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第三节 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壮大
聚焦绿色化、高值化、多元化,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提升辽宁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一、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
补齐绿色环保产业短板。加快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项目及环境安全保障项目建设。引导大型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建设环保装备产业园区和环保服务业集聚区,支持园区聘请“环保管家”“能源管家”,推广节能环保服务。
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加热、节能动力、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工业节能装备,低能耗、模块化、智能化污水、烟气、固废处理等工业环保装备。重点推广非电行业废气超低排放、有机废气治理装备。
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绿色制造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二、加快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以废钢铁、废塑料、尾矿、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为重点,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依托优势企业技术装备,推动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依托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国内国际双轨、线上线下并行的再生资源供应链。鼓励建设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园区,推动企业聚集化、资源循环化、产业高端化发展。统筹布局退役光伏、风力发电装置、海洋工程装备等固废综合利用。
推进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推进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化工渣等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推动钢铁窑炉、水泥窑、化工装置等协同处置固废。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和企业加强资源耦合和循环利用,创建“无废园区”和“无废企业”。实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通过以评促用,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新增工业固废能用尽用、存量工业固废有序减少。
做大做精再制造产业。积极推广再制造产品,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加快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无损检测等再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中单晶/定向高温合金涡轮叶片、调节片等构件的激光增材再制造技术。推广基于增材制造的废旧机床关键零件质量控制及性能预测评估技术,积极研发大功率工业级金属3D打印机,支持发展铁基合金镀铁再制造技术和无刻蚀镀铁技术。推动再制造产品的评定和推广应用,发布一批省级再制造产品技术目录,规范再制造产品技术目录。
三、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氢能产业。支持煤制氢、化工尾气制氢、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等多种途径制氢。支持低成本制氢、储氢、运氢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首家氢能战略储备中心。谋划建设氢能码头和氢能贸易中心。
风电产业。积极推进辽西北和贫困地区风电场建设,按集中与分散并举、陆地与海上齐进的原则布局新增风电,鼓励风电就地消纳。
光伏产业。重点支持在农村、废弃矿区等地利用闲置土地、荒坡、设施农业等发展光伏,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推进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大力发展农光互补等分布式光伏发电,促进农村光伏建设与建筑、设施农牧业相结合。
核电产业。稳步推进红沿河二期建设。加大核电安全投入,完善核电安全监管,加强在运核电厂、工程建造现场及核级设备制造厂等一线监管力量。积极探索核能综合利用,推进核能制氢、核能供暖等核能综合利用。
专栏3 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壮大工程
(一)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数字平台建设项目。
开展再生资源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快推广“基地+平台+金融”模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环保产业服务专业平台建设项目。
培育掌握特色核心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龙头企业,推动提高环保设备制造业占环保产业比重。
第四节 加速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聚焦生态化、循环化、减量化,加速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一、加快打造优质生态农业。
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等技术,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炭基肥、沼渣沼液还田等方式减少化肥使用。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精准施药配套技术;进一步扩大生物农药的使用范围,以逐步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推进地膜使用标准化减量化,推广和扩大可降解农膜的使用;鼓励农膜生产企业开发更多种类的功能性可降解农膜;对废旧农膜应加强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设一批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和加工厂,探索地膜使用量控制机制。
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方式。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和健康养殖,大力推广优质、高效和集约化的生态养殖新技术。积极探索畜禽养殖与粮食、蔬菜、林果、养鱼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和新技术,逐步建立种、养、加相结合的复合型生态系统模式。
加快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建设覆盖全链条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好新建、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环境审批手续,确保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高标准,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标准。
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实施秸秆机械还田、腐熟还田、青黄贮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利用,实施秸秆气化、固化成型、材料化致密成型等项目,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
二、全面开展典型模式示范。
生态循环模式。在条件成熟地区突出种养融合、互利互促,促进资源区域循环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应用“稻渔共生”“养殖—沼气—种植”、果园立体种养、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多功能生态循环模式。推广“粮食种植+生态养殖+有机粪肥施用+有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多级循环利用模式。
