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1月5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市场。详情如下:
关于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引领、分类实施,改革创新、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围绕“培育产业、支持企业、带动就业”总目标,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市场,不断提升我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25年,我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规模和比重显著提高,省域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和稳定性显著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两山”转化机制基本实现。
二、参与程序和要求
(一)建立项目储备库,科学引导社会投资
县级人民政府要依据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结合本地区生态本底和国土“三调”成果,聚焦农田、矿山、河湖、城镇、海洋以及综合(自然综合体)生态受损空间,明确本地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任务,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储备库。入库项目应明确项目区范围、修复目标与要求、实施周期、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以及及可给予的支持政策等内容。每年12月底前,根据项目储备库和本地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指引目录》。
(二)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公开引入社会资本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发布、第三方服务、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服务。各地可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指引目录》和相关信息在信息服务平台公开发布。依托自然资源网上交易系统,探索建立生态保护修复产品交易平台,公开发布产品交易规则和交易信息。
属地政府要严格按照程序,公平公开择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要与社会资本主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责,把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纳入协议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参与模式、投资回报方式及标准、差别化管理机制,实现社会资本进得去、退得出、有收益。
(三)规范项目实施,强化流程监测监管
属地政府可从行业管理部门、事业单位或其他相关机构中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在授权范围内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单位组织编制生态保护修复方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将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和要求,绩效考核目标,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和后续产业发展要求,各类指标权益,资本进出路径和投资回报等权利义务内容整体纳入方案。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批准的方案是项目开展实施及子项目立项的主要依据。
项目实施应严格按照协议约定,依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和相关标准开展工程设计,科学有序组织施工。县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机制。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的实施,负主体责任。县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业务主管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加强日常监测监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各地可结合实际建立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代表参与项目实施日常监督。
(四)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实施绩效信用评价
项目完工后,实施主体应按照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进行自验,自验通过后报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整体验收,对项目实施整体效果进行评估。在项目整体验收前,子项目应依据相关主管部门要求、技术标准或协议约定先行完成工程验收。
县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对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绩效评价和社会投资主体信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可作为社会资本投资主体方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信用等级评价和确定社会资本投资主体后续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的依据。
三、重点领域和类型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针对乡村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耕地分布碎片化、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以杭嘉湖平原、金衢盆地、宁绍平原、温台沿海平原区域、浙南山地丘陵区域、浙东南沿海岛屿区域为重点,统筹开展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和城镇低效用地整治,以及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二)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
针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破坏、地质灾害隐患、土壤破坏、水环境破坏、植被破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公路、铁路两侧可视范围,钱塘江、瓯江等水系干流及其一级支流河道两侧水岸线至第一层山脊线范围为重点,统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损毁土地植被恢复、破损生态单元修复及生态系统重建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针对围填海问题突出,海岸线开发强度大且利用效率低,海湾建设工程生态化程度不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防灾减灾能力破坏等问题,以环杭州湾、舟山群岛、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海岸带及近岸海域为重点,统筹开展海岸线和海岸带整治修复、自然盐沼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红树林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围填海区域内湿地重构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四)重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
针对各大流域中仍然存在的山体水土流失、废弃矿山点状分布、区域水质和水生态风险隐患和林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以我省八大水系(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流域范围为重点,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要求,统筹开展流域山水林天湖草进行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五)城镇人居环境提升与生态修复
针对城镇生态系统连通不畅、生态空间不足等问题,重点围绕我省“四大都市区”人居环境生态品质提升、衢丽大花园建设、海岛大花园建设和美丽村镇建设,统筹实施生态廊道、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建设等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四、支持政策
综合运用(国办发〔2021〕40号)以及浙江省相关支持政策,实行“一项目一议定”,加大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力度,提高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一)优化空间布局和规划管控
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将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所涉用地空间,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内建设用地、农用地等各类空间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项目范围内涉及零散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及建设用地需要空间置换和布局优化的纳入方案一并审批;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和林地调整的,应纳入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在不突破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性指标的前提下,可依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涉及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修改方案,按程序报批。
(二)释放管控指标关联权益
社会资本投入并完成修复的国有建设用地、海域海岛和集体建设用地拟用于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公开竞争时,该保护修复主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取得使用权。涉及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可按其相关规定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集中连片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可利用不超过3%的修复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反哺生态保护修复主体投入和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区域内的存量建设用地及其它土地修复为农用地、生态用地并验收合格后,腾退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补充耕地、补充林地等各种类型指标,属地政府优先按合同约定价格进行收购归并集中利用,统筹用于县域内城乡建设、产业发展;也可以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林地占补平衡等政策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流转价格超过合同约定部分,由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方共享,强化基本权能的保障力度。
