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我国企业推行ESG应处理好十大关系

2021-08-13 08:38来源:阳光时代法律观察作者:卢清彬关键词:ESG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些年来,ES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逐步风靡全球,成为各个重要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老龄社会和新冠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有力抓手,也成为优秀企业的新标杆,甚至逐渐演变成为国际间新的贸易壁垒。相较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我国ESG起步较晚,重视不够,发展也较为粗放,与其差距越来越大,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当前正是上下努力,奋力赶上的好时机。站在国内企业的角度,尤其是对刚开始接触ESG的企业而言,需要从认识、思路、方案和行动全方位入手,并能够切实抓住重点和要害。为此,我们建议应关注和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一、处理好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关系

一个特别容易被误会的认识就是ESG是非财务指标,跟经营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是可有可无的,开展相关的工作安排纯属成本支出,宜少不宜多。殊不知ESG是企业正常和持续经营的重要支撑,跟财务指标也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ESG与财务指标就像人的两条腿,两条腿要均衡和相互配合才能走得快走得稳。

二、处理好信息披露与价值投资的关系

有不少人认为ESG就是企业多了一份信息披露,把环保、扶贫、慈善、反腐等相关内容尽量做好披露即可。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认识。今天的ESG,已不仅仅是之前简单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今天的ESG,代表了新时代的新投资价值观。实践表明,投资ESG,也会产生GDP,并且是高质量的GDP。有多个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指出,坚持做好ESG的公司,拥有更稳健的经营和更好的投资回报,尤其从中长期的尺度观察,更是如此。

三、处理好政策依赖与自愿自觉的关系

由于缺乏对ESG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认识,仅仅将其理解为又一个新生事物或者一个舶来品,因此很多企业会有思维惯性,对政策有明显的“等、靠、要”思想,就像这些年的PPP和新能源一样,要有补贴、退税等财税利好,才愿意真正开始投入。如果这样去理解,将会与真正的ESG失之交臂。一方面,虽然国内相关政策会陆续出台,但政策的大方向只能是引导、约束和监管,激励和回报主要还是要靠市场机制。另一方面,ESG是对企业价值观和行为选择的全面检验。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好ESG,必须有内生动力,有自愿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才能有真绩实效。

四、处理好继续观望还是立马进场的关系

这是个关于响应速度的问题。从外部环境看,ESG已是大势所趋,尤其在我国提出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更是势不可挡。从内部看,ESG实际上是一个企业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发育”得好或者不好的区别。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只能自愿自觉且精益求精地去做好它。到底ESG是挑战,还是机遇?可以说存乎一念之间。因此,作为优秀的企业,不应有丝毫的犹豫,而是应立马迎头赶上,赶不上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五、处理好各自为战还是通盘考虑的关系

此处针对的是ESG自身三个维度——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三者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作为企业,尤其是刚开始全面接触ESG的企业,特别容易将三者割裂开来看待。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对ESG认识不深,另一方面也是受这些年分别推行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及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责任报告,还是环境信息披露,都是自成体系,各有一套要求和逻辑,且精细化不足,随意性较强。ESG的不同之处,是将传统环境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内容均纳入其中,并注入新的内涵和要求,且与企业治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全新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往深层次说,E、S和G三者均是企业践行“三重底线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缺一不可。因此,只有三者都做好、都不偏废的企业,才是“三好学生”。当然,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各自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区别。

六、处理好参照西方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这似乎是个伪命题,肯定是要坚持中国特色。但在具体实操层面,这个问题还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毕竟连ESG三个字母都是英文单词的缩写,完全抛开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于ESG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定性到定量以及从实体到金融的全面发展,并还在持续不断深化和提升之中,他们有许多好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将指标体系化、定量化,大力发展评估评级第三方市场等。我国ESG起步较晚,只有先充分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经验,才能有真正中国特色的创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照搬照抄西方的做法,尤其要特别注意防范出现以中国特色之名照搬西方之实的现象。毕竟一些极富西方特点的过激做法是与我们的国情和文化不相容的,一定要注意避免。相反,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却是我国企业不得不关注的。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坚战以及去年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等,都是中国企业不得不响应的课题。总之,我国企业要做好ESG,还是应注意多立足于本国的国情、社情和企业自身的实际。

七、处理好形式主义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由于缺乏政策强制和工作指引,加上出于对经营业绩和财务指标的片面追求,企业初涉ESG,往往没有长期主义的思维,容易仓促上马,浮于表面,出现“认认真真搞形式、踏踏实实走过程”的情况。以公司治理为例,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没建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即使极少数已经建立的往往也流于形式,比如通常让公司副总经理或者某个二线领导牵头,甚至干脆仅仅是成立一个办公室或部门了事,总体上还是将ESG置于边缘化的地位。建议真正重视ESG的企业,还是应当由企业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或总经理亲自挂帅,对内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对外则加大ESG相关项目投入,比如加大在节能减排、减污降碳等项目的投资,积极参与扶贫、慈善事业等,做到知行合一,并持续改进。

八、处理好材料堆砌还是科学编制的关系

此处针对的是ESG报告编制质量的问题。企业对ESG的重视,除了行动上要及时响应、积极跟上,在报告编制及相应的宣传推广上也得下功夫。虽然行动重于语言,但正如古人讲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个企业如果仅仅有行动有投资效果,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披露的报告却马虎应对、草草了事,是行不通的,一不小心甚至会自曝其短,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事实上,ESG是一个持续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一份好的ESG报告,不但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亮点,而且要考虑到行业对标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同时还得让受众感受到企业不断努力的过程和未来渐趋完善的前景。建议相关企业可以积极参考西方一些先行国家和香港特区的做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理论架构指标化,将工作内容数字化,此外,还应注意报告的可读性问题。

九、处理好闭门造车还是引入外脑的关系

如前所述,ESG绝不是简单的一份企业信息披露,也不是走个形式、做个样子,而是涉及到企业发展理念的变革、投资决策思路的调整以及在具体项目投资和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优化和完善。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ESG更是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后时代发展、参与碳中和建设以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工程。因此,一个要真正做好ESG的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相对封闭的力量,关起门来“闹革命”,自编自导自演,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善于借助外脑和外力。通过专业的咨询机构,可帮助克服陈旧的观念和惯性,真正吃透政策,开展全面“体检”,然后“辨证施治”,查漏补缺,并进一步打造和突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行稳致远。

十、处理好外方咨询与本土智囊的关系

毫无疑问,由于起步较早,影响力较大,加上专业上的进取,以国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外资咨询机构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本土的专业力量也有自身独到的长处,特别是在国情社情的把握、政策的解读、资源的整合和风险的规避等方面。比如在新能源和环保项目投资方面,对于具体项目如何选择、建设模式如何确定、项目如何落地、投资合作风险如何规避以及建设运营过程的合规性审查与纠纷处理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将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细致和精准的服务。对企业来说,建议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进行国内外比对,也可以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取长补短,从而保障自身效益最大化。但中长期看,本土专业机构应该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当然,本土机构自身也需要足够争气和努力才行。

综合而言,ESG不仅仅是当前的一个投资风口,也不会仅仅是未来几十年的一个经营选择,而是一个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工程,牵涉到企业自身投资和经营管理各方各面,也跟企业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并不断内外互动、激荡,最终达到优胜劣汰的结果。作为一个致力于长期稳定发展并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企业来说,不能仅寄希望于内部整顿、整改等手段进行改变,而是应该在不断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善于合作,内外联动,借力专业机构,开展科学诊断和评估,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促进相关项目高效落地,并不断改进、反馈、完善,久久为功,才能持续成功。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ESG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气候变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