保护性耕作模式。由中科院所属相关机构、省内科研院校、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推进,在铁岭市昌图县、阜新市阜蒙县、沈阳市沈北新区建设3个万亩级黑土地保护利用核心示范基地,在锦州市黑山县、盘锦市大洼区、朝阳市建平县建设3个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重点开展地力提升和保育技术、种养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等科技成果试验、示范、推广。
三、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基础。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综合运用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耕地内在质量,提高耕地基础地力。
强化耕地质量监测监管。扎实推进全省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按照每10万亩建设1个监测点的标准,加快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以每1万亩为单位建立0.5万个耕地质量调查点。建设省、县两级耕地质量数据信息平台,加强耕地质量数据信息管理、分析和使用。建设省、市、县三级黑土地保护监测评价队伍,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专栏4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业地方标准制定。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二)“黑土粮仓”工程。
建设全域黑土地综合利用保护示范。集成示范以秸秆还田为主,有机肥施用、轮作培肥、深松深翻等为辅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大力开展农业循环体系、农业废弃物多样性利用、资源减量与替代、农业污染治理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推广。
(三)生态循环型农业示范。
创建一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若干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以各类新型经营组织为实施主体,集成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成熟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五节 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
聚焦低碳化、清洁化、高效化,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
一、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提高工业能效水平。推动冶金、石化、建材等重点高耗能行业企业和纺织、制纸、皮革等行业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改造,推进变压器、锅炉(窑炉)、电机系统、风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等通用设备绿色低碳改造。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引导和鼓励发展电弧炉短流程炼钢,逐步提高电炉炼钢在钢铁冶炼中的占比,降低钢铁行业总体排放水平。鼓励钢铁、建材、石化等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
推动重点行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推进重点行业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深入挖掘重点行业企业减排潜力,降低治理成本。钢铁、水泥行业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锌冶炼行业实施高效清洁化电解、氧压浸出技术改造,石化行业开展高效催化、高效精馏、重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等工艺技术改造。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支持一批通过采取改进生产流程、调整生产布局、改善管理、加强监测等措施,以及对物料、水和能量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发展减排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鼓励企业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推广可降解生物基材料制品及高阻隔多层共挤功能性薄膜、废旧塑料瓶或瓶片加工生产化纤用再生聚酯专用料、管材用改性再生专用料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氢冶炼、富氧冶炼等低碳钢铁制造技术、利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产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溶剂技术、二氧化碳和氯氢催化反应生成甲醇技术。优化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绿色材料应用。鼓励各地方、各行业探索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新机制。
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稳步推进能源供应体系转型。鼓励氢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严格控制钢铁、煤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鼓励有条件地区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用煤减量替代。控制新增煤电规划建设,进行煤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持续加大落后煤电机组的淘汰力度。
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在能源消费环节,开展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柴,加快形成以清洁电力为中心的能源消费体系。在具备条件的行业和地区加快推广应用电窑炉、电锅炉、电动力设备。鼓励工厂、园区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发展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等,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持续推进典型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推动工业窑炉、锅炉、电机、泵、风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加强高温散料与液态熔渣余热、含尘废气余热、低品位余能等的回收利用,对重点工艺流程、用能设备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园区建设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能效优化调控。
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巩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态空间占用,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等固碳能力。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保护。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提升生态农业碳汇。
专栏5 工业降碳减排和生态系统碳汇工程
(一)工业降碳减排工程。
推动冶金、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实施绿色化低碳化改造,推进变压器、锅炉、电机系统、风电系统、余热余压利用等通用设备绿色化低碳化改造。
(二)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工程。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空间占用,稳定现有生态系统固碳作用。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加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工程。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升碳汇增量。以森林、草原为重点,开展林草碳汇试点工作,完成1000块碳汇样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构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碳汇模型,逐步提升碳汇能力。
