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用于矿山生态恢复的技术工作,经研究,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决定制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用于矿山生态恢复技术规范 采坑回填》(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目前,编制单位已完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编制。现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请将书面意见于2021年5月20日前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我厅,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联系人:内蒙古生态环境厅固体处 张 桐、薛小妹
电 话:0471-4632263
邮 箱: btsgfk@126.com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腾飞路39号
邮编:01001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包头市生态环境局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秀腾、方菲、任中山、乔鹏、胡楠、郭琳琳、郑春丽、陈敏洁、许欣、刘楠楠、苏文湫、苗雨。
本文件于XXXX年XX月首次发布。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用于矿山生态恢复技术规范采坑回填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对采坑进行回填和生态恢复的环境及地质调查和评估、可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筛选评估要求、设计施工要求、回填过程要求、生态恢复及后期监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对采坑进行回填和生态恢复过程的评估、设计、运行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0282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4506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3433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 25.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 55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702 固体废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761 固体废物 有机质的测定 灼烧减量法
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 96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NY/T 1121.16 土壤检测 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non-hazardous industrial solid waste
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且不属于危险废物的工业固体废物。
3.2
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class I non-hazardous industrial solid waste
按照HJ 557规定方法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特征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GB 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照一级标准执行),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3
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class II non-hazardous industrial solid waste
按照HJ 557规定方法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污染物浓度超过GB 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照一级标准执行),或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4
采坑 mining pits
因采矿挖掘活动形成的地表深坑。
3.5
回填 backfilling
在复垦、景观恢复、建设用地平整、农业用地平整以及防止地表塌陷的地貌保护等工程中,以土地复垦为目的,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替代土、砂、石等生产材料填充地下采空空间、露天开采地表挖掘区、取土场、地下开采塌陷区以及天然坑洼区的活动。
3.6
地下水补给区 groundwater rege area
能够通过大气降水、地表水、回渗(归)水以及其他含水层渗入,对地下水含水层进行补给的地区。
3.7
生态恢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对遭到退化、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采取消除环境污染、防控环境风险、促进生态系统自然重建的整治措施,消除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其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和重建的过程。
4 采坑环境、地质调查和评估
4.1 基本要求
4.1.1 可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生态恢复的采坑应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定规划要求,应与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调一致,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对计划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生态恢复的采坑应进行选址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评估。
4.1.2 可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生态恢复的采坑应位于地质稳定区域,不应位于下列地区:
a)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水源保护区;
b)洪泛区和泄洪道;
c)岩溶发育区,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
d)多年冻土区;
e)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4.1.3 所选采坑地质结构条件应满足回填后的承载力要求,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
4.2 调查
4.2.1 调查范围
应对采坑及受其生态恢复影响邻近区域的地质单元进行调查。
4.2.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应包括采坑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的区域调查和环境本底调查。
4.2.3 区域调查
包括水文地质情况、气象与土地利用、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a)水文地质情况调查应包括如下内容:
——基本现状:调查采坑的面积容积、历史演变、治理现状等。
——地质结构:调查采坑所处区域的宏观地貌、地层结构、地层稳定性、岩性等。
——地形地貌:调查影响采坑安全的危岩体、高边坡和破碎斜坡等主要岩体形态的规模、分布及发育程度等,说明采坑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规模、分布及状态等。
