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自中央明确“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在碳排放边界、数据尚不明晰的情况下,有些地方、行业、企业没有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空喊“碳达峰、碳中和”口号,抢风口、蹭热度、追热点,运动式“减碳”时有发生。一些地方不顾实际需求,要求停工、停产、限电,有的地区毁掉森林搞光伏发电,一些企业未经论证就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等等。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适时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低碳工作要先立后破,统筹兼顾,协调运行,有序推进。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防范风险”的原则。
为此,有必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喧嚣中冷静思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为什么要低碳发展?路在哪里?如何出发?如何走好?如何实现?本文以钢铁行业为例作出分析、提出对策。
双循环和低碳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1.双循环是新时代的战略选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单一以国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了“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模式。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我国出口金额占全球比重从2001年的4.29%上升至2019年的13.23%,进口金额的全球占比从2001年的3.39%提升至2019年的10.8%。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在2006年达62.4%的历史高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0年开始已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2019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达到27.9%,500多种工业品中有20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我国钢铁行业1996年粗钢产量超过1亿吨,接替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至今,2020年粗钢产量达10.65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达58%。
“两头在外”的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尽管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价值低端,以优惠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巨大的自然资源投入要素,实现了量的扩张,成为“世界工厂”。2019年,中国GDP占全球16%左右,碳排放占全球28%,消耗全球价值25%的矿产,其中消耗精炼铜占全球的48%、电解铝占全球的59%、铁矿石占全球的56%。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同时,我国资源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逐步减少,进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率明显下降。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攀升至62.4%峰值后持续下降,至2019年已降至31.8%。总之,中国经济“两头在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面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边际效益逐步减少等难题,高增长不可持续。
双循环经济转型切实可行。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内循环体系,就很难有持续健康的发展。欧盟的建立就是要把欧洲每个发达经济体的外循环统一为一个完善的内循环,实现欧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英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大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规律看,内需是他们经济持续增长之本,在他们经济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逐步从以国际循环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国内需求为主的模式。以日本为例,日本经历“神武景气”“岩户景气”时期,外向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美国在对日由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时,对日本进行贸易保护措施,正是日美产生的贸易摩擦推动日本向内循环主导模式转变,加以日本政府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提升内需政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内循环转型取得较好的效果,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双循环是我国转型发展的主动选择,不是权宜之计。双循环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之举,不是临时应对的权宜之策,更不是重回闭关锁国的老路。双循环核心是解决发展问题,本质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
2.双循环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辩证统一将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辩证统一表现在动态而非静态的统一,要坚持发展而不是静止、全面地而不是片面、系统而不是零散、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增幅高速增长40余年,我国经济总量GDP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人群超过4亿人,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实现脱贫,很好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原有的“两头在外”和“要素投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也已成为新的主要矛盾的推动者。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统领下,“两头在外”和“要素投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转型为双循环与绿色低碳发展,将对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双循环和绿色低碳发展两者的辩证统一将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辩证关系
低碳的竞争将是接下来半个世纪,国与国之间新一轮竞争的载体,低碳发展在技术革命的基础上,还承载着思想、生态文明、消费、生产、治理体系等一系列革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实现超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低碳发展涉及技术、法律、政策、金融、市场、供给、需求、国际、标准、人才等诸多方面。这将会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对做好“双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近期任务与中长期的3个辩证关系。目前,社会大众、舆论,包括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党员干部,对上述3个辩证关系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存在误区,影响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如果对3个辩证关系认识不足、部署不当、行动不力,改革开放取得的进步,有可能在新一轮低碳竞争中变成落后。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1.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辩证关系。
对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有两个典型且矛盾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要脱离我国发展阶段孤立地谈“碳达峰、碳中和”,甚至开展“运动式”减碳;另一个观点认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双碳”目标强调多了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影响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两个观点都是错误的、非常有害的。
