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政策正文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12-02 14:56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上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到,“十三五”期间,上海化学工业区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级,年均增长4.7%。利润总额五年累计907亿元,占园区建园来盈利总额的近80%,较“十二五”提高708.5%。上缴税金五年累计54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12.9%,占园区建园来税收总额的近60%。亩均产值、亩均税收、人均劳动生产率分别突破800万元、100万元、1000万元,名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茅。

到“十四五”期末,上海化学工业区预期年销售收入达1700亿元,累计上缴各种税收700亿元,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

化学工业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管委会机关各处室、所属事业单位、发展公司: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经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相关工作,认真按照执行。

2021年11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化学工业区(以下简称“化工区”)核心竞争力、推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指南及2035中长期发展展望》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化工区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见表1),多次荣获“全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五星级)”,全面迈入“从大到强、从强到优、从优到精”的迭代升级阶段,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1.jpg

1.经济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加快招商引资、推进产业迭代升级,经济发展呈现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十三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级,年均增长4.7%。利润总额五年累计907亿元,占园区建园来盈利总额的近80%,较“十二五”提高708.5%。上缴税金五年累计54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12.9%,占园区建园来税收总额的近6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5%,较“十二五”期末提升11.7个百分点。亩均产值、亩均税收、人均劳动生产率分别突破800万元、100万元、1000万元,名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茅。

2.安全应急防控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基础支撑、坚持主动预防,逐步形成了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和属地管理协调融合的大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健全“三级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全天候响应、全覆盖监控、全过程演练、专职化队伍保障的应急防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国首个危化品电子标签自动识别应用系统,园区职业病发病率0%、总体百万工时可记录损失工时事故率0.8,达世界一流水平。

3.生态环境质量治理历史最优。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末,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浓度(VOCs)为55.2微克/立方米,较“十二五”末下降46.6%;污染物PM2.5、PM10、氮氧化物、硫化氢和氨气浓度分别较“十二五”末下降33.3%、35.7%、34.8%、43.8%、29.6%。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开展重点企业指纹库建设,形成“企业报告—项目控制—独立核查—网络监控”的监管机制,重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率均达100%。

4.循环经济领先全国同行。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被评为全国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国家绿色园区、绿色化工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科思创、舒驰等公司获“国家绿色工厂”称号。出台化工区产业绿色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执行率为100%。“十三五”末,园区万元产值能耗较“十二五”末下降16%,能耗、耗水量、废气、废水指标领先全国同行业水平。建立“水厂—企业—污水处理厂—湿地处理系统—区内河道系统”的人工生态湿地废水处理及再利用系统,废水COD、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20%-30%、65%-85%、45%-55%。建设移动式光伏发电机组,年节能量达1.4万吨标煤,CO₂年减排量达3.9万吨。

5.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科创研发、成果转化、科创服务三大板块,成立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联盟,构建“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占地5.8万平方米的科创基地一期建成,朗盛亚太应用开发中心等项目落户。连续举办两届“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发布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专项扶持政策,开展诺奖科学家进化工区、法国科技之旅上海站等一系列海外合作交流活动。

6.公用工程降成本成效显著。持续推进公用工程综合服务融合化、配套服务标准化、价格管理透明化,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制定化工区公用工程价格指导意见,建立公开、透明的公用工程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协调机制。开展低压天然气经销体制改革,率先推动园区企业参加市直供电交易,累计节约能源成本超3亿元。推动管廊、水务、废料处置、码头、蒸汽等配套企业优惠让利、提供增值服务,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亿元。管廊公司编制的《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成为全国化工园区首个国家标准。

7.智慧化工园区示范单位创建成功。加快探索智慧化创新之路,获“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基地”等称号。加强智慧园区建设顶层设计,确定“1+1+3+6+X”的总体框架。发布园区《智慧政务信息系统资源交换接口标准》《智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范》,出台智慧园区建设工作制度、专项支持实施办法、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云计算中心、智慧公安、智慧消防、智慧医疗、智慧海事、智慧海关、智慧管廊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赛科、科思创、巴斯夫、华谊新材料等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全面开展。

8.营商环境全方位优化。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推进园区精细化管理,建立“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化三消防站工程、医疗救护综合大楼暨直升机停机坪等重点工程建成启用。道路大修、绿化提升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绿色共享通勤班车投运。推进“三个一批”行政审批改革,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制度,简化审批服务流程。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升级化工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

9.疫情防控成效全市领先。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预案,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取得“0”输入、“0”疑似、“0”确诊的阶段性成果。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出台《企业复工复产八条严管措施》等文件,加强车辆及人员出入园区管控,开展口岸船舶检查、卡口车辆排查,人员体温检测,累计防疫检查超过30万人次、出具健康证明6.8万张。建立“两防三保”工作组,发布《支持企业抗疫复产扩能、稳定增长预期、促进投资发展十条措施》,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在全市率先做到生产企业100%复产、在建工地100%复工。

