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1年12月22日,合肥市发布“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围绕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集聚、产业链条、绿色制造提出5大发展目标,到2025年,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创新能力强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制造、产品和服务全链条体系,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合肥市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规划》对照安徽省工业强基任务,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强基、延链、补链、强链,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服务4大领域中确定了15个细分领域重点突破,采用专栏方式明确40余个重点突破方向。
《规划》围绕重点领域,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双招双引”推进、强链延链补链、碳排放达峰行动、产业集聚发展、产业试点示范、技术产品推广8大工程,推动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
《规划》落实链长制工作要求,围绕“强基础、全链条、优布局、强产业”,创新性提出实施“443”行动计划,将“双招双引”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我市创新平台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构建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规划》从强化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营商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合肥市“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21 年 12 月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深度融入长三角节能环保产业一体化发展,加速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推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根据工信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合肥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环境及现状
(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持续扩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节能环保产业随之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核心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逐年稳步增长,由 2015 年的 4.5 万亿元上升到 2020 年的7.5 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速约 10.8%,预测 2022 年将突破 10 万亿元,2023 年将达到 12.3 万亿元。
产业区域分布明显。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体分布呈现“一带一轴”发展格局,即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集聚发展的“沿海发展带”和东起上海沿长江至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的“沿江发展轴”。“沿海发展带”作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着眼全国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策源地”、产品标准“引领者”、服务资源“集聚地”和市场应用“示范区”;“沿江发展轴”作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第二梯队”,更加突显区域特色,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差异发展的“试验田”。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传统节能环保产品装备向标准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型企业经营模式由单一的设备制造、项目设计等转变为涵盖上游研发设计、中游装备制造、下游运营维护全产业链模式;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趋向“专精特新”,在各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从单一环节服务逐步向一体化的综合节能环保服务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我国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快速升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高效燃煤锅炉、高效电机、膜生物反应器、高压压滤机等装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煤炭清洁高效加工及利用、再制造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拥有世界一流的除尘脱硫、生活污水处理、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装备供给能力。
投融资多元格局初显。初步形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绿色金融、产业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但中小企业仍面临资金紧缺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从2015 年到 2020 年中国绿色发展相应投资需求约为每年 2.9 万亿元,其中政府出资比例占 10%到 15%,超过 80%的资金需要社会资本解决,绿色发展融资需求缺口巨大。
发展环境日趋向好。国家高度重视节能环保,标准规范不断升级,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资源环境约束逐步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法律、行政和经济多方位延伸。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严格落实;电机、变压器能效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陆续实施;垃圾分类稳步推进,限塑令严格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继出台。日益严格的节能环保政策有效激发了节能环保市场需求,规范了节能环保市场秩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二)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概况
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十三五”以来,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 2020 年底,合肥市已拥有产值超 50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 2 户,产值 10 亿到 50 亿元 13 户,产值 1亿元到 10 亿元近 60 户,产值总量中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占比约为 13:2:1。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6-2020 年,产值年均增速为 10.2%,增加值年均增速为 9.7%。2019 年产值居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位,产值增速居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5.9%,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 18%,已成长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节能环保产业受到较大冲击。
竞争实力稳步提升。我市部分节能环保技术、产品与装备在细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节能方面,以凌达压缩机为代表的高效压缩机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以凯泉电机、明腾永磁为代表的通用电机、永磁电机技术水平行业先进,以新沪屏蔽泵、恒大江海为代表的特种泵生产研发具有先发优势,以长虹美菱、合肥海尔为代表的绿色家电占比全国领先。环保方面,以中科环境、皖仪科技为代表的光谱、色谱、质谱应用技术国际先进,以科创中光、中科华仪为代表的光学加工制造、核心算法和系统集成能力强,以中国环境谷为代表的大气环境监测装备制造产业形成集聚,以中节能国祯、东华科技为代表的装备制造能力、污水处理工艺国内先进,以节源环保为代表的环保工程建设和运维服务能力强。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以国轩高科、巡鹰新能源为代表的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具有先发优势,以弘徽科技为代表的气凝胶绝热材料技术国内领先,一般工业固废消纳能力强。另外绿色照明方面的芯瑞达科技,固废处理方面的通源环境,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融捷金属、广源科技等企业正快速发展。
