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第八章 内通外联 建设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门户
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双向联通功能,塑造国内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高水平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节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省、市、区协调联动,深度对接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不断增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融入全国协调发展大局。发挥起步区区位优势,提升北接南延区域中枢桥梁功能,打造南北动能传导重要节点。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托重大载体、重点机构,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资源,共建重大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深化科技创新、现代金融、新兴产业等领域合作,打造中央企业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主动对接长三角创新体系,强化科技互动与协作,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要素合作向制度合作纵深拓展。加强与雄安新区合作交流,复制推广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鼓励起步区企业在国内重点区域设立异地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及优质创业项目落地起步区。
加强沿黄地区交流协作。加强与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项目、机制的联动,衔接落实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分区管控要求,协同推进生态保护治理。探索与西咸新区、郑东新区等重点区域建立高层对接机制,围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共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跨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联合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人才交流合作、行业标准制定,强化创新资源跨区域共享。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开展对重大问题的跨省际科学研究。联合沿黄城市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展会活动,讲好黄河故事,彰显黄河特色。
强化毗邻区域合作共赢。高标准规划建设起步区至济阳、商河的城市快速路,加强与济阳、商河创新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与济阳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商河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等重点园区产业协作配套,形成梯次发展、协同共进态势,打造起步区配套生产基地,辐射带动济南北部加快崛起。加快推动起步区与齐河县等毗邻地区打破行政壁垒,健全完善生态保护、产业协作、设施配套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机制,为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打造样板、提供示范。
推动黄河南北融合互动。充分释放重大区域战略红利,处理好“北起”与“中优”关系,积极承接导入主城区优质资源、高端产业,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协调两岸生态和文旅资源,协同开展风貌管控,高标准建设黄河生态风貌带,打造相互连通和自然衔接的景观廊道。加强黄河两岸协同开发,统筹推进南岸临空组团、丁太鲁等重点区域和北岸大桥、崔寨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实现两岸互动、南北共兴,构建黄河穿城而过、城市拥河而兴的发展格局。
第二节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充分借力山东历史、产业和文化优势,增强国际交往功能,对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联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开放型经济跨越发展。
布局新型国际贸易。抢抓济南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机遇,积极布局维修维护、软件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服务贸易,加快推动数字贸易发展,支持“货物+服务”“文化+旅游”等跨领域服务贸易创新。积极培育金融、教育、医疗等新兴服务贸易业态,鼓励发展集采集购、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配套发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电子产品保税加工贸易。大力培育和集聚外贸、外资企业,支持建设海外仓、展销点等境外营销网络。推动起步区内跨境电商企业与海外仓开展供需对接,创新“前展后仓”运营模式,提升出口便利化水平。
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在起步区建立区域性总部或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华侨华人技术、资金、人脉等优势,引导更多全球优质资源落地。鼓励起步区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和地区布局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和服务网络。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在节水农业、智能制造、金融、物流等领域开展合作,探索“班列+供应链金融”“班列+产业园区”等模式,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用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山东连线世界500强”等重大活动平台,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签约一批外资大项目。推进落实QFLP试点,招引管理企业落户设立QFLP基金,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发展涉外法律、会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高端服务。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积极布局国际免税购物网点,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加快推动免税经济发展。深度拓展国内消费市场,集聚网络直播、互动娱乐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时尚产业,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举办时尚秀和新品发布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或地区标准互认、质量溯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搭建支持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进口服务平台。支持出口企业扩展内销市场,深入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
第三节 搭建经贸合作平台
聚焦重点、聚合资源、聚力攻坚,建设支撑高水平开放的重大平台载体,畅通内外双向经贸合作渠道。
打造国际会展会议高地。依托国际博览城建设,加快建成运营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酒店中心,积极承办大型商品博览会、特色产品推介会以及投资合作洽谈会、商务合作大会。加强与德国汉诺威、瑞士迈氏等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对接,打造专业化、国际化运营团队,引进一批全国性、国际性展会。创新展会举办形式,拓宽展会合作领域,打造精品会展项目,带动货物和服务贸易、金融和法律服务以及人员和展品通关便利化等领域发展提升。主动对接国际高端平台,合作举办经贸交流论坛、学术会议活动。
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区。采取“区中园”“园中园”“云上园”等模式,加大对重点国别、重点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团组式”引进落地外资项目,培育建设国际合作特色园区,吸引国内外专业化园区运营商或与专业化团队合作运营。加快推进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国际招商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建设,深入实施“标准地”招商,培育具有引领性、标杆性的国际一流产业集聚区。加大对东北亚国家的开放合作力度,积极落实全市日韩合作开放战略,高水平建设中日韩国际合作园区,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合作事项,打造中日韩地方合作示范区。加快推动济南综合保税区功能升级,建设航材公共保税库和高端装备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半导体设备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扩大高端装备国际贸易和航空资产交易的业务规模。
搭建重大区域枢纽平台。依托4F级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建设,加快港区、园区、社区联动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黄河北岸交通枢纽,畅通水港海港联结,构建辐射全国、连接海外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加快传统物流园区改造升级,培育具有资源配置能力和平台孵化功能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与全球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对接,培育专业化、特色化跨境电商园区,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应用平台,布局跨境电商保税仓、体验店和进口商品连锁店,打造辐射周边地区的优质产品进口集散中心。
第四节 构建开放开发体系
秉持国际化视野,完善国际化功能,集聚国际化资源,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开发体系,持续提升起步区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强化城区国际化元素。增强起步区国际交往承载功能,建设统一的涉外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外籍人士投资兴业、参会参展、生活旅行的便利程度。营造具有国际水准宜居宜业的“类海外”环境,加大国际化生活社区、街区建设力度,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规划布局国际医院等涉外设施,完善公共场所多语标识体系,健全文体、生活等国际化公共配套服务,打造国际先进生产要素、知识技术和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
