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人物正文

李圭白院士的净水人生

2020-08-12 14:54来源:净水技术作者:梁恒关键词:给排水处理技术高浊度水处理技术李圭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李圭白,中国工程院院士,市政工程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给排水处理技术,包括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高浊度水处理技术,高锰酸盐饮用水除污染技术、流动电流混凝控制技术等。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立志篇:风雨飘摇立报国志

1.jpg

01 动荡的童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军事侵略中国的开始。同年 9 月 25 日,李圭白院士出生于沈阳,童年饱经动荡。为了躲避战祸,李圭白院士几经辗转,全家从沈阳迁到南京,南京沦陷又迁到河南,继而迁到陕西以及四川,直到 1949年底在四川被解放。从1931到1952,年轻的李圭白院士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4场战争,受尽了生活的磨砺。

02 航空救国,12岁考入空军幼校

动荡的童年和战火的洗礼,使李圭白院士亲历战争残酷。他亲眼目睹身边人死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他坚定报国信念,考入空军幼校,并誓言:“练就铁臂,装上铁翼,飞上蓝天,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为死难同胞复仇,把侵略者赶出国门!”

从12岁到18岁,从少年成长为青年,李圭白院士6年的岁月都在空军幼年学校度过。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塑造了他坚韧、豁达、开朗的性格,也为他将来的人生轨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03 四川解放,重拾读书希望

但是,由于读书勤奋刻苦,以及受有限的学习条件影响,视力的下降使李圭白院士无法继续进行航空飞行,从空幼毕业后,即不幸处于毕业就失业的状态,航空救国的梦想被迫终止,为了维持生计,李圭白院士尝尽人间辛酸。


然而,新中国的成立重新点燃了李圭白院士求学成才的希望。1950年5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招生考试文件,高考成为了李圭白院士命运的转折点。赴京赶考,三所院校榜上有名,李圭白院士最终选择就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2.jpg

扎根篇:逆境坚持扎东北根

01 奋发刻苦,在哈工大快速成长

初入象牙塔,李圭白院士便以极强的适应力融入了大学的生活,强健的身体状态帮助他在1950年秋运动会中勇夺百米冠军。顺利通过预科课程后,1952年,李圭白院士被分配到给排水工程专业学习,成为新中国给水排水专业的第一批大学生。由于出色的学习成绩和拔群的科研潜力,1953年,时仅大三的李圭白院士被苏联专家抽调到研究生班学习,并在1954年学习研究生课程的同时,又被提前抽调担任本科生教学工作,有趣的是,当时李院士任教的第一个班就是1950年跟他一起入学的同班同学。

1955年6月,李圭白院士以“优等”的夺目成绩从研究生班毕业,成绩单上39个科目的成绩中多达37个成绩为“优”,毕业论文《一个工业企业的供水设计》受到导师А•М•莫尔加索夫的好评。

从1955年起,李圭白院士受聘留校任教,开启教师生涯,讲授“给水处理”等三门专业课和“水化学”、“水力学”两门专业基础课,并承担了如习题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水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全部教学环节。

3.jpg

02 锋芒初露,八百壮士光荣一员

扎实的专业积累,以及教学经验的逐渐丰富,李圭白院士积极参与专著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参编由哈工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给水排水》,以及我国第一套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高校通用教材《给水工程》,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奠定了在我国给水排水专业的领军地位。

回忆这段往事,李圭白先生这样说:“当时同济和清华给水排水专业课程都有一批老教授教,而哈工大没有老教授,就是这些‘少壮派’,却与清华和同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每个人在艰难的生活中快乐地工作。”

4.jpg

5.jpg

领路篇:推陈出新领净水路

01 开创地下水除铁除锰新工艺

教学之余,李圭白院士在科研上硕果累累。对于地下水铁、锰含量超标,除铁除锰遭遇技术瓶颈的难题,李圭白院士创新引入催化技术,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接触催化除铁除锰新工艺,经过不断的研究、试验、应用、总结,接触催化除铁除锰工艺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研究成果逐步进入教材、写入规范、编入手册,并在全国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记录我国水处理技术发展历程的著作《我国地下水除铁除锰发展史》中关于李圭白院士的工作有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评价:“李圭白和他领导的学会,没有一项技术保密,大家全力以赴地推广这项技术,给我们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jpg

02 开拓混凝投药自控新领域

为了大幅度提升我国自来水处理行业的技术能力,李圭白院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开拓了我国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技术的新领域,充分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应用经验,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团队从引进到创新,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流动电流检测系统,使我国混凝控制技术上一跃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如今,由李圭白院士团队所研制的国产设备已在国内水厂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在这项艰难的从创新到应用的工作中,李圭白院士充分展现了其坚毅的性格,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工作态度,60岁做实验,70岁下现场,80岁写文章,90岁出专著,他把无尽的热情和智慧播撒在我国水处理行业进步的大道上。

7.jpg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给排水处理技术查看更多>高浊度水处理技术查看更多>李圭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