示范带动效应凸显。“十三五”以来,通过深入实施示范项目引领工程,成功创建了一大批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示范试点。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14 户、省级绿色工厂 39 户,打造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3 户,培育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3 户、绿色设计产品 169 款,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5 户企业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84 款产品列入工信部“能效之星”产品目录。拥有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 6户、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 3 户,先后获批国家低碳城市和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双试点城市”、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集聚区。通过绿色制造示范带动和节能环保项目的实施,2020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 2015 年下降 29.5%,降幅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围绕环境产业、节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合肥市已初步形成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特色园区。蜀山区倾力打造中国环境谷,制定了加快环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截止目前,中国环境谷入谷企业 130 余户,实现营收超 100亿元,集聚了启迪数字环卫、中化学环境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牵头的环境研究院正在筹建。高新区面向科技化、国际化,升级打造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制定促进环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 18 项政策措施,引导环境产业加速向高新区集聚,入园企业已有 35 户,涵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环境治理、环境技术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长丰县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获批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已在高效节能装备制造领域形成集聚,拥有恒大江海、明腾永磁等龙头企业。经开区围绕节能家电产业,集聚了节能家电、节能电机、高效变压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拥有长虹美菱、华凌股份、合肥海尔等龙头企业。
2.主要问题
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融资难”“融资贵”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和合肥市均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但截至 2020 年底,尚未出台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节能环保企业仅能享受普惠性政策支持。对于产业链缺失环节和技术薄弱领域,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受限于资金壁垒、品牌影响力弱、政策扶持不足等因素,导致抗打击能力较弱,面临较大的发展风险。绿色金融和产业基金尚未建立,节能环保产业主要融资渠道仍为银行贷款,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或公共财政,资金来源均较为单一,导致节能环保企业尤其是资信能力较低的小微企业融资压力普遍较大,新技术进入市场“第一步”便寸步难行。
产业基础能力有待突破,“卡脖子”“牵鼻子”制约核心技术突破。节能环保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却陷入基础技术储备、技术力量不足的窘境。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领域长期滞后,企业整体科研实力偏低。产业链上游硅钢片、磁石、膜材料等基础材料,高端轴承、高精度仪器仪表等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进口依赖性大,国内配套产业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整体处于追赶状态。如疫情期间,受上游国外企业停工停产,加之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严峻,对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产生较大冲击。另外,环境生物气溶胶污染探测、水体污染激光遥测雷达探测等已突破的技术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合作渠道、资金支持和成果转化,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协同集聚效应有待加强,“大分散”“小集聚”影响产业互促共进。节能环保企业主要分布在各个园区内,园区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弱,且园区内耦合共生、相融相长的上下游配套与协同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园区间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各领域龙头企业较为分散,使得园区在产业带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相比先发地区产业集聚度有较大差距。同时与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不够,错位融入不深,“同室操戈”的尴尬困境难以摆脱。
企业竞争优势有待赶超,“领头羊”“排头雁”带动作用尚未形成。我市节能环保企业虽占据一定市场,但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规模普遍偏小,目前全市入统的节能环保规上企业仅 148户,去除家电整机企业,产值 5 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不到 20户。各主要细分领域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小、散、弱特征明显,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技术开发、技术集成和设备成套化能力弱,且主要市场集中于省内,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拉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面临的发展机遇
宏观发展环境利好。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国家、省、市均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鼓励企业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助推产业发展。合肥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和重要的汽车装备制造基地,既为节能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市场需求,也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区位发展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作为节能环保产业先发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科研实力、创新水平均全国领先。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也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位于节能环保产业“一带一轴”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可在一体化进程中有效利用自身优势错位发展。同时随着合肥正式加入自贸区,可享受相关政策叠加。
科教创新资源丰富。合肥是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60 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 200 多家科研院所,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
资源环境约束倒逼。我国是资源、能源大国,但石油、天然气、淡水等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能源压力倒逼一系列节能环保相关政策(如能耗“双控”考核、生态文明评价考核)出台并加大资金投入,有效带动了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合肥市坐拥以巢湖为核心的“一湖、两库、六河、多区”水生态体系,积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加快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近百亿,大力促进了污水处理、污泥处置、蓝藻治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链长制”强力助推。合肥市创新实施“链长制”,将节能环保产业链确定为 15 个重点产业链之一,从市级层面确立重点发展方向,优化产业政策措施,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合力解决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围绕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关键元器件国产化替代、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等环节开展强链、延链、补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双碳”目标促进升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节能环保产业、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全新的发展机遇。“十四五”是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合肥市正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全面打造绿色低碳技术产业支撑体系,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
4.面临的挑战
国际环境复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头,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受其影响,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趋增强。
国内竞争激烈。一大批国内先发城市将节能环保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起步早、规模大、实力强,同时利用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市场资源,合肥市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