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积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论坛、赛事等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争取承办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吸引国际组织、国际知名机构落户,打造成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标志性区域。充分利用国际友城资源,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在经济、人文、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互鉴,增进国际友谊,促进友好合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加强对外传播,塑造起步区开放包容的国际形象。
实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创造性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政策,探索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起步区与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联动创新,在全省制度型开放上走在前。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进一步扩大投资、贸易、金融、技术、人才、税收等关键领域对外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纠纷解决、生态环境保护、跨界数据流动等领域试点开放力度。系统开展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创新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模式。健全海外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外风险研判预警。
第九章 传承弘扬 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按照“以水营城、以文营城”理念,发挥黄河文化统领作用,彰显“儒风泉韵”文化风貌,写好黄河文化中起步区的绚丽篇章。
第一节 充分展示特色文化魅力
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泉城文化、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特色文化深度融入现实,建立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黄河文化体系。
发挥黄河文化的统领作用。深入阐发黄河治河文化、渡口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精髓,强化对黄河文化的梳理挖掘、保护传承。加强对扁鹊墓、刘恩生故宅等历史遗址遗迹、崔寨德兰柳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突出黄河哺育文明、成就文明和联通文明的文化价值。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体现黄河文化的特色标志性工程,全面展现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等人文风貌和黄河治理成就。
推动黄河文化的交流互鉴。深入挖掘与黄河文化有关的音乐、舞蹈、戏曲、民间技艺等,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黄河沿岸文旅资源,讲好新时代黄河文化故事。促进黄河文化交流互动,全面参与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和“中国黄河”国家形象宣传推广活动。加强与沿黄城市合作交流,开展馆藏文物资源巡展,联合推出一批高端文化活动、重量级展会、重大体育赛事、高端峰会论坛。
凸显水润新城的泉城特色。融入“山泉湖河城”泉城文化要素,通过引导与管控,打造蓝绿交织田园泉城,塑造有底蕴、有活力、有乡愁的人文魅力新城。突出鹊山、华山文化与景观价值,彰显鹊华秋色的历史文脉,打造鹊华景观廊道。以牧马河为重心,串联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打造河流文化景观廊道。
彰显齐鲁文化的独特风韵。通过空间格局、节点设计等方式深入挖掘、展现齐鲁文化创新变革精神内涵,打造起步区齐鲁文化轴线。以鹊山龙湖、华山、森林公园等为节点,沿泉城特色风貌轴布局一批重点功能区、重大公共建筑、重要开敞空间,打造齐鲁文化展示窗口。合理规划一批非遗展示、体验空间,建设黄河非遗廊道,集聚一批非遗项目,推动齐鲁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城市景观风貌整体设计,彰显齐鲁风范,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
第二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
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构建人民幸福感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引导省属优质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起步区布局,大力推进省方志馆、省青少年宫等项目规划建设,高于国家一级馆标准规划建设起步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精准衔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黄河鹊华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等馆群和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在都市阳台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基地。系统规划布局一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泉城书房、健身广场、球类运动场地等文体设施,打造15分钟健身休闲圈。全力支持山东体育学院及相关国家级培训场馆迁入建设,加快建设济南黄河体育中心、马拉松跑道等一批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促进体育旅游、运动休闲、运动康复、电子竞技等新兴业态发展。谋划实施黄河V谷、黄河国际会议中心、鹊华广场、百年铁路桥文化公园等一批黄河文化项目。推动建设黄河文明国际交流传播中心等特色项目,搭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交流互鉴的高端载体。
促进文化服务多样化。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满足多种需求的文化服务平台,推进文化服务均等化。利用各类文化载体,推动举办一批国内外知名艺术、体育节赛。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规划完善各街道综合文化站及邻里文化中心,推进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依托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种植园、社区游乐场等开展形式丰富的文化服务活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集聚文化创业者,支持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培育打造济南黄河文化原创精品。大力培育文化社会组织,发展文化志愿服务。
第三节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优势,构建“文旅生态融合体系”,挖掘打造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项目和产品,提升文化品牌价值,以文化赋能起步区高质量发展。
打响全域旅游品牌。推进黄河沿岸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结合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段,与济阳区协同打造沿黄大堤旅游赛事线路。深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推进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着力推进“生态旅游+重点行业”融合发展,深化完善都市观光、度假休闲、节庆会展、文化演艺等旅游产品系列,积极打造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依托白家堰等徒骇河沿岸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落。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激发文化产业多向、交互、融合效能,构建起步区“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建设文化产业名城。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演艺、工艺美术等传统业态,以及直播、潮品、动漫、电竞等新型业态。依托文化创新创意力量,引导资源端、产品端、技术端、市场端产业融合,提高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水平、新兴产品(服务)的文化内涵,丰富产品市场营销环节的创意手段,提升起步区现代产业体系文化附加值。实施黄河文化IP塑造工程,推出一批具有泉城特色、展现沿黄文化脉络的动漫、工艺美术精品,打造一批烙有黄河与济南印记的知名文化品牌。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争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端创新资源,聚焦演艺装备、娱乐装备、展览装备等领域,推进文化创意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
第十章 共同富裕 建设幸福黄河新家园
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有一分改善”,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供给机制,促进高水平均衡,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实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共同富裕目标。
第一节 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提高供给效率,打造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壮大新业态带动就业机制,健全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联动,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进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创建,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多渠道帮助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创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做好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就业服务,支持发展“零工经济”、居家就业、远程办公等新就业形态。构建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普及普惠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中教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公平有效保障。加快推动教育资源供给,统筹优化起步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加快建设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规划建设国际学校,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全面优质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育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培育模式,培育一批精通专业技能的“齐鲁工匠”“大国工匠”,建立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提供样板示范。