——水文:调查采坑及所在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基本水文特征。
b)气象与土地利用调查应包括如下内容:
——气象:调查采坑所在地光、热、水等气象条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类型、规模、分布和权属情况。
c)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应针对采坑周边影响的区域范围内,调查现有主要大气和水污染源情况,调查采矿及其影响区域范围内居民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基本草原、天然林、野生动植物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
4.2.4 环境质量本底调查
调查采坑及其影响区域的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环境质量本底水平,作为长期监测的对照值,以及历史堆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情况。
a)土壤:根据采坑及其临近附属区域的地形特征、地面径流方向设置表层样采样点,其中采坑范围内不少于4个,采坑范围外不少于2个。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应在采坑外主导风向的上、下风向各设置1个表层 样采样点。涉及地面漫流途径影响的,应结合地形地貌,在采坑范围外的上、下游各设置1个表层 样采样点。土壤样品检测指标包括土壤pH值、GB 36600规定要求的检测指标,以及回填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特征污染物。
b)地下水:在采坑区域上游、下游及可能受污染物扩散影响的周边区域内布设监测井,并进行采样,各区域监测井的数量不少于1个。地下水样品检测指标按照GB/T 14848规定要求,并结合环境风险评估需要,确定检测指标。
c)水文地质条件:按照GB/T 0282开展水文地质条件调查,重点调查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和含水岩组的岩性及厚度、地下水系统边界、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等。
d)历史遗留固体废物:调查采坑中是否有历史遗留固体废物,调查其来源、主要成分特征、固废属性、污染特征等。
4.2.5 调查方法采取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人员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现场调查应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进行踏勘普查、样地详查和勘探调查等,调查方法应符合相关调查规范。
4.3 采坑评估
4.3.1 根据采坑基本现状、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情况的调查,对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填采坑进行生态恢复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4.3.2 结合采坑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壤和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参照土壤、地下水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风险评估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对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填采坑进行生态恢复的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回填后环境风险可控。
4.3.3 必要时,需应对区域经济条件、土地利用规划、人文资源与社会环境等进行经济社会情况分析,评价采坑生态恢复的经济社会条件、综合效益和社会管理风险。
5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调查和评估
5.1 一般要求
5.1.1 回填采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
a)钢铁冶炼等过程产生的冶炼废渣;
b)工业燃煤锅炉生产过程产生的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
c)煤矸石;
d)尾矿;
e)废石;
f)其它满足相应要求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5.1.2 用于采坑生态恢复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严禁混入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以及生活垃圾等。
5.2 拟利用固体废物的采样分析
5.2.1 用于回填料用于采坑进行生态恢复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符合以下基本技术要求:
a)有机质含量小于5%(煤矸石除外),测定方法按照HJ 761进行;
b)水溶性盐总量小于5%,测定方法按照NY/T 1121.16进行。
5.2.2 对拟利用的固体废物采样
对于连续生产工艺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在设施运行稳定、原辅材料类别和来源固定的时间段,采用等间隔采样法进行采样,且采样份样数不少于5个。
对于历史堆存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宜选择代表性位点均匀采样,当堆存面积不大于5000 m2时,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当堆存面积>5000 m2时,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具体采样检测方案由环境风险评估需要最终确定。
5.2.3 拟利用的固体废物样品,应采用HJ 702、GB 5085、GB/T 14506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全成分分析。对于固体废物样品中的污染物,分别按照HJ 557和HJ/T 299规定方法获取浸出液,再进行检测。
5.3 拟利用固体废物的适用性评估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文水质特征,结合固体废物检测结果,对拟利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开展污染物环境行为分析,分析预测采矿回填及生态恢复后污染物浸出等迁移转化特征,识别并评估其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结果符合风险管控要求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方可用于采坑回填材料。
环境行为分析评估可采取环境模拟实验的方式。
6 设计施工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采坑生态恢复总占地边界原则上不应超过其历史边界,除必要的边坡修正等安全措施外,不允许扩大采坑范围。根据采坑的规模和建设条件做出分期和分区建设的总体设计。
6.1.2 采坑生态恢复主体工程应包括:基础及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顶部阻隔覆盖系统、植被及环境监测系统等。根据采坑水文地质条件实际情况,可选择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
6.1.3 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回填体稳定性,应对主体工程的地质安全性进行评估,必要时应放出足够的边坡。
6.1.4 坑底清基过程中,应对发现的可能影响地基稳定的溶洞、采空区域、地下水断层破坏等进行清理、平整、地下水导排等处理。
6.2 污染防控要求
6.2.1 地下水位要求
采坑基础层底部应高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1.5m以上。当场区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距离不足1.5m时,应建设地下水阻隔、导排系统,确保采坑回填作业和后期管理期内的地下水年最高水位维持在基础层底部1.5m以下。
6.2.2 防渗要求
6.2.2.1当用于采坑回填和生态恢复的固体废物均满足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物时,应符合下列防渗要求:
