机关与水利部门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的成效。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有10件,其中刑事检察案例3件,公益诉讼检察案例7件,
不久前,沙尘天气蔓延影响了中国的大部分区域,多地发布了重度污染预警,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中国是全球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北地区作为中国沙漠分布的主要区域,在广袤无垠的金黄沙漠中,严峻的沙化形势使得防沙治沙工作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首要任务。作为生态防治的创新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规划提到,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重要清洁能源走廊;实施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和战略储备,坚决遏制挖湖造景。在黄河下游地区,增强山东半岛、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之间的区域联系和融合发展;实施滩区差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指出: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重要清洁能源走廊;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
4月1日,黄河流域海拔最高的水电站——青海公司玛尔挡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一周年。一年来,该机组贡献绿色电力超13亿千瓦时,电站累计贡献绿色电力超35亿千瓦时。玛尔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上游约5000米的黄河干流上,所处地区平均海拔3300米,总装机容量232万千瓦,安装四
3月26日,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全面建设。作为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该抽蓄电站启动全面开工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是三峡集团
近日,河南洛阳印发《洛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符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发展格局和高效、清洁、低碳的产业布局,实现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工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全市煤炭消费占比降至60%以下,主城区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鲁环字〔2025〕18号各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林业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现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