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技术正文

热点汇总 | 哪些技术成果最吸睛?(固废、土壤篇)

2021-01-28 11:17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官方微信陆续发布了入选201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环境技术进步奖、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的成果简介文章以及技术鉴定新闻。新年伊始,小编依据微信文章点击量,整理了最受读者关注的技术成果,并按细分领域梳理如下,供同行参考。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

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以及污水厂污泥问题的凸显,厨余垃圾、污泥等有机垃圾处理处置技术成果受到的关注度提升,相关新闻占据该领域阅读量前五位中的三席。此外,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典型固废处置设施的环境风险控制技术,也获得读者的关注。

一、 基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封场屏障技术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封场屏障技术”入选2019年实用技术。

生态封场是指在填埋场的原地点进行环境整治的一种技术,通过在垃圾堆体顶部设置防渗系统,与库底原防渗系统共同作用使填埋场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以防止污染物从库区向外迁移扩散。同时利用生物或化学方式,加速填埋物的降解、稳定,恢复垃圾填埋场原有的地形、地貌,改良受污染的土壤,建立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垃圾填埋场不再受纳垃圾而终止填埋后,宜在垃圾堆体快速沉降期过后实施最终封场工程。生态封场屏障技术主要包括:垃圾堆体整形、覆盖、地下水污染控制(当地下水受到填埋场污染时);当填埋场原有系统不完善时,还应开展填埋气体收集、处理与利用,渗滤液导排与处理、防洪与雨水导排、垃圾堆体绿化、环境与安全监测、封场后维护与场地再利用等系统升级改造。

使用生态封场屏障技术,可以在存量垃圾得到治理的前提下,实现污染的有效管控,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结合景观设计,打造一体化综合生态休闲公园。

该技术已经应用于珠海沥溪垃圾填埋场封场二期工程、定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长春市三道垃圾场环保生态公园等多个项目。

1.png

技术应用现场

二、 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环境风险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辽宁省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环境风险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获得2019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开发了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风险识别与控制、处置设施的优化运行与故障诊断、集中处置环境风险监控预警、行业职业健康与安全监控智能保障等系列技术,基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路径及其归趋,首次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危险废物风险识别方法体系和处置设施环境风险控制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危险废物处置风险控制技术水平。

在成果转化方面,项目组参与了我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含铅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风险控制方面15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系统完善了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标准体系,显著提升了我国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该项目开创了我国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全过程风险控制的业务和管理模式,3年累计支撑处置危险废物超过50万吨,为提升我国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保证区域环境安全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

2.png

成果示意图

三、有机垃圾分散处理设备

2020年8月14日,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有机垃圾分散处理设备”成果通过我会鉴定。

该成果针对有机垃圾(餐厨、厨余、果蔬等生物质废物),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为目标,系统研究了连续超细破碎、双级深度脱水等预处理技术,机械强化多仓推流式好氧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好氧发酵菌剂;设计了发酵工艺运行参数精准智能控制系统,形成了成套有机垃圾分散处理设备。

该成果研发的“分段-分相”推流式固体床生物好氧发酵技术装备,实现了连续进出料与自主截留微生物,主发酵周期缩短至8天,单体发酵装备最大处理规模可达20吨/天;双轴破碎高效预处理装备确保了物料破碎粒径的均匀性,双螺杆变径和反向挤压脱水装置提升了水分脱除率。为有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处理装备和模式,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成果在德清县城乡环境生态综合体综合示范项目中的应用表明,以分散处理模式处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收运成本可降低71%,减量化率达到90%,产出物有机质(以干基计)含量为74.8%、总养分8.3%;发酵产物中总砷、汞、铅、镉、铬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有机肥料》(NY 525-2012)规定。该成果具有集成度和自动化水平高、运行稳定等特点,成套装备能耗小于0.15kWh/kg(垃圾)。

3.png

成果应用现场

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高干脱水炭化处置技术

2020年5月21日,由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高干脱水炭化处置技术”成果通过我会鉴定。

该成果针对市政污泥,系统研发了污泥调理、高干脱水、干化炭化处置工艺及装备,形成了一条集成化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路线。技术在高干脱水和炭化工艺组合、新型高效调理剂协同高压板框压滤机高干脱水、热解气回收利用协同烟气净化处理等方面具有集成创新性,以较低成本实现了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目标。成果为市政污泥提供了一套经济、高效、实用的工艺技术和装置,技术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成果已在安徽省无为市50t/d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贵州省凯里市100t/d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中应用。第三方检测结果表明,污泥处理后含水率降至5%以下,减量率大于85%,并实现了处理产物—生物炭的资源化利用,烟气处理后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485-2014)。应用实例表明技术成果具有集成度高、投资及运行成本较低、系统稳定可靠、二次污染基本可控等特点,适于进一步在市政污泥处理处置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4.png