(a)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5cm/s,且厚度不小于0.75 m时,可以采用天然基础层作为防渗衬层。
(b)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大于1.0×10-5cm/s时,可采用改性压实粘土类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防渗衬层,其防渗性能应至少相当于渗透系数为1.0×10-5cm/s且厚度为0.75 m的天然基础层。
6.2.2.2当全部或部分用于采坑回填和生态恢复的固体废物为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物时,应符合下列防渗要求:
(a)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时,可以采用天然基础层作为防渗衬层。
(b)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大于1.0×10-7cm/s,时,可采用改性压实粘土类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人工复合原料,制备防渗阻隔材料,替代天然基础层,建设采坑地基防渗阻隔层、顶部阻隔层,其防渗性能应至少相当于渗透系数为1.0×10-7cm/s且厚度为0.75m的天然基础层。
6.2.3 渗滤液
渗滤液通过采坑回填区底部铺设的导排系统收集至收集池,收集池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收集的渗滤液可喷洒至回填采坑的工业固体废物表面,防止扬尘。
6.3 总平面布置
6.3.1 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合理布置,主要功能区包括采坑回填作业区、安全隔离区、管理区、进出场道路等。
6.3.2 采坑回填应根据基础地层水文地质条件、地质安全和作业条件等实际情况分区实施,分区设置应有利于物料运输、回填等作业,并与各车辆进出场道路合理衔接。
6.4 截排水设计
6.4.1 采坑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做到有利于雨污分流和减少土方工程量,优化土方石平衡。
6.4.2 采坑截洪沟、排水沟等的走线设置上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应使雨水导排顺畅且避免过度冲刷。
7 回填作业
7.1 利用一般固体废物对采坑进行生态恢复之前,应制订运行计划、环境污染管控措施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方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方案应说明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应急处置措施。
7.2 利用多种类别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回填时,应根据生态恢复后污染控制要求,合理设计回填作业计划,并分区开展回填。
7.3 利用煤矸石进行恢复的采坑,每层煤矸石堆存厚度不超过3m,应上覆压实土层,厚度应为0.3m~0.5m,压实系数不小于0.85,防止煤矸石自燃。采坑周围应设安全防护设施及不少于8m宽度的防火隔离带,填埋作业区应设防飞散设施。
7.4 采坑在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过程中应控制堆体的坡度,确保堆体的稳定性。回填过程中需对回填物进行分层碾压,以防止沉陷。
7.5 采坑过程应建立检查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堤、坝、挡土墙、导流渠等设施,发现有损坏可能或异常,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正常运行。
7.6 采坑回填及生态恢复单位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等法律法规进行整理与归档,永久保存。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场址选择、勘察、征地、设计、施工、监理工程验收资料;
b)固体废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特性、入场台账和回填位置等资料;
c)各种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台账及检查维护资料;
d)渗滤液、工艺水总量以及渗滤液、工艺水处理设备工艺参数及处理效果记录资料;
e)生态恢复及后期环境监测、应急处置等管理资料。
8 生态恢复
8.1 一般要求
8.1.1 采坑回填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后的覆盖系统自下而上应依次包括阻隔层、雨水导排层、最终覆土层、植被层。阻隔层可采用改性压实粘土类材料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其防渗性能应至少相当于渗透系数为1.0×10-5cm/s且厚度为0.40 m的压实粘土层。最终覆土层应满足植被恢复的需要。
8.1.2 当采坑完成回填作业时,应依据当地自然环境、地形条件、水资源及表土资源,以及土地再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合理制定生态恢复实施计划,以选择乡土适生适宜的植物为主逐步实施逐步实施生态恢复,并生态恢复目标应与到与周边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8.1.3 采坑植被恢复设计应考虑坡度与边坡处理、覆盖系统的结构类型、生态恢复、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堆体稳定性等因素。
8.1.4 采坑生态恢复时表面覆土层的厚度视固体废物的颗粒度大小、拟种植物种类及其对阻隔层可能产生的损坏确定。
8.1.5 进行生态恢复后,仍需继续加强覆盖层维护管理,防止覆盖层开裂。
8.1.6 进行生态恢复后,应在恢复后场区边界外设置明显标识牌,注明施工完成时间以及使用该土地时应注意的事项。
8.2 植被恢复要求
8.2.1 植物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乡土适生植物优先、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规定:
a)抗旱、抗寒、抗瘠薄、抗病虫害能力应强,适应土壤贫瘠的恶劣环境中生长;
b)萌芽能力强,能够有效固结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c)成活率应高,繁殖能力强。
8.2.2 植被恢复应与周边自然景观协调。不得使用外来有害植物种进行植被恢复。
8.2.3 植被恢复按土壤种植区域和岩基种植区域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9 回填及生态恢复后环境质量监测
9.1 一般规定
9.1.1 应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规定,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9.1.2 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应根据固体废物特性和项目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
9.2 大气监测要求
9.2.1 回填作业期间,企业自行监测频次至少每季度1次。如监测结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重新监测,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周。采样点布设、采样及监测方法按GB 16297的规定执行,污染源下风方向应为主要监测范围。
9.2.2 生态恢复后,根据当地大气监测工作要求开展日常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9.3 地下水监测要求
9.3.1 回填作业期间,地下水每年在丰平枯期各监测一次。连续监测至采坑完全生态恢复以后,若地下水主要监测项目指标连续基本无变化,则每年可按照丰水期监测一次。直到地下水水质连续3年内不超出地下水本底水平。
9.3.2 地下水水质连续3年不超出地下水本底水平后,根据当地地下水监测跟踪要求开展日常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9.4 地表水监测要求
9.4.1 在项目建设、回填作业、生态恢复等不同阶段,按照HJ 819要求,确定地表水监测点位、分析方法、监测频次等,制定并实施地表水环境监测计划。
