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第八章 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
推进“十强”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加严环保、质量、技术、能耗、安全等标准,加快退出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过剩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整体跃升。坚决培育新动能,以“雁阵形”产业集群为依托,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建设济南信息技术服务、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淄博新型功能材料、烟台先进结构材料、临沂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力度,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论证规划东营、东明减量置换高端化工项目。聚力打造山东重工绿色智造、滨州高端铝业、日照先进钢铁等重大产业集群。推进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引导能源化工产业向精深加工、高端化发展,高水平建设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东营临港高端石化产业园、潍坊滨海化工产业园、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等园区。实施中医药人才建设工程,培育中国(鄄城)中药谷、中国(平邑)金银花健康产业园等。
高水平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对标雄安新区,学习浦东新区,突出产城融合,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功能分区,形成南北呼应、协同发展态势。严格产业准入标准,优先布局区域性总部、功能性中心,加快引进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集聚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产业和业态。加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超前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好留白增绿文章,预留发展空间,率先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建设现代绿色智慧新区,打造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加快产业园区特色集约化发展。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高标准制定实施开发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开发区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打造潍柴配套产业园、莱钢精品钢产业园、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等一批主导产业引领、专业化分工协作、支撑保障有力的特色园区。推动沿黄规定范围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迁入合规园区。严禁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
第二节 深度推进数字赋能
实施产业数字化升级工程。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聚焦能源、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滚动实施“万项技改”,加快推动“万企转型”,全面提高产业技术、工艺设备、产品质量、能效环保等水平,打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大力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依托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加快推进印染行业区域性共享工厂体系建设。在高端化工、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率先应用“5G+工业互联网”,建设海尔、浪潮两大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开展“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完善提升国家(济南)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推广“互联网+生态环保”综合应用。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广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等场景模式。加快推动原材料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推动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
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MEMS等产业,支持济南建设“中国算谷”,培育济南超算中心科技园、浪潮青岛大数据产业园、华为龙口大数据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国家超算中心、云数智协同创新中心、区域智能计算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发展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和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推动免疫治疗、基因大数据、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攻关,支持区块链在电子政务、智慧物流、金融机构等领域深度应用。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建设中国氢谷(济南)、东方氢岛(青岛)两大氢能产业高地,打造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
第三节 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区域重点产业链布局,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加大项目招引、自主延链、吸引配套力度,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服务全流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制定实施差别化的用地、用能、排放、信贷等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区域、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支持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打造行业平台,推动要素资源高效配置、产业链条整合并购、价值链条重塑提升、多业务流程再造集成、新型业态培育成长,构建若干以平台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生态圈。实行“一群一策”,编制产业集群地图,启动“一条龙”培育计划,推动重大项目与产业集群地图精准匹配、快速落地,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强化支柱型引领型企业带动作用。聚焦高端石化、高端铝材、精品钢铁、轨道交通、海工装备、核电装备、动力装备、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重点产业,深入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打造若干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造就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第九章 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坚持中心引领、圈层支撑、融合互动,提升济南、青岛两个城市能级,统筹推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
第一节 加快培育完善内需体系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沿黄达海综合运输通道,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作体系。发挥东亚港口联盟作用,推进山东与日韩重要港口自由通航,增开欧美集装箱班轮航线,增强国际通达、洲际中转能力。提升瓦日铁路集疏运能力,打造黄河流域大宗商品出海骨干通道。整合机场资源,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航线,加快布局国际航空客货运大通道。深化沿海港口和内陆港联动合作,建立陆海港口合作发展机制,实施青岛港海铁联运提升工程、日照港“铁路+仓储”运输体系工程。健全黄河流域海关协作机制,提高区域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水平。提升重要枢纽节点服务功能,完善大通道沿线枢纽节点布局,推进济南、青岛、临沂、烟台、潍坊、日照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实行海铁联运“一单制”,推动沿黄城市共建海铁联运中转基地。与沿黄省区共建共享海外分市场、物流分拨中心、经贸合作产业园。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申建济南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构建全链条现代物流网络,建设济南、青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培育壮大消费市场,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强中小型消费城市梯队建设,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打造济南泉城路金街、青岛台东路步行街等一批国家级商圈。积极培育夜经济,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设施。升级“快递进乡”,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快城乡配送节点、农村末端网点等建设,丰富创意农业、生态体验、特色民宿等农村消费场景。鼓励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到家业务”“无接触配送”等新型服务。推动青岛、威海、济南、烟台等跨境电商综试区及进口试点城市开展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构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山东”工程,健全产品、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和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建立健全消费者信息保护、数据交易、开发利用等相关制度,维护消费者权益,营造优良消费环境。
