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01中国碳交易发展沿革:从CDM到CEAs、CCERs
1、高碳排引发气候危机,“碳达峰”、“碳中和”计划迫在眉睫
(1)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气候问题泛滥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温室气体放量明显增加。过高的温室气体排放为地球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气候问题频发。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测量数据,全球年平均气温相较于半个世纪前,增长已经超过1摄氏度。如今相关科学研究也已经证实,全球气温上升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密切关系。其中,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的84%,是解决气候问题的重中之重,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250ppm上升到400ppm左右。
(2)各国均已将“碳达峰”、“碳中和”提上日程
“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碳中和与碳达峰时间点则代表了一国减排的时间点与决心,也将间接反映该国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整体路径。
如今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各国碳中和也均已提上日程。根据OCED数据,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以前碳排放达峰国家的数量分别为18、31、50和54个。2020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马绍尔群岛、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达峰。
中国“30·60”目标确认,时间紧、任务重。2021年两会“碳中和”、“碳达峰”上升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我国要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如今中国已经是碳排放第一大国,且已经连续1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根据bp公司数据,2019年中国共计排放二氧化碳98.3亿吨,超过了排名第二的美国(50亿吨)和第三的欧盟(33.3亿吨)排放量之和,占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8%。
我国承诺到2030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根据测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约为120亿吨,仅有约20%空间。如果自2010年起算,我国到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120亿吨年均增速仅为2%左右。对中国来说,“碳中和”、“碳达峰”的“30·60”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技术政策多管齐下,多种机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战略目标。
2、《京都议定书》签订之后,各类减碳机制应运而生
在气候与减排压力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应运而生。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大国际组织都为全球变暖表达了忧虑,并采取了具体行动,各国齐心减排,达成了多项协议致力于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解决如今严峻的气候问题。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旨在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为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确定了一个基本框架,并明确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CBDR)”等基本原则,即对温室气体排放负有主要历史和现实责任的工业化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这一公约拉开了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序幕。
1997年,著名的《京都议定书》达成,开启了全球各类减少碳排放机制的爆发式发展元年。《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其目标为“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京都议定书》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签字参与。此后,全球各类减少碳排放机制相继出现,开启了碳交易的先河。
《京都议定书》中提及三大灵活减排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和国际排放贸易(IET)。
清洁发展机制(CDM):意在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出自于《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这一机制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支援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事业,在发展中国家落地减排项目。发展中国家获取了资金与技术,而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这些项目的减排效果获取“经核证的减排量”(CER),经核证的减排量(CER)则可以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抵消等量的碳排放量。
联合履行机制(JI):意在推动发达国家内部的合作,来自于《京都议定书》第六条。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类似,只不过参与主体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换成了“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其中一方发达国家在另一方发达国家落地节能减排项目,东道主方得到了资金与技术,出资方得到“减排单位”(ERU)。“减排单位”(ERU)和“经核证的减排量”(CER)性质一样,仅叫法不同,出资方也可抵消等量的碳排放量。
国际排放贸易(IET):允许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部分“允许排放量”,来自于《京都议定书》第十七条。即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可以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和国际排放贸易(IET)三大机制有机结合,全球实现了不同机制下的减排工作:即发达国家通过国际排放贸易(IET)约束倒逼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或通过联合履行机制(JI)在本国设立清洁项目实现减排;发展中国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在本国设立清洁项目实现减排。而中国则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参与到国际碳交易市场中。
3、从CDM到区域试点再到全国市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不断完善
根据各方研究结果汇总,通常可以将我国碳交易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分别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主导阶段(2011年前)、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主导阶段(2011年-2021年)、全国性碳市场主导阶段(2021年后)。
(1)第一阶段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主导阶段,即2011年前
世界上第一个CDM项目于2004年11月注册成功,此后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为CDM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等需求市场的不断发展,CDM项目规模亦日益壮大。2004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联合签署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北京安定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利用项目向国家发改委报审后拿到了001号的CDM批准证书,成为我国政府批准的第一个CDM项目,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与世界碳交易市场进行互动的发展阶段。
截至CDM项目市场停滞前(即2012年前),我国共批准CDM项目5074个。
其中,CDM 项目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为主,获批项目共计3733个,占总项目数比例高达73.57%。目前我国CDM涉及项目共包含9大类——节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发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N2O 分解消除、造林和再造林、燃料替代、HFC-23分解、其他类型。根据UNFCCC官网提供的数据,从项目类型看,我国已经获得批准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共计3733个,节能和提高能效项目共计632个,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共计476个,占据了我国CDM项目的主导地位。
从地理分布来看,CDM 项目多集中于四川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根据UNFCCC官网提供的数据,从项目地理位置分布来看,四川省 共有获批项目565个、云南省共有获批项目483个、内蒙古自治区共有获批项目381个、甘肃共有获批项目269、河北省共有获批项目258个、山东省249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个、湖南省200个、山西省187个、贵州省175个,位列前十。
从实际减排效果来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计实现减排量(估算年减排量)达7.8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UNFCCC将各大CDM项目进行了年减排量预估,并将各类温室气体的减排转化为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量单位。其中受CDM设立项目影响,四川、内蒙等地效果较为明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节能和提高能效行业减排效果明显。根据UNFCCC官网统计资料,我国通过CDM项目减排效果最为明显的前十大地区分别为四川省(0.8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山西省(0.5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内蒙古自治区(0.5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云南省(0.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江苏省(0.4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浙江省(0.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山东省(0.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辽宁省(0.3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甘肃省(0.3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河北省(0.3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CDM项目减排效果最为明显的前三大项目类型分别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4.5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节能和提高能效(0.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甲烷回收利用(0.8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15年,两位博士姚冀众和颜步一从海外学成回国,联合创立纤纳光电,扎根钙钛矿光伏领域。十年来,纤纳光电始终是该领域的领军企业,致力于钙钛矿前沿技术研究、钙钛矿组件低碳制造和市场化应用,2024年的出货量达全球钙钛矿市场的52.2%。联合创始人合照及市场份额估算5月22日,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志着我国“双碳”战略从目标规划全面转入落地攻坚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国网冀北党校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资源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系统党校工作会