只看到“双碳”而不顾“发展”,将走向偏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歪路,运动式“减碳”的背后是没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超出了目前的发展阶段而采取不切实际的行动。相对于发达国家经济体,中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人均粗钢积蓄量9吨/人,美国、日本分别为22吨/人、26吨/人。其次,我国人均累计碳排放量(1900-2019年)157吨/人,美国、英国、全球分别为1219吨/人、920吨/人、210吨/人。最后,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碳减排曲线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及城市化率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服务业占比达到70%左右、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的时候,碳排放开始达峰并下降。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占比54%、城市化率61%,离西方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碳减排拐点或结构特征还有一段距离,或者说,“碳达峰、碳中和”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当然,只看到“发展”忽视“双碳”是背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的,回到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粗放发展的老路,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片面的看“双碳”或“发展”都是要避免的,两种理念犬牙交错,若同时发挥作用危害更大,我们要抓住《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的契机,尽快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贯彻落实,坚持发展与减碳并重。碳减排要在发展的前提下,先立后破,协同推进;“双碳”绝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放慢发展,而是要抓住低碳转型的契机,带动效率提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机制变革,引领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
2.统筹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关键局部决定整体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但要区别对待,总量占80%以上的电力、工业、交通和建筑的低碳发展尤为重要。要集中资源,以点带面,首先抓好和支持重点行业的低碳发展。在统筹上要对重点行业实施分类施策、归口管理,既要避免政府各部门在低碳职能分配上的权力竞争,又要防止表面多方负责、实质无人负责的情况出现。
3.有序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从短期角度看,首先,低碳发展首先要尽快抓好基础工作,一是碳排放基础数据的规范、上报、统计要统一部署,形成数据体系;二是在规范数据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管理,包括碳配额、碳交易、绿色金融配套政策框架、考核激励机制等,形成制度体系;三是做好基础规划,在系统性、整体性、时间性、有效性、可行性等方面,规划好实施路径、技术路线图、时间表,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减污降碳、降低能耗、制度建设、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尽快形成方案并积极推动。其次,要把科学精准开展节能降耗、限制“双高”项目盲目发展放在首选要策,为经济持续增长腾出空间。最后,要努力实现重点行业提前达峰,为更为艰难的碳中和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从长期角度看,不能用短期思维看待中长期任务,要充分认识低碳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不可违背经济规律,冲动冒进,影响稳定;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多措并举,稳扎稳打,抓住低碳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持续稳步推进产业低碳转型升级。要分清轻重缓急,避免政策的急转弯、急刹车,导致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不稳定,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双循环背景下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几点思考
能源、钢铁、建材、有色、化工、交通等传统基础产业,是我国保持世界制造大国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石,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其碳排放占总量的80%以上。推动基础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直接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
钢铁行业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行业,是能源消费大户,是除电力以外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其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约16%,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对其他工业领域乃至各行各业均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1.凝心聚力,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进步。
低碳发展归根结底是科技进步。实现低碳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回到初级原始、低生活水平的低碳,没有电力,没有汽车,没有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很少,空气污染、PM10、PM2.5也无从说起。显然,这与全人类数千年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不一致的,因为减碳而阻碍处于经济发展底层的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也是不道德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形态,是我们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让低生活水平人群也通过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生活标准,同时也在减少碳排放直至零排放。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科技进步毫无疑问是唯一可行的方案。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矛盾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实现低碳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主要在于低碳技术要有颠覆性的突破。
加大在低碳领域的科技投入。目前,发达国家都在集中资源,抢占低碳科技进步的战略高地。我国的低碳发展是在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阶段启动的,我们要在碳排放总量下降过程中实现经济翻番,要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碳达峰还在路上,这就压缩了我们低碳科技进步的时间。低碳技术是在没有灯塔无人区的科技创新,背后一定有概率问题。在更短的时间、一定的概率下,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就需要更多的科技投入。以钢铁行业为例,2017年开始,韩国政府主导氢还原冶金技术的COOLSTAR项目,由韩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浦项负责,韩国政府投入898亿韩元用于技术开发;2005年开始,日本铁钢联盟组织新日铁等日本四家大型钢铁企业致力于钢铁低碳技术研发(COURSE50项目)。为了实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日本政府成立了2兆日元规模的绿色革新基金对此提供支援;欧盟2004年启动了超低排放冶炼ULCOS(超低二氧化碳炼钢技术研发)项目,组织了系列研发基金,拨款2100万欧元用于钢铁、化工行业联合开放工业共生项目,欧洲投资银行提供7500万欧元贷款,支持碳排放项目。对比世界发达国家,我们的低碳技术虽各有千秋,尚不是绝对劣势,但由于科研投入不足,假以时日,来之不易的竞争力将再次处于落后被动的局面。因此,国家要尽快加大对重点产业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
坚持低碳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机制。低碳技术不仅仅是基础研究,更多的是应用研究和工业创新,要一体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作用,建立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通过碳交易,体现绿色溢价,引导资源配置;借助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等带动低碳领域产融结合;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低碳技术市场化兑现;发挥政府采购对低碳科技创新激励作用;通过“揭榜挂帅”激发科研人员活力等。