扩大精准有效投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重点区域生态项目投入力度。坚持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力度。聚焦新型城镇化,加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系统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快补齐沿黄地区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公共卫生、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短板弱项。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强化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用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专项奖补资金、引导资金,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黄河流域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农业水利、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
第二节 优化提升“一群两心三圈”布局
持续提升核心城市能级。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济南北跨进程,开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建设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支持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充分发挥青岛黄河流域重要开放门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对外开放桥头堡、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等综合功能,依托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数字经济、枢纽经济、目的地经济,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快三大经济圈融合一体发展。省会经济圈以济南为中心,重点加快推动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济德同城化,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国际医养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胶东经济圈以青岛为中心,重点加快推动青潍日、烟威一体化进程,协同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教人才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创新中心、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鲁南经济圈协同联动,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支持枣庄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推进三大经济圈之间、各城市之间统一规划、分工协作、特色发展。发挥省会经济圈在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先试优势,突出胶东经济圈黄河流域重要开放门户和陆海交通走廊功能,放大鲁南经济圈在转型发展等方面作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试点省级新区建设,打造三大经济圈融合发展战略支点。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沿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沿黄城市、城乡之间各具特色、各就其位、协同联动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合理布局蓝绿空间,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宜居、智能、韧性城市,全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整体形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按意愿在城市便捷落户。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三节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建设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航运、航空运输、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沿黄达海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贯通黄河流域重要城市的高速铁路大通道,建设济郑高铁山东段、济南至滨州、德州至商河、鲁南高铁菏泽至兰考段等高铁项目,谋划聊城至泰安至莱芜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等干线高速铁路项目,完善横贯东西的高铁主动脉;建设京雄商高铁山东段、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潍坊至新沂段等高速铁路项目,谋划滨州(东营)至淄博至莱芜至临沂等高速铁路项目,提升纵贯南北的高铁主骨架。实施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的省际联通、通道加密和连接线项目,建设济南至高青、高青至商河、沾化至临淄、德州至高唐、济南至微山、济南至东阿、济南至临清等高速公路,推进济南加密跨黄河桥隧通道,提升干线公路连接效能和通达水平。充分发挥港口一体化发展优势,优化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做大做强高端航运服务,发展海铁公多式联运,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搭建区域性物流平台,建设公共性内陆港区。提升济南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实施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烟台蓬莱机场二期,迁建济宁机场,推进新建聊城、枣庄机场前期工作,研究滨州、淄博机场建设和潍坊、威海机场迁建,打造面向亚太现代化机场群。
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围绕数字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总体设计和产业规划,全面推进各市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实现5G网络全覆盖。支持济南布局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加速光纤网络扩容,推进“千兆城市”“百兆乡村”工程。深入推进IPv6规模化部署,加快网络和应用升级改造。谋划实施黄河流域数字同城超高速枢纽工程。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在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城市大脑。规划建设量子通信干线网。
建设能源安全保障网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外电入鲁”工程,深化与甘肃、内蒙古等省区能源战略合作,规划建设“外电入鲁”新通道,建成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国石化山东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扩建等工程和中俄东线山东段等天然气管道建设。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稳步推动重大核电工程。推进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和鲁北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科学布局公共加氢站,打造高速公路氢走廊。实施新能源微电网、能源物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项目,推动绿色化能源变革。到2025年,力争全年接纳省外电量1500亿千瓦时左右,LNG接卸能力达到2500万吨/年左右,新增长输油气管道里程4000公里左右,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
第四节 共建黄河流域合作发展平台
