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滇池概况——资源丰富、鱼肥水美的“高原明珠”
滇池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昆明市的“母亲湖”。滇池海拔1887.5米,平均水深5.3米,湖岸线长约163公里,湖水面积309.5 平方千米,蓄水量15.6 亿立方米。湖体北部有横亘东西的海埂,把湖体分为内外两部分,海埂以南称外海,是滇池的主体部分,面积290平方千米;海埂以北称草海,面积约10平方千米。
滇池西南岸是我国最大的露天磷矿产地,造成湖水总磷的本底值偏高,虽然滇池入湖河流多达35条,但其换水周期长达2年。滇池流域涉及昆明市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六区及高新、经开、度假三个开发区,面积2920平方公里。
滇池流域是云南省人口高度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流域内多年平均实有水资源量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09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0.6%,分别为太湖和巢湖流域人均水资源量的54.6%和38.9%,湖水补给系数也远小于太湖和巢湖,而换水周期远高于太湖和巢湖。水体的总氮、总磷和叶绿素浓度呈现出:滇池>巢湖>太湖 的趋势。
滇池自身的脆弱性与敏感性加大了滇池治理的难度。
滇池治理难:如何实现流域治理和经济发展双赢?
上世纪60年代滇池水质为Ⅱ类,70年代为Ⅲ类,80年代初期逐渐被污染,90年代滇池水质迅速恶化为劣Ⅴ类,经过近30年的治理,水质得到逐步恢复。
难点一:水体置换周期长、水体浅、自净能力差,加之蒸发量大,水资源极度缺乏,资源性和水质型缺水并存,导致滇池污染容易治理难。
难点二:巨大社会发展压力使得实现滇池治理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双赢的任务更加艰巨。
建国以来的滇池治理之路
根据滇池保护治理的实际情况,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建国后—1996年):启动治滇
20世纪50、60年代,滇池水质良好。60年代后期,滇池北部森林遭大量砍伐。70年代,围海造田运动兴起。80年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滇池,再加上工农业生产大量取水,工农业废水也全部排入滇池,滇池水体受到严重污染。90年代,滇池水质恶化为劣Ⅴ类,蓝藻水华频频爆发,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1990年,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成立,自此开启了艰难的保护治理之路。
本阶段的特点是:强调经济发展,忽视污染治理,启动治滇工作。滇池入湖污染物负荷主要为生活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建设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对草海局部底泥进行疏浚等。
2、第二阶段(1996-2015年):大力治滇
“九五”期间,国家把滇池纳入重点“三湖三河”治理体系,云南省、昆明市开始重视滇池治理。“十五”期间,滇池治理重视点源、面源治理,整治入滇河道,进行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实施滇池底泥疏浚、蓝藻清除、面山绿化、水生生态恢复等诸多工程。2002年4月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正式成立。“十一五”期间,滇池治理实施了“环湖截污、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松华坝水库自动监测站等。2008年滇池流域开始实行“河(段)长责任制”。“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延续“六大重点工程”,并侧重“环湖截污、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注重控制内源污染。
本阶段的特点是:政府高度重视,多种措施并举,大力推进治滇。滇池流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陆域点源、农村和城市面源、内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是加快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六大工程”——牛栏江调水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于2013年12月28日通水运行,德泽水库至滇池输水线路总长约115.72 km,年平均引水量约6亿m³。
“六大工程”——环湖截污系统建设
建设完成了环滇池96公里截污干渠(干管)闭合贯通;建成28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增加到222万立方米,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建成19座雨污调蓄池,可收集储存21.24万立方米雨、污混合水;形成5807公里市政排水管网体系。
“六大工程”——入湖河道整治
创新实施“河(湖)长负责制”,按照“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思路,对35条主要出入湖河道及84条支流开展综合整治。
完成河道4100多个排污口的截污及雨污分流改造;通过实施片区改造、河道截污、道路改扩建等,在河道所在流域铺设及改造截污管网近1000 km,河道两岸拆临、拆违和拆迁各类建(构)筑物180多万m2,种植各类植物240余万株,绿化面积690万m2,绿化河道470km。
“六大工程”——内源污染控制
完成底泥疏浚26平方公里,共计疏浚淤泥1186万立方米,去除总氮约1.48万吨、总磷约0.4万吨;开展生物治理、水葫芦采收、蓝藻打捞等内源污染治理工程,不断削减滇池存量污染。目前底泥清淤等内源污染控制工作仍在继续。
“六大工程”——生态修复与建设
完成荒山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湖滨一级保护区33.3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实施“四退三还”(退田退塘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及生态湿地建设;退塘退田3000公顷、退房145.3万平方米、退人2.5万人、拆除防浪堤43.14公里,增加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建成湖滨生态湿地3600公顷。
“六大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取缔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完成1.8万养殖户的680万头(只)畜禽禁养,减少排放畜禽粪便44万吨、尿液54万吨;流域及补水区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1万公顷,累计实施配方施肥11.6万公顷,累计减少化肥施用7万吨;建成885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运转机制。
3、第三阶段(2015-目前):精准治滇
“十三五”期间,滇池保护治理改变了过去“重点抓工程建设”的思路,形成了“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新思路,其实质是精准治滇。这套新思路是昆明市委怀着“全力解决滇池污染问题”的初心,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方论证,并结合昆明实际情况而提出的,还提出了“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发展理念,彻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并强调“必须把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首要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坚决打赢这场战役”。
在新思路指导下,昆明市全力以赴实施“三年(2018年-2020年)攻坚行动”。2017年,滇池流域深化“河长制”,实行“四级河长五级治理”责任体系,推动“六个转变”。在此基础上,滇池治理实施了两项创新性的“硬核”举措:一是对入滇河道实行“双目标责任制”,二是实施“河道生态补偿制”。2018年滇池污染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水质从2015年的劣V连升两级达到IV类。
本阶段的特点是: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治理思路,推进精准治滇。滇池流域的入湖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陆域点源、农村城市面源、内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是强化目标管理,重视制度作用,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科技攻关与成果应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
