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11月30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
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要求,推进我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我局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意见。
征集时间:
自公告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0日止。
征集方式:
有关意见建议可以通过访问本页面填写提交。纸质信件请邮寄至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路422号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邮编:430021,来信请注明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建言。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11月30日
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1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取得的进展
1.1开展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专项战役
1.2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1.3持续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管理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十四五”面临的新形势
2.1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十四五”面临的新形势
3规划总体要求
3.1指导思想
3.2规划原则
3.3规划期限、范围和对象
3.4规划目标及指标
4重点任务
4.1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
4.2提升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4.3保障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
4.4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收贮运体系
4.5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的监管机制
4.6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4.7推动“无废城市”创建
5保障措施
5.1强化组织实施
5.2加强科技支撑
5.3加大投资力度
5.4加强宣传引导
5.5开展考核评估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十四五”时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武汉建设的关键期。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关,是整体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统筹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既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打造长江大保护典型城市、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为了切实加强武汉市“十四五”时期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编制本规划。
1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取得的进展
1.1开展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专项战役
1.1.1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
武汉市印发了《全市环保系统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武环办〔2018〕8号),对各类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和处置能力开展排查,排查各类废物产生量、类别、贮存、流向等情况以及企业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的守法情况。
1.1.2持续开展“清废行动”
武汉市持续开展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完成“清废行动2018”中督查组交办武汉市问题点位整改,问题全部摘牌销号。对“清废行动2019”督查组交办武汉市的疑似问题点位开展核查,其中确认存在问题的点位均已完成整改。
1.1.3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
武汉市印发了《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武环办[2019]17号),现场核实堆存场所中固体废物“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问题,督促存在问题的堆存场所全部完成整改。将工业固体废物堆场排查整治工作列入日常环境监管内容,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巡检,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执法。通过组织“回头看”,抽查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三防”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堆场,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整改。
1.2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1.2.1补齐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短板
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市共计21家企业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不含医废处置单位),其中10家企业具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合计可利用或处置20类危险废物;13家企业具有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
2019年武汉市完成了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能力和设施运行污染防治状况评估。通过分析武汉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与危险废物产生情况现状,为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布局提供参考。
1.2.2推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按照《“十三五”湖北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鄂环办〔2017〕75号)有关要求,武汉市连续开展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年度性督查考核,将规范化管理作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的重要抓手,推行随机抽查、深度核查、常规检查、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环境监察模式,加大抽查考核力度和频次,督促相关企业对存在的危险废物环境问题进行整改。
1.2.3实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
“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印发了《武汉市生态环境系统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武环办〔2020〕18号),建立了武汉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单位清单、经营单位清单和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开展了危险废物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对全市部分重点涉危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贮存仓库隐患排查评估工作。积极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要求,规范危险废物贮存行为。
武汉市进一步强化对危险废物产生、处置等重点企业现场执法,排查和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行为,对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企业进行立案查处。
1.3持续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管理
1.3.1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
武汉市依托宝武环科、武新建材、春笋、北新建材、亚东水泥等重点企业,形成高炉渣、钢渣、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建筑废弃物等循环利用产业,全市大宗工业固废已实现全量化利用。武汉市着力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4月,青山工业区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验收,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形成具有典型推广意义的循环经济“青山模式”。此外,2019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港经济开发区、阳逻经济开发区、江夏经济开发区、蔡甸经济开发区获批成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各项重点工作和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1.3.2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武汉市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十三五”期间通过审核验收企业109家。关停武汉中东磷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0余万吨,督促武钢资源集团乌龙泉矿业有限公司推进无尾矿山项目减少尾矿排放。
1.3.3工业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2020年,武汉市完成全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按照新《固废法》要求,将工业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要求产废单位在排污许可证中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和利用处置等信息。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十四五”面临的新形势
