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厦门市人民政府发布《厦门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实施目标,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显著下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保持全国领先,保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筑废土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持续完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无废”理念深入人心,“无废城市”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95%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5%,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达98%以上。全文如下: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厦门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7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工作时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突出创特色、扬优势、补短板,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推进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城市全面绿色高质量发展,致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树典范,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绿色根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政主导,实现多元共治。健全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同增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厘清部门职责,发挥园区、龙头企业支撑作用,充分发动并依靠群众,构建党政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坚持系统集成,强化统筹联动。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协同融合,加强固体废物治理与城市建设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规划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下的“无废城市”建设行动路线图。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分类施策。按照优先分类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严格规范无害化处理的原则,着力解决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单一、全过程监管机制待完善、治理能力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
坚持依法治理,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三)实施目标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显著下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保持全国领先,保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筑废土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持续完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无废”理念深入人心,“无废城市”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95%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5%,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达98%以上。
(四)具体指标
结合厦门市“无废城市”建设实际,共设置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包括24个必选指标、21个可选指标、3个特色指标(附件1)。
(五)实施范围和时限
建设范围为厦门市行政辖区陆域和海域,包括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和翔安区。建设基准年为2021年,建设时间为2023年7月起至2025年12月,2025年后持续推进。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健全无废城市建设机制
1.高位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成立市长任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形成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各区人民政府落实属地责任、部门单位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负责,以下任务均需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强化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全市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机制,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及时总结任务、项目和指标体系完成情况及工作成效。(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2.开展两岸无废交流合作
依托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化两岸固废领域交流合作,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彰显厦门“无废城市”建设特色。推动厦金海漂垃圾协同治理,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机制,推进厦门湾生态保护修复。积极与台湾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引导和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产品等标准制订,深化两岸在行业标准互认、技术共享、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依托海峡论坛、海峡城市环境论坛等活动,组织两岸“无废城市”建设专题研讨交流,提升“无废城市”建设水平。(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深化闽西南固废领域合作
完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生态环保共治共保共享机制,推进厦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等5市区域固废危废处理处置能力共享、联动交叉执法等工作,实现危险废物转移信息互通。探索区域危险废物全流程追溯,加强跨区域转移风险管控。(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构建智慧信息集成体系
依托本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立“无废城市”建设场景应用模块,加快构建“1+N”无废城市集成应用框架体系。整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废土、农业固体废物等数据的管理应用,打造危险废物全面监管、医疗废物全程追踪、建筑废土规范运输等多个场景,形成“无废城市”建设综合信息一张网,加强无废指标考核、项目库动态跟踪、任务清单进展调度。(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引导产业绿色转型,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1.统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
助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应用,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构建“4+4+6”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贸试验区为重点,持续加快构建“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制造体系,围绕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唯一“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打造全产业链减废模式的领头雁,到2025年争取累计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落实跨岛发展战略,引导同翔高新城和银城智谷等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探索在园区统筹同步配套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园区管委会、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1 助推园区核心产业绿色升级 促进全产业链减废
