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政策正文

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2022-03-23 11:28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关键词: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正式印发,明确了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期间,广安市将以全面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为抓手,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以亭子口灌区、升钟水库灌区和大中型水库建设为龙头,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水利工程,构建完善引水补水生态水网,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河湖管理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利建设能力和现代管水、治水能力。全市共规划“十四五”水利项目460个,规划投资440.44亿元。

计划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9亿立方米以内,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9500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0%,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5%以上,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规划构建起以渠江、嘉陵江、御临河为天然水网,升钟水库二期工程、亭子口灌区工程、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为工程骨架水网,重点水源工程为重要节点,小微水源为点状节点的现代水网体系。进一步增强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为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华蓥山景区、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已经六届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安市人民政府

2022年3月7日



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全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以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是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我市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广安市“十三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市水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强水、协调兴水、绿色助水、开放活水、共享惠水”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建设重大骨干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深入推进水利扶贫为重点,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快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第一节 水利建设成效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申报水利项目384个,获批321个,到位中省及金融资金47.2亿元,较“十二五”期间36.8亿元增长28.2%;新开工水利项目269个,完工266个,完成水利项目投资65.3亿元;回龙寺等6个新建中小型水库、前锋区虎城等5个江河堤防、29个中小河流防洪治理、9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民水库等1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71.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水利项目获得中省补助。“十二五”规划的回龙寺、猫儿沟、向阳桥、应家沟4座中型水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龙滩水库完成大坝浇筑;建成灵泉寺小(一)型水库,完成邻水县张家冲、广安区黄桷、邻水县清水河、华蓥市严家河等4座小型水库初步设计批复,黄桷、严家河已开工建设;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完成全民、七一、五排、响水滩、大高滩、回龙、万秀桥水库等1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2.6平方公里,建成水土保持大示范区28个;高标准打造农建示范区5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5万亩,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第二节 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扎实推进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创新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村四个层级和河库塘堰渠五大水体的“河长湖长+警长+检察长+网格长”组织体系,对新发现的污染源及“四乱”等问题及时纳入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限期整改销号。全市5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城市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6.3%,渠江燕儿窝、关门石水库等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均实现水质自动监测。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处、省级水利风景区20处,居全省之首。调整主要河流市级河长、市总河长办公室成员及市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在6条重点河流已设立市级河长的基础上,将御临河纳入市级管理河流,增设市级河长2名,强力推动河湖治理工作。出台《广安市总河长制运行规则》,严格工作报告制度,有效规范河长制运行,让河长治水成为常态。创新开展县级河流水质监测分析,推动小流域治理,将全市40条县级河流纳入水质例行监测范围,科学设置监测断面70个,按季度监测通报,完善评价体系。纵深推进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联控工作,与上下游南充、达州、重庆等跨界地区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建立起信息共享互通、联合监测预警、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机制。

第三节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

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水旱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建成6处重点江河堤防工程、12处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项目,建成堤防39公里。完成前锋区虎城等5个重点江河堤防工程、11个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并顺利开工建设。完成91座病险水库整治,新建和维修山坪塘2300余口。完善山洪灾害防治系统、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全力保障764个监测站点正常运行;全市309座小型水库建成动态监管预警系统,约占全市水库总数94%。积极推进防汛抗旱机构改革,各县(市、区)编制完成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四级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十三五”期间,成功应对2018年“7.13”特大暴雨洪灾以及渠江、嘉陵江和中小河流100余次洪峰过境,全市重要江河堤防、水库水电站无一溃堤溃坝,无一人员伤亡,实现安全度汛。

第四节 农村水利保障有力

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5亿元,新(扩)建集中供水工程557处,新建供水管网3200公里,打机井14847口,巩固提升271.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解决27.1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6.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6%,圆满完成水利脱贫攻坚硬任务。建成水土保持大示范区28个,高标准打造农建示范区57万亩。2016—2017年农建综合示范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受到省考评组一致好评。“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项目补助、财政补贴、涉农整合、业主投入、群众自筹“五方”投入机制,完善维养项目投入机制。全面推行“先改后建、先建后补、民办公助”模式,建立起政府引导、部门督促、村社(协会)组织、群众主体的建设机制,完善维养项目建设机制。积极落实“基层站所指导、镇村主体、协会补充”的管护制度,及时明确水利工程产权主体、管护主体以及管护人员,并签订管护协议书,完善维养项目管护机制。

第五节 行业监管不断增强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年、2017年、2019年度在全省考核均为优秀,受到省政府的通报表扬。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79座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不足问题整改和180个河湖“四乱”、115个扫黑除恶乱点乱象以及107个水土保持违法行为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98座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取水许可清理,规范农业取水行为,完成517套取水许可证电子化转换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用水效率。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根据《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加强全市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上狠下功夫,通过强化审批、严格执法、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强力推进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大力宣传等方式全面推动水土保持预防监管工作。

