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塑料化学回收的深入思考和行动
作者:汪军 博士(CSPA秘书长、CPRRA副会长技术负责人、APR PET技术委员会、聚烯烃技术委员会、硬材料包装委员会及膜材料委员会成员)
一、引言
如果有人问你,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当今改变人类生活最广泛的产品是什么?你也许不会想到塑料。
但是请环顾一下四周,有没有发现你其实是被塑料包围着。无论你在哪,塑料,这个人类创造的材料它一定在你身边。自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塑料被规模化生产以来,它已经取代了大部分其它材料,被用到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各方各面。全球2018年生产的塑料总量按体积计算的话已经超过了钢的产量,达3.6亿吨(塑料平均密度约1.1;钢18.3亿吨,密度7.8)。全球累计生产的塑料到2019年达到90亿吨,相当于1000座北京景山的重量。
随着塑料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大量废塑料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些废塑料是如何处理的呢?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和麦肯锡公司对塑料最大应用领域包装行业做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有7800万吨塑料用于包装行业,其中只有14%被回收了,这里面真正被再生成产品的是10%,其它4%在再生过程中流失了;40%的包装废塑料被填埋;32%泄露到环境中;剩余的14%被焚烧。包装行业是塑料回收再生做得最好的领域,其它塑料应用领域,如汽车、农膜、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产生废塑料的回收再生率更低,大部分都是被填埋、焚烧或泄露到环境中了。
近年来塑料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2015年科学杂志的一篇关于年塑料入海量的文章而再次引起大众的关注,科学杂志也在今年7月2号的一期中开辟了专区介绍塑料污染。
同时各主流媒体也大量报道了海洋生物误食塑料碎片或被塑料缠绕致死的案例,极大地刺激了普通民众的眼球,一场全社会治理塑料污染的呼声响遍全球,各国政府、环保组织、行业协会及整个塑料产业链都开始认真深入思考解决塑料污染的方案,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塑料的化学回收开始出现。
二、塑料化学回收旨在解决什么问题
塑料回收再生(Recycling)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作为解决塑料污染的方案,即现在被称为物理回收(Mechanical Recycling)的概念。那是第一次塑料污染危机的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塑料在环境中的堆积是一个问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塑料行业提出了塑料回收再生的概念,并开始在欧美等国推动塑料回收基础设施和渠道的建设。
在1974年美国密苏里州的大学市(University City)成为提供道边回收系统的首批城市之一,到1981年,新泽西的Woodbury市成为美国第一座强制实施塑料回收的城市,到1988年美国提供道边回收设施的城镇达1050个, 1992年达5404个。塑料回收再生概念的提出和执行,缓解了人们对塑料污染危害的意识,塑料工业在小受冲击后进入了指数级的发展时期。
图一:世界塑料年产量| 来源 欧洲塑料市场研究组 PlasticsEurope Market Research Group
在一个个回收项目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和塑料制造/塑料回收业的良知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塑料物理回收,即将塑料破碎、清洗,然后加工成其它塑料制品,这种模式无法真正解决塑料的污染问题,物理回收只是把废塑料中价值比较高的部分,如PET和HDPE挑出去回收再生了,那些低价值的部分,如高污染的废塑料、塑料薄膜材料或复合塑料材料都无法在技术和经济上有效地进行物理回收。塑料回收很大程度上只起到了起到了个概念宣传作用,它让人们安心大量使用塑料,尤其是一次性塑料,而对产生大量的废弃塑料不再感到内疚,认为它们都被回收利用了。普通消费者不知道的是,实际上塑料只有很小一部分(9% 左右)被回收了,如引言中所介绍,他们事实上被塑料生产和使用企业大量的关于塑料物美价廉的正面宣传,却竭力避免塑料污染的负面报道所误导。