持续推动绿色园区建设。依托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绿色园区建设基础,鼓励完善绿色发展资金奖励政策,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类项目纳入资金支持范围。
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构建以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龙头企业为主的两条绿色供应链体系,探索建立供应商绿色认证体系,实施循环包装和包装减量,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推动绿色工厂建设。充分发挥天马微电子、电气硝子、友达光电、联芯、三安光电等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强化绿色制造水平,鼓励重点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通过优化厂区设计、优化用能结构、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等措施建设绿色工厂。
推进绿色产品开发。开发推广平板显示等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设计示范试点。
推动循环化清洁化改造。巩固提升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开发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水平,有序推动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各区产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推动以重点行业或园区为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申报。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各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发挥工业园区示范效能
开展“无废园区”建设。研究制定“无废园区”建设指标体系,推动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沧台商投资区、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开发区等开展“无废园区”建设。(各园区管委会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配合)
加强园区固废治理能力共享。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工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区域性环境治理资源共享机制。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废酸、废有机溶剂为重点,在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探索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许可证豁免管理。(各园区管委会、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促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推进新能源固废利用。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探索加强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增创厦门“无废城市”建设新特色。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区域中心站建设,构建收集型回收服务网点及多个储存型网点,形成厦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络。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进口)企业、动力蓄电池生产(进口)企业、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企业等依法对其终端产品承担废旧产品回收利用、信息公开、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等生产者延伸责任。鼓励厦门时代、厦门钨业等重点企业构建覆盖“设计-生产-梯次利用-回收再生”全环节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产业示范。(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2 推进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构建循环产业链
践行无废设计。以厦门时代为试点,探索优先使用可再利用、可降解、可再生材料,推广通用化、模块化设计,并与高校、动力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等合作研发,提高动力电池核心金属材料综合回收率。
推行无废生产。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工厂建设,建立生产制造过程固体废物、能耗标准体系和生产指导规范,做到生产固废应收尽收。
规范回收网点建设。出台回收网点建设技术指引,规范回收网点建设及运营,对回收网点进行考核评估。
鼓励梯次利用。鼓励企业创新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探索线上交易、线下交货的电池残值交易。推动电池回收与利用溯源监管,完善梯次利用和资源化利用规范化管理。
创新回收模式。鼓励梯次利用企业、再生利用企业与新能源整车厂、电池厂、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电池租赁公司、汽车拆解厂等企业合作共建、共用回收体系,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探索建立首次使用和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以租代售、车电分离、整车拆解”模式。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电池供应商、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快速检测及残值评估技术、退役电池自动化及精细化拆解设备、梯次利用技术、湿法回收技术研发。出台相应奖补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包拆解回收、梯次利用、资源再生规模化产线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多元化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绿色信贷和发行绿色债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工业固废治理能力
推进规范化监管。建立产废企业差异化监管考核机制,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鼓励企业自主委托开展第三方核查并按核查结果进行台账登记,如实记录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处置等信息。完善工业固废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监控技术,推动实现工业固废全过程、闭环式、智能化监管。(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加快处置能力提升。建设东部垃圾焚烧厂三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能力项目,补齐厦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短板,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清单式管理制度,探索编制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技术指南,建立协同收运处置体系。(市市政园林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坚持源头末端统筹,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1.强化农业固废源头管控
推动畜禽粪污源头减量。深入推广干清粪、雨污分流、固液分离、微生物发酵等原位控制技术应用,落实节水措施,实现养殖粪污源头减量。持续推进同安区、翔安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严格考评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五大行动”,支持工厂化养殖,指导推进规模化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大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监管力度。(市海洋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地力提升,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施用。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绿色防控示范技术,2025年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同比2021年分别减量7.36%、7.39%。开展同安区生态茶园建设,加快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2.加强农业固废回收处理
