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实施要点
一是优化整体布局。结合园区地理地形与产业关联性,整体规划设计园区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企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
二是推动产业循环耦合。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产业延伸的关键项目,通过中间产品的衔接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实现产业链间的纵向衔接,推进副产物资源化链条的持续壮大延伸,形成园区企业之间的循环链条,并实现产业资源的循环化利用。
三是推动园区产业补链升级。整体分析区域产业和资源的优劣势,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和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对关联性较强或可优劣势互补的企业进行整合,建立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间资源共享,推动产业链横向耦合。
四是在产业园区运转中实现物质梯级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持续回用,实现资源和能源循环共享,提升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五是实现企业资源效率提升。主要以单个企业为主体,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更新、设备监管、减排技术改造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物料的浪费、污染物泄露及末端排放,实现企业内部循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成效
根据《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到2020年,国家重点支持共100家产业园区进行改造,推动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改造。“十三五”以来,众多省(市)已明确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助推工业绿色发展。广东省已提出推进全省“百园”循环化改造工程,天津市、江西省、甘肃省等多地已明确到2020年,50%以上的省级园区以及全部国家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近年来,园区循环化改造已呈燎原之势,影响并带动众多地方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助力绿色发展。2011—2017年,国家两部委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7批次129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到2020年,已有69个园区顺利通过验收,累积中央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完成1100个,撬动社会投资超过1300亿元(见表1)。
表1 园区循环化改造名单及成效
注:产业固废利用率、水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SO2减排、COD减排、氨氮减排、氮氧化物减排均为试点园区在建设实施周期内累积提升或减排率,一般为3~5年。
目前园区循环化改造已成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推动园区绿色化、循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了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推进地方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降碳的主要手段。
一是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国家部委在推动期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分别对京津冀地区钢铁、有色、石化等涉气园区和工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化工、轻工涉水园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石化、轻工、建材等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协同助力污染攻防战。
二是全面提升资源效率。园区循环化改造依托固废资源化为主线,强调资源深度加工、伴生产品加工利用、副产物综合利用、能源和资源梯级利用,推动对产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化、链条化,同步推动园区能源梯级利用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中水回用,提升区域的能源、水资源等资源产出率。据已验收通过的园区不完全统计(见表1),节能、节水、副产物综合利用均超过亿吨,资源效率提升效果明显[5]。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构建化工、光伏、静脉、造纸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4亿元/年,同时减少排污费、节约能源消耗费等还将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年。衢州高新区构建了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网,以及从动脉循环到动静联动的城市大循环链网,实现了产业间、生产和生活系统、园区内外的大循环系统。通过资源高效集约综合利用,众多企业和园区也尝到了高效利用产生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甜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6]。
三是推动节能减排降碳。园区循环化改造对于试点园区节能减排提出严格考核目标,各单位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在不增加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污染排放。根据已通过验收的69个园区的不完全统计,累积利用固体废弃物超过1.5亿吨,降低能耗超高1.3亿吨标煤,减少水耗1.8亿吨,主要污染物减排达40万吨左右,降低废水排放30亿吨,减少CO2排放3.5亿吨,对提升区域环境质量、达到节能减排任务、推动地方降碳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形成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园区循环改造,园区持续完善循环共生产业体系,对已有产业链条进行延伸,推进副产物资源利用,不断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形成产业共生体系,“循环链构建”与“产业链招商”形成了良性互动格局,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持续集聚、壮大,形成了固废资源化的解决办法和路径,探索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子。柴达木实验区的格尔木、大柴旦、德令哈3个工业园,通过实施循环化改造,产业结构由单一的采掘业、粗加工型向综合开发、精深加工、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利用型转变,传统产业扩量提质步伐明显加快,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甘肃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金川集团公司主产的有色金属和副产的硫酸、氯气、冶炼渣等资源,配套发展了有色金属深加工、硫化工、氯碱化工、冶金、建材、清洁能源六大产业链。
五是完善推进机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涉及省(市)发展改革、财政、园区、生态环境、统计等多部门,园区循环化改造成为地方的常态工作后,各地方省(市)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形成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完善了地方专家技术咨询支撑体系,形成了项目激励政策,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面临的关键难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能源环境约束更加紧张,废弃物存量持续增加、产生量刚性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内外部压力增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挑战巨大、任务艰巨。园区开展绿色循环改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迫切,园区绿色发展将成为地方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园区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全面推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仍然任重道远[7][8]。