第六节 水利改革不断深化

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全面落实农村饮水管理“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的原则,市水务局印发了《关于公开市本级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的公告》。积极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水利“放管服”改革、水利投融资改革,不断加大社会资本和专项债券等金融资金投入水利设施建设力度。

第七节 治水管水持续增强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使全局政务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全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检查衔接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行政监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推行非强制执法方式,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得到有效控制。编制了《广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广安市水功能区划》《广安市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采取科学分析、民主协商、行政裁决等程序,形成各行政区和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确定各分配单元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以总量控制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建立以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的取用水管理制度,严格执法监督;制定《广安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有效控制我市“十三五”期间的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协调发展。

第八节 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对标学习“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与河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小平干部学院挂牌成立河海大学河长制研究与培训(广安)中心,构筑校地人才支撑、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助推广安河长制工作开启新征程、再迈新台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在广安挂牌成立重庆市水电设计院广安分院,与重庆市长寿区、合川区等签订川渝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20个,积极探索跨界河流治理新路径。

第二章 广安市水安全保障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抓好水利大发展、推进水安全保障能力大突破的重要时期。

第一节 水安全保障现状

经过多年持续推进水利建设,全市已基本构建起城乡供水、节约用水、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和水利管理等体系,为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水库337座,其中中型水库10座、小(一)型水库64座、小(二)型水库263座,水库总库容5.7亿立方米。在建中型水库5座(回龙寺、猫儿沟、向阳桥、应家沟、龙滩水库),总库容9048万立方米;在建小(一)型水库3座(灵泉寺、黄桷、严家河水库),总库容385万立方米;已建成山坪塘17405口,蓄水池10385口,石河堰1236处;规模以上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以上的灌区)38处,渠道长度2230公里;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61.5万亩。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69处,分散供水工程约15万处,供水人口351.9万人。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900立方米,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约8亿立方米,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7%。

全市共有江河、溪流721条,其中川渝跨界河流16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4条(嘉陵江、渠江、大洪河、御临河),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46条,纳入河长制管理河流360条,其中省级2条、市级5条、县级45条。

第二节 面临机遇

水安全保障工作面临良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为新时代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两新一重”、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为加强水利建设带来新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水务等大有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凸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对水生态的需求拓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会对水安全高度关注,大兴水利的热情高涨,为进一步做好水安全保障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重大战略决策对水安全保障提出新要求。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共同推进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对水安全保障能力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川渝高竹新区发展战略机遇,全市水安全保障向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等方面提升,广安水务事业建设将再上新台阶。

第三节 存在问题

水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高。广安市域内虽然有嘉陵江和渠江,过境水资源丰富,但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且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旱洪灾害交替频发,导致部分地方人均水资源量偏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目前,广安市已建成水库337座,其中中型10座、小(一)型64座、小(二)型263座,总库容仅5.7亿立方米,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7%;全市无大型蓄水工程,流域内控制性水利工程体系尚未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区差异较大,多水源供应、跨区域引调水、高效调度调节的供水系统尚未建立,水资源的统一调配、调蓄能力较弱。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亟需加强。“十三五”时期,尽管不断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广安市两大过境江河(嘉陵江、渠江)沿江防洪体系仍未健全,中小河流防洪存在不足,部分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设备老化,无法正常运行,部分城镇内涝问题突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足,目前仍有93座小型水库存在病险。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十三五”期间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的节水行动尚停留在节水载体建设,严格高效的节水配水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不强,缺乏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公众对于节水的意识薄弱,部分单位和个人用水习惯粗放,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水生态保护方面,部分河段生态水量不足,部分中小河流亟需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与治理,水域岸线管控有待加强。

体制机制还需继续深化改革。水利行业人才短缺;水利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撑力量不足;行业监管力度不够,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水平较低;水工程运行和联合调度能力弱,改革后的防汛抗旱体系运行机制仍需探索;水利现代化技术和机制还需加强。

第三章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以全面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利工程补短板夯弱项、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为主线,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以亭子口灌区、升钟水库灌区和大中型水库建设为龙头,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水利工程,构建完善引水补水生态水网,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河湖管理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利建设能力和现代管水治水能力,有效保障全市水安全。

第二节 基本原则

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需求管理,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加快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补齐短板,提质升级。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重大战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优化投资结构,科学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同步推进传统水利工程智能升级,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人水和谐,系统治理。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强化水利工程生态属性,优化水资源调度,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稳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依法治水,强化监督。加强水法治建设,严格依法治水管水,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河湖水域岸线、水资源、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监督,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实现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转变。

两手发力,创新引领。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水利治理体制机制模式,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推进涉水领域改革,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水利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总体目标是实现全市水利大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大突破,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的需求。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更加完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能力显著提升,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全社会节水爱水意识明显增强,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9亿立方米以内,完成省下达用水效率控制目标。

