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报道正文

图文实录 | 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 主题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2022-01-24 16:29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碧水保卫战例行新闻发布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四五”长江流域将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答问三)

中国青年报:2022年生态环境部提出要重点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并开展考核试点。关于考核的设想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打算?工作目前的进展怎样?谢谢。

张波:刚才已经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以水环境理化指标为代表的优良水体比例是比较高的,成效是显著的,单看这一条是了不起的成绩。

但是,同时还要看到,我们在水生态系统失衡方面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这个突出短板不补上去,我们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就很难全面实现。我们不能单兵突进,畸重畸轻,必须要突破水生态保护修复难题。怎么来突破?2022年生态环保工作会议提出,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的水生态保护机制,这是我们的突破方向。“十四五”期间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试点,有利于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科学理念,聚焦流域突出的问题,精准传导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通过解决流域的突出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通过长江流域的重点突破来带动全国的水生态保护修复,这是总的考虑。同时,这项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一个具体举措。

具体工作中,有这样几个考虑。

一是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建立以“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等三方面指标为支撑的指标体系。努力实现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建立“三水统筹”的新格局。通过考核,扎扎实实把系统治理的新格局建立起来。

二是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长江流域水生态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总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比如说长江自然岸线的破坏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要设立一个指标。既包括没有人为活动的天然岸线,也包括虽然有人为的一些活动,但是按照岸线的基本生态功能进行修复的,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开展岸线保护修复工作。我们也还会兼顾长江的源头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特点差异,设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评价考核方法。

三是简便易行,逐步完善。先建立国内已有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在操作层面上实现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任务,后续在试点实践中再逐步完善。

四是加强协同,形成合力。一方面衔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十年禁渔、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等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做好部门间政策及标准规范的协同,共同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这项工作十分复杂,也具有挑战性,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把好事做好,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开展评价考核试点,为全面推行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奠定基础。谢谢大家!

精准识别工作滞后地区,压实地方责任(答问四)

澎湃新闻:我关注的是地表水环境情况,从国家地表水考核的排名情况来看,我国地表水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对于地表水考核不达标的省市,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波: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存在不平衡也是必然的,有一些先进地区,也有一些工作滞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是这样的。推动工作相对滞后的地区怎么来改进工作,我们实际上有一套打法,也叫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这个机制包含着四个环节。

一是分析预警。每个月会进行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的分析,精准识别突出问题和工作滞后地区,向省级环保部门发出预警,告知各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自己去调查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调查完之后自己去整改,整改和调查的情况,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报给我们。

二是调度通报。每个季度向社会公开信息,向省政府通报全国水生态环境的形势,包括省里还存在的问题,当然他们的成绩我们也会充分的肯定。适时召开工作滞后地区调度会,请工作先进地区介绍经验,工作滞后地区也要表态,研究怎么来推动工作。关键是信息向媒体公开。

三是独立调查。针对突出问题久拖不决的,我们组织各个流域局开展独立调查,帮着地方来分析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调查之后会把调查的问题交给地方,督促抓紧整改。对于确实比较落后的地方,欠发达的地方,我们也会组织专家做一些指导帮扶的工作。

四是跟踪督办。把所有的突出问题进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突出问题久拖不决的还会作为线索移交中央环保督察,也作为长江警示片、黄河警示片拍摄的素材。

同时,省里、市里也参照部里的办法,在搞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这种打法一级跟着一级学,一级跟着一级干,这样的机制在全国形成以后,就会事半功倍,可以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这就是这几年我们全国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显著改善和持续改善工作上的密码。今天借着这个机会也给大家交流一下,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要勇于担当力戒虚功(答问五)

南方都市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多地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张波:这个问题刚才我在回答黑臭水体相关问题的时候,也涉及了一些。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三个要点。

