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二、生态保护和修复关键技术攻关
加强相关行业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科技创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建设。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探索实行揭榜挂帅制,吸引顶尖专家团队参与科技创新。
(一)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1.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基础理论研究。推进重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研究,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模式、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技术规范、生态调查监测评价预警和生态系统模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和风险评估、不同尺度与层级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价、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研究。
2.国土绿化及林草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森林生态保护与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困难立地造林、城市森林服务功能优化提升、退化草原修复、退化湿地修复、乡土珍稀树种草种扩繁、自然保护地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境恢复等关键技术研究。
3.水土保持、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率、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与水沙变化、黄土高原植被适宜性分析评价、长江经济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技术体系、“流路-陆地-近海”三位一体的生态调度技术、沙化土地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岩溶关键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石漠化演变机制、石漠化治理技术体系等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
4.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统筹开展典型河湖、重要鱼类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地下水超采区修复、水平衡与生态系统、水工程生态效应研究,推进流域水安全、地下水系统治理保护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创新等领域研究,重点突破湖库生态系统失衡与水华暴发机理、开放水域水生植被恢复等技术难点。
5.基于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研究。持续推进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湿地和砂质岸线等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技术,以及生态系统减灾功能和效益研究,开展重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与监管技术研究。
6.生态保护和修复气候可行性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国土绿化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开展不同气候区适宜的林草种类、生态质量提升气候可行性、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气候可行性、生态灾害综合治理气候可行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以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气候效应等方面研究。
7.防灾减灾重点技术与产品研究。围绕森林草原防火、雷击火监测、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野生动物致害防控、沙尘暴灾害监测预警等实用技术研究,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8.生态保护信息化应用技术研究。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地面核查技术示范,建立自动识别的影像特征标志库。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规模研究,完善和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技术体系。加强林草大数据智能采集与融合技术、水土保持监测关键技术与方法、水土保持图斑智能解译技术、地下水超采治理智慧管控模型等相关领域信息化应用技术研究。
9.重要装备研发。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装备研制,着力补齐核心软件、高端设备等突出短板,提高生态保护修复装备的机械化、智能化、一体化水平,降低装备成本,提升装备保障能力。
(二)标准规范建设
1.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标准制修订。以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为导向,完善相关领域标准体系,重点建立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制定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工作指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监督评估技术指南以及生态破坏事件分级标准。
2.完善林草生态保护和修复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林草资源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湿地保护、森林草原防灭火、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管理监测等相关技术规程或标准,建立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标准体系。完善沙尘暴监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防沙治沙、国家沙漠(石漠)公园建设、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调查监测与评价等技术规范或标准。
3.优化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补充完善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河湖生态补水、生态流量(水量、水位)确定与保障、河湖生态复苏、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标准体系。针对水土保持规划、防治、监测、监管、评价等工作内容,及时开展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制修订。
4.建设海洋遥感监测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遥感监测标准和数据质量管理规范,形成可操作性强、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流程规范的标准和规范体系,提升海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的规范化和数据质量。
5.完善生态气象监测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遥感监测、大气成分观测、大气本底观测、生态气象观测装备及观测技术方法等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健全生态气象监测标准体系。
第四章 全面提高自然生态监测监管水平
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监测监管,构建国家-地方互联互通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管平台,提高工程实施、动态监管、绩效评估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森林、草原、河湖、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评估与监管能力,强化冰川、冻土监测、外来入侵物种和海洋生态监测预警工作。
一、“双重”工程监测监管平台建设
(一)构建重大工程监测监管系统
依托自然资源“一张图”与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数据管理,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信息系统管理、集成展现和深度挖掘。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监测监管专题应用,提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信息汇集、监测预警、绩效评价、智能辅助、信息共享等核心功能模块,持续丰富信息获取和共享渠道,通过设立端口,对接各部门、各行业相关数据,推进各类数据共建共享,构建国家-地方互联互通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管平台。对《“双重”规划》确定的 7 个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自然保护地建设重大工程实施动态监测。提升生态保护修复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
(二)完善行业监管平台
加强林草生态网络感知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林草生态网络感知体系,促进实现林业、草原、国家公园等重点领域动态监测、智慧监管和灾害预测预警,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上图、绩效评价等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治数据库和信息管理设施,优化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全国水土保持监测评价、监督管理等系统,完善水生态监测体系和信息平台,提高河湖、地下水监管能力。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能力建设,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智能化、精准化监管水平。加强深海极地生物资源信息管理,支撑深海极地科学考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加强国家和区域层面生态质量综合监测,搭建科学合理、分工明确、互为支撑的工作机制,促进统一规划布局生态保护和修复监测评价工作,建立多部门联合的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及时跟踪掌握生态格局、功能、生物多样性状况及生态胁迫情况,实现监测数据部门共享。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以及其他有关调查成果,完善国家生态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功能持续向好为导向,系统开展全国、重点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等不同尺度生态质量监测评估和监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鲁环字〔2025〕18号各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林业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现将《
3月6日,山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融合发展EOD项目EPC资格预审公告发布。本项目采用“生态治理+产业开发”EOD开发模式,主要实施5个子项目,生态治理部分主要实施涛雒镇域河道生态修复项目、海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项目。计划投资额:约284500.00万元。公告如下: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洋
2月28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5年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名单,详情如下:2025年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名单续建项目(一)农业水利项目玉门市疏勒河引水工程阿克塞县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会宁引洮二期农业灌溉水源配套工程白银市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及生态修复建设项目天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国生态质量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到2035年,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体系全面建立,现代化生态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建成