一是共生体系建设缓慢,改造存在难度。由于园区资源环境和产业类型各异,不同地区、类型园区绿色改造推进缓慢。受主要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关键链接技术制约,部分以金属冶炼产业为主导的大型园区难以实现深度资源循环利用,而化工类产业园区往往面临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制约,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园区面临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以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的循环化改造园区往往面临农业废弃物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制约[9][10]。
二是物质流分析薄弱,循环产业链亟待提升。东部园区由于产业经济优势,在园区绿色发展的创新管理机制方面有一些探索,包括招商引资中强化“绿色招商”“生态招商”“补链招商”等,中西部及早期建立的园区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意识不强,注重项目投资,致使各园区内企业间物质流联系不强,从而难以形成资源和各类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同时,物质流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和技术规范体系,缺少开展系统的物质流分析和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保障措施亟待健全。园区循环产品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与园区管委会推进,大规模的市场化机制仍待完善。部分东部园区支柱行业已在循环经济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大量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对于副产物综合利用投资缺乏积极性。此外,由于受到资源化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再生产品的附加值限制,产业副产物基本由低端、小散乱企业回收利用为主,而技术水平高、规模大的正规企业却“吃不饱”,出现市场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现象。地方政府与园区在产业投资模式和商业推广模式、政策机制方面仍有待健全。此外,部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仍然存在环境管理基础能力薄弱,节能环保意识不强的问题,未能有效推进园区绿色化改造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十四五”园区绿色循环改造的实施重点与突破路径
当前至 2035 年是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服务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发展阶段,工业园区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载体,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仍将以存量园区绿色循环改造提升为主,践行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11][12]。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园区、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协作,在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已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围绕绿色循环改造提升,构建以企业单元—产业链—基础设施—园区为有机整体的绿色园区系统,全面推进园区的绿色发展。顶层设计是园区绿色循环改造的前提,应以绿色循环改造整体设计为指引,科技创新为支撑;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是园区改造的关键和抓手,可从传统产业链绿色改造、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循环链接、形成绿色供应链等四个方面重点推进;支持系统是园区绿色化改造的保障,其中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供硬件保障,园区智慧信息管理能够提升提供管理保障(见图2)[13][14]。
六、“十四五”园区绿色循环改造建议
一是强化园区整体规划。以地方园区管委会为主体,统筹推进绿色循环改造,按照“一园一策”的原则,在全面摸排现有产业园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废物排放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园区绿色循环升级改造实施方案。通过构建园区内产业绿色体系、完善循环链接,引进关键补链等方式,实施一批重点绿色工程项目,推动园区内不同企业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促进园区内产业循环耦合共生,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5][16]。
二是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将园区按照绿色发展水平、经济规模、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属性进行分级分类,明确各类各级园区低碳化转型的行动重点。结合园区主导行业特征,开展园区内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改造,推动石化、建材、印染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强化能耗、水耗、环保、安全和技术等标准约束,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工程,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化工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规范化工园区发展,推动化工产业向集中化、大型化、特色化、基地化转变[17]。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方式,推动制造过程、装备、产品智能化升级。
三是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以地方园区现有绿色产业为基础,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循环新兴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升级,推动构建安全高效、布局合理的绿色产业链条。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绿色服务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技术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支持发展绿色未来产业,抢占人工智能、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区块链等技术制高点。
四是完善园区产业循环链接。构建废弃物管理体系,摸清园区副产物流向,以园区的主导行业和主要废弃物为基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出台鼓励副产物综合利用各项支持政策[18][17]。鼓励园区发展节能和环境服务业,重点发展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如能源审计、节能审计、生态保护和清洁生产审核等,鼓励园区采用环境综合治理托管、能源合同管理等第三方治理模式,提高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与绿色发展水平[19]。
