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内涝防治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9年全面修订时提出内涝防治标准包括三方面,一是设计重现期,二是积水深度,三是退水时间。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内河水位变化等因素确定,并应明确相应的设计降雨量,如表2所示。
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如表3所示。人口密集、内涝易发、特别重要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区,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应采用规定的下限。此外,交通枢纽的最大允许退水时间应为0.5 h。
积水深度设计标准,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 cm,本规定能保证城镇道路不论宽窄,在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至少有一车道能够通行。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确定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100年,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4小时275 mm,中心城区的退水时间为1 h。
(3)治涝标准。《治涝标准》(SL723-2016)规定,城市涝区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其政治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常住人口或当量经济规模指标确定,如表4所示。
(4)防洪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2014)规定,城市防护区应根据政治、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常住人口或当量经济规模指标确定,如表5所示。
3.1.2 标准衔接
从上述不同类型标准的标准值看,同一级别城镇对应的重现期差异较大,比如对于某一特大城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是3~5年,内涝防治标准是50~100年,治涝标准是20年,防洪标准是200年。但是,这些标准由于针对的对象不同,所以对应的降雨历时和强度、水文数据统计方法、设施计算方法都不一样,不能单纯从标准值上看是否可以衔接。
排水标准针对排水分区,应对1 h的短历时强降雨,在排水标准的降雨下不允许地面出现积水。内涝防治标准针对城镇范围,应对3~24 h的长历时强降雨,允许地面出现一定深度积水,并根据城镇能承受的程度明确最大允许退水时间,一般为0.5~4 h。这两个标准针对城镇管理尺度,一般以水量控制。
治涝标准针对城镇内河流域范围,应对24 h或更长的长历时降雨,要求雨后24 h排除。防洪标准针对流域范围,应对数日至数月的长历时降雨。这两个标准针对流域尺度,一般以水位控制。
雨水管渠设计采用的是强度法,计算的是流量的概念,注重“排”。内涝防治、治涝和防洪工程设计采用的都是容积法和强度法相结合的方式,除了计算流量,还要计算总水量和水位,注重“蓄排结合”。
城镇排水标准和治涝标准的衔接,是通过城镇内河、湖泊等“蓄”的作用减缓城镇排水峰值流量对排涝流量的影响。内涝防治标准和治涝标准的衔接,主要依靠措施的不同,内涝防治是城镇范围内的陆域水域协同,通过在陆域设置有调蓄功能的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和调蓄池等工程设施,控制排入城镇水域的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实现与城镇内河治涝标准的衔接,并确保区域满足地面积水标准和退水时间要求。内涝防治标准和流域防洪标准的衔接,则主要是通过对相应标准条件下洪水位的分析,建立确定的设计水位线,作为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设计的边界条件和城镇防洪工程实施的标准。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排水标准为5年一遇,1 h降雨量为58 mm。治涝标准为30年一遇,不同水利片最大24小时面降雨量有所差异,如蕰南片为222.5 mm、淀北片为223.2 mm,最大1 h降雨量取总降雨量的24.7%为55 mm左右,结合水利片内河湖的蓄水空间基本实现与排水标准相衔接。内涝防治标准为100年 一遇,其中蕰南片24 h面降雨量为286.7 mm、淀北片为282.6 mm,最大1 h降雨量为70 mm左右,规划通过蓝绿灰结合、增设源头减排设施和深层调蓄隧道的方式,控制超过内河排涝能力的径流量,实现内涝防治标准和治涝标准的衔接。而上海黄浦江防汛墙的防洪(潮)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就是保证流域发生千年一遇洪(潮)位时,防汛墙不会发生漫溢或者溃坝,同时,内涝防治系统的设施能在设计条件下正常运行。
3.2 技术衔接
内涝防治和流域防洪均为系统工程,两者在规划上需要有效衔接,在工程手段上有共通之处。
3.2.1 规划边界衔接
内涝防治系统和流域防洪系统在规划上应统筹计算洪涝水量,实现空间布局和竖向规划的衔接。在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的基础上,洪、涝、潮灾害统筹治理,合理布置防洪工程布局和规模,充分考虑城镇排涝除险能力,以确定合理的设计洪峰流量、时段洪量和洪水过程线,为洪水流经城镇提供内涝防治系统规划的边界。城镇内涝防治系统以洪水过程线为规划边界,合理布局源头减排设施系统、市政雨水排水管渠系统和排涝除险系统,并与城镇内污水处理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等系统有机衔接,实现对城镇雨水径流总量、峰值和污染等多重目标的控制。竖向高程规划是实现城镇排水通畅重要前提。
3.2.2 工程手段衔接
内涝防治系统和流域防洪系统均采用“蓄排结合”的工程技术手段。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统筹地面地下,结合陆域水体,协调包括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等工程性设施以及应急管理等非工程性措施,并与防洪设施相衔接。流域防洪亦强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治理洪、涝、潮灾害,针对较为常见的江河洪水防治,工程措施以堤防为主,配合水库、分(滞)洪、河道整治等,构建蓄排结合的完整防洪体系。
因此,在城镇建设中应加强湖泊、水塘、湿地等天然水域保留,充分发挥其在内涝防治系统中源头减排和排涝除险的蓄排作用,以及其在流域防洪系统中的防洪滞涝作用。
4 建议
4.1 明确排水防涝与防洪的职责与界限
城镇排水防涝属于地方事权,城镇建设是系统工程,排水和内涝防治更是系统工程,地方政府应在住建部指导下开展相应工作,其针对的是城镇范围内发生的降雨事件,包括3~5年的大概率和20~100年的小概率事件;流域防洪则属于中央事权,由水利部主管,针对的是流域范围内的小概率降雨事件,设计重现期一般为100~200年一遇甚至更大。
4.2 加强规划管控
在规划层面加强空间分配和竖向衔接的统筹是解决城镇排水防涝和流域防洪的核心问题。以流域为单位编制防洪规划,确定流域防洪标准和相应的洪(潮)水位,合理分配流域上下游城镇的外排水量,并科学布局滞洪区域,为流域洪水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城镇为单位编制排水防涝规划,首先要为城镇“留白”,最大限度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的基本生态格局,最大限度适应地形地貌,对沿江沿河岸线留出一定距离、不予开发;确定城镇排水防涝标准,科学划分排水分区,规划各类排水设施的布局和规模,做好竖向衔接,包括源头减排设施、雨水管渠和排涝除险设施的衔接,以及排涝除险设施和外河设计洪水位的衔接。