9.4.2 生态恢复后,根据当地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要求开展日常水环境质量监测。
9.5 土壤监测要求
9.5.1 在采坑下游周边雨水易于汇流和积聚的区域布设不少于2个表层土壤采样监测点。土壤监测因子的分析方法按照GB 36600的规定执行。
9.5.2 回填作业及生态恢复期间,土壤监测点的自行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年1次。连续监测至采坑完全生态恢复以后,若土壤主要监测项目指标连续基本无变化,则每年监测一次。直到土壤监测因子连续3年内不超出土壤本底水平。
10 土地再利用
生态恢复治理后,可依据采坑所在区域自然环境、地形条件、水资源及表土资源情况,向自治区自然资源相关部门申请土地再利用,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地方)关于土地复垦质量控制要求等相关管理规定。
生态恢复后土地不得用于农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等敏感用地开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华社太原7月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西考察时指出,重点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同时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
6月24日,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发布《关于规范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备案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引导光伏发电项目合理布局。项目选址应当避让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特殊自然景观价值和文化标识区域、公益林、天然林地、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等;涉及自然保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印发实施后的首批督察。各督察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既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衔接、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等流域性、整体性、共性问题,也注重结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环土壤〔2024〕80号),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起草了《浙江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浙江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
5月23日,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琪在集团总部会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一行。陕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广金参加座谈。张文琪介绍了陕煤集团产业布局及生产经营情况。他表示,陕煤集团深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统筹推进成本管控、亏损企业治理、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及项目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为进一步构建党委和政府领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科技支撑、社
日前,江西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44项,总投资147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5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59项,续建项目212项,新开工项目168项,预备项目5项,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生态环保项目46个。北极星汇总环保项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表示,煤炭行业要在推进“零碳矿山”建设上下功夫、闯新路、做示范,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零碳园区”政策带动下,部分省份和煤炭企
2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5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根据通知显示,内蒙古将坚定不移完成“五大任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2025年目标任务。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印发《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自治区防沙治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近日下达2025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出,全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统筹能源生产供应和能力储备,继续做好煤炭供应保障和天然气增储上产,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动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批复,力争国家新核准煤矿项目3000万吨以上,全年煤炭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的工作方案》发布。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宁环发〔2025〕53号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
日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拓宽我省大宗工业固废利用途径,积极破解大宗固体废物消纳难题,努力实现堆存总量下降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
6月30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托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建立无锡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完善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制度,统筹市级、区级虚拟电厂和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数据中心等具体场景虚拟电厂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新型储能、分布式光
说到危险废物,大家都会产生恐惧和害怕,因为都会想到有毒、有腐蚀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危险废物”。什么是危险废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修文县首融独立储能电站及虚拟电厂项目、贵安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建设项目等共3199个。详情如下: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共3199个)一、四化项目(2438个)(一)新型工业化(1429