小结
自“九五”至“十三五”,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保护治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切入,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创新举措,形成了“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新思路,全力以赴实施“三年(2018年-2020年)攻坚行动”,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滇池水质从2015年的劣V类连升两级,提升为2018年以来的IV类,富营养化也从中度转为轻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修文县首融独立储能电站及虚拟电厂项目、贵安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建设项目等共3199个。详情如下: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共3199个)一、四化项目(2438个)(一)新型工业化(1429
日前,“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数字孪生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在湖北武汉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中的“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由三峡集团长江电力牵头,联合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等单位
5月15日,乐清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2025年度乐清市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乐发改〔2025〕28号)。其中能源项目包括温州乐清湾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二期)(开工)、温州市燃气供应一体化及安全提升工程(乐清市LPG储配站和钢瓶检测站项目)(开工)、温州乐清腾飞110kV输变电工程(开工)、柳市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5月6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华骐环保提问:请问贵司在AI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是否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将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污水处理核心工艺,以公司运营的含山县西区污水处理厂为试点,建成“全数字化运营水厂”,成功构建了一
4月18日,河北保定市金线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标价格:384805731.61元;第二中标候选人:河北省水利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投标价格:383323886.75元;第三中标候选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投标价格:386556201.99元。工程主要建设内
4月1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湖北武汉与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水利水电、风光新能源、生态环保、新型储能、数能融合、国际业务等领域合作,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宋海良对三峡集团一直以来给予中国能建的信任、支持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炭的地位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尽管面临着可再生能源、政策限制以及环保要求的多重挑战,煤炭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在未来几年的市场中依旧扮演着关键角色。2024年,国内煤炭供需基本面逐步走向宽松,国内动力煤产业链格局延续区域市场分化和结构性变化加
3月11日,豹澥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四标段工程总承包(EPC)第一标段公开招标评标结果公示。中标候选人第一名: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8528.02万元;中标候选人第二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
2月20日,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建在公司与南水北调生态环保工程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徐达军座谈,双方围绕进一步加强大型引调水工程建设、水资源安全、生态建设等领域务实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李国建对徐达军一行到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葛洲坝一公司改革发展情况及历
近日,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捷报频传,陆续收到多地客户的中标通知,多个项目成功中标。中标项目涵盖河道水环境修复、钢铁废水处理、煤炭开采废水处理等多个应用领域的设备产品、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中建环能作为环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培育厂网河湖整体网联、城镇污水高效处理、污泥
近日,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2025年政府投资计划》。2025年市政府投资计划安排当年A类项目188个,年度计划投资488.6亿元;安排B类项目85个。A类项目中,生态环保方面。共66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9.77亿元。具体包括:一是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完成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污水站及场内设施大修,实施中山
11月24日,云南人大发布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在滇池流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各类生产生活、开发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关于《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公民对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20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云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加强数字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增新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以上、力争开工2000万千瓦,推动480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2年1月20日,云南省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发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加强数字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增新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以上、力争开工2000万千瓦,推动480万千瓦火电装机项目开工建设。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1月20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云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回顾2021年,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新增各类电力装机686.14万千瓦,保障西电东送1848.7亿度。2022年工作重点:1、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加强数字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