构建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格查处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地膜,严禁生产和使用不合格地膜产品。鼓励开展新型农膜、田间清洁生产等试点建设。遴选回收主体,落实补助标准,逐步形成“农民自愿、企业受益、环境改善”的良性发展模式。到2025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达到8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进生猪保险工作,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提条件。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视频监管。(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配合)
3.优化农业固废利用体系
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发展种养结合型畜牧业。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在同安区、翔安区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组建生物发酵床维护、粪污有机肥加工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深化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秸秆肥料化,进一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改造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装备,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将秸秆还田粉碎机等纳入补助范围。(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财政局配合)
开展渔业垃圾回收利用。加快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设施建设,定期开展渔港水域、坞道清洁,积极做好港区垃圾收储运工作。(市建设局、市海洋局、厦门港口局、市市政园林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淘汰回收传统水产养殖泡沫浮球,建立废旧渔网渔具回收处置制度,将渔具垃圾纳入渔港防污设施回收范围。强化捕捞渔船双控管理、渔船减船和更新改造。鼓励废弃塑料、木制品、海蛎壳等海洋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市海洋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厚植“无废城市”建设优势
1.推动生活固废源头减量
持续推进禁塑限塑工作。鼓励推广使用环保可降解替代产品,推广使用纸质包装代替塑料包装,积极响应“以竹代塑”倡议。持续开展民航限塑专项行动和过度包装治理行动,落实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报告制度。到2025年,各类展会活动、A级旅游景区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在全市星级酒店和饭店推行不主动提供“六小件”等一次性用品,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5%。(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民航厦门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落实绿色生活行动计划。倡导绿色生活、低碳生活新时尚,做好净菜和白条鸡、鸭上市,推行大型批发市场厨余垃圾就地减量,倡导“光盘行动”。推行机关无纸化办公、鼓励使用再生纸制品、不使用一次性水杯。深化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景区、环境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开展生活领域各类“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到2025年,打造一批无废餐饮、无废码头、无废邮轮、无废机关、无废校园、无废景区、无废社区、无废教育基地等。(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国资委、厦门港口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化垃圾分类“厦门模式”
推进垃圾分类创新工作。深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建立健全与垃圾分类挂钩的收费机制,积极推进差异化收费。积极推行垃圾分类示范引领,完善“经验共享、难题共解、师资互派、跟训见学、定期交流”五项工作机制,促进提升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市市政园林局、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3 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厦门模式” 垃圾分类工作全国领跑
做好前端分类。新建垃圾分类屋(亭)200个。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建立智慧化垃圾投放体系。
完善回收体系。制定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推动居民广泛参与垃圾资源回收活动,引进智能回收箱,推进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建设。建立“分类投放、统一清运、区域分拣、集中处理”的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循环和处置机制。
深化社会参与。深化社会动员和教育培训,持续推动“小手拉大手”和暑假垃圾分类打卡等活动,督促引导更多家庭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
推进创新发展。建立健全与垃圾分类挂钩的收费机制。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推动厦门垃圾分类工作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健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断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提升改造投放点,优化分类错峰直运,鼓励农村地区实行上门收运,开展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试点。依托厦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平台优势,建设点、站、场高效衔接的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市市政园林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常态化监督管理。开展全要素考评,建立健全行业考评长效机制。完善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机制,及时曝光垃圾分类执法典型案例。因地制宜建立智慧化垃圾投放体系,完善智慧环卫平台建设与管理。(市市政园林局、市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海漂垃圾治理机制
巩固提升海漂垃圾治理成效。加强岸滩及海面漂浮垃圾的监测调查,提升专业化“海上环卫”队伍能力,每100公里岸线至少配备一艘打捞船,在亲海岸滩等重点滨海区域增加垃圾收集设施,进一步推动海漂垃圾分类处置。持续完善“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海漂垃圾“四化”治理机制,深化“岸上管、流域拦、海面清”的成效,进一步降低海漂垃圾分布密度、覆盖度。到2025年,重点岸段无明显可见垃圾,基本实现“水清滩净”,建成一批“美丽海湾”“美丽河湖”。(市市政园林局、市海洋局、市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4 推广筼筜湖综合治理经验 助力打造美丽河湖
秉承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治湖方针,统筹河湖岸线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加强河道、湖面保洁和清淤,助力打造一批“美丽河湖”。
综合整治控源截污。巩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持续坚持“全收集、全处理”,最大限度防止污水入河、入湖。湖岸绿化采用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养护、提升沿线垃圾分类管理能力,多措并举控源截污。
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推广筼筜湖区固体废物治理模式,实施各湖体清淤与污泥处置、排洪沟清理措施,减少底泥污染释放,探索淤泥海藻资源化利用,开展红树林种植和修复等生态修复。
湖面保洁长治久清。通过专业化、常态化保洁,海藻落叶等湖面垃圾精细化低碳化打捞等措施,持续完善常态化清理机制。
4.提升垃圾综合处置能力
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态园建设。推动东部固废处置中心内的填埋场、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场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打造集垃圾处理、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到2025年,垃圾处理能力达725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保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市市政园林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总结推广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经验,实施餐厨垃圾多元化处理,探索开发果蔬基地、批发市场等生厨余就地处理技术。充分利用当前污泥资源化试点项目示范作用,加快建设集美等干化焚烧处置中心,探索飞灰与沼渣、污泥等协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和示范。(市市政园林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生命周期管理,促进建筑垃圾全量利用