2.1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布局需完善
2019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武政办[2019]8号),规划在青山区、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区域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目前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均未建成投运。部分企业产生的固废无法实现就近处置,远距离的收集和运输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风险。区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布局急需完善。
2.1.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新《固废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及信息化监控的要求。由于武汉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错报、漏报、虚报、瞒报现象仍然存在,导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底数不清,目前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还不能实现全过程管理。
2.1.3固体废物非法倾倒行为仍有发生
武汉市开展固废大排查、“清废行动”等专项行动,扭转了固体废物非法倾倒现象,但固废战役“回头看”工作中发现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行为仍有发生,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周边无人居住且有道路通行的地点。
2.1.4危险废物无害化保障能力不足
武汉市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在具体危险废物类别的分布上不均衡,武汉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单位仅具备处理其中19个类别危废的能力,现有处理单位对部分类别处置能力不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中对危险废物柔性填埋场有了新的入场要求,部分危险废物需进入刚性填埋场填埋,而武汉市目前无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武汉市目前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压力较大。
2.1.5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不足
目前武汉市危险废物整理综合利用率较低,从行业利用情况来看,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利用率较低;具体危险废物类别中,除了废酸(HW35)、精(蒸)馏残渣(HW11)、含铜废物(HW22)、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08)、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HW06)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他类别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较低。
2.1.6危险废物收集体系不健全
目前武汉市尚未建立危险废物分散源规范化收运体系,现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对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意愿不强,分散源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无法实现积极主动收集。
武汉市社会源危险废物收运体系不够健全,社会源危险废物管理难度大,汽车、电动车维修行业的废矿物油、废铅酸电池的集中收集率较低。
2.1.7危险废物监管能力不足
一是经营单位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全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以私企或小型股份制公司为主,存在资本实力较弱、人员流动性大、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二是产废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规范化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缺乏专职人员从事危险废物管理,导致申报登记、废物台账管理、转移联单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规范。三是基层监管力量待加强。全市涉及危险废物性质复杂、种类繁多、量多面广,而基层环保技术力量薄弱,危废管理队伍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缺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危险废物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技术对危险废物的贮存、转移、处置实施全过程监督。
2.1.8危险废物鉴别能力不足
武汉市专业危废鉴别技术能力不足,目前全市仅有少数几家机构具有危废鉴别资质和鉴别能力,且鉴定危险特性类别不全。因此,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产危废企业选择委托市外机构进行危废鉴别,危废鉴别难度大,效率低。
2.2 “十四五”面临的新形势
在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同时,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二是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一步巩固并完善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非法处置固体废物法律制裁措施,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是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为全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同时,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工业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防控难度持续增大,“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持续增加,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凸显,带来的环境风险也相应增大,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压力增大。二是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存在利用处置能力不足、收运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与新固废法和“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规划总体要求
3.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等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防控环境风险,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加快建设美丽武汉。
3.2规划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解决当前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不足、收运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加快制度、机制和模式创新,推动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建设长效机制,保障生态安全。
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统筹本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武汉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相融合。综合考虑各区固体废物产生种类、数量和分布,在全市范围内对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统筹规划布局。打破区域限制,优化布点,在合适地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规模化、多功能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坚持安全处置,防控环境风险。重点落实固体废物申报、台账管理等制度,积极完善配套政策制度,构建生产、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等环节环境风险可控的管理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管控工业固体废物各领域、各环节环境风险。
3.3规划期限、范围和对象
规划期限:2021~2025年。
规划范围:武汉市行政区域,包括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湖风景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规划对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
3.4规划目标及指标
总体目标:补齐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能力短板,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收贮运和监管体系,防范工业固体废物环境风险,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努力实现无废城市相关要求。
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底,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基本满足全市需求,健全工业固体废物收贮运体系,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危险废物安全监管与环境监管联动机制。到2025年底,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满足全市需求,收贮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充分保障,技术和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规划指标。结合《“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及国家、省、市相关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要求,本次规划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2方面共设置3项规划指标。
武汉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指标表
4重点任务
