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污染防治背景下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 ——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及典型案例分析

2020-11-03 09:04来源:《环境卫生工程》作者:缪周伟关键词:土壤污染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摘要】对近年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的市场概况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数宗大型填埋场治理案例的研究,分析了技术模式的选择及特征对治理效果的影响。从统计数据来看,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十三五”收官阶段,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存量治理和新增市场将进一步释放。治理技术将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转变,好氧加速稳定化、生态化封场及筛分综合利用技术将成为主流技术。随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强化,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工作中将更加重视对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调查评估及修复工作。

【关键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发展趋势;案例研究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是指未经土地用地、规划、立项、环境保护等方面审批,并未按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的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垃圾填埋场。其主要的危害包括土地资源浪费、有机物、重金属、病原微生物多重污染、填埋气体污染、甲烷燃烧爆炸风险以及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实施非正规填埋场或堆场治理项目1 882 个,其中改造项目503 个,原位封场项目802 个。在已治理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中,规模小于1.0×105t 的占治理总数的59%,规模在1.0×105~2.0×105t 的占治理总数的13%,规模超过1.0×106t的仅占治理总数的6%。各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存在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和治理成本高等特点。

随着环保督查工作的展开及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的频发,2016 年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纳入了计划范围,随后各省相继发布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调查、治理纳入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范畴,并明确了工作目标。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作为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对其进行治理修复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治理消除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

1 市场需求现状

1.1 存量治理市场规模大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预计实施存量治理项目803 个,工程投资241.4 亿元,存量治理市场规模大,需求迫切,见表1。

表1 “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存量垃圾治理规模及投资

1.png

从项目数量上而言,“十三五”期间存量项目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东、甘肃和海南等省份,但投资强度较大的则为北京、辽宁、山东等,其中尤其以北京的投资总额及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北京垃圾产生量大,存量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堆场体量大,且采用处理成本较高的筛分综合利用技术,也不排除规划中各地对项目统计方法存在的差异。

此外,根据各地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作也将作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全面展开。例如广东要求截至到2018 年底,完成全省66 个重点生活垃圾简易处理场的治理工作;安徽、广西和海南3 省区则要求全面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并明确了2020 年前需完成的具体清单;浙江要求到2020 年底,全面完成乡镇、村庄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堆放)场的治理和生态修复。

总体而言,在“十三五”收官阶段,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的存量市场将持续保持,甚至迎来高速增长。

1.2 新增市场可持续

根据《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3—2016 年)的数据统计,全国城市及城镇卫生填埋场总数从2013 年底的1 522 座增长到了2016 年底的1 840座,平均每年有106 座新建卫生填埋场投入使用,其中现有填埋场数量较多的包括河北、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等省份(图1)。在全部的卫生填埋场中,有超过80%的填埋场在2006 年后投入运行,随着使用年限的逐步接近,未来数年将有一定规模的垃圾填埋场进入封场治理阶段,其中也有部分建设较早的因无法满足新形势新要求而需要进一步治理,因此未来几年垃圾填埋场治理的市场依然可持续。

2.png

图1 2013—2016 年各地区卫生填埋场数量统计

注:数据来源《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3—2016 年)

2 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技术主要可分为筛分综合利用、异地搬迁填埋、原位封场生态化治理、好氧加速稳定化技术等,技术概述见表2。

表2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概述

3.png

2.1 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主要以原地封场为主(56%),异地搬迁填埋(35%)为辅,少量的采用筛分综合利用,这主要是由于“十二五”期间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刚刚起步,缺乏足量财政资金支持。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发展以及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逐步展开,可彻底去除污染源、充分释放土地资源的垃圾筛分综合利用技术逐步推广,例如北京周边大量地理位置优越且敏感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普遍使用筛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治理,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充分盘活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通过对近5 a 来公开招标的投资额达到千万元的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的统计,从数量上而言,垃圾筛分综合利用技术使用率达到了64%;其次为好氧加速稳定化及原位封场,各占约16%和14%,均以大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主;异地搬迁填埋仅占约6%。总体而言,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引导,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正从简单封场、搬迁等粗放式处理向筛分综合利用、加速稳定化及生态封场等精细化处理方向转变(图2)。

4.png

图2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应用现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垃圾填埋场查看更多>治理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