1.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深化建设工程渣土源头减量。加强竖向规划设计,促进源头减排。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以新区建设带动装配式建筑和装配式装修发展,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根据辖区、片区的地理地形编制土方平衡规划,从源头减少土方产生量,做到项目、片区、辖区“三个平衡”,减少土方外运。(市建设局、市资源规划局、各片区指挥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提高绿色建筑等级要求,引导城镇新区按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进行建设。落实国家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要求,开展绿色建筑标识工作,完善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审查、公示流程,依托全国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平台,提高绿色建筑标识工作效率和水平。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100%。(市建设局负责)
2.完善建筑垃圾闭环管理
畅通建筑装修垃圾分类收运渠道。各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筹做好辖区内拆除工程、小散工程、建筑装修工程等建筑垃圾处置工作,实施建筑装修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加强分类筛选和减量化管理,强化再生利用和处置,合理规划布局建筑垃圾中转场,加强建筑装修垃圾产生、运输、消纳管理。(市建设局、市资源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建筑废土处置协同监管。充分发挥市、区渣土办平台作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合力监管水平。加强市区联动和联合执法,加大对使用未依法核准车辆、超速、超载、滴撒漏等建筑废土运输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违法倾倒建筑废土、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督促项目建设(代建)单位对建筑废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全过程负责。(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资源规划局、市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夯实建筑废土信息化管理基础。优化厦门市渣土运输管控平台功能,增设信息统计模块,掌握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废土产生量和消纳量。通过市、区职能部门数据共享,强化渣土运输执法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依托建筑废土收运中转场逐步推动建筑装修垃圾计量统计工作,完善建筑废土统计信息。(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资源规划局、市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建筑垃圾处理能力
完善建筑废土资源化利用体系。编制《厦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建立全链条建筑废土资源化利用机制。推进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业主(代建)单位在拆除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中采用移动式设备现场处置建筑垃圾,实行房屋拆除、建筑废土资源化利用及清运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筑废土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完善建筑废土资源化利用企业末端产物去向监管,鼓励资源化利用企业间协同开展泥浆、泥饼再利用。开展建筑废土再生产品绿色标识和行业认定工作,编制建筑废土再生产品及适用工程(部位)目录,提升再生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认可度。到202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35%。(市建设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拓宽建筑废土末端消纳出路。因地制宜规划建筑废土消纳场所,探索建筑废土海运可行性,多渠道提升建筑废土的消纳处置能力。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查处建筑废土处置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建筑废土处置责任制,按照“谁产生、谁负责”原则进行建筑废土产生、运输、消纳全过程监督管理。(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资源规划局、市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5 推动建筑废土变废为宝 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合理布局中转场。在各区布局建设建筑废土中转场,完善建筑废土、建筑装修垃圾收运管理体系,加强建筑垃圾的分类和预处理工作。
推动就地资源利用。摒弃以填埋为主的传统处理方式,推动建筑废土就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建筑废土分类出金属和生活垃圾做无害化处理,剩下的再生成为骨料),有效减轻填埋消纳场所压力,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建设资源化利用工厂。结合厦门全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在岛外四个区各布局一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厂,并纳入市级“多规合一”平台。
(六)强化监管能力改革,严防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1.强化产废单位源头管控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已批复的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等重点行业涉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校核抽查,完善涉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纠错机制。动态更新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将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以及配套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的单位纳入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强化企业排污许可中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推动产废源头减量。支持研发、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鼓励光电显示等重点行业开发干式蚀刻、无铅焊接、蚀刻废液在线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物分流分治等危险废物减量化技术。(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收运过程风险防控
完善危险废物集中收运体系。制订厦门市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试点管理指引,持续推动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建立高标准、可持续、规范运营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交通局配合)加强医疗机构废弃物源头分类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督促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要求,防止医疗废物非法加工利用。(市卫健委、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转移运输便捷化。逐步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备案制度,有序推进划定“点对点”常备通行路线,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规范有序,安全便捷通行。推动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对接互验,实现危险废物转移运输轨迹实时在线监控和联动监管。(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利用处置能力建设
提升末端处置能力水平。加快推动厦门市工业固废处置中心(二期)项目建设,改造厦门市工业固废处置中心(一期)生产线,保障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综合评价,提高现有利用处置设施运营水平,持续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优化升级。探索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的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激活技术创新潜力。依托厦门大学、中科院城环所等在厦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围绕本地核心产业集群产废特征,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转化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推广重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和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强化政策保障能力支撑