4.1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
4.1.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
对照新《固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对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过程中严格审查项目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案。从严审批危险废物产生量大、全市区域范围内无配套利用处置能力的项目。
加大环评文件抽查和复核力度,对环评文件错评漏评工业固体废物、提出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方式不符合规定的,以及未按环评及批复文件严格落实处置利用设施的建设项目,采取专项论证、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必要的补救方法,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4.1.2 推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源头减量
支持研发、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鼓励第三方机构为工业企业固体废物源头分类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企业科学制定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处置方案。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减少低价值、难处理的废物产生量,对产生量大、无法落实处置去向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等措施。
4.2提升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4.2.1推进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鼓励显著提升生产工艺水平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改建项目和本市能力不足的危险废物类别综合利用新建、扩建项目。鼓励大型企业或工业园区内部利用危险废物,积极试点危险废物“点对点”利用改革工作。鼓励企业将有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降级梯度使用,推出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工程。
4.2.2提升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效率
推进钢铁行业钢渣、氧化铁皮、含铁尘泥等全量、高附加值利用。推进电力行业粉煤灰全量利用,鼓励利用脱硫石膏生产建筑石膏、纸面石膏板等新型墙材。建材行业推广矿渣水泥、钢渣水泥、干粉砂浆等新产品,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理工业固体废物。装备制造行业推进废油、废乳化液、废渣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食品加工行业推进麸皮、酒糟等副产物深加工利用,积极利用废渣、废液生产饲料、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沼气)等。
4.2.3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推动固废资源高值化利用。推动大宗工业固废利用产业与绿色建材、新型墙体材料、装配式建筑等产业耦合发展,推广利用大宗固废生产绿色无熟料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干混砂浆、轻质保温墙板、混凝土PC构件、海绵工程材料等。
推动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规模化水平,建设3个综合性分拣加工中心,采用精细化、流水线分拣工艺流程,自动化破碎、打包技术装备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推进报废汽车、废旧电器电子拆解线工艺设备提质改造,推行智能化与精细化拆解。推进回收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再生资源回收平台、旧货线上展示交易平台。
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以青山区、江夏区、阳逻开发区等为重点,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行动,聚焦粉煤灰、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废石、尾矿(共伴生矿)等重点品种,开发和推广一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及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引导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
4.2.4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出台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导意见和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技术指引,推进工业园区实行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化改造,推动新建园区循环化建设,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结合武汉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推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港经济开发区、阳逻经济开发区、江夏经济开发区、蔡甸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同时,积极开展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硚口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申报工作。
4.2.5加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创建力度
创建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按照循环经济水平高、特色亮点突出、经济社会效益好、可推广可复制原则,组织开展国家、省和市级试点示范创建工作。通过试点示范工作,形成一批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
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严格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推动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印染、电镀、有色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制定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鼓励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差异化奖惩机制,探索推进区域清洁生产工作。根据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情况,评选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示范企业。针对钢铁、化工、电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着力从“培训、评估、培育、创建”四个方面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培训引导,强化企业认识,激发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的积极性。组织开展“绿色工厂”示范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绿色工厂”。
4.3保障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
4.3.1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合理配置
依据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预测产生量及分布情况,在青山(化工)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等区域推进建设区域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升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形成与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相匹配的处置能力,同时实现就近处理的布局,减少环境安全风险。
4.3.2推动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合理布局工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提升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补齐工业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短板。推进危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危废处置、安全填埋场的项目的建设。
鼓励危险废物处置企业提标扩能,按照“提高标准、合理布局、适度超前、有序竞争”的原则,支持现有经营单位提标升级、合理扩大处置规模和类别,充分发挥利用处置能力,提高运行负荷率;鼓励采用投资多元、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和经营模式,引进国内处置技术先进、运营管理水平高的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标准高、规模大、水准一流的处置设施。
4.3.3开展利用处置研究
研究废盐、废催化剂等难处置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利用处置技术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行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循环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学研结合,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
4.4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收贮运体系
4.4.1强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与贮存
指引企业对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相关要求,建设符合规范且满足需求的贮存场所,实行安全分类存放。依托国家级四大工业园区布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暂存点,探索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解决小微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运输难、无处置出路问题。
4.4.2完善工业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转运体系