1月20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云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加强数字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增新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以上、力争开工2000万千瓦,推动480万千瓦火电装机项目开工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20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云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回顾2021年,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新增各类电力装机686.14万千瓦,保障西电东送1848.7亿度。2022年工作重点:1、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加强数字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
2021年4月6日—5月6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形成了《云南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7月14日向云南省进行了反馈。
近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官方网站公布《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近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官方网站挂出《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流域治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国家重点治理“三河三湖”的难点,滇池治理一直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都对滇池治理作了重要指示。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时,肯定了滇池治理的成效,并强调“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云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两次考察云南均对滇池等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督察发现,昆明相关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到位,围绕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突出,长腰山区域被房地产开发项目蚕食,部分项目直接侵占滇池保护区,挤占了滇池生态空间。
6月29日,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云南绿电绿证服务平台”试运行的通知。为进一步强化云南省绿电、绿证的统一服务管理,为云南绿电高价值实现提供坚实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将“区块链电力交易存证及溯源系统”全面升级为“云南绿电绿证服务平台”,并于2025年6月30日启动试运行。“云
6月20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6月23日-6月27日)。政策篇新疆136号文承接方案:增量电价0.15-0.262元/kWh、存量0.25-0.262元/kWh6月25日,新疆发改委官网发布文章《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及《自治区贯彻落实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
国产220千伏绝缘料在高压电缆生产线上实现了连续百吨级的长时间挤出,生产的海底电缆单根长度最长可达20多公里,具备应用于海上风电接入、岛屿互联等领域关键设备高压海底电力电缆的能力……近日,一项名为“一种马来酸酐修饰电压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技术装备于近日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8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能源局印发《云南省关于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制造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光伏项目开发。鼓励企业结合主责主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老挝、缅甸等境外光伏项目投资开发,研究通过现有
日前,湖南汝城县大坪镇大板坑历史遗留污染源整治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0884178.55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科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1
日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能源局印发《云南省关于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制造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为贯彻落实“3815”战略发展目标,壮大“三大经济”,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制造融合,支撑产业强省建设,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一)成立
6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五华分局发布关于《西翥街道光伏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批复显示,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响水箐片区。项目额定容量120MW,实际直流侧安装容量144.0012MWp,容配比为1.2。项目总占地面积166.388h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光伏方阵、逆变器、箱式变
6月23日,云南五华区龙庆、竹箐光伏发电项目开发业主招标发布,规模合计90MW。开发经营年限均为25年。五华区龙庆光伏发电项目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关于印发云南省2024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云能源水电(2024)74号)文件要求,龙庆光伏发电项目(5万千瓦)为五华区纳
6月19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关于奥特光伏重整计划草案表决结果等事项的通知。通知表示,建水县人民法院于2022年受理该公司破产清算申请,指定建纬(昆明)律师事务所作为建水县奥特斯维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管理人。随后,建水县人民法院于2025年5月裁定奥特光伏进入重整程序。为依法有序推进
截至6月18日,世界首条特高压直流、国家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南方电网±800千伏楚穗直流实现安全运行15周年。自2010年6月18日双极投产以来,楚穗直流累计送电量突破3600亿千瓦时,相当于约2亿户普通家庭1年的用电量,相当于节省标准煤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76亿吨,满足了云南清洁水电消纳需要,为粤
在云岭大地的群山之巅,借助风电机组的力量,呼啸的山风正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不仅改写了云南的能源版图,更成为推动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中国大唐集团深耕云南二十余载,以风电开发为笔,以山川为卷,绘就出一幅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协同共进的新时代画卷。风电绘就彩云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