与此同时,一个开始经济崛起的中国挽救了当时的塑料产业,源源不断的废塑料被运到了中国,大大减小了这些废塑料输出国的环保压力。在那些国家塑料似乎被回收了,因为这部分出口废塑料是被统计到该国的塑料回收数据中的,那里的人们的确也没有看到废塑料压城现象。而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国的确从进口的废塑料中进一步提取出了有用的材料,支援了国内经济建设,塑料回收产业也为许多人带来了生活收入。然而,超量的洋垃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中国的生态环境,2017年起中国开始对洋垃圾说NO了。几乎是瞬间,国际上废塑料出口国一下子感到了垃圾围城的压力,他们处理低价值废塑料能力远远不足的短板问题马上突出出来,大量塑料的负面报道开始出现,普通民众开始感受到了塑料污染的危害。必须尽快找到塑料物理回收的补充手段来应对这些无法或很难物理回收的废塑料,化学回收应运而生。
图二:塑料的化学回收再生(化学循环)和其他各级塑料循环的关系
三、化学回收的误解
人类是个急躁的物种,面对危机我们往往倾向于赶快捡起一个好像是解决方案的东西就大肆鼓吹,不去做更深入的探索推敲,这在塑料污染应对上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一方面是公益组织对塑料的转移目标、以偏概全的负面攻势。
明明是塑料污染带来危害,他们宣传成是塑料的危害;
明明是塑料中极小部分化学品的危害,他们宣传成是整个塑料的毒害;
明明是极小比例的海龟鱼类被废塑料伤害死亡(实际上死于海洋塑料的海洋生物的量比人类捕杀的动物的量小很多),他们宣传成好像所有海洋生物都已经无法生存。
在给公众造成这种危机感后,他们简单地给出粗暴的结论——塑料是坏的,让我们禁止塑料。全然不思考一下塑料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好处,不想想如果不用塑料而又不想回到古代生活,能用什么材料来替代塑料的应用?而这种替代,如果达到现有塑料的规模体量,它是不是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对于这些塑料外行的公益组织来说,也许寻找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他们的职责,“唤醒大众”是他们的目标。
在当前一片禁塑的呼声下,塑料产业链企业也焦急了,尤其是上游的石化行业。当他们看到现有的塑料物理回收不能完全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塑料正在被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社会舆论宣传成负面形象而开始在一些范围领域被禁止时,他们意识到了这对他们现在及将来的生意是一大危机,尤其是将来的生意。因为对石化企业而言,雪上加霜的是,在当前全球减碳要求的大背景下,石油作为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可以预见地将会被大大限制制成燃料产品,石化产品的出路会更倾向于塑料产品,如果塑料这条出路再被限制或堵死,石化企业将无路可走,因此他们也急促地寻求物理回收以外的其它塑料回收手段,统称为化学回收 (Chemical Recycling) 或先进回收 (Advanced Recycling),并希望把它宣传成为救世的良方。由于急躁,现有的化学回收宣传难免夹带过度的承诺和误解,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误解一:化学回收可以处理所有那些物理回收无法回收的废塑料并可无限循环
化学回收机理与物理回收不同,它主要靠把塑料高分子降解为小分子,在这个层面,小分子比较容易分离提纯,把有用的分子和废塑料中的污染物,如填料,颜色,杂质分子等分离,然后把提纯的小分子通过化学方法转化成有用的化学品或高分子单体,单体再聚合成为高分子塑料。这个过程中,a. 化学循环对原料杂质的容忍度比物理回收高,b. 做出的产品和塑料新料一样,质量比物理回收的高, 而且c. 这个化学回收可以多次地循环,不像物理回收一样每次回收再生都会降低塑料性能,这些是化学回收的优势。但这些优势都是有个限度的,不能无限地拔高,把塑料的化学回收说成可以处理任何废塑料不论其污染程度如何,而且可以无限次循环。这些宣传的确听起来非常吸引人,但他们实际上是起了误导的作用。
