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为依据,编制我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现对规划内容予以解读。
一、现状与形势
“十三五”期间,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中央改革文件为统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深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基本搭建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监测网络基本建成。总体上,已基本建成监测范围统筹水陆、城乡,监测领域覆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指标逐步与国家接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生态环境保护“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奠定了基础。监测事权改革全面完成。县级以上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为省级、污染源监测事权下放至市(县)级,“谁考核、谁监测”的全新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国家空气和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数据获取率全面提升。监测数据公信力稳步提升。坚持“保真”与“打假”两手发力,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逐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违法违规行为发现、查处、移送机制,严肃查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事件,杜绝人为干扰。监测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初步形成科学高效的监测体系,有力支撑蓝天、碧水、净土等八大标志性战役和生态补偿、风险防范、环境公共服务等各项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成为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的重要法宝和利器,为推动环境质量快速改善提供坚实支撑。
(二)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对统一监测评估提出更新需求。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不断扩大,亟需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统一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对夯实监测支撑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污染防治向准确、科学、依法升级发展,亟需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智慧、融合支撑能力,满足问题、时间、区位、对象和措施对监测的需要,增强生态环境监测的先行引领能力。对强化监测服务提出更多诉求。社会公众对健康环境和优美生态的期盼与日俱增,生态环境参与意识与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服务水平、加强与人体健康相关指标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水平提出更高期待。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支撑、引领、服务”基本定位,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全面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推进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全覆盖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为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面向发展,服务公众。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着眼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群众环境权益维护需要,整体谋划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注重质量,协同融合。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站点精细化、差异化、一体化综合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以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牵引,推动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全覆盖监测和系统协同分析评估。
智慧精准,科技赋能。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运用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技术,保障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唤醒海量数据价值,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感知力、数据要素生产力、智慧决策支持力。
事权清晰,协同高效。落实统一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要求,明晰部门职责边界,厘清省市监测事权,培育规范监测市场。完善有利于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度,加强监测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陆水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格局建立健全,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监测体系基本形成,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得到有效保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显著增强,对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碳监测评估。着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按照“核算为主、监测为辅”的原则,试点谋划点源、城市、区域等不同尺度的碳监测评估业务,提升碳监测技术水平。
大气环境监测。统筹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排放治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需求,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自动监测能力,构建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新体系,深化全省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围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需求,在鄱阳湖流域实施统一监测,深化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提升水环境预警和水污染溯源能力,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监测。以评价环境质量、支撑风险管控为核心,优化完善全省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地上—地下协同监测。
声、人居健康和新污染物监测。围绕提升公众生活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推动完善声环境和人居健康监测,探索新污染物监测。
生态质量监测。按照天地融合、资源共享、全面覆盖、服务监管的原则,构建完善生态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污染源和应急监测。围绕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污染源监管体系,压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体责任,加强执法监测联动。
监测质量监督管理。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统一监管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内部质量控制,加强外部质量监督,对环境监测活动全过程进行监控。
监测数据智慧应用。强化监测数据集成共享、分析评价与决策支持,逐步提升监测大数据应用水平。
辐射环境监测。完善省、市两级辐射环境监测体系,推动设区市基本辐射监测能力建设,优化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四、改革创新
完善制度政策。健全制度体系,优化运行机制,加强多元协同。加强科技支撑。开展调查与研究性监测,支持自主研发监测装备的应用。打造人才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学研用创新机制,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将本规划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等纳入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具体明确落实举措和责任分工,认真贯彻实施。优化协调机制。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统一规划、监测业务协同开展、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信息依法公开。拓展资金渠道。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加强各级财政资源统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宣传引导。搭建生态环境监测“零距离”交流互动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发力,引导公众感受监测、了解监测、信任监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提升生态环境第三方机构服务水平实施方案,通过系列措施,强化生态环境第三方机构在生态环境保护日常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构建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提升生态环境第三方机构服务水平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大制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检验检测项目资质认定范围清单,详情如下: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检验检测项目资质认定范围清单的通知豫市监办〔2023〕29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局登记注册处、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处: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检验检测机构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2022年环境监测行业评述和2023年发展展望,详情如下:为及时总结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2年行业评述和2023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一、2022年行业评述1.主要政策标准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
“四川省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每25平方公里左右就有1个国省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在3月7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副厅长雷毅在谈到建设情况时这样说道。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为加快构建新时期四川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四川省市两级近3年投入10亿元提升监测能