第四章 稳步推进生态产业化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森林、草地、湿地、海洋和冰雪等具备优势资源要素,构建符合辽宁省实际的生态产业化发展机制。
第一节 推进森林资源生态产业化
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安全、生态、协调为发展方向,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林业,保障辽宁省森林生态安全。
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提升中药材规模和质量。发展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发展关龙胆、辽细辛、辽五味、人参、威灵仙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开发保健品、药膳和药食同源中药材等系列产品,扩大中医药生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升产品加工科技水平。加强林业与科技融合,依靠优质品种推广和丰产栽培技术,建设大型山野菜、食用菌等林产品和有机食品精加工基地。
规范林下畜禽蜂蛙养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明确林下鸡鸭、蜜蜂、林蛙等养殖规则,加强科技投入,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林下养殖产品销售质量和销售途径,实现林下养殖规模化、标准化。
二、做大做强林产品市场。
实施林业产品名牌战略。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培育和创建丹东板栗、建昌核桃、抚顺和辽阳大果榛子、辽东红松子、葫芦岛大枣、鞍山南果梨和君子兰等一批特色林产品品牌。提升林产品加工业,鼓励和引导企业重点发展经济林、森林中药材、森林食品等非木质林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推进林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发展。
加强林业生态产品市场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和激励,增加生态产品的需求,促进利益相关方进行市场交易。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商具体管理,提高资源价值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强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林业生态产品出口。
科学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林。突出区域和产品特色,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形成以沈阳设施葡萄、寒富苹果、苹果梨,大连苹果、甜樱桃,鞍山南果梨,丹东草莓、蓝莓,锦州葡萄,营口苹果、葡萄,朝阳苹果,葫芦岛苹果、秋白梨等经济林产业发展格局。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林地承包经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探索完善“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巩固所有权、保障承包权、落实经营权,鼓励公益林经营,放活商品林经营。规范林权流转、完善林权流转服务、推行林地流转备案制度、强化流转管理、加强林权流转用途监督、推进林权流转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做好林权管理社会化服务。引导和鼓励农民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推动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推进分类管理,活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开展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促进合作社提质提效。
专栏6 林产品提升工程
(一)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工程。
建设道地药材参茸、辽五味等示范基地,开展道地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二)林下养殖有机食品精深加工。
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建设林下养殖产品精深加工。
(三)中药材产学研深度开发工程。
依托辽宁省科研院所,知名中医药企业,围绕辽宁中药材综合利用开发产业,针对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
(四)生态经济林示范基地工程。
因地制宜营造辽宁特色生态经济林,实施林下立体复合经营,提升森林经济产出效率。
第二节 推动湿地资源生态产业化
以内陆和沿海湿地资源为依托,以创建辽河国家公园为契机,全面整合全省湿地资源,绿色升级传统湿地产品,培育湿地教育产业,做大做强辽宁湿地绿色品牌。
一、加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促进湿地传统绿色食品规模化。创建国家级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场,提升辽宁河流湿地稻鱼养殖生产,整合河蟹养殖产业,扩大藕莲、籽莲种植,创新碱蓬、苇笋等绿色食品开发,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联动,整合零散养殖户,促进湿地食品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推动湿地原料绿色创新发展。依托丰富芦苇植物资源,绿色升级造纸、编织、人造丝等原料生产。引导创建芦苇绿色加工生产农业合作社,推广芦苇编织工艺品、文创旅游纪念品、康养生活用品等生产,实现湿地资源的绿色化利用。
二、积极培育湿地服务业。
拓展湿地生态教育产业。以辽河国家公园建设为核心,强化全省湿地与野生动植物相关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教育职能。通过强化管理、增加资金投入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开展湿地教育培训,向社会开放湿地生态教育服务,提升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发展湿地生态康养高端服务业。与温泉康养、文旅康养和医疗康养结合,建设湿地生态康养服务高端产业示范区,建立辽河流域、鸭绿江和大小凌河流域的湿地康养产业体系。
专栏7 湿地生态产业化重点工程
(一)生态种养循环工程。
充分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的天然净化能力,形成种植业和养殖业共生的循环经济链。
(二)湿地产业链提升工程。
延长产业链条,发展鱼、虾、贝、藻类、水稻、莲藕等绿色有机食品及副产物加工。开展湿地创意文化产品研发、影视制作、动漫制作、湿地写生、摄影等产业。
第三节 推动草沙资源生态产业化
坚守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以辽西丘陵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建设为契机,推进草沙生态产业化,完善草牧产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推动硅砂和风光电产业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
一、打造草沙生态产业。
建设优质人工草场。通过标准化围栏人工草场建设,建立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现代牧草生产基地,推进集中连片、节水灌溉、精准管理的人工种植高产优质饲草基地建设。
壮大牧草加工产业。依托牧草产业战略联盟,整合草产品加工科技资源,实现集团化经营。根据我省草原以灌草丛为主的特点,研发新技术充分利用灌木深加工,特别是山坡地小型灌草丛收割机械和灌木柔丝、粉碎等加工机械,解决饲草短缺问题,促进草畜平衡发展。
推进草畜一体化发展。围绕现代草产业发展,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行草畜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广肉牛杂交改良技术、饲料饲草使用技术等牧业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建设草原生态绿色畜牧基地。
推动硅砂和风光电产业。充分发挥中国铸造用硅砂产业基地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发展精品铸造用砂。大力压缩附加值较低且对资源破坏程度大的产品产量,重点发展旧砂再生技术、砂芯3D打印技术、石油压裂砂、航天精工铸造用砂、特种覆膜砂、消失模砂等科技含量高的硅砂项目,打造高端铸砂、精品铸砂加工基地。
二、规范完善草沙产业。
制定标准规范产业发展。政府协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制定草沙产品行业标准,研发新产品。成立草沙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加强原料和产品质量检验,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和自建基地的方式扩大产业规模,保障原料供应,提高企业加工能力。