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立扁平化、属地化管理体制机制。高标准规划建设面向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化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和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精神卫生、妇幼健康、老龄健康、职业健康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和均衡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起步区落地,推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整合型专科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积极参与“黄河名医”中医药发展计划,支持备案制中医诊所发展。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和人才引进培养投入,支持起步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支持高素质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支持高品质社会办医,大力发展健康产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诊疗、康复等健康服务。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基,健全城乡统筹、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优化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提高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待遇水平。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协同互补,试点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商业健康保险,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综合救助格局,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标准一体化。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加强灾害、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完善救助服务网络,搭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街道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创新社会救助渠道,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落实主动发现、先行救助、转介服务工作机制,激励慈善力量、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退休费动态调整政策,建立优待证制度,依法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打造功能完善的“退役军人之家”。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安全与发展,全力保障各方面安全,建设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家园。
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引领、队伍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行“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力量落到最基层。统筹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用好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立“全覆盖”网格体系,壮大“全能型”网格队伍,完善“全要素”网格服务,创建网格化社会治理全国样板。加强社区服务阵地和专业力量建设,实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每个社区至少拥有3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加快建设以“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作”的社区与社会组织联动服务机制。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完善物业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全力保障公共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打造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城乡建设、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深入推进规范化农贸市场、“放心肉菜超市”建设,建立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深入实施“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的“三联”警务共同体建设,大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协同推进“雪亮工程”与“智安小区”建设。
加强法治城区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快推进法治起步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建立黄河中央法务区,在起步区设立检察院、法院,健全和解、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相衔接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速引进国内外顶尖法律服务机构入驻,加速高端法律服务人才聚集,实现法律服务聚合效应、辐射效应、叠加效应、示范效应,更好服务保障起步区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增强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全面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信用监管效能。以济南市建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信用经济,重点引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业。
第四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城市与乡村一体建设、协同发展,构筑田园城市的风光特色,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探索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科技农业、种源农业、品牌农业,强化农业生态保育功能,促进生产农业向生产与景观融合转变,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依托孙耿太平组团,聚焦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测试评价和良种繁育等环节,加快推动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和种源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国家种业研发创新中心、设施科技种苗实验基地、国际种苗产业示范中心建设,培育种业企业总部集群,建设北方种业之都核心片区,打造“种子库”。保护发展农业品牌,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经济+社会+生态+观光”复合型农业。构建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苗情、灾情、肥效、药效、面源污染等多方面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化监测。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逐步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统筹建设用地资源分配,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合理用地需要,支持城乡融合项目用地需求。强化乡村发展资金保障,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体制机制,引导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起步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建立健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权利,促进起步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待遇基本统一。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统筹布局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统筹规划重要市政公用设施。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新一轮整治行动,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加快建立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迭代升级未来邻里、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建成一批乡村新社区,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以美丽乡村风景旅游线、特色村创建为载体,启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守好乡愁古韵,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形成户户见风景、村村有特色、镇镇育产业的乡村全域大美格局。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拓宽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完善兜底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不返贫、稳增收。