城乡供水保障程度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生态水利工程,水网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水务取得重要进展,供水保障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增强,规模化供水覆盖程度明显提高,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9500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解决防汛抗旱突出问题,重点城镇、重要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0%,非工程措施体系进一步优化,水旱灾害风险底数全面清楚,水旱灾害防御实现“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反应、更好效果”。山洪、水文监测站网不断完善,完成3个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完成9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水生态保护措施切实有效。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涉水空间管控加大力度,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全面划定,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完成,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河道采砂监管信息化全面实现,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85%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5%以上。

现代水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水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涉水监督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明显增强,经济调控有力有效,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水利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水利开放合作不断扩大。

水利体制机制科学高效。水利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管理体制全面理顺,高效的前期工作机制、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职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建设机制、权责利相匹配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营机制、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

蜀水文化全面发展。自然水文化、传统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得到深度挖掘传承弘扬,水文化载体更加丰富多元,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治水精神大力弘扬,川渝水文化研究合作不断深化,水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jpg

展望2035年,完备水网保障体系基本建成,骨干水源工程全面建成,水生态水环境更加优美,水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水资源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高,水利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行业监管基本实现智慧化,基本满足人民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四章 加强水资源节约与管理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刚性约束倒逼节水、以严格制度规范用水、以有效政策激励节水、以先进技术支撑节水,加快形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格局,加强水资源管理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一节 深入推进节水行动

按照“三条红线”和“双控行动”要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节水型灌区、企业(园区)、公共机构、学校和居民小区建设,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善水效“领跑者”制度,健全节水激励机制。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完善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强化节水全过程监督,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全民节水爱水意识。

第二节 加强水量分配和调度

加强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的调查分析,强化取水、用水、节水、退水等方面基础性工作。继续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坚持合理分水,优化完善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完善覆盖流域和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将河流、水量分配管控单元、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目标纳入全市水利“一张图”。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坚持科学调水,构建水资源调配模型,制定完善重要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及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强化流域水库和水电站联合调度,构建覆盖防洪抗旱、蓄水保供、饮水、水生态、发电、航运等调度的“大水调”工作协调机制。

第三节 严格取用水管理

加强与取用水有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进一步发挥水资源在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中的刚性约束作用。严格执行《广安市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区域内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取水口取水量在线监测,提升水资源监督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督,依法查处超计划、超许可、取水计量不合规等未按规定条件取水行为。

第四节 推进现代水文体系建设

实施水文测站提档升级,完善水文基础设施和监测站网布局,加强现有水文测报设施改造升级,实现水文全要素、全过程自动监测,提高处置突发水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加强水文数据整理分析和水情信息共享,提升水文现代化水平,提高对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保护等领域的支撑服务能力。

专栏1 节水和水资源管理

节水载体建设。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创建节水标杆企业和节水园区,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创建一批节水型学校和机关。

水资源管理和调配。加强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的调查分析;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制定完善重要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及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加强与取用水有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完成区域内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取水口取水量在线监测。

水文设施建设。实施水文测站提档升级,完善水文基础设施和监测站网布局,建设广安水文巡测基地,加强现有水文测报设施改造升级,建设市级水文应急监测队。

第五章 构建全市现代水网体系

强化工程水网与天然水网互联互通,做好天然水资源与工程配置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坚持“近水为先、多源互济”的水资源配置原则,统筹流域和区域,构建以“两江一河三纵”为骨架、大中小微协调配套、市县乡村水网充分衔接、“蓄、引、提、供、泄、排”功能完备的水网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为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节 完善“两江一河三纵”骨干水网

建成升钟水库二期工程,保障嘉陵江以西区域供水需求。加快实施亭子口灌区工程,实现嘉陵江亭子口水库与广安市已建、新建囤蓄水库及本地水系的互联互通,保障嘉陵江以东、渠江以西区域的供水需求。研究论证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覆盖渠江以东区域的骨干引水工程。构建以渠江、嘉陵江、御临河为天然水网,升钟水库二期工程、亭子口灌区工程、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为工程骨架水网,重点水源工程为重要节点,小微水源为点状节点的现代水网体系,进一步增强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第二节 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建成猫儿沟、回龙寺、向阳桥、龙滩、应家沟5座中型水库,建成黄桷、严家河2座小型水库,新增水库总库容9500万立方米。加快推进观音溪、清水河等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白龙峡(小南海)、观音桥、山泉、七孔溪、李子垭等大中型水库前期论证工作。实施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建成广安市城区河湖库水系连通与水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城市供水保障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第三节 全面推进乡村水务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民生改善,全面推进乡村水务,提高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对有条件集中供水的县(市、区),坚持以县为基础、乡镇为单元,从水源到水龙头,实现公司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供水;对农户分散居住的山区,因地制宜分散供水。完善乡村供水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和工程长效运营机制,防止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和严重水质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规划,加强脱贫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不断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安全保障查看更多>水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水资源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