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评论正文

薛文博等:我国大气环境管理历程与展望

2021-11-19 08:37来源: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作者:薛文博 许艳玲等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大气环境质量大气环境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jpg

03“十四五”空气质量管理思路

3.1 PM2.5与O3协同考虑

VOCs和NOx是O3的主要前体物,同时也是PM2.5的重要前体物,因此,二次PM2.5和O3生成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十四五”期间在继续加强PM2.5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必须加快补齐O3污染治理短板,实现PM2.5和O3协同控制。基于以上考虑,“十四五”期间需要从五个方面推进协同控制工作,见表2。

目标指标协同。“十四五”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在“十四五”目标制定时,既要继续大幅降低PM2.5浓度,又要有效遏制O3污染加重趋势。

控制区域协同。我国O3污染区和PM2.5污染区既有重叠,也有区分。“十四五”期间需要统筹考虑PM2.5和O3污染控制需求、区域传输规律等,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建立适应不同区域污染特征、排放来源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管理体系,推动区域整体空气质量改善。控制时段协同。在“十四五”期间,综合考虑PM2.5和O3两者的因素,加大季节性调控措施力度。总体以秋冬季PM2.5污染防治攻坚和夏季O3污染防治攻坚为重点,推动NOx和VOCs减排,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污染的季节特点确定攻坚重点时段。

减排措施协同。将PM2.5和O3的共同前体物NOx和VOCs的减排作为协同控制的重要落脚点,明确提出减排要求,采取多种减排手段,拓展减排对象领域,加大减排工作力度。科学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时段O3污染对NOx和VOCs排放的敏感性,并将其作为设计NOx和VOCs减排方案的重要依据,优化NOx和VOCs减排比例。

保障政策协同。在国家层面要加强统筹谋划,加大政策协调和引导力度,推动实施重大减排工程,通过多方协同合作,有效减少NOx和VOCs排放量,尤其是补齐VOCs防治在法规标准和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短板。在环境监测和执法等方面要以VOCs为重点加强能力建设,以适应更高的监管要求。

5.jpg

3.2 重点区域调整优化

《大气十条》和《行动计划》实施期间,我国先后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不断深化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组织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位于这两者之间的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环境问题逐步突显,由于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且承接了部分来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区域的高排放产业,PM2.5和O3等污染已经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城市相当甚至更为严重。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调整重点区域范围。此外,为了有利于省级行政部门的环境管理工作,建议同属一个省辖区的城市划入同一个重点区域(见表3)。

6.jpg

3.3 主要措施与重点工程

为了实现上述空气质量目标,结合“减污降碳”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进一步将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作为治本之策深入推进;同时将VOCs和NOx作为污染减排的重点,通过多污染物、多污染源的系统治理,进一步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而实现PM2.5和O3浓度持续下降。主要措施包括: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产品绿色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拟建项目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根据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及“三线一单”要求,因地制宜制定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标准。按照“疏堵结合、分类施治”的原则,推进产业集群综合治理。加快现有产能升级改造与布局调整,研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提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落后和过剩产能淘汰标准,严禁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能向非重点区域转移。积极推进含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

优化能源结构,加速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推动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以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满足能源消费增长需求。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控制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推动煤炭集中清洁利用,积极推进燃煤锅炉和小热电关停整合,加快工业炉窑燃料清洁替代,稳步推进北方地区安全清洁取暖。

优化交通结构,推动运输清洁高效提升。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加大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对煤炭、矿石、钢材、石油、粮食、建材、焦炭等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推广使用铁路、水路或管道方式;对中短途货物运输优先采用新能源车辆,加快国六车辆替代高排放老旧车;对城市货物运输主要采用新能源轻型物流车。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到20%以上,提高轮渡船、旅游船、港作船舶等使用新能源比例。积极推动车船升级优化,2021年7月1日,全面实施重型车国6a排放标准;2023年7月1日,实施轻型车和重型车国6b排放标准。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船舶第二阶段排放标准。采取经济激励、科学划定限行区域、强化监管等方式,大力推进老旧车船提前淘汰更新。

强化VOCs和NOx减排,促进环境治理提质增效。建议以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为重点削减VOCs排放;以工业炉窑为重点推进NOx减排,实施靶向治理和差异化管理。开展钢铁、水泥、焦化、玻璃、铸造、轧钢、石灰、矿棉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促进环境治理提质增效。强化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推进船舶港口及机场污染防治。

04主要结论

4.1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主要经历了消烟除尘阶段、酸雨与SO2控制阶段、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阶段和区域复合型污染防治阶段。

4.2 预计在低碳政策与末端治理共同作用下,到2035年全国PM2.5年均浓度将基本达到25μg/m3,O3浓度控制到130μg/m3以内,95%以上的城市达到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中长期大气污染物减排路线的设计中,建议将全国层面的NOx持续深度减排作为核心,将重点区域VOCs减排作为重要支撑,以实现PM2.5与O3的协同控制。

4.3 “十四五”期间,在巩固SO2、一次颗粒物减排的基础上,将VOCs、NOx减排为主要抓手,调整优化重点区域,推动PM2.5和O3协同控制。到2025年,实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不超过1%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柴发合.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回顾与展望[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3), 5-15.