首先化学回收不是能够处理任何废塑料,它对废塑料的来源是有相当的要求的,这些要求不一定比物理回收再生对来料要求低。比如对于物理回收PE或PP, 来料要求当然是PE或PP含量越高越好,一般是高于90%,对于10%的其它杂质材料物理回收可以承受,虽然可能再生产品质量会受影响;对于化学回收如果来料是PE和PP混合料,例如50/50,这在物理回收是不能接受的,但化学回收是可以的,但另一种情况,如果是HDPE/PVC 90/10的来料,它是有可能物理回收再生的,但对于化学回收就会有很大问题,里面的PVC裂解产物会或毒化化学回收反应的催化剂,或腐蚀化学反应装置,或需要配置其它处理装置。所以化学回收不是对废塑料来料没有要求,只是要求和物理回收要求不同而已。很多物理回收做不了的废塑料有可能成为化学回收的来料,如塑料复合膜,回收的农膜等,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化学回收也不是可以无限次数的循环,从塑料降解,小分子产品分离纯化,到单体聚合回到高分子塑料,每一步转化都是有损耗的,而且现有的裂解技术能使产品真正能达到塑料生产要求,即达到塑料到塑料的循环,这个产品转化率是很低的,一般小于50%;塑料到油转化可能到达70-80%。也就是说半定量地讲化学回收如果模糊地套用物质平衡(mass balance)概念,这概念后面解释,实际上也只能循环5-6次,从塑料到塑料循环的严格意义讲,化学循环次数很少能做到超过3次,这与物理回收再生差别不大。物理回收虽说理论上也可以达到5-6个循环次数,但实际上物理回收很少能做到超过3次,不是因为塑料本身性能下降到无法使用,而是其它的一些与物理回收相关联的负面因素影响了其应用,如颜色变得过黄或发黑,影响产品美观。
所以化学回收根本谈不上无限次地塑料循环,这和毒理学中的 “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是一个道理。
误解二:化学回收就是裂解(Pyrolysis)
化学回收成为热点,主要是大型石化企业的推动。石化企业在不断扩大塑料的生产规模,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关注气候变暖,在巴黎协议要求控制温度升高、限制碳排放的压力下,石化企业石油炼油出售油汽产品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碳排放最大的三大领域:交通、发电和基础工业产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都是石化油的焚烧。在可预见的未来减少石化油的使用是必然趋势,石化企业必须寻找另外的产品出路,塑料就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如果这条路在当前的禁塑气氛下走不通,他们的生意将会受到巨大冲击。解决塑料污染,为生产塑料打开一条绿色通道就成为了石化企业下大力气要做的一件事。
终止废塑料联盟(AEPW)的成立,各大石化公司大力投资化学回收,如BASF, SABIC, DOW, SHELL等等就是他们努力的明证。几乎所有国外石化企业都加入了AEPW并已经发布了投资化学回收生产化学回收塑料的行动和计划。由于这些大石化企业的塑料生产主要是集中在聚烯烃(PE和PP,只有BASF除外),所以他们推动的化学回收也主要是经废塑料裂解成石脑油的聚烯烃化学回收路线。这些石化工业规模巨大、技术工艺复杂,加上塑料裂解化学回收路线与石化生产路线相比还很难到达到可以看得见的规模,这些石化企业需要借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物质平衡(Mass Balance)来宣传化学回收(后面会详细介绍物质平衡概念),这造成了在化学回收概念在接受度上的很多问题,政府和塑料产业链(如品牌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等)对化学回收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予以广泛支持。
其实化学回收并不只是聚烯烃的裂解路线的回收再生,也包括PET和PS的降解到单体(或预聚体)的化学回收。这部分化学回收路径相对简单,技术也相对成熟,加以宣传会更易于政府公众理解,这样关注PET、PS的化学回收可以帮助化学回收走出真正规模化产业化的第一步,然后再扩展到聚烯烃的裂解化学回收,这也许是更有效地推动化学回收再生的一条路。
误解三:化学回收的产品是裂解油
化学回收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一个古老的技术:裂解,但是塑料裂解制油不是化学回收。如前所述,国际上裂解重新成为热点,是国际上的石化巨头把它和塑料循环再生联系起来了,裂解成为塑料再生的一个步骤,后续的是裂解油精炼成化学品和聚合物单体,而不是以裂解油为最终产品。塑料裂解产油在近几年的化学回收的概念出现前已经存在,其主要目的是把废塑料裂解产生一些油品作为燃料使用。各国都有这样的尝试,但都没有成功,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甚至有政策限制塑料炼油,原因有三:1)塑料炼油没有环保优势。从废塑料到油,然后油又最终被烧掉,二氧化碳被排放出来,这和直接焚烧塑料利用热能比没有优势,对塑料的资源利用也和焚烧是上也是五十步和百步关系,不能达到最好的资源利用。理想的塑料资源利是把塑料里的碳原子留在塑料中,而塑料作为材料不断地被利用,而不是变成二氧化碳排放掉;
2)裂解油没有成本优势,自身缺少竞争力。前面说过石油炼油将要在现在减碳的大环境下面临巨大压力,减量生产燃料油将成为必然,那么为什么还要从一个成本更高,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规模尚小的塑料炼油途径来生产油品?