一、高度重视、勇于担当。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包括管网、污水处理厂。一是设施能力不足,二是建设质量不高、运行效能不高。这些问题在各地确实是长期遗留下来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群众不满意,城市不合格。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个城市是不合格的。进入新时期、新时代,我们一定要抓紧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我们的干部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勇于担当,不要因为是老大难问题,就绕着问题走,击鼓传花到下一届去。为官一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二、精准科学、力戒虚功。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精准分析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科学谋划对策、推动落实。在这个问题上,要下硬功夫、绣花功夫。以广州为例,广州的黑臭水体治理也面临很多困难,我去广州调研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城市划分成几万个排水单元,一个商户门前的雨水篦子就可以划分成一个排水单元,如果雨水篦子里不是雨水,而是污水垃圾,发现之后要承担相应责任。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单元,一幢楼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把城市分门别类划分为几万个单元,分别设置一些达标的工作规范,一个一个地抓达标,像绣花一样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高上来。政府花了钱建设管道,如果管理跟不上,这个管道的质量可能不合格,存在跑冒滴漏,收的可能是雨水和地下水,真正的污水随着雨水排入河道,管网起不了污水收集作用,依然是没有解决问题。有些地方所谓“加盖板”、“加药”等,这些治标不治本、弄虚作假的办法,我看趁早绝了这个念想,只会让当地丢人,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督。我到各地调研,发现时至今日,有些地方的污水垃圾收费政策还没有建立起来。国家从零几年就要求建立污水垃圾收费机制,要基本覆盖污水收集处理的成本。只有经济政策建立了,市场才能发挥作用,社会资本才愿意参与,第三方机构才愿意承担建设运营的工作。这些工作不到位,只靠财政资金,财政资金一旦吃紧,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各地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相关收费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可持续地做好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作。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倒逼各地加快补齐城市污水设施建设的短板。我们上下一心,和人民群众一道,和媒体的朋友们一道,共同做好这个监督,倒逼相关工作落实。

这项问题怎么解决,我考虑这三点是要点。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一个落实,三个结合”推动河湖长制(答问六)

荔枝新闻: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要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请问生态环境部下一步会有什么相关举措?如何完善湖长制组织体系,防止制度“空转”和流于形式?如何协调解决湖泊保护治理跨区域、跨流域问题?

张波:河湖治理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涉及各个部门、各行各业。过去有人说,九龙治水不好,一龙治水就好吗?把这项工作都给环保部门或是哪一个部门,就能解决问题吗?可能也不一定。我们要跳出非一即九、非九即一的思维。河湖长制是立足我国实际、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体制优势,探索建立的很好的制度安排。我理解实际上是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牵头的高效、权威的协调机制,它没有改变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而是在这个协调机制下,各部门、各方面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开展河湖治理。

生态环境部门推动河湖长制,可以概括为“一个落实,三个结合”。首先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监督指导各地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二是与依法治污有机结合,要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水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要求,健全相关标准规范,依法推进河湖治理。三是与科学治污相结合,要按照“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实际来推进河湖治理。房子是一块砖一块砖盖起来的,流域治污、河湖治理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建设积累起来的。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科学的提炼和实施项目,才能扎扎实实的做好河湖治理。四是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要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责任,加强流域区域协同、部门协同、行业协同,形成河湖治理的强大合力。谢谢。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冬奥会赛区及周边区域环境治理工作(答问七)

环球时报记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期日益临近,请问赛事期间空气质量如何保障?保障措施是否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

刘友宾: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大家共同的愿望。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冬奥会赛区及周边区域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加快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连续5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以北京市为例。从2013年到2021年,北京市PM2.5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从58天下降到8天,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期正值我国北方地区冬春交汇季节,环境气象条件极为不利。为营造良好的办赛环境,北京、河北等周边省市以人大决定或立法等形式,授权当地政府在冬奥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可依法依规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对污染重、排放量大、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和车辆进行临时性管控。

当预测到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各地将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等级,在绩效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排放源采取差异化的应急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各项减排措施要做到精准、科学,做好信息公开,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尤其对涉及民生、能源供应、居民取暖、疫情防控等运行给予充分保障。

再过几天,北京冬奥会将正式拉开序幕,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会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18省市签订13个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跨界断面水质稳中有升(答问八)

界面新闻: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建设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确的问题,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理解、认知和诉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统筹协调,确保生态保护补偿顺利开展,谢谢。

张波:严格意义上的流域生态补偿确实是比较复杂,需要做好上下游的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对于生态补偿的标准,一些同志认为是不是国家出一个统一的补偿标准比较好,其实不然,各地的实际、各个流域的情况千差万别,补偿标准要因地而异。而且上下游往往还有争议,同一个补偿,究竟什么标准,上下游的争议还很大,不大可能全国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解这个复杂的问题。

