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循环化改造是园区践行生态文明、探索绿色发展的必备抓手。本文梳理了园区循环化改造进程、内涵与实施要点,归纳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实施成效和关键难点,建议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工作,重点要从8个方面着力,即强化园区整体设计、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完善园区产业循环链接、形成企业绿色供应链、加强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智慧信息管理能力和构建园区绿色发展政策保障体系等。
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创造了近60%的工业总产值的同时,也在相对集中的区域承载了大量的加工制造类工业企业,一方面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污染物排放集中且强度较高。园区的绿色发展是解决当前资源利用效率,破解污染攻坚的关键战场。近十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园区绿色发展,开展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等相关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其中,绿色化改造将作为“十四五”期间产业园区全面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的内涵与实施要点,梳理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成效,结合园区改造面临的关键难点,提出园区绿色循环改造的相关建议,为“十四五”期间开展园区绿色循环改造提供参考。
一、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历程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最活跃和工业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是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区。据统计,201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有552 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6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省( 区、市) 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有1991家。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了近60%的工业GDP,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对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引导产业集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不断与所在区域实现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园区是资源、能源消耗强度最大、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区域,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广的场所。研究显示,2014年,1604 家省级及以上园区淡水消耗、二氧化硫排放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占同年全国总量的4.6%、12% 和 15%,全国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31%,园区的绿色发展是提升当前资源利用效率,破解污染攻坚的关键。
近20 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主要包括: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低碳工业园区以及绿色园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侧重于通过产业共生链接与清洁生产达到全过程污染防控与生态环境保护;园区循环化改造侧重于实现产业耦合链式发展、固废资源化,能源资源梯级利用与资源效率提升;绿色园区建设则侧重于促进园区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国家低碳工业园区侧重于实现高能耗园区的节能减排。在上述四种园区政策中,园区循环化改造政策最为持久,批复园区数量最多。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内涵与实施要点
(一)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内涵
园区循环化改造围绕构建产业链条,坚持副产物减量化,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并构建循环链接,形成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突破,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总体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推进现有各类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园区在推进实施循环化改造过程中,以3~5年的建设期,重点围绕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等“七化”目标推进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分析框架见图1。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实施要点
一是优化整体布局。结合园区地理地形与产业关联性,整体规划设计园区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企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
二是推动产业循环耦合。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产业延伸的关键项目,通过中间产品的衔接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实现产业链间的纵向衔接,推进副产物资源化链条的持续壮大延伸,形成园区企业之间的循环链条,并实现产业资源的循环化利用。
三是推动园区产业补链升级。整体分析区域产业和资源的优劣势,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和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对关联性较强或可优劣势互补的企业进行整合,建立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间资源共享,推动产业链横向耦合。
四是在产业园区运转中实现物质梯级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持续回用,实现资源和能源循环共享,提升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五是实现企业资源效率提升。主要以单个企业为主体,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更新、设备监管、减排技术改造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物料的浪费、污染物泄露及末端排放,实现企业内部循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成效
根据《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到2020年,国家重点支持共100家产业园区进行改造,推动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改造。“十三五”以来,众多省(市)已明确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助推工业绿色发展。广东省已提出推进全省“百园”循环化改造工程,天津市、江西省、甘肃省等多地已明确到2020年,50%以上的省级园区以及全部国家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近年来,园区循环化改造已呈燎原之势,影响并带动众多地方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助力绿色发展。2011—2017年,国家两部委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7批次129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到2020年,已有69个园区顺利通过验收,累积中央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完成1100个,撬动社会投资超过1300亿元(见表1)。
表1 园区循环化改造名单及成效
注:产业固废利用率、水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SO2减排、COD减排、氨氮减排、氮氧化物减排均为试点园区在建设实施周期内累积提升或减排率,一般为3~5年。
目前园区循环化改造已成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推动园区绿色化、循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了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推进地方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降碳的主要手段。
一是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国家部委在推动期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分别对京津冀地区钢铁、有色、石化等涉气园区和工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化工、轻工涉水园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石化、轻工、建材等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协同助力污染攻防战。