3)塑料炼油生产的挑战。塑料油的质量目前没有保证,此产品如何归类到炼油产品中也存在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太可能会为这么小规模的塑料油单独制定一个独立于石化油之外的塑料油标准。况且废塑料如果停留在炼油阶段,不与塑料闭环和治理塑料污染联系起来成为塑料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它只会是一个小化工,而且是一个产生易燃易爆产品的高危小化工,很难得到政策的支持。这方面欧美国家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尤其是欧盟,不支持塑料到油的工作,也不认为塑料到油是化学回收,只有塑料到化学品和塑料才是要支持的化学回收。
误解四:化学回收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应该承认,任何一个解决人类危机的方法手段最开始都是从技术开发开始,但技术本身不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当前化学回收被塑料产业链作为一个解决塑料污染的方法提出,并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然而如今产业链的上游石化企业一味强调裂解/降解 (pyrolysis and depolymerization) 技术在此方案中的作用,忽视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其它的非技术的关键因素是非常片面的。与塑料以往的“开采-生产-使用-抛弃”的线性生命周期模式不同,化学回收是要停止“抛弃”,把使用后的废塑料作为新的“开采”原料,从而建设一个闭环模式。在过去线性模式中的“理所当然”的因素在闭环模式中不复存在,其中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原料的开采。线性模式中,石油(或天然气)是”开采“的原料,它是大自然无偿赐给人类的,它具有价廉和规模巨大两大特性,石化企业的投资主要在石油开采、炼油(refinery)、裂化(cracking)等工艺流程上,而无须对原料(即石油或天然气)的生产和收集进行投资,这些原料大自然经过百万年的地质的化学、物理演变已经产生并储备在地底下了;在闭环模式中,这种原料不复存在,闭环模式的原料是塑料裂解油,它是需要经过废塑料的收集、分选、裂(降)解、纯化而制得的,整个过程是有成本的,而且其规模设施与石油/天然气开采相比也要小得多,效率也低得多,不重视这方面技术和非技术的开发投入,只片面强调裂(降)解技术是浅视和窄视的。
另外由于塑料裂解油的价格高于石油,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塑料化学回收闭环经济模式,在塑料产品成本上与线性模式竞争,不需要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来弥补高成本的劣势,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政策的补贴和公众的环保意愿,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塑料化学回收的商业模式也是重要考虑的,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要超过裂(降)解技术本身。
误解五:化学回收包括溶剂提取回收
这只是一个小的命名的误解,溶剂提取回收是用特殊溶剂有选择地溶解塑料,而不溶解塑料中的其它杂质,如油墨、助剂、填料或其它不相容塑料(如在一些塑料复合膜中 PET 是与 PE 不相容的杂质塑料),过滤掉这些不溶解的杂质,再把溶剂挥发掉或把塑料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干燥造粒再生塑料。这个过程类似于从沙子和盐的混合物中用水提取盐一样。任何具有高中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物理过程,应该归入物理回收一类,只是由于一开始一些寻求塑料常规物理回收以外的新型回收方法的做投资的外行认为,使用了化学溶剂就是化学方法,所以把它也称为化学回收,后来就约定俗成把溶剂提取回收也叫做化学回收,并以先进回收(Advanced Recycling)来统称那些真正的化学回收和溶剂提取回收。
四、化学回收需要深度挖掘
化学回收是在塑料循环经济下出现的一个新方案,它借鉴了许多已有的概念、技术,以便于人们理解接受,但其本身是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挖掘的,现在粗糙的概念和技术的拼凑不是化学回收,也成为不了解决塑料污染的一个有广泛前景的方案。
1. 技术的挖掘
化学回收依靠塑料热裂解,但它与以前的塑料热降解不是同一个概念,塑料热降解只是化学回收中的一个步骤。在化学回收中,对热降解是有降解要求的,需要将塑料高分子降解成目标分子,以实现后续的化学品或塑料的再生目的。在聚烯烃的化学回收中, 就是要求降解产物是石脑油,从而可以进一步经蒸汽裂解步骤制成化学制品或烯烃单体(乙烯、丙烯);在PET或PS的化学回收中就是要将塑料热裂解成它们的单体或预聚体。这是对塑料热裂解的一个更高层次的技术要求。以前的热裂解以炼油为目的,对于产物没有什么大要求,只是到达塑料分子链打破,固体塑料降解成为液体则可,这部分液体油就成为产品,一般作为燃料烧掉,所以对产品的细致度和精确度都没有什么要求。化学回收对裂解产品是有很高要求的,现在绝大部分热裂解技术,尤其是对聚烯烃的热裂解技术,都达不到这个要求,无论中外的热裂解企业在技术精细化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物质平衡(Mass Balance)概念的挖掘
化学回收是一个大石化企业都在积极采纳并投入建设的方向,而这些大石化企业生产塑料的最主要原料还是来自石油,塑料裂解来源的原料只占总体生产原料的很小一部分,不足以支撑单独的化学回收塑料再生生产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由BASF首先提出,现被广大石化企业接受的方法是使用物质平衡的概念来涵盖石油基和塑料基原料。