现在的做法就是从流域上下游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些点上先作为补偿标准,比如说上下游交接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目标,是否达到标准,这是比较简单的办法。还有上下游水源地的保护,一般是下游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水源地的保护方面开展一些补偿。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这样来推动横向生态补偿顺利开展。目前,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经指导协调了18个相关省份,签订了13个跨省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其中半数的流域已经完成了至少一轮补偿协议。新安江流域已经完成了第三轮的流域补偿工作,目前安徽、浙江两省正在协商协议顺延的事宜。

补偿机制实施后,跨界断面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流域上下游协同能力明显提高,以生态补偿助推上游地区绿色发展的效果也初步显现。比如,新安江流域就设立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绿色发展基金,安徽、浙江两省正在探索共同打造新安江流域绿色产业合作示范区,探索“造血型”生态补偿机制。也就是说,不单纯是资金补偿,而且还要通过产业合作,形成一种造血型的生态补偿机制,显然这是非常好的,很有益的探索。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财政部,继续支持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推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成为流域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流域管理的水平。谢谢。

认清流域特点打好黄河治理攻坚战(答问九)

光明日报:根据2022年全国生态环保工作会议,今年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以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请问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今年的重点举措是什么?对于黄河流域部分干支流水质较差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张波:黄河流域跟全国其他流域在流域治理的基本规律上是一样的,但是黄河流域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的突出特点。我们要按照“四水四定”的理念,扭转在缺水地区发展大量高耗水行业的做法,部分严重缺水地区,这些年却发展了很多高耗水的项目,挤占了生活、生态用水,这个问题要加快解决。

其次是水环境治理的问题,黄河流域现在看来污染最重的就是中游部分地区,上游因为人类活动很少,所以污染并不是很突出,主要是水生态方面的问题;下游要关注入海口湿地生态保护等问题。所以黄河的污染特点就是集中在中游。一是工业园区污染治理要补欠账,工业企业要进园区,园区要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要稳定达标排放,相关设施要跟生态环境部门联网,这些基础工作要做好。这几年沿黄省区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二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短板要加快补齐。沿黄省区相对来说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地方财政也不是很富裕,所以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短板。三是一些地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粗放。污水、垃圾沿河倾倒甚至直排雨水管道的现象屡见不鲜,旱季“藏污纳垢”、汛期“零存整取”,城市面源污染十分严重。刚刚提到,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了III类水质,其中有90%以上的断面是达到了II类以上的水质,只有少数断面水质为III类,主要集中在中游。

下一步,通过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引导和推动黄河流域尤其是中游地区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努力补上这一课。谢谢。

受疫情影响,COP15第二阶段会议会期及组织形式待定(答问十)

南华早报:原计划于今年4月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是否会因疫情影响再度推迟?请介绍一下目前工作情况。

刘友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期两次推迟。经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和主席团协商,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最终确定COP15分两阶段在昆明召开。其中,第一阶段会议已于2021年10月11-15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昆明顺利召开。

根据公约秘书处消息,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年1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COP15线下续会已确定推迟举行,具体举办时间将在本月底确定。

受日内瓦会议推迟举行,再考虑到会后尚需一定时间完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相关内容的磋商等原因,原定于今年上半年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举办时间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目前,中方和公约秘书处、COP15主席团及各缔约方保持着密切沟通,将统筹考虑今年联合国系统全年的会议安排、“框架”磋商及相关文件准备所需时长、全球疫情形势等因素,共同协商确定COP15第二阶段的具体会期及组织形式,并制定相应的防疫措施。届时,我们将第一时间向媒体朋友们通报有关情况。

锚定“美丽中国”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答问十一)

新京报:“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展如何,有哪些特点?谢谢。

张波:“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正在按照程序推进会签报批等工作,应该不久会跟大家见面。规划既注重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治水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十四五”巩固深化;又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对有关工作部署、重点任务和规划目标进行了完善。概括讲,有三个特点。

一、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方面有新突破。“十四五”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做好“十四五”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一定要把“三水统筹”的格局立起来,这是我们“十四五”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使命。