日前,安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安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到2027年底,安阳市“无废城市”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初显;安阳市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实现五大领域固体废物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一、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启动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8部门近日联合启动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
6月23日,汕头市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掺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公示。该项目建设单位为中节能(汕头潮南)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本技改依托现有的焚烧发电厂进行,目前已投产的焚烧炉总焚烧能力为1750t/d,本技改拟在生活垃圾不满足设计规模要求时,掺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拟新
环境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信息公开要求,生态环境部于2024年1月印发《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指南》。2024年,各地陆续依法发布了2023年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
6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持续降低。到2027年,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近日,汕尾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尾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共提出1个年度工作目标和9方面重点任务。《行动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任务等内容。其中,工作目标要求202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OI达标率)为98%,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
据北极星电力网统计,2025年6月共有26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其中2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得核准,1座抽蓄电站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审查完成,1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开工。新疆、内蒙古各有一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核准。新疆高昌抽水蓄能项目已纳入新疆服务电力系统规模控制方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东部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受理售电公司市场注销公示结果的公告(第十一批)与关于受理售电公司市场注销公示结果的公告(第十二批)。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内工信经运字〔2022〕239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内蒙
迎峰度夏以来,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通过优化资源调配等方式,进一步释放生产能力,集中保障重点区域用煤需求,通过利用无人驾驶自卸车、输煤系统巡检机器人、斗轮无人自动堆取料、装车站无人自动装车等智能化手段,近日,实现煤炭火车装车19列,刷新历史单日装车外运峰值,有效发挥能源保供的“稳定器”与
7月8日,内蒙古兴安盟生态环境局公示内蒙古创源金属有限公司霍林郭勒市5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二期)风力发电项目、内蒙古创源金属有限公司霍林郭勒市5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三期)风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公示期开始时间为2025年7月8日,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详情如下:兴安盟生
重卡电动化引领“换电生态圈”本刊记者曲艺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换电模式凭借其高效、便捷、集约的优势,成为破解充电焦虑、促进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换电站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近来,由重卡电动化驱动,这张“补能网”正织得愈加细密。加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1至6月,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察哈尔新能源公司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首批120万千瓦就地消纳工程发电量达21.723亿千瓦时,完成年度发电任务的62.1%。今年上半年,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察哈尔新能源公司紧盯年度发电任务目标,建立健全“运检联动、度电必争”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9日,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节能察右前旗(兴和县)5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09,000万元。其全资子公司中节能(察哈尔右翼前旗)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节能(内蒙古)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分别作为前旗项目中察右前旗40万千瓦项目部分和兴和县10万千瓦
今年上半年,昭沂直流配套新能源发电量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上网电量76.63亿千瓦时,超过去年全年上网电量,同比增长119%,数据背后是蒙西地区“沙戈荒”大基地新能源与山东能源需求的高效联动,更是新能源跨省消纳的创新实践。作为“蒙电入鲁”主动脉,±800千伏昭沂直流西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至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作出明确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工作,为统筹有序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提供重要工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维护售电市场良好秩序,保障电力交易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近期积极组织开展2025年度售电公司持续满足注册条件信息核验工作。通过此次系统性“体检”,旨在确保各售电公司持续满足市场注册条件,为构建健康有序的售电市场生态夯
夏季高温来袭,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上周五(7月4日)晚间,国家能源局官宣,全国电力负荷再创历史新高,最大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这一消息公布后,电力板块的强势拉升。7月7日,本周的首个工作日,华银电力、华电辽能等火电企业股价涨停。7月7日,多支电力股涨停01华银电力6天5板煤电价值重估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