物质平衡的概念是在石化企业生产中,把石油基原料和塑料裂解来源的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原料进入这些企业现有的生产流程中,所有设备工艺都维持不变,生产中的产品按物质平衡的概念计算再生含量,即在原料中加入多少比例的塑料裂解来源的原料,就认为产品中含有多少比例的再生料(源自废塑料裂解的原料)。对于只有一个产品的一步转化的工艺路线,如PET和PS的化学回收,这个概念至此还算清楚,比如苯乙烯单体有5%来自PS热裂解制备,95%来自石油基,最终聚合的PS产品中说含有5%再生塑料似乎可以理解。
然而石化企业想使用的物质平衡概念远比这复杂,他们最想要的是使用物质平衡概念来帮助他们推广他们经由多步骤多产品工艺流程生产出的塑料,而在此过程中物质平衡的概念就引起了许多混乱而降低了它的接受程度。
一般石化企业是把塑料热裂解的油与石脑油混合,比如10/90的比例,10吨塑料油和90吨石脑油(来自石油),这是他们物质平衡的开始。石脑油经蒸汽裂解制得各种化学品(括乙烯)、轻燃气和废料等,其中乙烯聚合成为聚乙烯。如果按原则上的物质平衡,我们可以接受这部分聚乙烯含10%的再生料。然而,这不是石化公司想要用的物质平衡,他们想要用的是把所有的塑料油成分从概念上都轨归到聚乙烯产品里。
前面提到,由于这是一个多过程多产物的流程,聚乙烯并不是唯一的产品,如果说这个流程其实生产了10吨聚乙烯、80吨其它化学品、5吨轻燃气、5吨废料,按真正的物质平衡,10吨聚乙烯里只含有1吨再生聚乙烯,即10%。但是现在石化公司想要声称的是他们这10吨聚乙烯都可以认为是再生的,他们通过把物质平衡的概念高度抽象化,声称我原料用了10吨塑料裂解油,我的产品里就有10吨再生产品,你不用管我把这10吨放在哪里。他们这么做是有经济考量的,因为塑料裂解油的价格高于石脑油,而且塑料油可能会影响这个流程的转化率,造成整个产品的价值降低,这样的成本损失他们要通过产品提价从他们的客户那挣回来。
所有这些产品中,只有塑料的买家(最终就是品牌商),愿意出高价购买含再生原料的塑料,以实现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承诺;其他产品(如化学品)的买家是不愿意买高价产品的,提价只会赶他们会去别家购买。这么一来,这些石化企业就要把再生含量最大化地转移到聚乙烯产品中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来对冲由于进行化学回收带来的成本增加。他们的手段就“借用”了物质平衡的概念,说是借用,实际是改变了物质平衡内涵,而仅仅维持表面文字上相同的。当然,现在这个概念无法得到除石化企业外产业链其它企业的广泛的认可。
3.商业模式的挖掘
人类现在面临的塑料污染的危机不是人类第一次的面对危机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解决它的方案会是一个商业模式的第一次出现。人类生产生活的危机来自两方面,一是源头的自然资源的不足,二是终端的废弃物过多产生。这两方面的危机多次不断出现,如古时的粮荒、水荒;以及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遍地污水、粪便、垃圾和一百多年前发生在伦敦和纽约的大马粪危机。以前的解决方法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分别在源头开源和终端节流找到解决方案。而我们今天面临的塑料危机却来自两个方面,既有化石基资源的接近耗竭的危机,又有塑料垃圾的无处不在的污染危机,过去的直线思维可能无法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循环经济的思想便应运而生。
塑料的化学回收从理论上讲就是循环经济的一个良好方案,它把终端和源头联系了起来,以大规模地回收塑料垃圾,将其变成石油化工的原料来源,让资源在一个闭环中尽可能地循环,这是一个全新的解决危机模式。
然而正因为其新,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使其自行运转也是需要深入挖掘和探讨的。由于是闭环体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企业就必须紧密合作,必须考虑到和上下游企业的关系,而不仅仅如以前一样只关注自己所在的产业环节。在以前,石化企业只要关注石油开采和塑料粒子的生产,不需要考虑塑料的生命周期,包括塑料的回收和降解;而下游的回收再生企业也只是把废塑料做物理回收,再转化成塑料制品,他们也没有机会和上游石化企业直接沟通。化学回收打破了这种局部的界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不再是单向的了,原来的下游回收商也成为了上游石化企业的供应商,他们收集废塑料给裂解企业,裂解企业供应裂解产物给石化企业,这时候石化企业不能再如以前一样认为他们的原料供应(石油或石脑油)不成问题,塑料裂解油当前不可能具有石油产业的规模,石化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和回收再生企业合作,一起建设废塑料回收的渠道和规模,而且和塑料裂解企业合作制定裂解油必须达到的产品指标并投资这些企业提高他们的产能以与自己的原料规模匹配,这些都是原来石化企业不用考虑的商业模式。
回收企业也将面临如何收集新的废塑料流,而且回收流要具有规模化和统一性,不能再依靠分散的拾荒大军靠”人民战争“来完成回收工作,必须依靠工业化收集,这样才能提供性能一致的塑料裂解原料;塑料裂解企业也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以适应石化企业对其产品的质和量的要求,这将完全不同于他们以前做小化工炼油的概念。整个产业链都要进行合作调整,共同创造出一个新的多赢的商业模式。没有商业在闭环的驱动,化学回收做不起来。
4.政策的支持