五是形成企业绿色供应链。推动重点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按照生产流程绿色化、工厂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的原则,在生产路线和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六是加强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供水与排水、污水收集与处理、再生水回用、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危废收集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对于产品类型集中的园区,鼓励园区统一安装处理和回用处置设施,排污企业缴纳相应处理费用;产品类型分散的园区,由企业做好特征污染物的处理处置,园区承担监测、收集、再处理等相应职责。促进园区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的综合能源项目,提高园区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七是提升园区智慧信息管理能力。强化园区智慧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智慧平台由“智慧展示”向“智慧管理”转变。搭建包括物料种类和总量、物质流向、关键设备工况、实时排放量和排放总量等功能在内的智慧化平台,配套建设保障智慧园区运行、传输、交换、管理和控制的传输网络和集感知、采集、监控为一体的感知监控系统。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升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监控能力、能源资源科学调配能力、应急预警与响应能力。建立基于智慧平台数据的配套处理预案,建立信息上报、执法处理、应急救援、安全保障等在内的全套管理体系。
八是构建园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在新建园区整体设计阶段,从空间布局、产业协同共生等层面以及能源、水循环利用途径和循环输送设施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层面融入绿色发展概念。在园区运转中,出台支持园区绿色化改造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从土地、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支持绿色化改造的细则。形成覆盖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等的标准体系框架,动态制修订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进一步深化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在工业园区设立研究中心等手段,促进工业园区产学研合作,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研发,使科研成果直接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和发展服务[20]。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走进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的建桥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建桥园区),一片片亮晶晶的光伏板熠熠生辉……2023年4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重庆市经信委发布重庆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名单,建桥园区成为该市首批园区之一。近年来,重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开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制造
2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大江大河、重要湖泊、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土壤源头污染、重金属污染防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今年,各地在能源电力领域都有哪些重要工作部署?我们整理了国家电网公司供区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一起来一探究竟吧!碳达峰、碳中和北京:完善减碳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绿色企业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1日,青海西宁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2025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电溯源、认证、交易体系,打造南川零碳产业园、综保区零碳智慧园和双碳大数据中心,完成南川、生物园区循环化改造。倡导节能低碳生活,推进公交车新
近年来,青海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按照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健全完善规划标准,着力推进西宁、海西、玉树三个市州“无废城市”建设,分类施策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力打造“洁净”青海。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机制。青海省委省政府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青海省国民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025年1月13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赵龙做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涉及电力能源内容如下:2024年,力促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海工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46项、总投资超2200亿元。全球最大26兆瓦级
1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提升产业链式集群水平。深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加强产销、产融、技术、人才等对接,不断提高重点产业链省内产业配套率。强化链式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6日,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文件提出2025年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完善绿色消费价格政策。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污水处理企业用电、电动汽车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港口岸电运营商用电、海水淡化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对
近日,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主要实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工程,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动工业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统筹推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有序碳达峰。严格实施节能审查、节能监察,开展节
辽宁省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总体情况发布:2021年12月,省委、省政府公开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2023年,省委、省政府公开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进展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现再次公开督察整改总体情况。一、坚决扛牢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政治责任省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25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修订后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提及支持范围包括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清洁能源利用,重点用于支持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氢基能源、燃料电池、储能蓄能等开发应用。支持分布式供能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来源:《中国电力》2025年第2期引文:许文俊,马刚,姚云婷,等.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与混氢天然气的工业园区多能优化调度[J].中国电力,2025,58(2):154-163.编者按目前,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为此提出“双碳”目标。工业生产作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实现工业园区