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通过系统评估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三大温室气体收支,预估不同增温和畜牧业发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他们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根据全市碳排放双控目标,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和碳排放特征、数据质量基础等因素,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新增年排放温室气体1万吨以上货运港口行业、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2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电力供应环境可持续性关键绩效指标报告(2024年度)》发布。其中指出,2024年,上海市需求响应管理平台签约高压用户4399户,注册负荷集成商45家,共计接入可调节负荷398.25万千瓦,同比增长28%;用户覆盖工业、商业楼宇、电动汽车、铁塔基站、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发挥碳市场控制和减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辽宁本溪市政府发布了政协代表《关于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有序发展的提案》答复,其中显示,辽宁本溪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规范化、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本溪高新区100MW共享储能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截至目前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日前,华润潜江张金200兆瓦风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项目位于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是华润潜江百万千瓦风电项目首期项目之一。项目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6.25兆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兆瓦。风机塔筒为混塔结构,混塔部分112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北京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针对市场需求端应用新技术时了解不足、渠道不畅等情况,着重在新型储能、碳中和、碳足迹及循环利用等方面,初步构建路演、推广和试点的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建工业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本质安全、长时可靠等特性,赢得了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然而,其商业化进程仍面临初始成本过高的核心挑战。当时间来到2025年,锂电池储能中标价已接近0.4元/Wh,对比之下,液流电池亟需突破成本瓶颈。作为新型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全钒液流电池无疑是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志着我国“双碳”战略从目标规划全面转入落地攻坚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国网冀北党校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资源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系统党校工作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根据全市碳排放双控目标,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和碳排放特征、数据质量基础等因素,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新增年排放温室气体1万吨以上货运港口行业、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2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电力供应环境可持续性关键绩效指标报告(2024年度)》发布。其中指出,2024年,上海市需求响应管理平台签约高压用户4399户,注册负荷集成商45家,共计接入可调节负荷398.25万千瓦,同比增长28%;用户覆盖工业、商业楼宇、电动汽车、铁塔基站、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发挥碳市场控制和减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辽宁本溪市政府发布了政协代表《关于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有序发展的提案》答复,其中显示,辽宁本溪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规范化、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本溪高新区100MW共享储能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截至目前
在地方碳市场10年试点探索之后,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运行至今将近4年,市场见证了成交量、价格的一路走高,从开市时的48元/吨上涨至2024年年底最高时的105元/吨。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总量1.89亿吨,成交总金额181.14亿元,已经跻身世界主要碳市场前列。3月,生态环境部发文将钢铁、铝冶炼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日前,天津经开区正式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7月1日起实施。据悉,天津经开区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日前,华润潜江张金200兆瓦风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项目位于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是华润潜江百万千瓦风电项目首期项目之一。项目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6.25兆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兆瓦。风机塔筒为混塔结构,混塔部分112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北京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针对市场需求端应用新技术时了解不足、渠道不畅等情况,着重在新型储能、碳中和、碳足迹及循环利用等方面,初步构建路演、推广和试点的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建工业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本质安全、长时可靠等特性,赢得了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然而,其商业化进程仍面临初始成本过高的核心挑战。当时间来到2025年,锂电池储能中标价已接近0.4元/Wh,对比之下,液流电池亟需突破成本瓶颈。作为新型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全钒液流电池无疑是一
“抽水蓄能+”打造能源转型的超级调节器——“抽水蓄能电站发展与展望”专题研讨会观察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正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5.8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92.5%。然而,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在5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并通过机制电价、竞价规则等实现市场化转型。这也给储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观点,一是短期内,储能发展速度将大为受限;二是长期来说,
日前,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了《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30年前,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从城市建设、村镇发展、建筑节能等多方面部署具体工作任务,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案)提出,到2030年前,佛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通知。《细则》指出,支持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企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鼓励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开展节能、节水、减
新CCER项目签发,短期看会带来一波碳交易热潮,长期看则进一步完善了碳市场发展,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舞台上的话语权。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继2024年1月重启后,在2025年3月迎来首批新项目签发,带动了一波碳市场交易的热潮。新签发项目均是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7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到,上海积极推动电碳协同。2023年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力中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通知》(沪环气候〔2023〕89号),明确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有序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贵州省虚拟电厂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更加多元,全省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需求侧能效管理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反映了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管理思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能效管理至关重要。其通过优化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多能互补优势,降低综合能源服务成本,充分利用能源数据,提高需求侧能源和设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电网企业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开展综合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以及碳交易等多元化能源服务,满足电力用户的差异化能源需求,助力电力用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4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526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提到,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华东能源监管局,组建了由市电力公司、交易中心、发电企业、研究机构组成的现货专班,开展规则编制和技术系统建设等各项工作。202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