社会资本投资主体将自身依法取得的存量建设用地修复为农用地的,经验收合格后,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可用于其在省域范围内占用同地类的农用地。
(三)支持建设用地多元化复合利用
支持项目区内存量建设用地多元化复合利用,允许修复后项目区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宅基地、闭坑矿山等建设用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按程序调整为经营性建设用地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产业项目,可根据项目区空间建设风貌管控要求及土地利用强度特征,适当降低容积率、投资强度等控制性要求。
支持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区采用“标准地”供应等多元化供地方式改革探索。支持混合产业用地供应,单一类型用地中可突出主导用途(主导用途产业建筑面积不低于50%),兼容仓储、物流、研发、办公、商业等混合用途。在城镇开发和村庄建设边界外,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生态产业项目,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破坏历史风貌和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可暂不做规划调整,按现用途管理。涉及海域使用权的,可依法依规比照上述政策办理。
(四)促进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和绿色发展
鼓励在生态保护修复区内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用地整治活动。以连片流转、适度规模、集约经营作为导向性要求,制定和完善支持土地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激励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林)业、低碳农业,优先支持项目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地域特色鲜明的名牌农产品工程。
(五)引导土石料等资源合理利用
严格按照方案及项目工程设计,对合理削坡减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等新产生的土石料以及原地遗留的土石料,河道疏浚产生的淤泥、泥沙、优质表土和乡土植物,允许生态保护修复主体无偿用于本修复工程,纳入成本管理,如有剩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处置,并保障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合理收益。
(六)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
研究制定基于项目的生态保护修复产品价值核算办法,建立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机制,完善产品目录清单,科学评估产品价值。探索建立森林等生态系统项目级碳汇监测与评价制度,研究制定细分生态系统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鼓励和引导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对形成具有碳汇能力且符合相关要求的生态系统,申请核证碳汇增量并进行交易,拓宽生态保护修复主体收益渠道。创新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开展人工商品林自主采伐试点。深化以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的经营体制改革,创新林下经济、自然资源利用、康养研学等多功能经营利用模式,构建由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企业碳账户、碳标签等构成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七)强化财税支持
按照省与市、县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生态保护修复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落实市、县(市、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责任。研究差别化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财政补贴挂钩政策,提高补贴标准;突出碳汇功能项目的财政补偿支持力度,加大对山区26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财政转移支持倾斜力度。积极落实“三减免三减半”生态保护修复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八)加强金融扶持
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鼓励与支持省内各金融机构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优化信贷评审方式,积极开发绿色金融产品,为项目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鼓励与支持社会资本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森林保险制度,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完善灾害风险防控和分散机制。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产品产权试点,探索将生态保护修复产出的土地指标、林地定额等生态修复产品关联权益作为担保,由金融机构等提供绿色融资贷款。
五、保障措施
各市、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全面落实生态保护修复主体责任,健全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修复企业诚信档案和信用评价制度。各地要把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纳入全省统一监管信息平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快生态保护修复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科学设立项目并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与自然资源资产配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深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协同做好项目日常监督管理。加强法规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品牌建设和推广应用,增强社会资本参与的获得感和荣誉感,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我省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共推美丽浙江建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9日印发《张家口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结合生态修复工作实际,按照上下衔接、充分结合、简明适用、落地传导的原则,确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共15项,包括生态质量类9项和修复治理类6项,涵盖本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要目标任务。[$NewPage$]
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近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局联合印发《湖南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坚持系统观念和综合治理
中国政府网9月25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其中提出:增加绿色就业新机会,积极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等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和就业增长协同增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2024年9月15日)
浙江省财政厅下达生态保护修复专项2024年第八批中央基建投资资金,共计12999万元。浙江省财政厅关于下达生态保护修复专项2024年第八批中央基建投资资金的通知浙财建〔2024〕106号各有关市、县财政局: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生态保护修复专项2024年第八批中央基建投资预算的通知》(财建〔2024〕244号)
8月15日,我们迎来2024年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开花。万里河山,生机盎然。绿色发展正在提速,
《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经由2024年7月26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7月30日发布,自10月1日起施行。条例草案共7章70条,分为总则、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保障与监督及附则。其中加强
四川省自然资源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资源产融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四川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明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智波出席揭牌仪式,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江涛致辞。四川省自然资源勘察设计集团致力于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工程等领域技术支撑,
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适用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名录,确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适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共59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为了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防控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云南省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有关专项规划部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促进国土绿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林草局下达云南省生态保护修复专项