二是全面提升资源效率。园区循环化改造依托固废资源化为主线,强调资源深度加工、伴生产品加工利用、副产物综合利用、能源和资源梯级利用,推动对产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化、链条化,同步推动园区能源梯级利用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中水回用,提升区域的能源、水资源等资源产出率。据已验收通过的园区不完全统计(见表1),节能、节水、副产物综合利用均超过亿吨,资源效率提升效果明显[5]。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构建化工、光伏、静脉、造纸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4亿元/年,同时减少排污费、节约能源消耗费等还将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年。衢州高新区构建了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网,以及从动脉循环到动静联动的城市大循环链网,实现了产业间、生产和生活系统、园区内外的大循环系统。通过资源高效集约综合利用,众多企业和园区也尝到了高效利用产生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甜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6]。
三是推动节能减排降碳。园区循环化改造对于试点园区节能减排提出严格考核目标,各单位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在不增加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污染排放。根据已通过验收的69个园区的不完全统计,累积利用固体废弃物超过1.5亿吨,降低能耗超高1.3亿吨标煤,减少水耗1.8亿吨,主要污染物减排达40万吨左右,降低废水排放30亿吨,减少CO2排放3.5亿吨,对提升区域环境质量、达到节能减排任务、推动地方降碳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形成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园区循环改造,园区持续完善循环共生产业体系,对已有产业链条进行延伸,推进副产物资源利用,不断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形成产业共生体系,“循环链构建”与“产业链招商”形成了良性互动格局,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持续集聚、壮大,形成了固废资源化的解决办法和路径,探索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子。柴达木实验区的格尔木、大柴旦、德令哈3个工业园,通过实施循环化改造,产业结构由单一的采掘业、粗加工型向综合开发、精深加工、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利用型转变,传统产业扩量提质步伐明显加快,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甘肃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金川集团公司主产的有色金属和副产的硫酸、氯气、冶炼渣等资源,配套发展了有色金属深加工、硫化工、氯碱化工、冶金、建材、清洁能源六大产业链。
五是完善推进机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涉及省(市)发展改革、财政、园区、生态环境、统计等多部门,园区循环化改造成为地方的常态工作后,各地方省(市)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形成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完善了地方专家技术咨询支撑体系,形成了项目激励政策,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面临的关键难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能源环境约束更加紧张,废弃物存量持续增加、产生量刚性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内外部压力增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挑战巨大、任务艰巨。园区开展绿色循环改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迫切,园区绿色发展将成为地方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园区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全面推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仍然任重道远[7][8]。
一是共生体系建设缓慢,改造存在难度。由于园区资源环境和产业类型各异,不同地区、类型园区绿色改造推进缓慢。受主要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关键链接技术制约,部分以金属冶炼产业为主导的大型园区难以实现深度资源循环利用,而化工类产业园区往往面临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制约,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园区面临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以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的循环化改造园区往往面临农业废弃物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制约[9][10]。
二是物质流分析薄弱,循环产业链亟待提升。东部园区由于产业经济优势,在园区绿色发展的创新管理机制方面有一些探索,包括招商引资中强化“绿色招商”“生态招商”“补链招商”等,中西部及早期建立的园区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意识不强,注重项目投资,致使各园区内企业间物质流联系不强,从而难以形成资源和各类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同时,物质流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和技术规范体系,缺少开展系统的物质流分析和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保障措施亟待健全。园区循环产品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与园区管委会推进,大规模的市场化机制仍待完善。部分东部园区支柱行业已在循环经济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大量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对于副产物综合利用投资缺乏积极性。此外,由于受到资源化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再生产品的附加值限制,产业副产物基本由低端、小散乱企业回收利用为主,而技术水平高、规模大的正规企业却“吃不饱”,出现市场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现象。地方政府与园区在产业投资模式和商业推广模式、政策机制方面仍有待健全。此外,部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仍然存在环境管理基础能力薄弱,节能环保意识不强的问题,未能有效推进园区绿色化改造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十四五”园区绿色循环改造的实施重点与突破路径
当前至 2035 年是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服务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发展阶段,工业园区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载体,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仍将以存量园区绿色循环改造提升为主,践行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11][12]。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园区、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协作,在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已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围绕绿色循环改造提升,构建以企业单元—产业链—基础设施—园区为有机整体的绿色园区系统,全面推进园区的绿色发展。顶层设计是园区绿色循环改造的前提,应以绿色循环改造整体设计为指引,科技创新为支撑;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是园区改造的关键和抓手,可从传统产业链绿色改造、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循环链接、形成绿色供应链等四个方面重点推进;支持系统是园区绿色化改造的保障,其中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供硬件保障,园区智慧信息管理能够提升提供管理保障(见图2)[13][14]。
六、“十四五”园区绿色循环改造建议
一是强化园区整体规划。以地方园区管委会为主体,统筹推进绿色循环改造,按照“一园一策”的原则,在全面摸排现有产业园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废物排放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园区绿色循环升级改造实施方案。通过构建园区内产业绿色体系、完善循环链接,引进关键补链等方式,实施一批重点绿色工程项目,推动园区内不同企业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促进园区内产业循环耦合共生,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5][16]。