4.3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加强对降雨统计、气象预报、降雨产汇流、河湖水位等重要水文特征和数据的信息共享,共建数据感知体系和预警预报系统。针对不同范围和程度的降雨,建立流域层面和城镇层面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的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装备和物资的储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25日,住建部发布关于2022年全国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名单的通告。详情如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22年全国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名单的通告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天津、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海南省水务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落实城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2月21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修编)》的通知,详情如下: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修编)》的通知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万盛经开区、
全面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已经发布实施,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经常收到许多设计人员的疑问,为将本次全面修订的主要关键问题向广大设计人员做些解释,主编单位就《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的10个关键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为排水工作者理解标准条文提供参考。问标准实施后对已经设计
按照市政府城建工作部署,廊坊市启动实施雨污分流一期、二期配建污水管网工程,预计明年五月中旬完工,力保在明年汛期来临前,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施工期间,市区8条道路断交施工。每年汛期,城市排水防涝都是市民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区雨污水治理工作,改善市区生态环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镇排水防涝技术标准》于近日征求意见,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内涝风险评估,地下空间、下沉空间及下凹地面排水防涝措施两个章节,在第4章节增加了设计流量等内容;2.适用范围调整为适用于浙江省城镇排水防涝的规划、设计和管理;3.在基本规
11月15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公示了《合肥市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2021-2035年)》,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市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为1003.6平方公里。合肥市城镇类型为特大城市,规划目标是城市雨水管渠及泵站保证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积水;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保证
日前,河北省住建厅有关专家对新时代邯郸排水10年工作评价时说:这几年邯郸排水做了大量工作,不看海,不黑臭,是最大的成效。不黑臭,是指主城区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无黑臭水体。不看海,说的是主城区建成了完善的内涝防治体系,城区防治标准内降雨无内涝现象。城市
导读:近日,上海建工旗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受邀在第十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大会上作了题为《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标准与规划研究》的演讲,他从国家政策、国际经验、技术标准、规划实例等方面分享了城镇内涝系统防治理念。近50年来,世界各国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数和强度呈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7月14日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内涝防治信息发布等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规范雨水管渠设计标准和内涝防治标准表述。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排水)等主管部门,按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城市出现特大暴雨,导致城市内涝灾害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城市内涝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治理内涝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暴雨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与健康、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结合近年来相关城市排水防涝的经验教训,明确了重点问题的改进方向和要求,