全方位对接黄河流域城市群。深化省会经济圈与郑州都市圈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合作,支持胶东经济圈建立黄河流域城市陆海联动开放发展合作机制。共同谋划鲁豫对接通道建设,推动两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菏泽、聊城等市与河南商丘、濮阳等市建设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打造两省合作桥头堡,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研究推进济南—郑州—西安数字同城化,建设黄河流域区域合作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搭建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对接平台,推动与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优势互补、高效协同发展。
携手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加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郑洛新、西安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共建科技园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构建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衔接的科技创新链,打造黄河中下游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联合开展黄河流域重大科技攻关,携手推动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与转化,推进技术转移服务一体发展,建设黄河流域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平台。加强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北京分院(河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合作,搭建耐盐碱植物分子生物育种、盐碱地高效生态农业系统集成、智能农机等领域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协同攻关盐碱地绿色开发关键技术。
共建黄河流域现代产业合作带。聚焦农业、制造业、能源、文旅等优势产业,依托平台型龙头企业和园区,以产业链为纽带,深化与沿黄省区合作,在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机械设备等领域,推动建设黄河流域数字产业高地,共建超算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开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绿色环保能源技术联合研发,建立鲁陕蒙煤化工产业发展联盟。加强鲁豫粮食生产、现代高效农业合作,开展绿色循环高效农业试点示范。加强农业科技、物流配送、检验检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领域合作,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开展现代农业产能、技术和进出口贸易合作。深化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品牌打造等领域的合作,实施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计划,推动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区,联合推出历史文化游、自然生态游、研学体验游等优质旅游产品,共同开展黄河旅游节庆活动和特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
第五节 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
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坚持资源共享、产业协作、创新协同、生态联保,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探索建立汇聚高端要素的优势主导产业联盟,精准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济南“京沪会客厅”,打造全方位高效率合作平台。
深度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长三角城市,加强科教、人才、金融、信息、文旅等领域交流合作。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在“一带一路”、海洋经济、金融、中医药、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在大江大河治理、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加强合作。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以航运通道对接、文化旅游融合、生态保护联动为切入点,密切与沿线城市合作。
第十章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业特色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 建设全国优质粮食和绿色农产品基地
实施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工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率先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推进节水灌溉,支持粮食产能大县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监管。整省推进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加快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每年完成生产托管任务400万亩以上。推动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开展小型涉水工程综合治理,巩固提升村塘、沟渠等。到2025年,力争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1000万亩,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粮食产能力争保持在1100亿斤。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完善提升农业地方标准和地方技术规程,推进相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在农业生产全过程应用。提升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功能,在寿光率先探索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推进产地环境无害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产品流通品牌化,到2025年,认定省级标准化基地1500个。
实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程。重点发展绿色种植业、健康畜牧业、生态渔业等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培育蔬菜、畜禽、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沿黄特色农业产业带。到2025年,蔬菜总产量、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000万吨以上、1550万吨。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管理,扶植一批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特色品牌,扩大“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影响力。
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围绕特色粮经、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林特产品等五大特色产业,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打造济南、青岛、潍坊智慧农业试验区。加强农业农村遥感应用,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实施农业科技支撑工程。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平台。支持德州建设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聚焦优势产业、优势品类和关键领域,研发、集成和推广一批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发展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工作体系。推广应用盐碱地现代农业前沿和关键技术。
实施良种繁育推广工程。建设黄河流域特色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场,打造黄河三角洲国家种业创新产业园,培育一批农作物改良中心和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实施水产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优良对虾、贝类等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耐盐碱植物育种中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国家区域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依托蔬菜、玉米、马铃薯种业龙头企业和骨干研究机构,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打造集科研、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种业基地。