10.共享融合长效机制形成。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共享共赢。联合长三角地区16家重点化工园区成立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联盟,编制长三角地区石化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金山、奉贤分区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推进分区管理水平提升,两个分区均入选国家绿色园区。构建“造血”长效机制,为金山、奉贤两区累计提供分享税收所得124亿元。持续推进“公众开放日”“好邻居、双结对”“爱心助医”等品牌活动,累计接待公众超过5000人次,年爱心助医惠及周边居民约2500人。

对标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水平,化工区在原料资源、科技创新、公用工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污染物排放总量有待进一步削减,区域交通、住房、医疗等服务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面临形势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更加凸显重要性,我国全面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科技创新核心地位以及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加大力度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都将促进化工区产业进一步迭代升级、激发新的发展动能。

与此同时,上海化工区发展也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安全环保管控难度加大、项目布局调整等诸多挑战。“十四五”期间,化工区将全面审视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条件,着力破解瓶颈问题,不断提升产业、创新、治理和资源配置水平,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等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四个论英雄”、数字化转型、提升软实力等要求,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水平,以服务落实“三大任务”、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为战略牵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一体化”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创新,打造精细、绿色、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化工产业,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贡献。

——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谋划,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打造与国际大都市相得益彰的化工区。

——放在双循环大背景下谋划,深度融入全球化工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化工行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

——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谋划,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践行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化工行业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

——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谋划,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助力长三角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放在上海市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谋划,服务和对接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品牌园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园区党建工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红线底线。统筹发展与安全,把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安全应急管理能力。

——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导方向。践行“双碳”战略,健全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化工园区。

——坚持把高端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引入高水平产业和项目,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学品产业新高地,成为上海、中国化工产业的名片。

——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根本动力。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核心,营造创新氛围,释放创新活力,健全综合创新体系,加快开启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征程。

(三)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化工区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水平,产业能级再上新台阶、绿色发展达到新高度、数字转型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成为新典范、文化建设展现新标杆、联动发展形成新模式、党的建设展现新作为,打造化工园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优结构的发展示范标杆,继续做好排头兵和先行者,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四)空间布局

根据园区“一体化”的开发总体格局以及“十四五”发展方向,按照“南重北轻、合理布局、产业协同”原则,围绕化工主体生产核心区域,外侧按照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方式规划电子化学品、新材料、生物医药、氢能、碳中和、化工科创等功能板块,进行产业引导。根据项目引进、开发进度、土地供应等情况统筹安排,为优质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主要任务

(一)做深主导产业,打造更高水平的先进制造标杆

1.推动核心产业高端化

对接国家和上海市战略需求,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为战略指引,以化工制造为核心,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见专栏1)。

专栏1上海化工区“1+5+2”产业体系

“十四五”,上海化工区对接国家和本市战略需求,围绕“两个基地”的建设目标,对标国际,进一步向“精细、绿色、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形成“主体产业引领、特色产业驱动、二三产业融合”的格局。

“1”是指大力推动现有企业产业升级,推广替代性材料、清洁低碳能源的应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5”是指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以聚氨酯、尼龙等为重点的新材料、生物医药、氢能、碳中和等领域,服务全市三大先导产业等重点产业以及战略任务。

“2”是指加快发展化工科创和总部、贸易、检测、金融等化工服务业。

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加快电子化学品专区建设,以光刻胶和配套材料、电子特种气体、湿化学品等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为重点,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骨干企业,培育新兴企业,新增3万平方米以上的专用仓储,联手华东理工大学设立“上海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形成包括创新、检测、验证等服务的产业生态,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电子化学品品种配套率达到70%,成为国内标杆性的电子化学品基地。对接《上海市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园区原料、试剂、溶剂等资源以及安全环保管理、公用配套等优势,以涉化关联的原料药、生物医药配套材料等为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为上海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提供支撑。对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降解材料、功能性材料等高端新材料以及专用化学品。对接“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结合化工区原料资源,推进碳捕集技术的应用,探索发展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聚碳酸亚丙酯、碳酸乙烯酯、甲醇等项目,为全市实现“固碳、减碳”目标提供支撑。

加快化工强链补链延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支持园区现有的企业加大力度开展技术改造、采用先进工艺,开展清洁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生物质及废物基原材料替代等。做好与上海其它石化基地的互联合作,保障原料、合成气等供应。支持园区主体企业,用好现有的乙烯、丙烯等资源,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探索加强原料保障,研究补齐聚氨酯等产业链中的关键链条,推进己二腈等重点项目,充分利用园区MDI、尼龙等原料资源,强化与重点企业合作,引入下游应用材料企业,延长聚氨酯、尼龙等核心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聚氨酯、尼龙基地。发挥化工区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利用好化工区岸线、码头、仓储等配套资源,推进化工总部、检测、贸易、投资等服务业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化学工业区查看更多>化工产业查看更多>上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