第十一章 深化改革 激发内生发展新动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经验政策,推动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推出更多基础性、首创性改革举措,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第一节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导向,以推进机构职能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全面塑造起步区体制机制新优势。
构筑新型管理体制。优化起步区管委会机构设置,建立扁平化的大部制,明确权责范围,强化动态管理。创新设立起步区“总师制”,社会化招聘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经济师、战略研究总顾问和绿色生态发展总顾问。创新起步区管委会选人用人和绩效激励机制,探索实施全员聘任制,推行全员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赋予起步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争取最大限度下放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理顺与所在行政区及区域内功能区的关系,必要时研究推动起步区开展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发挥起步区各类主体参与治理积极性,探索高度参与、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业界共治”新模式。
创新“管委会+”开发运营机制。厘清管委会和各类主体权责功能,加快区内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将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园区开发、产业招商、创新孵化等职能下沉至企业层面。引进国内外专业化园区运营商或管理团队,承接专业园区、特色园区开发运营。在招商引资、人才服务、园区管理等领域探索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法定机构,将法定机构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主体之一,与平台公司、园区运营机构融合发展。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探索资本招商、委托招商、集群招商、逆向飞地招商等招商引资新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鼓励央企、省市国有平台和有实力的民企参与起步区开发建设运营。
第二节 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建立健全人口集聚机制。制定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配套措施,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发挥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实行更加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争取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审批权限下放。争取特殊工时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新业态中灵活就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断提升起步区对人口的吸引力。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全面推行亩产效益评价,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履约评价和退出机制,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闲置用地。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拓展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模式,适度增加混合用地供给,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促进土地复合利用。坚持和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创新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配置方式。
引导金融服务起步区开发。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供给,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稳步增加涉农贷款投放规模。构建与开发性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海外财团战略合作机制,支持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设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创投引导等政府性投资基金,强化起步区开发建设与资本市场对接。鼓励起步区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起步区金融机构用好央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建立成本收益相匹配的投融资机制,综合考虑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周期,科学组合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项目,合理设计投融资方案。
完善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理行使要素定价自主权,完善要素价格公示、发布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转变。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健全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市场交易规则。健全促进转型升级、节能环保和兜住民生底线的价格政策体系,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第三节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积极营造效率高、服务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区域投资吸引力,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打造全国投资兴业的价值高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打造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升级版。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创新实行“新区特办”机制,全面推行区域评估评价工作,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审批,针对关键重大项目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审批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一照多址”和集群注册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积极开展“一次办好”改革,推行行政审批“联合办”、商事登记“即时办”、高频事项“智慧办”、投资贸易“便利办”、工程项目“承诺办”。创新“互联网+”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模式,建立快速服务响应机制,持续简化办事流程、优化办事体验、提高办事效率。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探索新技术新产品以前置审批为主转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建立“试点容错”扶持机制,定期编制重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支持和引导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审慎采用信用惩戒、资格认定等方面限制,在部分行政执法领域,探索实施“不罚清单”“轻罚清单”。结合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国际监管相互认可的制度安排。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国资国企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释放国资国企服务起步区开发建设的内生动力,打造国资管理体制创新示范区和国企高质量发展先锋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起步区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重大工程和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支持企业家参与起步区涉企政策制定,健全规范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励企业家在起步区奋发图强、干事创业,加快在起步区培育海量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第十二章 凝心聚力 健全规划实施新机制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加强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监督评估,为起步区建设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确保规划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眼光、专业水平。贯彻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在起步区落地见效。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干部梯队建设和人才工作体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常态化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整治,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
第二节 完善协调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省、市两级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起步区建设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点工作,研究起步区发展方向、战略规划、重大决策等,定期研究需要提请省、市级层面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高位推动、省市一体的工作推进格局。各成员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力支持配合起步区建设,形成强大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起步区要自觉履行具体落实责任,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大胆突破,创造性落实党中央以及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超前改革试验和创新探索,推动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第三节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快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各项支持政策落地,统筹用好山东省支持起步区建设相关政策,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济南市与起步区协同推进“四区”政策复制落实工作,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政策洼地。