第二节 做优做强乡村产业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优势产业、特色农业、乡土产业为重点,打造县乡村三级产业融合发展平台,逐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培植多元化、专业化服务主体,加快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深度对接,推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到2025年,力争建设10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0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0000个以上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开展农产品、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建设一批精深加工基地,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聚,建设滨州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加快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隆起带。到2025年,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50个。
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农村流通服务数字化,支持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在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工程。推进智能商贸物流标准化,建立智能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密乡村邮政快递网点,推进物流节点互联互通。
第三节 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激发农村要素资源活力。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允许本地居民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休闲、旅游经营。建设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搭建农村改革制度创新综合平台。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激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活力。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实现所有涉农县(市、区)产权交易服务范围全覆盖。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和城乡产业协同平台,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高水平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山东济青局部片区),支持沿黄地区建设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强化组织和人才保障。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以过硬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农民技能提升、乡村人才培育计划,加大选拔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力度,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示范村镇建设。
第四节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稳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融入山水林田湖草自然风貌,绘就多彩“齐鲁风情画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工作。推进绿色乡村建设,开展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行动。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振兴传统工艺,讲好山东“千村故事”。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立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乡村古街、古居、古井、古树、古桥、古祠等历史文化遗存,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的美丽乡村,培育一批与沿黄城市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特色乡村。实施生活习俗文明健康计划,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促进黄河滩区迁建群众增收致富。加强安置区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大力发展多功能特色农业,发展黄河村落民宿,打造黄河滩区乡村旅游风情带。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地,促进迁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提高后续增收致富能力。建设鄄城黄河滩区迁建文化展示区。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规范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接续推进黄河滩区、沂蒙山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坚持普惠性和差别化相结合,重点支持沿黄地区生态治理修复、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规模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促进农村就业机制,拓宽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渠道。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要求。加快“互联网+医保”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优生优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到2025年、2030年,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分别达到60%、70%,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老年病专业)的比例分别不低于85%、90%。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路网、水网、管网、气网、互联网”一体化。推动农村5G网络布局,开发面向“三农”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调整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将基本公共服务更多投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重点人群。
第十一章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坚持法制化保护、活态化传承、现代化发展、国际化交流,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搭建黄河流域文化“两创”大平台。
第一节 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
挖掘整理黄河文化资源。建立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打造开放共享的黄河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构建新时代山东黄河文化研究体系,加强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东夷文化、齐文化、孙子文化系统研究,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研究高地。加强红色文化的研究阐发,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保护红色文化遗存,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塑造红色文化品牌。开展黄河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实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程。开展黄河流域和故道地区文物资源调查,完善文物分级分类名录和档案,建立统一规范的文物资源数据库。推进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和北辛遗址、城子崖遗址、大辛庄遗址、丁公遗址等文化遗存考古,以及东平湖、黄河三角洲等水下考古。加强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乐陵古枣林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鲁中、滨海等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实施黄河堌堆、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加大鲁国故城、齐国故城、大汶口遗址、大运河南旺枢纽、城子崖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开放力度。规划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发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作用,推动建设数字黄河博物馆平台。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挖掘黄河民间文学、传统工艺、地方戏曲、风土人情、餐饮文化、神话传说、名人轶事、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传习所、展示馆、授徒坊,实行数字化信息采集记录。支持泰山、曹州、邹鲁等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国家级保护区。建设黄河文化非遗小镇,谋划建设治水技术、中医中药综合展示中心,打造“黄河记忆”活态展示基地。
第二节 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