近日,财政部下达2024年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预算,本次下达48亿元,用于支持开展“十四五”期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及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以规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管理要求,推动形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良好局面。《管理办法》适用于广
近日,财政部下达2024年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预算,本次下达48亿元,用于支持开展“十四五”期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及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
近日,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项目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区分行5.2亿元融资。这是今年3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支持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通知》以来,广西首个以项目整体打包获得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广西学习运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引导创新适用技术在生态修复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增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技支撑,提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学化水平,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征集推荐工作,经自主申报、初步评荐、综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区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压实自然资源部门监管责任,督促采矿权人切实履行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义务,确保矿区生态演化态势持续向好。
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列为五个重点领域,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政策包含修复后的国有、集体建设用地的优先权,修复后作为国有农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福建省漳州市发改委筛选确定46个2023年度市“重中之重”项目,总投资67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4亿元。46个市“重中之重”项目中,工业项目10个、总投资18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0.6亿元;交通项目10个、总投128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2亿元;能源项目11个、总投资2781亿元,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2023年01月12日,财政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就项目申报有关事项作出通知,详情如下:财政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财办资环〔2023〕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领域和方向。该部分确定了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矿山生态系统和生态产业融合发展5个领域和方向,使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方式更加灵活、方向更加明确。新疆维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日前已发布实施。根据规划,河南省划定并将重点建设7个能源资源基地和14个国家规划矿区,提升金矿、铝土矿、普通萤石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能力。这7个能源资源基地涉及煤炭、铁矿、铝土矿、钼矿和金矿等战略性矿产。《规划》提出到2025
11月22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预算(第二批)的通知,对河北省、辽宁省等11个省、自治区分别下达1亿,共计11亿元,用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详情如下: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预算(第二批)的通知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
为规范和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海南省财政厅和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制定了《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资金管理办法》,并于11月21日发布,详情如下: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资金(以下简称修复资金)管理,提高资
10月11日,浙江松阳抽水蓄能电站截流验收在杭州顺利完成,标志着电站大坝填筑正式启动。工程截流验收委员会全面听取各方关于工程截流相关情况的汇报,通报质量监督、安全鉴定、移民专项验收和技术预验收等前置工作相关结论,讨论形成了工程截流验收鉴定意见,认为电站截流前的各项建设任务均已完成,符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浙江丽水庆元县抽水蓄能电站在9月有50个以上的工作面在同步开展施工。今年庆元抽蓄项目已完成投资5.5亿元,力争实现9亿元实际投资。据了解,庆元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位于五大堡乡和岭头乡境内,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地面开关站、场内道路及附属设施等组成
近日,中央电视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别节目《共和国巡礼》播出“浙江篇”——《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其中报道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强化跨省电力互济保供,加速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重大项目,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2018年11月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2日,浙江杭州余杭区经信局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第三批杭州市绿色能源领域储能行业成长性奖励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显示,2023年生产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熔盐储能装备,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为燃料电池电堆、双极板、空压机和氢气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浙江省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公布一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参考和借鉴。案例一、杭州市临平区某检测技术有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8日,浙江永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正式爆破开挖,标志着电站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永嘉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80.20亿元,是永嘉县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电站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组成,总用地规模约1900亩,总装机容量1200MW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2日,浙江杭州萧山区共享储能容量租赁权拍卖,转让方为杭州开电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共享储能容量租赁权,共有3个标段,每个标段容量为10MWh。整体为一个标的,起拍价129.0万元。起拍价指该标的一年的租金,实际租金以拍卖成交价为准。标的租赁期为一年,租金半年一付。
10月11日,南太湖流域泗安片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非政府采购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发布。该项目投资金额人民币约29.7亿元(其中,生态环境治理投资:约5.28亿元;关联产业类项目:包括设施养鱼项目(总投资估算约7.96亿元)、文旅康养项目(总投资估算约9.74亿元)、预制菜及冷链物流项目(
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10日消息,今年国庆期间,浙江省全行业用电量9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三产业用电量1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该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码加力,零售业用电总量2.6亿千瓦时,同比上升3.7%,消费市场稳中向好,持续升温。10月7日,携程旅行发布《2024年国庆旅游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全国首次分布式新能源保安全促消纳市场化交易,于今年国庆期间在浙江海宁尖山新区试点开展。据悉,通过研判提前锁定节假日光伏资源,在区域负荷下降明显、光伏发生倒送时,按需调用中标资源,共计出清容量10兆瓦并全部执行。据介绍,国网浙江电力计划在海宁打造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
10月10日,东方电气集团与浙江工业大学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彦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共同见证签约仪式。集团公司科技信息部部长唐勇,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陈耀分别代表双方签字。双方将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进一步开放合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