加强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和规范贮存,在四大国家级工业园区,推进收集中心建设,试点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规范微小型工业企业产生的小宗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以及转移,推动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专业化、规模化和园区化,发展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和预处理服务。试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非跨区域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收集贮运试点,完善社会源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转运体系。规范铅蓄电池和废矿物油回收网络体系。以铅酸蓄电池为试点,逐步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有条件的生产企业依托销售网络和渠道回收其产品使用产生的危险废物。
4.5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的监管机制
4.5.1提升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化水平
依托省固体废物申报登记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企业网上报告数据质量抽查核查工作机制,持续摸查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底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逐步提升工业固废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完善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转移联单、许可证等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依法公开危险废物相关信息,加强信息交流。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事中事后环境监管,归集共享各类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防范苗头性风险。整合现有智能监控手段,逐步推进危险废物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依法推动固体废物产生企业申领排污许可证,落实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和环境管理要求,建立环境管理台账,按要求定期上报执行报告和开展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
4.5.2完善固体废物管理规范化体系
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和定期考核制度,落实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分类管理、申报登记、经营许可、管理计划、转移联单、应急预案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要求。将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情况纳入对各区环境保护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督促落实监管责任。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将违法企业纳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违法失信名单,实行公开曝光,开展联合惩戒。
4.5.3完善危险废物监管源清单
试点危险废物企业源清单分级管理,依托“无废城市”创建契机,建立危险废物污染特性、处置和管理模式的分级模型,按照废物特征和对象划分管理程度,将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环境风险隐患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产废行业或企业作为优先重点管理对象,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监管重点源清单。
结合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对产废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等社会源危险废物监管清单。
4.5.4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
推进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有效衔接。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及《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加大涉危险废物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技术校核抽查比例,长期投运企业的危险废物产生种类、数量以及利用处置方式与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不一致的,按现有危险废物法律法规和指南等文件要求整改。构成违法行为的,依法严格处罚到位。结合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依法将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将危险废物日常环境监管纳入生态环境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内容。
4.5.5加大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执法力度
持续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开展相关企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督促企业按照相关标准逐一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落实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污染防治措施。推进尾矿库污染防治,加强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控尾矿库环境污染风险。
严格落实《湖北省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和《武汉市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全面摸排全市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来源、产生量、流向等情况,掌握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底数,规范废铅蓄电池和废矿物油贮存、利用、处置管理,严厉打击涉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产废明晰、回收有序、利用合法、监管有力”的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全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武汉市生态环境系统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武汉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和整治全市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严格源头管控,严厉打击和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违法行为,防范化解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4.6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4.6.1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机制
充分利用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专项调查结果,结合现场检查信息,加大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风险管理,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提供预警预报预判。对危险废物存在超期贮存、环境风险突出的企业以及污染场地等情况进行风险排查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4.6.2提升危险废物环境应急响应能力
提升企业环境应急响应能力,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专项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件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内容,企业应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急处置的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建设,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龙头企业纳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4.6.3强化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
加强化工园区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与《武汉化学工业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衔接,完善园区应急机构体系,完善园区安全环保消防应急管理平台,实现应急平台与园区企业中控中心互联互通,对重大危险源、重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深入排查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隐患,督促落实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一园一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要求。鼓励化工园区建立危险废物智能化可追溯管控平台,实现园区内危险废物全程管控。
4.6.4加强危险废物鉴别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通知》,强化产废单位危险废物鉴别主体责任,指导产废单位主动开展危险废物鉴别。推动危险废物鉴别能力建设,鼓励科研院所、高校、规范化检测机构开展危险废物鉴别相关工作,指导危险废物鉴别单位规范开展危险废物属性鉴定。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和省级生态环境厅,推进危险废物鉴别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强化危险废物鉴别组织管理等各项工作,促进本地危险废物鉴别能力的提升。