[2]雷宇, 严刚. 关于“十四五”大气环境管理重点的思考[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12(4): 35-9.

[3]Zhang, Q., He, K., Huo, H. Policy: Cleaning China's air[J].Nature,2012,484(7393):161-162.

[4]王文兴, 柴发合, 任阵海, 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成就与经验[J]. 环境科学研究, 2019 (10), 1621-1635.

[5]柴发合, 段菁春, 云雅茹, 等. 深化总量减排 改善空气质量 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J]. 环境保护, 2012, 47-49.

[6]Ge, C., Chen, J., Wang, J., et al. China's total emission control policy : a critical review[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9,7(2): 50-58.

[7]Liu, J., Diamond, J. Revolutionizing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J].Science.2008,319, (5859): 37-38.

[8]蒋春来, 许艳玲, 薛文博. 科学建立减排体系 有效落实控制目标[J]. 环境保护, 2012(14): 42-44.

[9]王金南, 田仁生, 吴舜泽,等. “十二五”时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路线图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08): 70-74.

[10]薛文博,杨金田,陈潇君,等. “十一五”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环境效益评估[J].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11):1355-1360.

[11]许艳玲, 薛文博, 王金南, 等. 大气环境容量理论与核算方法演变[J]. 环境科学研究, 2018, 31(11): 1835-1840.

[12]雷宇, 段雷, 杨金田, 等. 面向质量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框架与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

[13]Pui, D. Y. H., Chen, S. C., Zuo, Z. L. PM2.5in China: Measurements, sources, visibility and health effects, and mitigation[J].Particuology,2014,13: 1-26.

[14]Anon. Cleaner air for China[J]. Nature Geoscience, 2019, 12(7): 497.

[15]雷宇, 金玲. 国家及主要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16, 8(06):109-110.

[16]柴发合, 王淑兰, 云雅如, 等. 贯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促环境空气质量改善[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6): 5-8.

[17]王金南, 雷宇, 宁淼. 改善空气质量的中国模式: “大气十条”实施与评价[J]. 环境保护, 2018, 46(02):7-11.

[18]贺晋瑜, 燕丽, 王彦超,等.我国PM2.5浓度分阶段改善目标情景分析[J]. 环境科学, 2019, 40(05): 2036-2042.

[19]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7500), 国家及主要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研究[R].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2016-2020.

[20]武卫玲, 薛文博, 王燕丽,等.《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环境健康效果评估[J]. 环境科学, 2019, 40(07):2961-2966.

[21]王金南, 雷宇, 薛文博,等.基于CREP的国家环境质量改善工程规划与管理: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例[J]. 环境工程, 2016, 34(12):64-68.

[22]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中国2060碳中和目标下的二氧化碳排放路径研究[R].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2020.

[23]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中国碳减排路径的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效益研究[R].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2021.

[24]Shi X. R., Zheng Y. X., Lei Y., et al. Air quality benefits of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795. https://doi.org/ 10.1016/j.scitotenv.2021.148784.

[25]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析报告[R].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2020.

[26]Xue, L.K., Wang, T., Gao, J., et al. Ground-level ozone in four Chinese cities: precursors, regional transport and heterogeneous processes[J]. Atmos. Chem. Phys., 2014, 14: 13175-13188.

[27]Li, G.H., Wei, W., Shao, X., et al. A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VOC emission sources to tackle air pollution based on VOC species reactivity and emission amounts[J]. J. Environ. Sci., 2018, 67: 78-88.

[28]Wang, Q.G., Han, Z.W., Wang, T.J., et al. Impacts of biogenic emissions of VOC and NOxon tropospheric ozone during summertime in eastern China[J]. Sci. Total Environ., 2008, 395: 41-49.

[29]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我国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中长期减排路线图[R].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2021.

文献来源:薛文博,许艳玲,史旭荣,雷宇.我国大气环境管理历程与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2021,(05):52-60.

DOI:10.16868/j.cnki.1674-6252.2021.05.052

作者简介:薛文博(1981-),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空气质量模型、空气质量精细化调控技术、大气污染与碳排放协同控制技术等研究

*责任作者:雷宇(1980-),男,研究员,从事大气污染特征识别、来源分析和控制策略研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大气环境质量查看更多>大气环境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