水资源方面,推动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制度,把生态用水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保障长期提不到议事日程上。去年实施的长江保护法,明确把生态用水列为仅次于生活用水的第二位,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并统筹农业、工业等生产用水,在基础制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各地在生态用水保障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很多重要河湖都有了生态用水保障的目标,当然这项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的到位。同时,针对一些地方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的现象,“十四五”我们宏观上确立了只能改善不能变差的原则。水库的管理要考虑到下游的生态用水,在生活、生产之外,要考虑生态用水怎样统筹兼顾。有一些地方,包括一些重点河湖,之所以水生态严重失衡,就是由于汛期后水库大量的蓄水,把水位蓄的很高,水生植被得不到阳光,遭受灭顶之灾,水生态遭到破坏。

同时在这项工作上,“十四五”还推动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所谓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就是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后,显著提升水的生态品质,利用区域内低洼的地段,季节性的河流,形成一个一个的大水面,在沿河环湖开展生态修复,统筹用于区域的生产、生态、生活。这项工作意义很大,因为我们国家各地的用水规模都很大,达标排放的尾水规模也很大,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水源。这个水源如果用得好,对于化解生态用水保障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变以高耗水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也有重大意义。

我还特意拿来了最近联合发改、住建、水利等部门印发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理解我们的环保工作实际上有三个阶段,低级阶段就是污染治理,我们都是从污染治理阶段走过来的。中级阶段,就是解决生态保护的问题,解决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问题,我们现在就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协同推进。最终我们要步入高级阶段,就是要循环利用。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们生态保护要把低价值的空间改造成高价值的空间,提高环境的承载力。只有做好这篇文章,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高水平的环境保护一定是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我们之所以重视这项工作,就是因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现了这样一个方向,这项工作做好了,很多缺水的地方就会实现“有河有水”。一个个大水面,把原来低价值的空间改造成高价值的空间,不仅老百姓有很好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会给各地带来一些经济新机遇,产生新的经济隆起带,促进招商引资,产生综合效益。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做好这项工作,力争在“有河有水”上实现突破。

在水生态方面,我们要聚焦流域的重要生态空间,河湖的生态缓冲带,流域的水源涵养区,明确这些重要空间的生态环境功能需要,按照流域生态功能需要明确管控要求,结合三线一单的制定,把负面清单具体化。

在禁渔方面一定要有定力,现在鱼多了,主要是容易恢复的鱼出来了,真正的旗舰物种恢复起来很难,我们一定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岸上讲森林覆盖率,河湖水里也要讲森林覆盖率,有了规模化的水生植被,水生态才有基础,生物多样性才有基础,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努力,就会在有鱼有草方面实现突破。

水环境方面,一方面要人不负水,要深化污染减排,治理环境破坏。另一方面,要针对人民群众乐水的需求,对美丽河湖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改善水环境,力争在人水和谐方面实现突破。这是规划的第一个特点,我们努力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方面实现突破,规划一些任务和目标。

二、聚焦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019年启动规划编制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关于规划编制的法律要求,聚焦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督促指导各地做实地市级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过去没有做这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组织了32个工作组逐个地市组成帮扶组,动用了上万人,最终形成了359份规划要点。这就为流域规划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指标设计上,除了以往专业性比较强的常规指标,还设计了方便群众理解、判断、监督的亲民指标。老百姓身边的这条黑臭水体“十四五”怎么解决,某一个河“十四五”怎么实现有河有水,土著鱼类、植物“十四五”如何恢复,通过老百姓容易理解、判断和监督的一些指标,引导各地从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期盼的事情做起。

三、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一方面按照河湖统领、三水统筹、四个在哪里的工作思路,指导地方精准、科学的提炼规划项目。通过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实施来推动规划的落实。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和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我们非常希望“十四五”各地在这些方面有一系列的突破,为全国带一个好头。

去年我们还首次的开展了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的征集活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的筛选,我们并不看重这个河湖是否天生丽质,我们看重的是在全国可以立得住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通过提炼成效好、可持续、能复制的好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基层创新生动鲜活的榜样作用,推动形成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不断把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刘友宾:各位记者朋友,再过七天,我们将迎来虎年春节,提前祝大家虎虎生威!阖家幸福吉祥!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碧水保卫战查看更多>例行新闻发布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