完善供需产业链条。通过订单收购、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形式,构建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农民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链条。带动规模化养殖,减少草沙产品远距离运输,尽可能让产品就地转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专栏8 草沙生态产业化重点工程
(一)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
大力发展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每年建设1个优质高产饲草料基地,共建设5个。每年实施粮改饲60万亩,收储青贮饲料200万吨。
(二)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
以沈阳地区为中心,开展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积极推广整株青贮、全混合粮饲喂技术,探索和建立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一体化经营,提高奶业综合竞争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安徽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公布,共1581个项目。北极星汇总环保项目如下:庐江县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文旅开发项目合肥张洼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安徽省合庐产业新城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肥东巡鹰年回收20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庐江浩悦生态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巢湖市部分河流流域水环境
4月15日,中国绿发党委书记、董事长孙瑜与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座谈,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国中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冯建中,党委常委、副总裁林存增,中国绿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军,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姜海洋,副总经理邵长忠参加座谈。孙瑜对孙永才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
4月15日下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寿伟光与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朱兆开在上海电气洮南绿色甲醇项目现场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绿色燃料领域合作、推进产融结合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寿伟光高度赞扬了上海电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所做出的贡献。他表示,上海电气产业
4月15日,浙江青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银团成功落地,以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为联合牵头行的6家银行,为项目提供62亿元的融资贷款。杭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东明,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宏;国开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王建生,农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胡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将聚焦工业领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近日,光大环境旗下绿色环保板块与中信泰富特钢靖江特殊钢有限公司(“靖江特钢”)正式签署《靖江特钢近零碳排电炉配套生物天然气项目合作协议》,通过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技术,为靖江特钢产品提供绿色天然气,助力其打造国内首条近零碳绿色冶金生产线,该项目的签署标志着光大环境在
4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勇从分时电价机制的重要意义、目前的主要创新点、未来的深化方向3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具体如下:一、分时电价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时电价机制的实施,为山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分时电价改革,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惠企利民情况。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并实施了“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即1天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根据不同时段的电力供需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电价政策,目的在于引导
近期,入驻黔西南州安龙县的安龙县蔑帽新能源有限公司再度投资16亿元,在该县栖凤街道者贵、八坎、者孔、团结4个村建设的八坎河团结、八坎河者孔两个光伏电站项目。目前,项目涉及的8300亩集体荒山及土地流转、道路建设正稳步推进。这两个项目装机容量400兆瓦,预计于2026年1月建成投用,年发电量5亿千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号角声中,国家“双碳”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奋进蓝图正徐徐展开。作为全球综合性能源企业的领航者,国家能源集团以“无废集团”建设试点为笔墨,在这幅壮阔画卷上挥毫泼墨,书写着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崭新篇章。一年来,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井下采掘到云端数据,
中国最大沙漠实现3046公里生态屏障全面锁边“合龙”,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增添6个来自中国的“新成员”,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多个生态领域国际会议的中国馆或中国角迎来络绎不绝的“取经者”……2024年,中国在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同时,坚持践行多边主义,积极与国际伙伴分享绿色发
松原市生态环境局发文,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用于强化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精细化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详情如下:关于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
信阳市人民政府7月24日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2024—2030年)》(信政〔2024〕9号),针对信阳市工业、能源结构、建筑、人居、交通等领域碳排放情况,结合最新发展规划,梳理碳减排潜力,围绕绿色低碳技术示范、能源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修复、节能降碳改造