二是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将园区按照绿色发展水平、经济规模、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属性进行分级分类,明确各类各级园区低碳化转型的行动重点。结合园区主导行业特征,开展园区内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改造,推动石化、建材、印染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强化能耗、水耗、环保、安全和技术等标准约束,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工程,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化工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规范化工园区发展,推动化工产业向集中化、大型化、特色化、基地化转变[17]。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方式,推动制造过程、装备、产品智能化升级。
三是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以地方园区现有绿色产业为基础,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循环新兴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升级,推动构建安全高效、布局合理的绿色产业链条。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绿色服务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技术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支持发展绿色未来产业,抢占人工智能、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区块链等技术制高点。
四是完善园区产业循环链接。构建废弃物管理体系,摸清园区副产物流向,以园区的主导行业和主要废弃物为基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出台鼓励副产物综合利用各项支持政策[18][17]。鼓励园区发展节能和环境服务业,重点发展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如能源审计、节能审计、生态保护和清洁生产审核等,鼓励园区采用环境综合治理托管、能源合同管理等第三方治理模式,提高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与绿色发展水平[19]。
五是形成企业绿色供应链。推动重点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按照生产流程绿色化、工厂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的原则,在生产路线和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六是加强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供水与排水、污水收集与处理、再生水回用、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危废收集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对于产品类型集中的园区,鼓励园区统一安装处理和回用处置设施,排污企业缴纳相应处理费用;产品类型分散的园区,由企业做好特征污染物的处理处置,园区承担监测、收集、再处理等相应职责。促进园区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的综合能源项目,提高园区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七是提升园区智慧信息管理能力。强化园区智慧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智慧平台由“智慧展示”向“智慧管理”转变。搭建包括物料种类和总量、物质流向、关键设备工况、实时排放量和排放总量等功能在内的智慧化平台,配套建设保障智慧园区运行、传输、交换、管理和控制的传输网络和集感知、采集、监控为一体的感知监控系统。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升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监控能力、能源资源科学调配能力、应急预警与响应能力。建立基于智慧平台数据的配套处理预案,建立信息上报、执法处理、应急救援、安全保障等在内的全套管理体系。
八是构建园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在新建园区整体设计阶段,从空间布局、产业协同共生等层面以及能源、水循环利用途径和循环输送设施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层面融入绿色发展概念。在园区运转中,出台支持园区绿色化改造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从土地、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支持绿色化改造的细则。形成覆盖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等的标准体系框架,动态制修订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进一步深化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在工业园区设立研究中心等手段,促进工业园区产学研合作,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研发,使科研成果直接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和发展服务[20]。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发改委财政部关于2023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结果的公示发布,通过验收的示范试点共7家,详情如下: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2023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结果的公示根据《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中期评估及终期验收管理办法》,经第三方机构论证,初步确定通过验收的示范试点名单(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22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验收结果的公示,其中包括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2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个。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2022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验收结果的公示根据
新年伊始,地方“两会时间”正式开启。1月10日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召开两会,谋发展、布棋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对能源电力的目标任务。报告明确,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
日前。贵州发布2022年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园区名单。详情如下: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2年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园区名单的通知黔发改环资〔2022〕766号各市(州)发展改革委(局),国开行省分行、农发行省分行:根据《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1〕
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发布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显著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显著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的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固体废物、废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详情如下:
12月6日,江苏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本次提前下达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补助资金的清算,清算资金为1221万元。
江西省近日出台《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要求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布2020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验收结果公示,详情如下:根据《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中期评估及终期验收管理办法》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期评估及终期验收管理办法》,经第三方机构论证,初步确定通过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形成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推动各类园区高质量发展,引领我区工业园区经济转型升级,按照《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发改环资〔2017〕751号)《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
零碳园区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创新实践,精控能源作为绿色发展道路上的积极行动者,致力于利用技术创新与定制服务,为业主方提供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推动构建可持续的产业未来。近日,精控能源在和枫产业园低碳(零碳)化改造建设当中,充分展示了技术实力,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规划配置1.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建设评价导则(2024版),详情如下: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建设评价导则(2024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经信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我厅在有效衔接国家评价标准基础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发布《0185关于建设低碳园区推进绿色发展的提案》,《提案》指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全省开发园区,特别是工业园区必须要坚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力争为全