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中积极开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探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一是深入推进水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区域水权交易、取水权交易、灌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部署,加快构建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样地设置方案》,在全国共布设16400个样地,基本实现县级行政单元全覆盖,补齐地面生态质量监测短板。结合已布设的171个生态质量
1月8日,山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融合发展EOD项目招标计划发布。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融合发展EOD项目主要实施5个子项目:现代渔业综合产业园区项目、海水养殖绿色工厂建设项目、涛雒镇北部片区生态养殖供水项目、涛雒镇域河道生态修复项目、海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项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2024年12月31日发布《长春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求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筑牢以西部防风固沙林带、东南部大黑山山脉生态保护带和北部松花江河廊保育带支撑的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系统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物多样性
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生态福地美丽福州”建设规划纲要(2023—2035年)的通知,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绿色发展“一个样板”,全方位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美丽风尚“六大标杆”建设
12月26日,安徽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绩溪段)生态治理修复与绿色产业升级(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发布。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7.49亿元,共有5个子项目,以新安江流域水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为生态环境治理目标。公告如下: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
2024年12月16日,南水北调生态环保公司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环科院”)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间,公司董事长董向阳与环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海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公司总经理陈炜、副总经理姚宛艳,环科院纪委书记梁恒、总工程师张孟衡、首席科学家丁焰出席签约仪式。公司副总经理
生态环境部8月6日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等3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申报内容包含“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详情如下: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重点推进110余个海湾建设美丽海湾,探索推进厦门市等7个城市全域建设美丽海湾,推动美丽海湾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制定印发《方案》是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的重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重庆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其中提出全力谋深做实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有形载体和有效抓手,奋力谱写美丽重庆建设新篇章。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准确把握实现“双碳
2023年11月20日,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执董会批准了湖北黄冈大别山生态保护和近零碳绿色发展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89亿欧元,其中亚行提供约1.90亿欧元(2亿美元)主权贷款,国内配套资金约1.99亿欧元。亚行贷款期限25年,含6年宽限期。项目旨在改善大别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生计机会和气候
近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将“嘉兴南北湖未来城EOD项目”推送给国开行等十大金融机构,标志着该项目已成功纳入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库,步入融资及建设等实质性推进阶段。这是嘉兴市首个EOD项目,也是浙江省首个以地市级名义申报入库的EOD项目。来了解项目吧~南北湖未来城EOD项目投资
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6月2日印发《贵港市2023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方案》,设定完善目标责任体系与生态制度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系统保护等目标,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步伐。贵港市2023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5月30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这是四川省首次出台市场化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加快美丽四川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参与机制、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规范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2月24日,重庆市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发布重庆市梁平区“国际湿地城市”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项目的中标候选人公示,公示显示,项目拟中选人为重庆新梁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梁平区“国际湿地城市”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EOD项目包含:1、生态环境治理公益类项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办法》起草背景目的、适用范围、主要思路、具体制度措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办法》出台有哪些背景?目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生态保护红线作出重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月3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遵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体现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原真性,细化落实国家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聚焦广东省生态安全屏
1月6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赤峰市生态碳汇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生态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是把全市生态碳汇项目重点开发为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其中林业项目可开发为CCER碳汇项目;盘活草原、湿地、农业、农畜粪污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碳汇开发生态工程产业
4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岳跃民牵头承担的中科院国际伙伴计划——全球共性挑战专项项目“融合高分辨率遥感与深度学习的森林碳汇精准监测”实施方案论证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该项目由亚热带生态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共同承担。项目将构建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2023年1月6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7个方面、28项内容,提出到2027年,生态涵养区生态产品总值全市领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向好,特色化、差异化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0月14日,温州市科技局印发《温州市科技兴海暨蓝碳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海洋RD投入强度达3.0%左右,构建特色鲜明、实力突出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入省内领先行列。根据《方案》,温州市科技兴海暨蓝碳创新行动将围
北极星碳关机网获悉,近日,浙江嘉兴印发《“蓝碳”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方案》,旨在加强陆海统筹,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生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蓝碳”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海洋领域关键技术发展和产业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嘉兴力量。目标明确到2025年,初
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雄安新区2018年秋季植树造林项目和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芦苇项目等2个固碳生态产品评估结果,签发核算期内固碳产品37287吨CO2e,同时,发布了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降碳产品评估结果,签发核算期内项目减排量2820.97吨CO2e,成为雄安新区首批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8月30日,江苏省首笔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远期质押贷款1000万元在盐城市落地,这是全国首单基于自然的鸟类友好型生态修复蓝色碳汇金融创新实践。该笔蓝色碳汇贷款是盐城“黄海湿地生态银行”框架体系下的首次试点,首创“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模式,由兴业银行盐城大丰支行以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迎宾路和青盐高铁交会而成的11万平方米长方形地带,在城南城中村改造片区,曾经的拆迁废墟,已经全部被花草绿植覆盖,成为市民休闲场所;而位于东港城区东北角的大片渣土堆,则变成了婚纱摄影基地。2021年3月,日照市东港区引入东北大学朱彤团队的“超高温
经省政府同意,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日前出台《海南省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工作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围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资源的调查、评估、保护和修复,以试点项目为抓手,切实巩固和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探索海洋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发
为发挥广东江门市生态碳汇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江门双碳实验室生态碳汇示范点建设,7月22日,江门双碳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徐明教授、杜迪佳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教授迟进舒、余柳倩,助理教授刘易等一行到台山调研红树林资源情况。江门市科技局、台山市科工商务局、台山
2022年7月11日下午,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办的“新形势下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制保障研究项目”一期结题暨碳汇战略和制度研讨会顺利召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邢佰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