健全财政金融政策。完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收费制度,制定处置收费标准并适时调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项目的信贷投放。(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人行厦门市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升环境损害赔偿能力。落实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要求,重点引导支持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纳入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名单企业投保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危险废物风险防控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商业险保险保障作用,完善厦门市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到2025年,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保持100%。(市生态环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励、支持危险废物相关企业在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等安装视频监控,采用电子标签、运输车辆卫星定位轨迹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实现对危险废物产生、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依托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监管系统、市“智慧环保”平台,探索开展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处置网上信息共享,实现危险废物信息流、物质流互通。探索建立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网上交易机制,形成“资源属性”和“废物属性”平衡的特殊交易产品。(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统筹四大体系建设,提升创建工作支撑能力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健全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调联动监管机制。研究制定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领域专项管理规章制度。编制工业、农业、生活、建筑等领域“无废城市”建设专项方案,构建“无废城市”建设“1+N”方案体系。完善农业固废、生活固废和建筑垃圾等各类固体废物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实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增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透明度。深化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创新,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各领域“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方案及相应评价体系,融合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有序推进无废园区、无废供应链、无废工厂、无废岛屿、无废文创村、无废机场等厦门特色“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专栏6 多元打造“无废”鹭岛 助力高颜值花园城市建设
无废产业集群。推动核心产业集群中厦门时代、电气硝子、天马微电子、友达光电、联芯、三安光电等重点企业和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沧台商投资区、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开发区等重点园区,通过源头替代、过程减量、末端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开展无废园区、无废供应链和无废工厂建设。
无废岛屿。依托鼓浪屿近零碳排放景区创建基础,通过深化垃圾分类、探索可回收物艺术再加工、定期组织游客开展净滩活动奖励机制等举措,持续推动“无废琴岛”建设。
无废文创村。充分发挥曾厝垵、集美学村、沙坡尾等旅游优势,结合文创品牌,打造“无废+”网红打卡点,拓宽“无废”文化传播渠道。
无废机场。以厦门航空的绿色供应链创新为引领,持续推动全程乘机无纸化、机场场内通用车辆电动化、航线废物回收再利用等举措,助力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打造“无废机场”。
无废港区。结合“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特色海丝核心区建设,探索“无废”港区建设,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废物集中收集,严格海洋倾废管理,依托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聚焦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能力提升。
2.强化技术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在厦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探索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一体化协同治理解决方案。鼓励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积极开展废有机溶剂、废旧动力电池等固体废物相关标准制定,完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标准与资源化产品标准,推动上下游产业间标准衔接。(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激发市场体系活力
推行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推进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固体废物治理项目投资、建设、运行。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建设。大力推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推动形成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资源规划局、市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人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应用物联网和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促进大数据采集分析、违法风险监测预警在环境执法中应用。督促和指导企业全面落实固体废物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规范保税区内企业开展保税维修业务产生的固体废物管理。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将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利用、处置单位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审批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实施过程重大问题,督促各成员单位抓好责任、任务、项目“三张清单”落实(附件3、4、5)。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落实“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组织对各区(管委会)、各部门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评估,总结推广“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做法。各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应在每年12月底前向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无废城市”年度工作总结。
(二)深化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本地优质生态质量,建立“候鸟型”专家工作站,结合“群鹭兴厦”人才工程,吸引固废污染环境防治领域高水平人才、高层次团队到厦门创新创业。组建“无废城市”专家库,召集各类固体废物的政策管理、研究开发、技术应用等领域专家,全程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充分利用金砖国家与金砖创新基地的对接窗口,积极开展与金砖国家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交流合作,重点导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和项目,服务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依托在厦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等优势资源,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选取适合行业探索固废管理新兴职业,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三)优化资金保障