4.6.5建立部门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落实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污染环境防治、安全生产、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监管职责,建立监管协作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生态环境执法检查中发现涉嫌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的问题,应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发现涉及安全、消防等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将线索移交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4.7推动“无废城市”创建
积极推进全市 “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推动提高全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探索出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5保障措施
5.1强化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固体废物“十四五”污染防治规划,切实把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部门,推动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加强各区、各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机制,及时共享相关信息。
5.2加强科技支撑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手段,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处置过程信息的跟踪和可追溯。鼓励和扶持企业实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与清洁生产技术相结合,增产增效,降耗减废,通过更新设备,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排放。鼓励环保产业及其他行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重点研究、开发、推广、应用适合武汉市的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技术与设备。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和省厅,推进危险废物鉴别专家委员会及危险废物应急处置高级别专家组成立工作,加强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
5.3加大投资力度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的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组织落实建设资金。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投资和运营,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合理制定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产业化发展,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项目按相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政策。
5.4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常识、现状、发展趋势的社会宣传,塑造典型示范,让社会全面了解认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要性,促进公众参与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和监督。通过公开违法典型案例,引导广大企业自觉履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主体责任,同时提高公众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认识和法制观念。鼓励将举报工业固体废物法转移、倾倒、处置等列入重点奖励范围,提高公众、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
5.5开展考核评估
将工业固体废物“十四五”污染防治规划指标和主要任务纳入绩效考核和环保责任考核体系,督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规划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在2023年和2025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12月2日,赣州市行政审批局发布信丰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信丰县掺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含生活污泥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批准公示,为协同消纳信丰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解决信丰县及周边部分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难题,建设单位拟对现有工程(信丰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本月全国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度条刷新,工程建设方面,从月初的乐清市生活垃圾焚烧二期扩建项目首车垃圾进场到祁东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成功,再到石河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火一次成功,完成多个重要建设节点。此外,也有多个项目环评有了新进展,汇总如下
为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多发频发态势,生态环境部自2018年起陆续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并于2024年部署开展长三角地区“清废行动”整治情况“回头看”。通过创新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结合信访举报线索,实现固体废物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排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发布三穗生活垃圾发电项目掺烧一般工业固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公示,项目利用三穗生活垃圾发电项目1台600t/d机械炉排焚烧炉+1台中温中压余热锅炉+1台1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在不影响生活垃圾处理的前提下进行掺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协同处置,掺烧量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大名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掺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污泥项目的公众参与公示,项目依托现有生产设施,掺烧符合入炉焚烧要求的一般固废及污泥,同时对现有余热锅炉、渗滤液处理装置以及除盐水处理系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黑龙江人大发布《黑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黑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4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0月31日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公示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共评选出36个案例作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推荐案例,包括工业固体废物领域6个、危险废物领域5个、农业固体废物领域5个、生活垃圾(包含厨余垃圾)领域9个、再生资源领域6个,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
根据《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我公司就公司提取药渣处置项目进行招投标,请投标单位按本招标文件规定提交投标文件。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固废处置项目。2.项目要求: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对我司固废(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赫章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公示,项目建设1条处理规模500t/d的焚烧线,配置1台中温次高压余热锅炉(6.4MPa,450℃)+12MW中温次高压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6.3MPa,445℃),年发电量7839万度。在不影响生活垃圾焚烧炉污染物排放达标和
9月2日,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发布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协同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项目审批公示。据了解,该项目依托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有4台750t/d生活垃圾焚烧生产线及其配套设备,在保证原项目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基础上,掺烧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经鉴定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光伏设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芜湖市繁昌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项目招标,合同估算价3410.31万元,本工程为EPC总承包,填埋场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场地清理及修整、防系统、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地表水导排系统、雨污分流设施、临测设施、坝体填筑、封场覆绿及其他辅助工程。