建立低碳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从世界通行的同行做法看,这些突破性低碳技术的研发更多的是以国家或地域为单位,通过组建利益共同体,政府和金融资本给予实质性支持,以行业组织为牵头单位,以优势大企业为主体,多家企业、机构参与,分工协作,联合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如果只是大企业单打独斗,自行投入,长期必将影响企业、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瞄准低碳、零碳目标,组织多家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分工协作、共同采取行动是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也应是我们倡导的。
加强全球低碳科技创新协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科技向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要求下,在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下,低碳科技创新是为数不多、最应该也最有可能达成全球合作的领域。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日本、韩国,在低碳发展上起步比我们早,对低碳技术的研究、碳交易的运行、低碳人才的储备、碳排放的基础数据标准规范等都走在了我们前面。政府要积极组织相关行业、企业,加强与世界同行在低碳领域的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加强对话,加深信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推动形成良好的低碳科技国际合作氛围,增强低碳发展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共同为控制地球气候变化而努力。低碳领域的国际合作应成为双循环背景下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综合施策,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低碳发展。
双循环的核心是提高国内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强度和效率,同时推动外循环向更高质量、更高价值链跃升。新格局下,中国的低碳发展应符合中国实际、具备显著的时代特征,具体来看: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任何提高效率的结果都有利于碳排放的减少。
二是当前首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提升循环经济水平,加大余热余压利用,提高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管控水平,做到减污降碳、节能降耗。
三是优化能源结构、原料结构、工艺流程结构等,提高绿色能源占比,稳步推进短流程炼钢,提高近终型连铸占比的提高,有序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大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力度。
四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要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有意识地减少相关领域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相应增加此类产品进口(美国粗钢年进口约20%,日本粗钢出口从2010年50%左右已下降到2019年的37%,德国从近20%粗钢出口基本调整为零出口,欧盟从粗钢净出口调整为净进口),部分冶炼能力可向铁矿资源丰富、能源丰富的其他国家转移。
五是实现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品升级,大力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通过钢铁产品的高强、耐磨、耐蚀,实现低能耗、少资源、轻量化、少量化、长寿命、可循环、高附加值,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降碳。据相关资料显示,材料本身性能提升实现的降碳可占总减碳的40%,占比最大。
六是通过政府支持、市场化为主的机制,引导资本投入,加大突破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低碳技术创新,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努力使氢能冶金、CCUS(碳捕集及封存利用)、多产业协同等低碳、零碳技术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七是加快制订绿色金融、碳交易、低碳标准体系等领域的配套政策,激励各地区、各行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发挥能源金融特色优势,深化产融协同,加强供需对接,推动全链条绿色发展,最近,江苏智能电网产业链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对接会暨国家电网“电e金服”南京分中心揭牌在南京举行,助力形成电网产业链绿色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生态,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江苏建设“制造强省、金融强省”贡献力量。
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在会议中指出:要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促进工业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全文如下: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
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主要目标,到2028年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协议签订率不低于80%;持证在产(证照合法有效;近3年内正常生产,每年累计生产不低于6个月、当
11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高寒高纬度地区低碳发展论坛暨极寒测试论坛在黑龙江漠河正式举行,正泰新能受邀参与本次论坛,斩获“卓越质控实验室”金奖、光伏产品“极寒卓越性能奖”荣誉。此外,正泰新能与CTC国检集团携手为漠河市捐赠御寒衣物,漠河市副市长高峰为正泰新能颁发锦旗。正泰新能产品市场管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内党发〔2022〕19号)有关工作安排,在全区范围内选择3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旗县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旗县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
近日,清新环境全资子公司国润水务在四川省多地试点实施“水务+光伏”发电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项目将水处理利用和绿色能源利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供水厂和污水厂的场地空间,实现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量上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案例。国润水务兴文三角沱水厂该项目第一批拟建设厂站共计1
近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全面推进环保绩效创A创优。2025年全部完成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创A;分步推进铸造、炭素等其他重点行业创A创优,力争到2026年全市47个行业重点涉气企业全部完成。全文如下:关于《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11月15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其中提出,山东省将推进精细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强化项目科学化、精准化管理,新建项目满足环保绩效A级指标要求。加快绿色工艺、绿色产品以及先进共性技术在
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11月15日发布《咸宁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等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不少于30家,省级不少于50家,绿色产品5个,绿色园区3个。咸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等8部门11月13日印发《深圳市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的通知目标到2025年,废弃物处理甲烷排放持续下降,全市符合条件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面开展甲烷收集处理,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甲烷排放实现有效管控;城镇燃气系统甲烷泄漏控制水平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减排能力持续提升,甲烷排放
10月27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等16项主要工作举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苏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2月18日公布2025年度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的排放单位名录,北京市共有14家发电企业(天然气发电机组)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与上一年度相比无变化,应按照国家要求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送、核查及配额清缴工作。7家石化、钢铁、建材、民航(机场)等部分重点行业企业纳入