优化文化旅游布局。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保护利用工程,进一步整合曲阜“三孔”、泰山、大运河、齐长城等世界遗产资源,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路。依托黄河治水、大运河水利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资源,在东平县规划建设水文化展示体验区。发挥泉·城文化景观等资源优势,实施济南古城品质提升、黄河流域乡村民宿培育等工程,建设水浒故地旅游区、大禹文化园、孙子文化旅游综合体、稷下学宫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挖掘红色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实施沿黄地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打造红色研学、文化体验、乡村漫游等旅游精品线路。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5G+8K等新技术赋能黄河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引导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艺、休闲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沿黄城市、城镇、乡村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内涵丰富、覆盖广泛的黄河文化品牌,建立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内容优势的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依托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生态休闲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黄河故道旅游精品,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打造“黄河入海”品牌。恢复泺口古镇风貌,打造济南黄河百里风貌廊带。挖掘黄河两岸餐饮文化,打造中华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等特色小镇、街区。构建网络化旅游交通集散体系、智慧化高效服务体系、统一高效旅游交通引导标识标牌体系。建立“黄河万里行”文化旅游联盟。
第三节 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共建共享、一体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建设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高地,打造世界级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平台。扩大泰山国际文化论坛、齐文化论坛、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等影响力。申报举办黄河文化论坛,办好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黄河文化旅游节、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孙子文化旅游节、青岛国际海洋节、潍坊国际风筝节、水浒文化节、世界牡丹大会等节会,建设黄河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建设黄河文化国际体验区。依托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泰山文化传承发展区、沂蒙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区、泉城文化标志区等载体,发挥孔子、孙子等历史文化名人优势和泰山、稷下学宫、黄河入海等文化地标优势,打造黄河文化国际体验目的地。
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参与黄河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对话工程、黄河文化海外大展计划,打造“孔子故乡·好客山东”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品牌。组织开展“齐鲁文化丝路行”,全面参与中国文化年、中国旅游年等活动,举办黄河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展、“黄河入海”演艺精品创作巡演。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第十二章 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
坚持改革牵引,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沿海开放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RCEP签署机遇,加快发展高水平自由贸易,扩大高质量“双招双引”,带动黄河流域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 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探索用能权、用水权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新模式、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技术、数据要素市场,探索推进数据交易,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依法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探索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模式,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效能。开展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
创新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率先在黄河三角洲、东平湖等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大沿黄地区生态补偿力度。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用能权交易。发展绿色金融。完善跨市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实现对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一条线”全畅通。建立流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升生态环境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完善流程再造“1+N”制度体系。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推进电子证照“跨省互认”,支持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改革完善公正监管制度。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府、市场信息公开,完善环保、能耗、行业准入等标准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研究,完善营商环境配套立法。建设国际商事纠纷在线及线下多元化解平台。
第二节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强化青岛、烟台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用,推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参与重要港口建设运营,加强海洋经济合作。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境外园区和标志性工程项目,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优质装备和先进技术出口。鼓励企业参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建设,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务实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加强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合作,在境外设立离岸研发中心,支持骨干企业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深化农林牧渔等领域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海外生产加工基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盐碱地改造上,深化技术、装备和服务领域的合作。开展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深化与郑州、西安、兰州、成都等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合作,加快胶州、临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
第三节 搭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
高标准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加强与河南、陕西、四川自贸试验区合作,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高质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发挥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优势,加强与沿黄省区在物流经贸领域合作,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扩大水产品进口和加工转口,将青岛口岸打造成黄河流域鲜活水产品进口中转基地。建设“青岛·上合国家客厅”,为黄河流域城市对外交流合作提供国际化服务。