近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的方式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负责管理,实施期限为2024年—2027年。期满前根据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境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湖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征集湖南省工业领域鼓励发展的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其中先进环保领域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处理、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材料和药剂、环境污染应急处理、环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8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行动方案对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作出总体要求,到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到2027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在
为加强警示宣传,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梳理了6起涉及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土壤、水、噪声等领域的典型案例予以公布。本次公布的案例中,崇左市通过群众举报发现并查处自然保护地内环境违法行为;南宁、防城港市对相关违法行为适用“双罚制”对单位和责任人分别处罚,梧州市同时对产废单位、受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昆明市磷石膏污染防治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为完善昆明市磷石膏污染防治管控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根据昆明市2024年度政府规章立法计划安排,《昆明市磷石膏污染防治办法》列为2024年度政府规章预备类项目。结合昆明市实际,市生态环境局草拟了《昆明市磷石
2023年惠州市产生固体废物总量4840.75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53.54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62.67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27.28万吨,建筑垃圾产生量为3598.32万吨,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67.36万吨,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为31.58万吨。惠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详细情况如下。一、一
近日,黑龙江省发布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及地下水修复与管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生态环境监测、碳达峰碳中和、生物环保等相关技术,详情如下: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
2023年安康市产生固体废物总量593.55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7.20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18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4.48万吨,建筑垃圾产生量为168.61万吨,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5.93万吨,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为5.15万吨。安康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详细情况如下。一、一般工业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为建立健全赣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监管体系,高质量推进赣州“无废城市”建设,赣州市生态环境局结合本市实际,细化上位法有关制度、总结实践经验、创新管理机制,起草了《赣州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意见的单位或个人可通过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韶关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已经韶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并经韶关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审查号:韶法审〔2024〕1号,现予以发布。韶关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1月12日韶关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第一条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充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通知,合计23项,其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包括有机工业固废湍动床气化焚烧技术、多仓式有机固废机械强化快速腐熟技术等技术,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领域包括污染砂性土壤快速分选淋洗一体化装备、煤矿酸性
2024年11月26日,郧西猛狮清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兴均、总经理助理陈宇赴正泰安能数字能源有限公司武汉事业部洽谈战略合作事宜,双方就户用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及电站运维业务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意向。此次合作,旨在整合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开拓武汉周边户用光伏市场,提升项目建设与运维的效率与
近日,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环卫作业服务项目公开招标,最高限价1675.75万元,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一年,合同期满后招标人可根据预算安排及考核情况决定是否续签下一年度合同,最多续签两次。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环卫作业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环卫作业服务项目招标项目的潜
11月19日,湖北武汉供电公司总承包建设的武汉庆云110千伏“零碳”变电站投运。该变电站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全寿命周期内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万吨。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是,该站采用天然酯变压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等环保电气设备,通过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分析控制碳排放关键环
近日,武汉110千伏庆云变电站成功投运!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零碳”智慧示范变电站,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由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建设。投运后,该站将保障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稳定供电,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王肩雷西门子能源有限公司电
在武汉有购买、消纳绿电需求的企业,接下来的整个申购过程将变得更加便捷,享受到的服务也将变得更加精准、完善。11月18日,武汉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这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接下来,武汉市还计划在武汉各个城区设立绿电绿证服务站,为具有绿电需求的企业送去更贴心的服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18日,武汉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揭牌。据了解,这是湖北规模最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今年1至10月间,湖北省武汉地区绿电交易累计完成量10.22亿千瓦时,约占全省绿电交易量的74%,同比增长12倍;绿证交易完成0.92万张,约为全省的20%。
11月14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在湖北武汉与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座谈,双方就持续深化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会后,李富民、盛阅春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吕庭彦、王昕伟,武汉市委常委、副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武汉市蔡甸区2024-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服务项目中标结果公示,武汉环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为1953.98万元,服务期1年,服务期满,经采购人考核合格,可续签次年合同,合同最多续签二次,总中标金额近6000万元,公示如下:一、项目编号:GHGC-ZFCG-2024001;二、采购
11月1日,武汉新城梧桐湖片区污水收集管网更新改造项目(EPC)招标公告发布。该项目对梁子镇、东沟镇污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污水管网延伸覆盖及污水提升泵站。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1、污水管网。全区管网建设总长度45.74千米。2、污水提升泵站1座。3、道路路面破除及恢复。本次招标工程投资额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武汉市地方标准《绿色项目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项目评价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基本条件、评价指标、评价程序和评价等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武汉市开展绿色项目的评价工作。其中绿色项目是指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具备节
武汉梁子湖应急水厂项目总造价约11.53亿元,应急最大供水规模50万吨/天,主要包含取水工程、水厂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及排泥水处理及相应配套设施。截至11月4日,项目部累计完成土建施工50%,本次“大干100天”计划已完成42%。目前,项目取水泵房下部结构施工完成,综合辅助车间框架结构施工完成,1#、2#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