7月24日,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屋顶光伏整县推进,鼓励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大型公共建筑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探索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有序推进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潢川县零碳园区屋顶分布式+BIPV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4日,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坚持统筹谋划、先立后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稳步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借力数字化技术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9日,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襄阳)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搭建绿色能源传输网络。积极引入市外清洁电力,推进500千伏卧龙-编钟-仙女山通道建设。建设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以深圳工业园为试点,开展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建成跨地市新型
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政府7月19日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襄阳)实施方案》(襄政发〔2024〕5号),推进襄阳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紧抓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机遇,立足襄阳先进制造、传统工业、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工业强市,建设数化襄阳。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河北承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承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立足承德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清洁能源产业,构建“风光氢储”能源体系,形成多元互补、高效稳定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建设风、光、水三个千万千瓦级
7月4日,河北省承德市人民政府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承德)实施方案》(承市政字〔2024〕31号),目标到2030年,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进一步巩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环境保护的路上国家电投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守护着绿水青山用实际行动呵护着美丽中国清洁发电有实效过去5年时间里国家电投清洁能源发电13678.7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189.09万吨▲本次数据以标准煤炭CO2排放系数2.493kgCO2/kg,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0.557kgCO
4月23日,舞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舞钢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强太阳能与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国电投(天津)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100MW风电场项目、舞钢中加矿业25MW光伏发电项目、华润电力舞钢祥云40MW风电、河南交建尹集分散式风电场、金旭新能源技术有
2025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174亿元,同比增长4.2%(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81亿元,同比增长16.
4月11日,国家电投集团在辽宁大连召开2025年火电供热交流会。会议全面落实集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24年火电供热安全生产与经营成效,部署2025年供热产业重点工作。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国家电投集团切实扛牢能源央企民生保供责任,所属企业抓
4月14日,高能环境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高能时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收到招标代理机构辽宁百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发来的,经招标人锦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确认的《中标通知书》,天津高能时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牵头单位为“锦州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锦州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特许经营)”的中标
近日,大连庄河V海上风电场项目成功完成两台新型基础#x2014;#x2014;单桩-摩擦筒基础的精准沉贯施工。该项目由三峡能源投资建设,三峡上海院承担勘测设计工作。大连庄河V海上风电场是辽宁省重点清洁能源项目,风电场位于大连庄河海域,总装机容量250兆瓦,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超7.5亿度,可满足约40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辽宁省发改委、农业厅、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助力辽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统筹风能资源、接入能力、乡村基础条件,按照“能建则建、试点先行、条件成熟一个就实施一个,不一窝蜂、不一哄而上”的基本原则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监管范围是国家电网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各分部,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北京、河北、内蒙古(蒙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4月1日,中国能建辽宁院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热电联产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项目简介该项目位于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计划建设2×40兆瓦的抽背式高温高压汽轮机组和3×280吨/小时的高温高压煤粉锅炉,全年供热量为8.72×10吉焦,供电量为2.74×10千瓦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多地将出现大风天气,北方将出现强风、沙尘、降温、暴雪天气,南方局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公司党组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统筹部署,第一时间启动极端天气Ⅳ级应急响应,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大连市拟推荐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公示的公告。其中氢能项目包括: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和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原文如下:关于大连市拟推荐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公示根据《市发展改革委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文件表示,坚持统一认识,明确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功能定位。坚持开放包容,健全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和市场体系。坚持安全可靠,将虚拟电厂纳入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并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坚持多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