高品质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积极拓展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地方经贸合作。加快推进中日韩地方合作机制,全方位深化与日韩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健全与日韩企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长效机制。高水平建设中韩(威海)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韩(烟台)产业园、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中日(韩)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
高水平建设中外合作载体。加快培育壮大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济南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青岛中德生态园、济宁中欧国际合作产业园等载体。提高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国际影响力。争取举办黄河流域对外开放合作国际高峰论坛和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
第十三章 推进规划实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景广阔。要提高政治站位,抢抓战略机遇,强化责任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龙头作用。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讲政治的高度、抓重点的精度、抓到底的深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不折不扣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总体设计,制定工作规则,研究审议重大问题和重大政策事项,统筹指导、协调推进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推动规划实施和重大政策事项的组织协调、督导落实等工作,确保在2025年前取得明显进展。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的分析调度。重大事项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充分发挥山东黄河河务局作用,为领导小组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第二节 完善推进机制
围绕贯彻落实本发展规划,组织编制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绿色生态廊道、水安全保障、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专项规划,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立法工作,完善法治保障体系,依法规范对黄河保护治理产生影响的各类行为。市县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本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把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省有关部门、单位要落实分工责任,制定专项规划,加强指导服务,推动完成相关目标任务。建立省市间工作协同推进机制,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16市和省有关部门、单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省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加强统筹,推动建立与沿黄省区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协商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
第三节 强化政策支持
支持社会资本建立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统筹整合国土治理、环保、科技、水利、基本建设、文化等相关领域资金,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行“标准地”供给改革,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
第四节 加强督导落实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任务如期完成。发挥重大项目的关键支撑作用,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完善立项、用地、环评等前期条件,实现“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定期调度督导,组织开展评估,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良好氛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10月24日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2024年版)》,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服务类目包含乡村环境治理服务、废弃物处理服务、生态资源调查与监测服务、生态资源管护辅助性服务、野生动物保护救助辅助性服务、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10月24日至26日,黄河流域“+”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黄河九省(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平台成立大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
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第二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通报:兴安盟部分河流及岸线保护治理不到位2024年10月,自治区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兴安盟进行督察。督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办好“两件大事”、
四川省巴中市生态环境局10月3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美丽巴中建设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目标生态空间格局逐步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到2027年,巴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国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
松原市生态环境局发文,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用于强化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精细化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详情如下:关于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
10月28日,山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发布。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28.4亿元,采用“生态治理+产业开发”EOD开发模式,推动涛雒镇海洋渔业与产业开发有效融合,通过产业开发收益反哺生态保护治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持续、共赢发展。1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10月23日,沿黄九省(区)国资委共同举办“黄河流域省(区)属国资国企对接交流会”。会上,山西低碳环保集团与山东省环保集团、陕西环保集团、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甘肃省润陇环保集团、宁夏环保集团等黄河流域省级
威海市人民政府网站10月24日发布《美丽威海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面向美丽威海建设目标,提出了立足实际、体现特色的七大板块26项重点任务。一是构建“一屏一带十廊多核”的高品质生态空间,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和提升精致威海自然生态功
10月23日上午,在东营“黄河流域省(区)属国资国企对接交流会”上,山东环保集团、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陕西环保集团、甘肃润陇环保集团、宁夏环保集团等黄河流域六省区环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10月16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绿色低碳转型新优势目标到2035年,绿色生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省级水网覆盖范围达到82%以上,供水安全系数超过1.18,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到70%以上,3级(含)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86%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93%以上,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形成典型案例和经验,全省水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10月24日至26日,黄河流域“+”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黄河九省(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平台成立大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10月23日,沿黄九省(区)国资委共同举办“黄河流域省(区)属国资国企对接交流会”。会上,山西低碳环保集团与山东省环保集团、陕西环保集团、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甘肃省润陇环保集团、宁夏环保集团等黄河流域省级