为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认定管理,优化化工园区布局,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详情如下:山西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认定管理,优化化工园区布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重点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若干措施》,要求排查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改造,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并附有重点工业园区名单。
12月8日,淮南市八公山区绿色发展产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一次)公开招标,投资金额约6800万元,本项目合作期限共25年,其中,建设期共1年,运营期共24年。八公山区绿色发展产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一次)招标公告八公山区绿色发展产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招标项
报载:最近,江苏省盐城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冀军一行调研盐城供电怡宁能源科创产业园,听取了怡宁能源科创产业园有关微碳慧能园区建设的理念、功能定位、平台运营控制等情况,对盐城供电公司以绿电供给示范带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做法大加赞赏!盐城公司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园区管委会沟通联系,了解园区发展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3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绿色工厂874家、绿色设计产品643个、绿色工业园区4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2家。其中多家电力企业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
浙江省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推进绍兴市环保“绿岛”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关于推进绍兴市环保“绿岛”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工业园区是我市块状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领域。为进一步指导帮扶工业园区提升管理水平
贵州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应急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公布贵州省贵州省化工园区名单(第二批),共有1家化工园区以及4家新建化工园区。详情如下: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
11月23日起,贵州省工信厅就《贵州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公开征求意见,以规范我省化工园区建设和认定管理,优化化工产业布局,提升化工园区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水平。关于对《贵州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认真贯彻
11月8日,内蒙古西部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达茂旗园区4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项目位于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部,该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400MW,安装40台单机容量为10MW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1座220kV升压站和1座80MW/320M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等设备设施。本项目为EPC
近日,欣旺达同富康水田工业园区光储充一体化一期项目在水田工业园区举行并网仪式。此次成功并网,标志着欣旺达智慧能源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结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园区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富康水田工业园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是欣旺达智慧能源针对园区需求量身定制的解决方
在非直供电的场景下,会有电网公司,物业公司和终端用户这三类主体。(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按照电价传导和电费链条上看,电网公司向物业公司收费,物业公司再向终端用户收费。物业公司作为居中的主体,对电网公司来说是直供电主体,对终端用户来说就是转供电主体。一个好的物业主体,在电
据泓济环保消息,近日,伊吾工业园区白石湖产业园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项目(下简称“该项目”)开工仪式顺利举行。该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总投资逾14.9亿元,是由大型省级水利公司——新疆水利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包括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
据财政部消息,9月30日,亚洲开发银行执董会批准了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亚行提供约14.35亿元人民币主权贷款,贷款期限16年,含15年宽限期。项目旨在支持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承诺,通过动员资金和强化机构能力,促进碳密集型行业的低碳转型。项目将撬动国内金融机构的联合融资,扩大低碳转型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云南丽江华坪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项目目前已完成1个220kV输变电、1个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相应的10kV配电线路,正在推进2个110kV输变电建设工程,剩余2个110kV输变电工程将根据园区负荷发展情况有序推进。据介绍,该增量配电网项目于2023年6月投运,是云南省唯一一个由地方国有企
9月24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开展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2024年底,打造5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示范园区(组团);2025年底,长江沿线所有工业园区(组团),国家级园区(组团)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2027年年底,全市所有工业园区(组团)达到“污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公示《苏州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规划提到,预测到2026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165~173亿千瓦时;预测到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213~240亿千瓦时。预测到2026年最高用电负荷约为365~383万千瓦;预测到2035年最高用电负荷约为500~606万千瓦。详情如下:《苏
9月23日,重庆市荣昌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关于荣昌区推进工业园区用户侧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适时对工业园区用户侧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不断提高试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0日,浙江江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2号提案的复函。文件提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和储备。一是全力加快光伏项目建设,分布式光伏方面,重点推进工商业企业屋顶光伏开发利用,集中式光伏方面,努力破解用地对光伏项目的制约,积极探索利用农业设施用地、未利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9月9日发布关于公告山西省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42家单位上榜。其中,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获评“绿色工厂”,山西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绿色工业园区”,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关于公告山西省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