强化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国家赋予财税试验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支持起步区加快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着力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态工程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用好政策性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各类政府性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起步区项目优先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项目融资。
切实加强用地保障。对起步区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差别化管理,最大限度将起步区内基础设施类项目列入单独选址,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市级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起步区予以倾斜,优先保障。加大起步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储备力度,根据起步区用地需求和库存指标结余情况,优先购买使用市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加强项目保障。积极争取将起步区更多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同时争取将起步区的市重点项目视同省级重点项目,享受省级重点项目相关支持政策。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支持引领性工程、平台、项目优先向起步区布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优先向起步区布局,积极争取央企、省属企业总部和省属企业“四新”经济项目优先落户起步区。
第四节 强化规划监督评估
健全规划实施监管和评估制度,确保规划有序落地。搭建起步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数字规划建设管理平台,建立“实施—监测—评估—维护”机制,提升规划的适应性。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跟踪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该容错的大胆容错,该使用的大胆使用,激励各级干部主动作为。扩大起步区建设的公众参与,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起步区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本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如下。
第一节 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分析
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起步区建设的先决条件、重中之重,充分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全面考虑城市功能布局、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在对起步区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充分调研基础上,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提出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功能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蓝绿空间占比、用水总量、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污水收集处理率、细颗粒物(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达标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绿色生态指标,要求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环境问题整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深度节水控水,努力把起步区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总体上看,本规划与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符合。
第二节 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
规划实施对起步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生态影响、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规划实施中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需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和消耗大量的物资资源,会对山体、植被、水域等产生一定的破坏;各类企业、平台机构、服务系统运行及项目施工将产生废气、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经济社会活动将消耗大量能源,产生一定规模碳排放,影响气候变化。
第三节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做好污染物排放控制。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控制废气、污水和固体污染物排放,积极推广新能源、节能环保设备应用,提高城市建设信息化、智慧化水平;积极采用综合措施,对规划实施产生的污染进行有效防治,改善起步区区域内环境质量,确保规划实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可控。
强化环保技术研发应用。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积极研发、运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降低规划实施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加大环境监管保护力度。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对相关建设项目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监管工作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重视环境风险防范。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完善环境风险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落实环境风险防范的主体责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切实预防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起步区建设与发展,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起步区率先建设全国碳中和绿色城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实现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助力起步区打造成为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监委,省法院,省检察院。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计划围绕全省“十四五”规划实施,落实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部署要求,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降低物流成本等重点任务,增补一批
5月30日,山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青宁沟流域生态治理及截污工程(一期)补充段项目招标计划公布,概算投资7752万元。招标人济南城建动能转换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共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详情如下:共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重大战略部署,共同推动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1月2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对2023年度拟支持的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名单进行公示的通知。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基于分布式智慧储能能源数字管理平台及智慧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多个能源项目上榜。原文如下:关于对2023年度拟支持的省新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1月22日,山东泰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泰安市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先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重污染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8月26日,聊城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印发聊城市贯彻落实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财政政策措施》,精准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此次山东出台的财政政策措施从切实增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服务