化学回收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它的成长发展一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中外都是如此。这方面欧盟做得比较领先,这和欧盟国家资源相对有限、塑料污染压力更大有密切关系。在环保问题上,欧洲国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例如他们的塑料回收再生(物理回收)和焚烧比例都比其它国家高。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发布的“欧洲绿色方案(European GreenDeal)”中提出要在2050年把欧洲建成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大洲,并在2020年3月指定了具体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将解决塑料污染和海洋泄露作为工作重点,加速技术转型,将化学回收看作一个提升塑料回收再生的有希望的技术。当前欧盟虽然还没有制定关于化学回收的法律条例,但是一些提案已经产生,包括将化学回收列入塑料回收的大概念(与物理回收并列),并在厘清一些有关化学回收的概念,例如如何计算化学回收带来的回收率;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中如何应对化学回收。
美国也开始对化学回收进行深入研讨, 其环保署(EPA) 于2020年11月发布的国家回收目标为到2030年达50%,经过公开征询公众意见后,在最新的改版中趋于将化学回收计入回收范围。同时美国已经有包括德州,宾州,佛罗里达州在内的十几个州已经在立法上对化学回收做出了鼓励性的政策改动,将化学回收设施按制造企业进行规范,而不是作为固废处理企业规范。在美国对固废处理企业的规范比对一般制造商要严格许多。
国内现在化学回收的概念才刚刚开始,许多向政府的宣传介绍工作在开展。可以肯定的是政策支持是推动化学回收在中国成长壮大的关键因素,如果有了政策的支持加上制度的优越,中国很有可能在塑料化学回收领域为世界提供中国的方案,引领世界潮流。中国具有化学回收发展所必须的规模和市场,也有迫切的需要发现并广泛实施治理塑料污染的优秀解决方案的愿望和实践经验,化学回收在中国落地开花是可以期待的。
5.大众的接受
塑料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成为了普通消费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它的发展壮大最终都是由消费者买的单。当然,理性的消费者也是注意到了塑料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以及直接或间接对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他们也是愿意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的,然而他们首先要了解这些环境保护措施真实和实际的意义,才可能为其买单。现阶段塑料的化学回收对普通消费者还是一个相当新的概念,还没有真正的商业产品面试,极小规模的市场宣传产品除外。化学回收概念还主要是石化企业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许多环保优势还在被不断验证、解释和接受或调整的过程中,包括生命周期分析(LCA),物质平衡,塑料污染控制效果等等, 如何在产品包装上向消费者介绍等商业行为或规则制定也在起步探讨阶段。这中情形在欧美国家如此,在国内就更是如此,大众对化学回收的认知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育和宣传的过程。
五、化学回收在中国
塑料化学回收的发展在欧洲是最领先的,美国也紧随其后对塑料的化学回收进行了推动。这些工作主要是先有塑料行业发动,包括裂解企业,石化企业和品牌企业,然后是行业协会的参与,整合各方资源并起到向政府和公众宣传的作用,再后是政府的介入,包括政策的导向和标准的统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研究化学循环方式在回收城市生活源软塑包装废弃物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科茂化学回收研究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城投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苏州生活源软塑料废弃物化学循环”项目。本项目隶属于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委托的“重
遵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生态环境部的宣传精神,博奇环保充分展现了其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到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5月13日至19日)与全国低碳日(5月15日)的活动中。响应“绿色转型,节能攻坚”及“绿色低碳,美丽中国”主题,博奇环保持续深化其企宣部门发起的“低碳生活践行季”活动,倡导环
中国广东,4月18日,隽诺环保(Genox)和利安德巴赛尔今天携手宣布,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的塑料循环合资公司正式启动。以广东隽诺利安德巴赛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名,该塑料回收工厂将以机械回收的方式回收塑料废弃物,并生产利安德巴赛尔CirculenRecover聚烯烃聚合物。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
ChinaReplas202311月7日宁波|议程2023年11月7日浙江·宁波国际会展中心ChinaReplas2023第28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拥抱“黄金”时代or“巨变”前的宁静会议人数超800+,含聚合物公司、化学品公司、塑料制品行业、塑料改性企业、包装供应链企业、品牌商、大型环境公司、垃圾分类企业、回收公司、打包
Masotina回收厂位于意大利科尔西科,是欧洲最大的回收厂之一。该厂从生活垃圾中分选和回收塑料,共使用了32台陶朗AUTOSORT智能分选机,每年可处理25万吨消费后和商业废塑料。