日前,《四川省化工园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辖区内化工园区中工业企业水污染物的间接排放和化工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污水排放口规范化要求,以及实施与监督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化工园区中工业企业间接排放水污染物的管理及化工园区集中
近日,济南章丘区刁镇化工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圆满完成了144小时联合调试任务,进入试运行阶段。项目达产后日处理工业污水规模约3万吨,将为园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济南章丘区刁镇化工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位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区刁镇化工园区内,由山东国开环境技术公司投资建设,合同金额约2.76亿元。项
园区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阵地,以及高耗能和污染物集中排放区域,是实践绿色转型、节能降碳的重要战场。园区低碳转型既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精准减排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落脚点。面对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要求,园区肩负区域绿色、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4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178家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范围内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代表之一,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已聚集了超过8万家企业,拥有省级以上的研发平台、
为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认定管理,优化化工园区布局,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详情如下:山西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认定管理,优化化工园区布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四川达州高新区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管网项目近日已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用。达州高新区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管网项目位于斌郎街道龙坪村毛石坝,涉及厂区建设和厂外管网建设两部分。厂区建设包含新建构筑物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调节池、预臭氧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稳步有序推进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温岭市科技局牵头组织起草了《温岭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温岭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明确“双碳”发展目标。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形成区域低碳发展样板、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双碳目标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明确“双碳”发展目标。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形成区域低碳发展样板、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双碳目标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积极发展氢能、海上风电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文件提出,到2030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产品,努力达峰削峰,
近期,迈贝特66MW印尼德信钢铁屋顶光伏项目顺利竣工,犹如巨大的绿色宝石屹立于钢铁之上。项目位于印尼莫罗瓦利青山工业园区,由德信钢铁五栋工业厂房彩钢瓦屋顶组成,使用面积约为40万多平米,其中单体最大的屋顶装机容量为18MW。面对各个厂房屋顶的彩钢瓦型号和尺寸差异大、种类多的情况,迈贝特与项
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年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底,这家中国第一大石油公司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约达1000万千瓦,约为华电集团的十分之一。(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尽管总量尚未能对电力央企构成威胁,但中石油新能源业务的成长速度却很惊人。从2021年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鹤山市委市政府官微获悉,5月8日,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鹤山供电局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址山镇政府正式签署《深化“电管家”智联服务共建新型电力系统合作协议》。这是江门市首个聚焦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政企合作项目,预计每年可推动超30万平方米建筑体实现光伏化改造。据介绍,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绘就绿水青山画卷。5月10日,东方电气绿色低碳技术发布会在四川德阳召开,面向全球用户发布行业领先的绿色低碳产业前沿技术、最新成果与应用场景,向用户提交创新发展的最新答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船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
5月1日23时43分,随着3台主变压器充电试验完成,湖北武汉220千伏舵落口变电站投运。舵落口变电站位于武汉东西湖区,原站于1989年建成,变电容量480千伏安,承担着为武汉东西湖区、硚口区供电的任务。随着武汉东西湖区内的工业园区快速发展,舵落口变电站亟须改造,以满足地区用电负荷增长需求。该站是
开工又中标,近期,中国电建喜讯连连,连续中标、开工多个项目,新能源、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为公司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开工大吉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开工该项目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建设4台30万千瓦机组。建成
在“双碳”目标倒逼能源革命的当下,分布式新能源正以每年30%以上的增速重塑电力市场格局。但当投资者还在纠结“隔墙售电”能否打破电网垄断时,头部企业已悄然用“绿电直供”撬动百亿级市场。这两种模式究竟是政策博弈的产物,还是产业升级的必然?本文将穿透概念迷雾,用真实案例揭秘分布式能源的未
北极星氢能网整理了4月28日~5月9日的氢能项目动态。江苏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运营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能源集团板桥加氢站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该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作为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该项目将助力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注入新动能
日前,内蒙古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5年度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及节水标杆企业名单,包头市3个园区、4户企业入选。其中,内蒙古亚新隆顺特钢有限公司、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市新恒丰能源有限公司入选节水型企业名单,包头达茂零碳园区、包头装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