8月22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台港澳办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第27届鲁台经贸洽谈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网记者:当前,山东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请问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山东在与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方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28日,临沂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提到,探索实施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工程,在具备条件的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探索建设大型示范项目,支持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6月28日,临沂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提到,着力构建“4+2+2”战新产业体系,建设“鲁南战新产业发展高地”。做优做强“四大支柱”节能环保产业,重点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6月26日,德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德州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通知提出,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达到60%以上,提前2年完成省定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优化县际横向生态补偿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中标结果公示,日照市东港区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28.4亿元,采用“生态治理+产业开发”EOD开发模式,推动涛雒镇海洋渔业与产业开发有效融合,通过产业开发收益反哺生态保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10月24日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2024年版)》,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服务类目包含乡村环境治理服务、废弃物处理服务、生态资源调查与监测服务、生态资源管护辅助性服务、野生动物保护救助辅助性服务、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10月24日至26日,黄河流域“+”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黄河九省(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平台成立大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
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第二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通报:兴安盟部分河流及岸线保护治理不到位2024年10月,自治区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兴安盟进行督察。督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办好“两件大事”、
四川省巴中市生态环境局10月3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美丽巴中建设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目标生态空间格局逐步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到2027年,巴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国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
松原市生态环境局发文,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用于强化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精细化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详情如下:关于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
10月28日,山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发布。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28.4亿元,采用“生态治理+产业开发”EOD开发模式,推动涛雒镇海洋渔业与产业开发有效融合,通过产业开发收益反哺生态保护治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持续、共赢发展。1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10月23日,沿黄九省(区)国资委共同举办“黄河流域省(区)属国资国企对接交流会”。会上,山西低碳环保集团与山东省环保集团、陕西环保集团、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甘肃省润陇环保集团、宁夏环保集团等黄河流域省级
威海市人民政府网站10月24日发布《美丽威海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面向美丽威海建设目标,提出了立足实际、体现特色的七大板块26项重点任务。一是构建“一屏一带十廊多核”的高品质生态空间,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和提升精致威海自然生态功
10月23日上午,在东营“黄河流域省(区)属国资国企对接交流会”上,山东环保集团、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陕西环保集团、甘肃润陇环保集团、宁夏环保集团等黄河流域六省区环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10月16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绿色低碳转型新优势目标到2035年,绿色生
11月18日,济南市章丘区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涉及项目质量检测标;跟踪审计标;项目管理标;监理标;EPC标。主要建设内容为:1、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规模为5万m/d,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座生化池更新改造,鼓风机房、深度处理单元、污泥处理系统、加药系统、水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电力市场交易委托服务发布竞争性磋商公告,本项目为2025年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电力市场交易委托服务,范围包括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东区供水分公司、济南泓泉制水有限公司、济南水务集团长清有限公司,本项目共划分为一个标段。本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山东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投资建设引导性公告》,统筹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有关情况,优化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布局,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项目,现发布济南市
10月27日、30日,3天时间内,山东院总承包建设的济南热电集团有限公司2×66万千瓦先进燃煤机组供热项目2台机组发电机定子连续吊装就位,圆满实现2项重要里程碑节点,体现了“项目管理4.0”体系的引领性、示范性、科学性,为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吊装工作中,山东院总承包项目部超前策划,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电力自动化专业的最新发展,提升班组成员的专业技能,10月19日至10月30日,南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能集团”)调控中心自动化班组一行5人前往山东济南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积成电子”),进行一次体验式学习。积成电子副总经理、项目管理部部长、系统
济南市人民政府网站9月30日发布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2023年10月12日印发的《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济政办字〔2023〕42号)同时废止。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四十三项整改任务整改情况的公示,济南全市在产3家钢铁企业共投入约96亿元,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了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清洁运输等环节2327个点位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关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四十三项整改任务整改情况的公示我市第
10月16日,山东济南历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一期)工程总承包(EPC)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报价:967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济南市工信局为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规范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生产行为,根据《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的规定,起草了《济南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对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24年11月8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4日,泽安济南莱芜区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中标公示,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山东德润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以43504.0449万元中标该项目,折合单价1.088元/Wh。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招标人为泽安新能源(济南)有限公司,采购需求为EP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4日,泽安济南莱芜区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中标公示。中标单位为(联合体)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山东德润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中标价为435040449元,折合单价约为1.087元/Wh。原文如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