头部企业跨界。近年来,节能环保日益得到全社会重视,拥有技术、资金、人才优势的国际大企业正大举进军开拓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节能环保市场,越来越多的央企和华为、万达等头部企业跨界进军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污染治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智慧环保大数据等领域,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强化“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两大支撑,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发展要素向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实现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优质、创新发展,为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助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节能环保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投入。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支撑作用,共同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注重基础创新,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形成具有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突出重点,错位融合。依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技术水平优、发展潜力大、上下游关联度高的细分领域错位发展。鼓励支持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
发挥优势,集聚发展。加快打造中国环境谷、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等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积极引导节能环保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创新能力强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制造、产品和服务全链条体系。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产业集聚加速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绿色制造全面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合肥市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产值 100 亿元以上的企业 2-4 户,50 到 100 亿元的企业 6-8 户,10 到 50亿元的企业 20-30 户,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 23%以上,到 2025 年形成国内领先的两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成为合肥市支柱产业之一。
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到 2025 年,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共性技术和关键装备,装备成套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和本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节能环保装备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产业集聚加速形成。到 2025 年,逐步形成以中国环境谷、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为核心的环境产业集聚区,以经开区、长丰县为核心的节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以安巢经开区、庐江县、肥东县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形成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抓住长三角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先发机遇,瞄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高端环节、供应链薄弱环节,开展强基、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全面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部分重点领域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绿色制造全面推进。到 2025 年,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构建,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力争培育绿色工厂 50 户,开发绿色设计产品100 款,打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3 户,创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5 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山西能源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晓东一行到金河水务集团参观考察并与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付春举行会谈。双方围绕探索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项目投资建设合作,推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山西能源产业集团领导马会军、魏浩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国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
9月27日,西藏当雄县县城节能环保智慧水务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水系统建设、水厂智能化提升、管网智能化提升。其中,智慧水系统建设包括物联感知网络(含水表在内的逐级分区计量体系等)、数据分析系统、供水模型、业务应用系统、机房及配套工程、标准体系建设;水
据“清风德州”公众号消息,山东永能节能环保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刘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纪委纪律审查和德州市夏津县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山东永能节能环保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隶属于国有全资企业-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9月25日,河钢集团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京诚)在河钢研发中心签署新兴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深化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涂镀板复合装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打造市场竞争力更高、战略协同性更强的利益共同体。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9月20日下达2024年上海市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其中包含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供水节能改造标准化试点、水质在线监测传感器标定及测试标准化试点、废弃物处置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准化试点等节能环保项目。
天津市人民政府9月6日发布《天津市工业技术改造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加快绿色化改造。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轻工等传统产业,以节能降碳、清洁化生产为主要方向,采取工艺升级、能源替代、资源循环利用等综合性措施,有序实施高耗能高碳排
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9日印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其中包含振动膜高效浓缩与分离装备、高盐废水处理装备、有机废液超临界水氧化装备、百万吨级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装备、环保岛型大气污染物治理装备、含油污泥高值资源化利用装备、高热值固废焚烧水冷炉排炉装备、废旧锂
时间:2025年3月3-5日|地点: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同期举办:国际生物发酵展2025中国(山东)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博览会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山东节能协会联合主办:山东省水处理协会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学会协办单位: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联盟山东省轻工机械协会山东国鉴认证有限公司常州市
8月28日,陕投电力运营联合陕能售电与陕西交控绿色发展集团座谈交流,就新能源场站运维服务、大客户售电、数字化融合等领域的业务合作达成广泛共识。电力运营、陕能售电分别介绍了双方深入贯彻国家“双碳”工作战略部署,积极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发挥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优势,在新能源市场拓展、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北京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废气处理系统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南通润泽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第一候选人,报价2045万元。招标文件显示,本项目要求投标人须自2014年1月1日至投标截止日前一日签订合同的炼油或化工项目配套污水处理场的废气收集及处理设备供货业绩,供货