12月19日,广东能源集团所属22家控排企业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履约期(2023年)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工作,标志着集团年度碳排放履约工作圆满完成。2024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集团克服履约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提前谋
12月16日,国能晋江热电公司顺利完成了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共计履约量105.4348万吨,履约后本年度碳排放配额盈余13.5499万吨,同时,公司销售盈余碳排放配额26.9845万吨,实现碳排放收益2756万元,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打好打赢生产经营提质增效注入一剂“强心针”。该公司积
11月15日,湖州市举行“工业碳效码”3.0版发布暨产品碳足迹认证服务对接会,正式对外发布“工业碳效码”3.0版——碳足迹数智服务应用。这款应用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湖州方案。(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周天宇杨晨)在位于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扩大碳金融服务的行业覆盖面。配合全国碳市场扩容,推动碳金融服务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重点工业行业全覆盖。配合区域碳市场试点,为非工业行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江西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江西省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支持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建设分散式风电,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工业用能电气化,扩大电锅炉、电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电力行业碳排放计量审查规范》(DB3211/T1082-2024)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该规范由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组织镇江市计量协会、镇江市计量中心、国家能源集团谏壁发电厂、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是江苏省内首个电力行业碳计量审查地方标准。《
12月3日,江西省工信厅公示2024年江西省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和培育名单。其中包括江西省能源大数据有限公司,平台为赣能通工业互联网能耗监测碳脑平台(电力行业);江西驴充充充电技术有限公司,平台为中国(赣州)数字能源云平台。详细名单如下: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2月13日印发《上海市纳入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共有403家企业纳入名单管理,其中新增企业纳入门槛,工业企业、交通1(航空运输企业)和危险废物治理企业为年能耗量1万吨标煤以上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万吨以上;交通2(水上运输企业)为年能耗量5万吨标煤以上或年二氧化碳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2月13日发布《上海市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根据碳排放控制目标和要求,在坚持实行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促进用能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平稳衔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原则下,按照纳管企业碳排放控制严于全市总体要求,确定2024年度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为1.06亿吨,采
12月11日,甘肃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庆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庆阳市建筑领域节能降碳重点工作任务》通知。庆阳市将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支持,大力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建筑新一代技术研发,持续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综合能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荆州市群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招标公告,项目预算4500万元,招标内容为短流程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厂有组织、无组织废气治理提升工程。
榆钢公司超低排放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于11月30日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对办公楼内中央控制室建设超低排放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接入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环保车辆定位、DCS、CEMS、环境监测微站、除尘抑尘设施等设备的数据,实现设备之间的网络互联,确保平台与厂区内现有的自动化控制网络、视
12月4日,为服务钢铁行业碳交易,提升企业碳管理能力,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出席2024年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上海联合钢铁交易所总经理褚英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为碳管理体系(钢铁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
1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
1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钢铁行业企业温
11月21日,EESIA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革新”研讨会上发布了《“双碳”目标下加快工业领域终端电气化研究—钢铁行业》报告。该研究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在剖析工业领域电气化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聚焦钢铁行业,基于钢铁生产全流程的主要用能形式和工艺,系统分析钢铁行业电气化发展可行
工信部就《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环境保护方面,要求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等要求。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履行依证排污责任,落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2026年起须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9月19日,9月20日,酒钢宏兴与重庆钢铁接连发布公告,宣布重大人事变动,其中秦俊山任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虎祥任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换帅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是钢铁行业的热门话题,从宝武到鞍钢、包钢、首钢,一众龙头钢铁企业“一把手”几乎换了个遍。正所谓树挪死人挪
2024年9月29日,敬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日钢营口中板有限公司正式合并合作,并隆重举行了营口中板股权交割仪式。敬业集团与日钢营口中板合并合作后,将具有六条中厚板生产线,年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成为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厚板制造商。二者融为一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竞争力更强,将实现“1+1>2”
唐山市人民政府9月23日发布《唐山市推动钢铁行业降本提质增效八条措施》,其中提出支持企业低碳绿色发展。加强对钢铁企业新建余热余压余气综合利用项目的指导服务,优先予以能耗指标保障,协助项目单位申请国家和省级节能降碳专项资金。对已建成项目实施用能设备更新和节能降碳改造的,在争取国家超长
9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的通知。其中指出,钢铁行业设备更新目标为:以铁矿采选、铁合金冶炼、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限制类装备升级改造和老旧设备更新改造为重点,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