陶朗委托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Eunomia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废弃物管理体系,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每年可减少27.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国龙在破碎、清洗、分选、造粒、片材生产、热成型等各个环节均引进了全球顶尖的生产设备,其中分选环节共引进了14台陶朗分选机。
19世纪,美国台球运动盛行,当时的台球制作原料是珍贵的象牙,由于象牙来源困难成本又高。台球生产商宣布,凡是发明出象牙的替代品,就奖励1万美元。
新邵县鸿泰再生资源拟总投资1200万元租赁新邵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两栋标准厂房建设“年产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3000吨PE蜡建设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681.92平方木,2栋生产厂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265.24平方米、2416.68平方米。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普及,众多汽车、家电及消费品品牌企业已做出承诺,将增加其产品及包装中的再生塑料使用。于是,大规模生产品质稳定的高端再生塑料,验证技术可行性,成了全球范围关注的焦点...近日,陶朗集团(TOMRA)和北欧化工公司(Borealis)宣布,双方合作的生活源废塑料高质化机械回收示范工厂正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4年重点工作清单,部署十大专项行动,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工作,现将《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4年重点工作清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10月31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情况。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马青骏: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成果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将发展海
内罗毕,2023年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公布了2023年度“地球卫士奖”获奖名单,一位市长、一家非营利性基金会、一项政府倡议、一家社会企业和一家研究委员会凭借应对塑料污染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变革行动荣获“地球卫士”称号。自2005年设立以来,一年一度的地球卫士奖一直颁发给在最前线
2022年3月,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5.2)一致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终止塑料污染的决议(第5/14号决议),授权到2024年制定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防止和减少全球污染塑料污染。目前,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会议(INC)已经举行两次,INC-2会议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各国授权INC秘书处起草一份“零草案”(Zero
3月20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详情如下: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的通知省级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和指导废塑料的环境管理,现批准《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364-2022)本标准自发布
2022年2月28日,来自170多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部门代表齐聚内罗毕,参加为期三天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UNEA-5.2)。大会采取混合模式召开,包括面对面会议和线上会议。在对乌克兰敌对形势加剧的担忧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发出立即停火呼吁的背景下,大会正式开幕。本届大会或将推动达成全球塑料污
当地时间3月2日,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大会第五届会议续会(UNEA-5.2)上通过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终结塑料污染,并在2024年前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决议将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防治考虑在内,包括其生产、设计和处置。“在地缘政治