3月8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宁波市生态环境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加强包含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监测(检测)、环境污染治理、污染防治设施运维及验收、土壤污染调查、风险管控和修复、碳排放数据管理、环保管家服务及其它生态环境咨询等在内在宁波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态环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毕节市2023年年度生态环境监测(委托监测部分)第三方服务项目采购公告: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P520500202300016F项目名称:毕节市2023年年度生态环境监测(委托监测部分)第三方服务项目预算金额(元):3,000,000.00最高限价(如有):3000000采购需求:/合同履行期限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2022年度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监测类)信用评价结果的公示,,纳入评价范围的132家社会监测机构中,A级机构24家、B级机构48家、C级机构37家、D级机构12家、E级机构11家;因未上传相关业务至监管系统、业务转型、注销备案等原因不纳入评价范围的社会监测机构160家。上海
为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社会监测机构”)的管理,规范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行为,促进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市场健康、良性、有序发展,近日,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发的“吉林省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登陆“吉林省生态环
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十三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监管领域):近年来,少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弄虚作假,帮助排污企业蒙混“过关”,严重扰乱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秩序。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大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会同相关部门依
2月6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设立支撑低碳发展,逐步开展碳监测评估;聚焦协同控制,深化大气环境监测;推动三水统筹,拓展水生态环境监测;聚焦风险防范,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等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到2035年,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建
2023年2月1日上午,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和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共建的首个海上风电生态环境监测观测站——昌邑海上风电场监测观测站在昌邑风电项目集控中心挂牌成立,并现场查看了在线监测观测系统运行情况。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霍太英、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吉海、昌邑市委书
1月3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以更好地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现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详情如下: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
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2025年广东省成分监测网络运行维护项目招标公告,该项目共分为5个包组,合计预算55349400元。
7月1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测处负责人就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答记者问。南方日报记者:请问我们现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进展如何?今年会有什么重点任务?接下来会在哪些领域加强监测?谢谢。林文: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厅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要按照“环境监测智能、执法监测协同、应急监测高效、生态监测创新、农村监测促产、网络建设同城”的总要求。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
9月下半月,全国大部扩散条件较好,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局部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部分地区首要污染物为PM2.5或PM10。
安徽省合肥市已初步建成全市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网络,涵盖2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6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404家污染源企业监测设施。“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完善监测网络,建立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全覆盖的监测业务网络,打造自动化、智能化、“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
昆明市建立的覆盖全市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包括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环境水体监测网络及噪声监测网络。
近年来,河北省紧紧围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到2020年底,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了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初步建成各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到2020年底,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了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初步建成各环境要素统筹、标准统一、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针对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探索生态环境监测多手段融合应用模式、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智慧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中长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3月24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美国新建年产1GW太阳能组件生产线项目备案的通知。上饶市发展改革委:报来《关于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美国年产1GW太阳能组件生产线项目备案的请示》(饶发改财外字〔2023〕6号)收悉。根据《江西省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赣发改外资〔
江西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采购交易服务平台发布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一辅设备集中采购——低低温静电除尘器设备供货及安装招标公告(招标编号:ZTZX-ZB-2023-412),计划为2×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同步建设高效除尘装置。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
江西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采购交易服务平台发布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一辅设备集中采购脱硫EPC总承包工程招标公告(招标编号:ZTZX-ZB-2023-414),该项目计划为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一
光伏們消息,3月24日,江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新能源规划项目库的通知。经过优化调整,本轮规划库中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规模下降至40GW左右,全省生物质发电项目规模为107.8MW。根据799个项目清单统计,其中光伏约25GW,风电约15GW。光伏项目分为两类包括集中式光伏和屋顶光伏。集中式光伏24.23GW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江西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居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居民家庭住宅、居民住宅小区、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中设置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在执行居民合表用户电价的基础上,居民用户可向电网企业申请执行居民生活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是否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由居
3月9日,九江市下发2023年第一批光伏规划库项目名单的通知,第一批光伏装机总规模约3339.25KW。同时,通知表示,为积极推进我市光伏项目健康有序发展,更好的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请各地积极谋划项目储备并于2023年5月15日前申报2023年第二批市级光伏规划库工作。同时对2022年第一批、第二
根据国网总部下发的《关于推进绿电绿证市场建设助力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落实到承担消纳责任的市场主体,鼓励各类用户自愿消费绿色电力。近期,江西电力交易中心依托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为市场主体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账户,账户包含自发自
近日,赣州发布《关于全力拼经济拼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落实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和锂电新能源、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开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赛马比拼”,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42个,实现年度计划投资1571亿元,开工孚能新能源电池等312个项目,续建中金电子等130个项目
2月13日,江西电力交易中心首次完成117家统调新能源企业全面入市,实现新能源“保量保价”市场化交易结算电量13.15亿千瓦时,偏差率25.42%,差额电费135.58万元。标志着,江西省统调新能源企业正式全量进入市场化交易。据悉,为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江西电力交易中心创新体制机制,即“保量保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3月21日,江西南昌市2023年电网工程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据了解,此次集中开工的重点电网工程项目共12个,累计投资13.94亿元,新增变电容量131万千伏安,涉及南昌朝阳新城、象湖新城、未来科学城、高铁东站新区等重点片区,以及欣旺达、华创等重大项目配套用电。项目投产后,南昌地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3月20日,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5842.8万元,服务期限为三年。项目分为2个标段,一标段预算金额13075.1万元,服务范围含坳上村、虎形村、迳背村、龙井村、箩渡村、坝上村、当塘村、茶元村、短井村、坪路村、新路村、桥兰村、高坑村、武陵村等村庄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