海绵城市适用于任何气候和土壤条件,应成为城市更新和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标配”。要必须坚定信心,全社会协同,准确把握海绵城市的内涵,充分认识海绵城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和战略意义,确保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核心内涵与目标的再理解海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中建生态环境近年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探索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投身海绵城市建设,形成了集“渗、滞、蓄、净、用、排”于一体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在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型城镇规划建设的核心理念和方式,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30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和100个左右省级试点城市的探索实践,海绵城市在城市内涝防治、城市水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即将进入系统化全域推进阶段。为及时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和绩效考核进行定量化评估,国家级试点城市及部分省级试点城市近年来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监测评估工作。住建部在2019年和2020年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工作,要求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制度建设落实情况和建设成效自评工作,并选取典型城市开展现场复核监测和评估工作。
8月31日,在“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表示,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其实海绵城市是绿色生态原则下的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简单地说就是让城市有更多空间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也就是让这个城市硬化的地面不能比例过大。遇到极端天气降雨,还是依赖排水系统和应急措施。我们一共有30个海绵城市试点,试点区域效果非常好,能够应对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目标和效果。
在全球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洪涝灾害所占比重高达40%。极端天气导致的城市内涝是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有超过62%的大中型城市发生过严重的城市内涝,对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拟针对郑州“720”超标暴雨事件对超、特大城市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影响,以及城市如何应对此类事件等问题提出一点思考和建议。
应对CBAM过程中,最关键以及最核心的还是要降低碳排放;第二,基础的数据;第三,碳定价权;第四,反制的措施。——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会员与合作中心主任张辰2023年3月23-24日,北极星电力网在上海举办“2023第五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邀请资深电力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解读最新
导读:近日,上海建工旗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受邀在第十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大会上作了题为《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标准与规划研究》的演讲,他从国家政策、国际经验、技术标准、规划实例等方面分享了城镇内涝系统防治理念。近50年来,世界各国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数和强度呈
碳市场作为促进碳达峰工作的有力抓手,可以调动更多资源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通过完善、有效的碳价机制,可以提供明确的价格信号。以碳为代表的各类绿色要素定价,将有效推动碳资源配置优化,推动科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张辰《双碳背景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与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暴雨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与健康、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结合近年来相关城市排水防涝的经验教训,明确了重点问题的改进方向和要求,
中国碳市场一旦启动就必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碳市场,即使八个行业里面现在只纳入了一个电力行业,它依然也是全球第一大的碳市场。国家碳市场还没有开始,国家碳市场前期总量大概30-40亿的总盘子,而广东的总量一直就是稳定在4亿吨左右。
导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要求中提出,加强排水管网改造和完善。排水体制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上海市中心城区有较多的合流制排水系统,20世纪末对合流制溢流污染采取调蓄池控制及合流制排水系统改为分流制系统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在服务范围202hm的汉阳排水系统开展实践,经过1
近年来,ldquo;海绵城市rdquo;成为基建领域的热词。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看来,这是一个重新审视城市排水系统的机会,需要用系统理念统筹协调。8月22日,在2017(第九届)上海水业战略论坛中,张辰向与会人员详细阐述了ldquo;排水工程建设的
课题组通过开展《城镇排水系统标准体系研究》,确定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三段式内涝防治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规范了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镇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本文介绍了《规范》的编制背景和思路,明确了内涝防治系统的定义,并对主要技术要求
9月11日9月12日(周五、周六),2015(第七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召开,论坛以面向未来的污水污泥极致化之道为主题,邀请到行业权威专家、优秀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极致化的发展。在论坛上,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张辰向与会人员分析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住建部和发改委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中,介绍了四种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分别是:污泥土地利用、污泥焚烧与协同处置技术、建材利用技术、污泥填埋。其中,污泥焚烧与协同处置技术是利用跨行业资源来解决污泥问题,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NewPag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