据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消息,9月30日,辽宁省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沈阳挂牌成立。新组建的辽水集团,由省水资源管理集团吸收合并省环保集团组成。作为功能保障类国有企业,辽水集团的主责主业将优化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开发与运营、生态环保与节能综合服务等3项业务
9月27日,四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四平市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内容指出,助推环保产业绿色健康发展。落实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政策,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水泥、钢铁、建材等行业绿色改造为重点,支持和培育有关企业参与超低排放改造、环境和大气组分监测等领域市场
9月25日,广西生态环保产业和生态大健康产业推介会暨2024年面向东盟绿色产业供需对接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D101会议室召开,来自各省市相关部门、区内外100多家环保企业齐聚一堂,共享商机,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广西环保集团借力本次活动,与国能国华(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
【本届展会】1.展会介绍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衔接畅通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9月20日,柳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柳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容指出,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生产和使用、VOCs污染治理、超低排放、环境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支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西北部省份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市场。西北部已经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后的新的工业体系,同时也造就了万亿级环保产业空白市场。近年来,西北坚持产业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创新从探索培育
9月19日,延安市宝塔区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在延安举行。此次交易转让水土保持碳汇量15.1万吨,金额543.6万元,平均每吨36元。延安水务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古晓成代表集团公司成功签约5万吨碳汇交易量。实业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徐鹏和有关同志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延
生态环境部9月14日发布《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部署了支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准入、优化环境执法、加大政策支持等4方面任务。支持绿色发展。加快制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引导企业绿色
9月11日,中国能建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贞武与浙江仙居县常务副县长何晔会谈,双方围绕加强合作深入交流。杨贞武介绍了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发展现状、战略规划、专业技术优势等。他表示,公司作为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打造生态环保业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业务发展平台,坚持全域、全水、
9月11日,常州鼎运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新建环保科创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招标计划发布。该项目总投资超3.75亿元。公告如下: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合肥烟草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废气处理设备(RTO)购置项目招标公告,拟购一套废气处理设备,包含蓄热氧化焚烧炉,旋转式RTO,预算545万元。
近日,合肥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雷,注册资本2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水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固体废物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
近期,合肥市瑶海区二十埠河流域环境治理及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通过审核,成功进入安徽省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成为合肥市城区首个入库的EOD项目。EOD模式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项目实践。瑶海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实施EOD项目,奋力实现
近日,作业人员正抓紧时间推进安徽500千伏金牛变电站建设工作。资料显示,金牛变输变电工程项目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项目包括新建500千伏金牛变电站一座,本期安装容量为100万千伏安主变压器两台;配套建设的金牛至紫蓬等线路工程约311公里,同时对现有紫蓬等变电站500千伏出线间隔进行扩建。据悉,金牛
9月10日上午,合肥京东方光能科技有限公司钙钛矿光伏电池中试线设备搬入仪式在合肥新站高新区成功举行。京东方深耕半导体显示行业30余载,在大面积半导体薄膜制备与玻璃基制造工艺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合肥京东方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其投资建设的钙钛矿光伏实验线(含实验室)及中试
近日,安徽合肥供电公司在肥西县柿树岗乡吴小庄台区建设的125千瓦/232千瓦时台区侧储能试点项目并网,解决了台区配电变压器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吴小庄台区配电变压器容量为200千伏安,接入光伏装机容量162千瓦。试点项目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网与储能电池连接,运用交直流变换技术实现电池储能系统的直流
9月10日上午,合肥水务集团召开干部工作会议。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郭世碧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宏卓主持会议,市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处长宫小刚出席会议,集团领导班子、外部董事、中层管理人员及子公司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宣布了市委关于合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同志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4日,安徽合肥市政府回复余成昌、盛明宏等人大代表“关于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的议案”,其中明确下一步着力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进一步挖掘充电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积极推进车网融合互动示范市建设,鼓励光储充一体化、储充换一体站、
9月5日,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了《2024年度合肥市新认定和评价合格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仁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荣膺在列,成功入选。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是由市工信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多个主要部门共同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目的在于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
9月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对余成昌、盛明宏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的议案”做出答复,其中提到,下一步,将结合代表意见建议,着力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进一步挖掘充电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积极推进车网融合互动示范市建设,鼓励光储充一体化、
9月3日,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2炉脱硝系统催化剂更换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483535元;第二中标候选人: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700000元。公告如下: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2炉脱硝系统催化剂更换项目中标候选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