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997年回国。回国后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九度斩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五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三次获得全球最佳景观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三次获世界滨水设计杰出奖,并获得2008年世界建筑奖,2009年ULI全球杰出奖,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诸多重要奖项 ......
海绵城市从提出到写入国家文件,不但反映了“水适应人”到“人适应水”的价值观转变,更是对传统的、单一的治理洪涝灾害方法的反思,寻求的是一种系统性的、综合性、根本的解决方案。
在这条道路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位先行者。
他领导的土人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包括海绵城市在内的可复制的工程范例,并在中外200多个城市推广。这些设计作品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享誉国际,曾12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3次蝉联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2次获美国建筑奖,并获ULI全球杰出奖和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一系列国内外重要奖项。
海绵——绿色海绵——绿色海绵系统构建综合解决平台是关键
在俞孔坚看来,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地下水位下降、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一系列水危机,并不是水利部门或者某一部门管理下发生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问题,急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的水情特征和水问题。
对于综合性的水危机,俞孔坚早有深入研究和分析。在2003年1月出版的《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中,俞孔坚就写道“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他用“海绵”比喻自然系统调节洪涝的能力,并提出了建设综合解决城乡水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途径。
2012年7月,北京“7·21”暴雨后,俞孔坚致信时任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建议“建立‘绿色海绵’解决北京雨洪灾害”。
同时,在很多重要会议和媒体采访中,他均在呼吁,让整个国土成为一个“绿色海绵系统”,使雨水就地蓄留、就地资源化,与城市中的公园系统、湿地系统形成统一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自然保护系统。
俞孔坚认为,海绵城市实际是个综合性的平台,是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以构建跨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为核心,通过区域性的城市防洪体系的构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栖息地的恢复、文化遗产的保护、绿色出行网络构建等,最终综合解决洪涝、干旱、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
宏观——中观——微观建设跨尺度生态基础设施
俞孔坚认为,城市水问题解决的前提是保护区域水循环过程,这就注定了真正的解决方案必定是跨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需以跨尺度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基础,海绵城市的构建需要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不同尺度的承接、配合。
在宏观层面,海绵城市构建的重点是进行水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并将水生态安全格局落实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建设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在中观层面,应重点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规划区域内的河道、坑塘,并结合集水区、汇水节点分布,合理规划并形成实体的“城镇海绵系统”,最终落实到土地利用控制性规划甚至是城市设计中,综合解决规划区域内的滨水栖息地恢复、水量平衡、雨污净化、文化游憩空间建设等问题。在微观层面,海绵城市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海绵体”,包括公园、小区等集水单元的建设。这一尺度对应的是一系列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集成。
他强调,海绵城市牵动了上千亿元的投资,解决的是2/3城市面临的雨涝问题。建设海绵城市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是城市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不应将其视为是政府投资的由头。海绵城市的规划,必须以城市现有规划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修建性规划、城市控制性规划结合在一起,同时必须进入法定规划体系,否则难以落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当尽量减少投资、减少工程的介入,尽量用自然的、低成本的方法。
消纳——减速——适应源于中国智慧的三大关键策略
芦苇、茭白、菱角、杨柳,鸟儿欢鸣、鱼儿嬉戏……一片江南韵味;春季的油菜花、二月兰,夏季的水稻和向日葵,秋天的芦苇,冬天的荞麦花……四季花香不断。后滩公园是上海世博园里一道独特风景。滋哺这些生灵的是水质曾为劣五类的黄浦江水。
黄浦江水被引入后,流经一公里多长的内河湿地和不同高差设计的植被区域,通过垂直和水平两种植物净化,在七天的时间里,就由劣五类江水被自然净化为优三类水,不但变为公园尽头处清亮的浅滩溪流,还可以满足整个世博公园与后滩公园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需要。公园里种植的是天然湿地植物,降低了建设成本和后期的管理成本。
同时,这个长1.7公里、面积14公顷的江边公园,已经做好了迎接20年一遇洪水的蓄洪准备。这一能力是由俞孔坚如大禹般的一“砸”赋予的!他砸去了水泥防洪墙,改用石笼和抛石对江岸进行生态化改造。洪水来时,江岸能削减洪水的能量和对城市的冲击;洪水退去,公园就像洗了个澡,重新精神起来。
其实,早在2000年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项目中,俞孔坚就开始探索和尝试“海绵”技术。他设计采用的人工湿地收集雨水和净化中水的绿地系统被称为“大地生命的细胞”。
2007年,在天津桥园湿地项目中,俞孔坚通过简单的填挖方工程构建收集雨水的泡状生态“海绵体”。
2010年,在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项目中,俞孔坚结合城市雨水收集和中水的生态净化和回用,使绿带具有雨洪调节功能,营造了一个带状绿地型生态基础设施工程。
金华燕尾洲公园是金华市区闹中取静的好地方。俞孔坚及其团队在设计时提出了“与洪水为友”的理念,没有造防洪堤,而是采用了台地风格的具有天然蓄水能力的堤坝。汛期来临,公园可以蓄纳30万立方米的洪水,人们能安全地在桥上行走。洪水带来的淤泥成为湿地植被的肥料。干旱时,公园土地储备的水足以涵养植被。
和在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引、种、砸”一样,俞孔坚的设计和措施平淡、普通,却常能给人惊喜。这正反映了他一直倡导并践行的设计理念——朴素、自然、低成本。其中,渗透着的是悠久、深厚的中国智慧。
在长期的水资源管理及与水旱灾害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五千年农业文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智慧。俞孔坚总结的海绵城市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将当代生态防洪理念与中国古代智慧相结合,实现了洪涝的系统解决。“消纳”对应的“海绵”哲学是就地调节水旱,不转嫁异地;“减速”对应的是让水由狂野变得平静,自净并滋育万物;“适应”对应的是以柔克刚、和谐共生。更多情况下,三大关键策略组合运用才能形成“源头消纳滞蓄,过程减速消能,末端弹性适应”的生态防洪和雨洪管理工程模式。
注:环境工程整理自大风号、中国建设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同期举办“第四届广州国际建筑产业博览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时间:2025年8月14-16日地点:广州.广交会展馆A区组织架构支持单位: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建设与材料设备分会、广东省非开挖技术协会、广东省沥青混凝土供应链协会、广州市市政公路协会、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广州市建
日前,上海印发《关于发布2025年本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的通知》。文件提出,本市新增城市建成区50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约100个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系统等海绵重点项目,强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管控,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品质。全文如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0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美丽黄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其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每年更新编制区级温室气体清单,并探索编制更高频率、更小尺度的温室气体清单。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试点研究制定区级建筑领域碳排放统