农膜是继种子、化肥和农药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在我国应用广泛。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农用薄膜添加剂,可在环境中释放并污染环境。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应光国团队的副研究员张芊芊等全面阐述了我国农膜使用量及其塑料碎片的环境残留量,并评估了农膜使用全生命周期中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释放量和环境归趋。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0月21日发布有关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综合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大幅减少不必要、可避免和导致问题的塑料对于解决全球污染危机至关重要。加速推进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过渡、取消补贴、转向循环模式将有助于将塑料垃圾减少到所需的规模。
2024年3月1日,由环境商会主办的“2024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召开。同时,公布了由环境商会牵头会员企业共同起草的两份提案初稿,已报送全国工商联,将以团体提案形式提交全国政协会议。关于促进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的提案(初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面临着严重的塑料污染挑战。
完成温室气体类别一、类别二和类别三排放盘查,经第三方核验,合计401844.28吨二氧化碳当量;回收废旧塑料约20万吨,销售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约18.9万吨,生产生物基特种工程塑料约9100吨;年环保投入5640.23万元,累计4家工厂被评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6月26日,在上海举办的2023塑料价值链ESG发展
塑料的品种多,综合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塑料的人均消费量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了塑料原料生产、制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据统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我国塑料产量为1亿多吨,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产量超过7600万吨。
纵观全球,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塑料垃圾的治理力度像中国这么大。
相较于塑料制品产量已占据全球的1/4,目前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全球占比仅为4.6%,行业尚处于导入期
纵观全球,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塑料垃圾的治理力度像中国这么大。一、全球废弃塑料规模庞大,“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塑料是有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因此在农业、工业、建筑、包装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废弃塑料没有得到合理的、正确的
从计算结果来看,PBS的生产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塑料,能够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HA(聚羟基烷酸酯)、PGA(聚谷氨酸)等。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的塑料,主要包括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己二酸/对苯
2021年1月1日起,升级版“限塑令”正式上路。现如今,塑料及其制品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工农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无不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限塑令”再度升级,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1月11日,天眼查App发布《塑料行业发展报告》,用大数据揭示中国塑料行业发展情况。
相较于塑料制品产量已占据全球的1/4,目前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全球占比仅为4.6%,行业尚处于导入期。接近传统塑料两倍的价格仍然是阻碍可降解塑料市场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限塑令,可降解塑料的渗透节奏有望加快。淀粉基塑料使用量最大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
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有望达到千万吨级别市场随着全球及中国限塑乃至禁塑政策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场有望打开,十倍以上空间,有望达到千万吨级别市场。1、限塑政策加速推进亚洲地区有望成为全球生物降解塑料最大消费市场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订和出台了有关法规,通过局部禁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