污泥炭化系统

五、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及林地应用资源化处置技术典型应用案例

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申报的“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及林地应用资源化处置技术”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为“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高级消化工程”,规模为1358t/d。工艺流程为:污泥在一定条件下热水解,热水解产物再进行厌氧消化。消化沼液通过厌氧氨氧化使氨氮直接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氮气,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或其他利用。沼渣脱水后可用于林地土壤改良。

在技术指标方面,厌氧消化时污泥中有机物降解40%,污泥实现干物质减量20%;板框脱水使污泥含水率由80%降低到60%;经过厌氧消化,污泥种子发芽指数>80%;通过热水解实现对污泥的杀菌,粪大肠菌群值>0.01,细菌总数<108MPN/kg(干污泥),蠕虫卵死亡率>95%。处置副产物用于土地改良、林地、园林、制肥等土地利用。

5.png

案例工程现场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领域

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领域,有机化工、重金属污染场地及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及装备获得读者关注,其中,原位药剂注入专用装备的鉴定新闻关注度最高。此外,由于化工事故的社会影响较大,读者对事故污染场地的应急调查、处置、修复技术的关注度较高。

一、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连续管式原位注入技术及装备

2020年11月27日,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连续管式原位注入技术及装备”成果通过我会鉴定。

该成果针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药剂注入难题,系统研究了高压水射流和连续管等耦合技术,开发了集溶配药、钻进、动力操控一体化的连续管式原位注入装备,可实现一次起下管完成钻进和药剂注射功能,具有集成度、自动化、运行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该成果在示范项目上的应用表明,下钻速度最高可达5m/min,在粘土层注射半径可达2m。第三方检验报告表明,设备注入深度可达100m,设备性能稳定、运行良好。

专家委员会认为该成果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原位修复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和经济的钻注一体化技术和设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png

装备应用现场

二、重金属污染土壤靶向修复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武汉大学、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靶向修复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团队历经20年建立了重金属污染土壤靶向修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1)发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常温固相反应规律,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硅铝基材料靶向修复的作用机理,创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从高温熔融到常温化学固化等效转变的方法,为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提供了理论指导。(2)构建了固体废物粉体微观结构和化学反应活性关系的三层次模型,发现了控制粉体化学反应走向的“临界粒径”现象,利用大宗硅铝基工业固体废物开发了5种靶向功能高性能土壤修复材料。(3)开发了重金属污染泥浆“射流搅拌强化传质”技术和泥浆固液射流搅拌成套装备;研发了污染土壤修复即时碾压回填技术和场地土壤原位均匀混合成套装备,解决了复杂介质条件下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的工程难题。

项目建立了年产100万吨土壤修复材料的生产基地,应用于300余项工程项目,实现土地安全利用1.5万亩、固体废物利用2.2亿立方米;在国家首例重金属类污染场地修复示范项目——原武汉染料厂场地修复项目、云南滇池污染治理项目等重大项目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7.png

修复工程现场

三、危险化学品爆炸场地污染应急阻控、调查评估及修复技术

2020年7月7日,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申请的“危险化学品爆炸场地污染应急阻控、调查评估及修复技术”成果通过我会鉴定。

该成果具有技术高效、成本低、环境影响小、适合国情等优点,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建议加快项目成果向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转化进程,推动成果在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精细化调查评估和修复治理领域的应用。

8.png

勘测与评估诊断模型示意图

四、典型化工类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典型化工类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化工类污染场出现的苯系物、氯代烃、多环芳烃等致癌、致畸的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危害生态环境安全、制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该项目开发了高效活化与精准修复化学氧化、绿色高效土壤淋洗、新型热脱附、适合我国国情的强化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 ,英文缩写SVE)等修复关键技术,集成试制了国内首台套模块化/集成化热脱附、土壤淋洗装备,构建了“技术筛选-工程技术优化设计-技术集成-修复工程示范-效果评估”污染场地综合集成决策系统。

“40t/h土壤淋洗装备”成果入选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和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

该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北京化工二厂、南京化工厂、南通姚港化工退役场地等20余个化工类污染场地治理工程,治理污染土壤415万立方米,展现出经济、高效、安全的修复效果。

9.png

工程应用现场

五、有机污染地块精细化综合勘查和土壤、地下水联合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学共同完成的“有机污染地块精细化综合勘查和土壤、地下水联合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组自2007年起开展有机污染地块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及工程应用等工作,经十余年科技攻关,系统建立了污染地块精细化综合勘查技术体系,形成了国内污染地块勘查首个综合性技术标准和勘探技术指南;研发了成套国产化抽提设备系统及其高效协同的工程自动化修复运行模式;首次建立了“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回灌暨地块内地下水水力屏障控制”技术方法及运行管控模式,研发了大型地下水处理成套装备;提出了监控自然衰减的污染物衰减量化评估方法和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项目形成的高精度污染地块综合勘查研究方法及相应成果在多个地块修复项目中进行应用,勘查技术标准在国内1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引领并促进了污染地块勘查行业的技术进步。

10.png

工程现场

原标题:热点汇总 | 哪些技术成果最吸睛?(固废、土壤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固体废物处理查看更多>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