1月17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底,本区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本区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分为新改扩建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海绵
1月16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5年,积极发展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规划建设超充站10座,发力“电化运河”建设、发展绿色智能航运。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提效,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0个以上。同时,高效运行碳管理服务平台和绿电绿
为推动水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水务产业链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同频共振,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武汉市水务局指导支持,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武汉鸿威国博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鸿威第7届武汉国际水科技博览会(简称武
新年新气象,聚力开新篇!2025宇通环卫喜迎“开门红”!35台新能源环卫车批量交付济南易通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易通”),为济南市历下区的生态发展注入全新动能。这是济南易通首次采购宇通新能源环卫车,协力书写绿色低碳高质量答卷!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热门旅游城市,对生态环
1月6日,上海发布《美丽黄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文件要求,锚定2035美丽黄浦总体建设战略目标,以“十美”共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黄浦实践。到2026年,城区空间功能布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区人居环境面貌
为进一步完善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环境治理体系,综合施策补齐污水治理短板,加快构建排水厂站网一体化运维管理体制,系统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污水系统治理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强化源头减污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云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十四五”以来云南省下大力气实施“五城共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等情况。近年来,云南省抢抓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实施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扎实推进“三改”改造,加快补齐基
11月27日,上海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印发《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部署太阳能光伏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大分布式光伏应用,充分利用园区、工业厂房、物流仓储基地、公共机构、公共建筑、交通设施等建筑物屋顶、外立面或附属空闲场地,实施一
河南郑州,正经历暴雨之考。事实上,为应对内涝,这座城市早有准备。早在2016年,郑州就进入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范畴,如今五年已过。据此前规划,到2020年,郑州要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
在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全省防水排涝工作会议和28日在南京召开的城乡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论坛上,海绵城市建设引起热议。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排水防涝的有效途径,它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可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
如何让城市告别看海的困境?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提出要依靠海绵城市的思路,建立城市绿色海绵系统,已定型的城市向海绵城市转型,建设中的新城和县城应当避免重蹈覆辙,构建起美丽中国的水生态基础设施,来系统应对雨涝问题。在大城市,一次内涝造成的经济损失,动辄十亿百亿。在三四
河南郑州,正经历暴雨之考。事实上,为应对内涝,这座城市早有准备。早在2016年,郑州就进入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范畴,如今五年已过。据此前规划,到2020年,郑州要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
1月7日,中国水权交易所在长沙高新区颁发了全国首宗城市雨水水权交易鉴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雨水资源等非常规水资源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进入了实践阶段,开创了雨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及生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新模式。这笔“新生意”能达成,长沙的海绵城市建设是前置条件。雨水如何收储,为什么能卖钱?和道哥
今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的雨涝灾害较为明显,一些城市道路、地道桥等基础设施积水严重,对城市运行和百姓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部分城市“逢雨必涝”的原因在哪里?城市内涝的“囧”怎么破?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8月24日,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二中学校长李培根在校内查看植
彭博新闻社网站8月14日发表了题为《在抗洪500年后,中国尝试新方法——建设海绵城市》的报道称,2015年启动的“海绵城市”计划试图扭转难以应对洪灾的这种局面——吸收大量降水,然后慢慢排入河流和水库。该计划将利用屋顶花园、湿地公园、透水人行道和地下蓄水池等,实现80%的城市地区吸收和再利用至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地区暴雨不断。截至7月1日,中央气象台连发30天暴雨预警。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多地再现“城市看海”。城市内涝几成顽疾,如何推进综合防治,才能不再年年“看海”?区域性暴雨洪水重于常年城市“洪涝混合”近期,我国暴雨过程多、水量大,局地出现极端暴雨,一些中小河流洪
摘要:“绿道”作为城市道路空间中人文关怀的核心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孕育而生。同样做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海绵城市”也在各个试点城市中积极开展。结合相关的工程方案,将海绵城市系统应用在绿道景观设计中,通过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技术手段实现道路径流控制和局部雨洪管理。使海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巴山蜀水的秀美风光,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实际上,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早。1973年,国家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四川次年就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办公室。而从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垃圾分类问题,到每年汛
海绵城市建设为城市污水处理及雨洪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城市水污染及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成功案例的理念及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概念进行理解和把握,阐述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问题
“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际水协(IWA)等多部委及国际组织支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地方政府等主办,是我国水处理行业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参与性最强的学术技术交流峰会和行业产品与品牌展示盛会,自2005
“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际水协(IWA)等多部委及国际组织支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地方政府等主办,是我国水处理行业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参与性最强的学术技术交流峰会和行业产品与品牌展示盛会,自2005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