10月23日上午,在东营“黄河流域省(区)属国资国企对接交流会”上,山东环保集团、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陕西环保集团、甘肃润陇环保集团、宁夏环保集团等黄河流域六省区环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0月8日,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联盟氢能专业委员会和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聚首上海,共议氢能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双方达成以下四点共识:和衷共济推动氢能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带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氢能技术作为新型降碳要素,正快速融入能源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西北部省份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市场。西北部已经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后的新的工业体系,同时也造就了万亿级环保产业空白市场。近年来,西北坚持产业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创新从探索培育
《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经由2024年7月26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7月30日发布,自10月1日起施行。条例草案共7章70条,分为总则、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保障与监督及附则。其中加强
近日,河南安阳市滑县黄河流域金堤河及支流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施工及监理招标计划公布,投资额5703.1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15个行政村采用预处理+生态土壤渗滤处理技术,总设计规模1170m/d。东山峰村、赵关村和部分上官村可纳入管区域通过建设污水管网将生活污水纳入滑县长青水务服务有限公司污
6月11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求《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意见建议,截止日期7月7日。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
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暨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陕西渭南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人民法院在法治轨道上扎实服务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5月16日,总浇筑量为3.87万立方米的玛尔挡水电站面板混凝土浇筑全部完成,提前60天完成目标任务,为年底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国能青海黄河玛尔挡公司、西北院、水电三局、西北咨询公司等参建各方共同见证这一标志性时刻。玛尔挡水电站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交界
4月28日18时16分,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玛尔挡水电站5号发变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标志着玛尔挡发电工程初步建成,进入运行管理新阶段。国能玛尔挡水电站5号发变组试运行期间,机组设备运转良好,机组轴承瓦温、油温、各部振动、摆度值均在标准范围内,为机组长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水电站位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10月24日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2024年版)》,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服务类目包含乡村环境治理服务、废弃物处理服务、生态资源调查与监测服务、生态资源管护辅助性服务、野生动物保护救助辅助性服务、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环境
11月6日,阿里巴巴达摩院(湖畔实验室)在北京举行决策智能产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八观气象大模型,在全球气象模型基础上引入区域多源数据,时空精度最高可达1公里*1公里*1小时。通过大幅提升对温度、辐照、风速等关键气象指标的预测性能,八观气象大模型率先落地新能源占比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国网山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5日,欧英华博兴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一期工程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一期规划建设200MW/400MWh磷酸铁锂储能电站。同时计划新建1座220kV储能升压站。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恒宇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以66991.88万元预中标该项目,折合单价1.675元/Wh
11月6日,辰丰能源5MW/10MWh分布式云储能项目(F+EPC)招标公告发布,招标人为山东辰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地点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本期考虑建设1座2.5MW/5Mh储能电站和数座台区储能电站(容量共计2.5MW/5MWh)。本项目采用F+EPC方式承包,包括工程项目的融资、相关设计(含储能电站设计、电力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6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组织售电公司与零售用户在线签订2024年12月份零售合同的通知,其中:(一)拟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2024年10月1日后在电网企业完成新装立户(过户)或已直接参与过市场交易的工商业用户,可在2024年11月15日16:00前签订零售合同或申请作为批发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6日,山东景泰县人民政府发布山东发展投资景泰东190MW/760MWh储能电站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公众参与信息公示。公示显示,山东发展投资景泰东190MW/760MWh储能电站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五佛乡岗东梁西南侧约1.5公里处。本项目建设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
山东电网直调公用机组中,前四大发电公司为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能集团和大唐集团,山东省电力市场的Top-4指标值为88.71%,HHI指标为2285。
记者从山东省能源局获悉,截至10月下旬,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10642.6万千瓦,历史性首次超过煤电,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类型,山东省“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得到标志性扭转。截至目前,山东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46.9%、煤电占46.88%、储能占2.63%、天然气占0.57%、余热余
10月31日,山东分公司黄台电厂与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举行能碳未来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确定性网络、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领域,以联合创新中心为底座,围绕智慧电厂创建等目标,致力于在“算力+绿色能源”等方面深入合作、取得突破。
近日,中国能建科技公司成功签约中能建山东泰安35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实施阶段综合服务协议,负责该项目全过程、全要素的系统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西南约22km的肥城市经济开发区盐穴储能产业园内,本期建设1套350MW装机容量的储能电站,采用“四段压缩+四段膨胀”系统
11月4日,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特许经营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一:毅康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粤海水务控股有限公司,烟建集团有限公司,投标总报价:937517000元;中标候选人二: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青石建设有限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