建立“无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动态数据库,全力支持“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向国家、省、市申报环保类重点项目,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各部门根据责任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内容纳入部门预算。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在“无废城市”建设项目的应用,加大无废城市建设资金投入。积极鼓励和支持“无废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工具,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四)抓好宣传引导
各级各部门按照各自主管领域重点工作任务,面向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无废城市”宣传教育,重点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相关政策规定、创建举措、实际成效和经验做法等。探索以闽南特色艺术形式宣传“无废”文化,聚焦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马拉松等活动品牌,开展“无废城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深入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积极搭建公众交流参与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无废”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1.指标体系
2.废物清单
3.责任清单
4.任务清单
5.项目清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两部门公告9个“无废园区”、19个“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公示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24年第29号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10月2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出席发布会,介绍创新开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一、2024年1-9月全国空气和地表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公示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共评选出36个案例作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推荐案例,包括工业固体废物领域6个、危险废物领域5个、农业固体废物领域5个、生活垃圾(包含厨余垃圾)领域9个、再生资源领域6个,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10月10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发改委等18部门联合发布《安徽省“无废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到2027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完善和提升。方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宁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202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原生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实现“零填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缺口基本补齐,农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理体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工信部发布“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公示,“无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引导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推行无废生产方式,
近期,西安市、咸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西安-咸阳“无废城市”共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扎实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联合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探索跨区域“无废城市”共建新模式。《方案》对“十四五”期间两地“无废城市”共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到2025年,
8月13日上午,泰达环保携手泰达市政、泰达绿化、泰达环卫就无废城市环保综合治理工作展开深度合作,在泰达环保本部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约仪式。泰达市政、泰达绿化、泰达环卫主要负责人到访泰达环保,泰达环保主要负责人接待,相关负责人参加。与会各方参观了泰达环保双港项目垃圾吊控制室、主控室等
各有关单位:西安国际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博览会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已成为西北地区规模宏大、覆盖面广、颇具影响力的环保产业与科技创新品牌盛会。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8月2日,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惠城环保”)与北京环境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环境”)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惠城环保总经理林瀚、北京环境总经理韩晓鹏代表双方郑重签约,青岛惠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惠城环境”)总经理张秋艳等出席会议。北京环境系国内头部环境综合服务商,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8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行动方案对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作出总体要求,到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到2027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在
11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山西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5—2029年)》。提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雨水管网、泵站建设改造和排涝通道系统整治。促进城市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垃圾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山东省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若干措施》,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全文如下: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关于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若干措施》已经
【项目概况】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项目EPC总承包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宜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年12月02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WFA020005-202402-012、采购计划备案号:420529-2024-005273、
北极星环卫网网获悉,江西省定南县农村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和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大件垃圾处理)市场化特许经营项目招标,项目预算金额为28684.5万元,特许经营期15年,不接受联合体投标,详情如下:项目概况:江西省定南县农村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和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大件垃圾处理)市场化特许经营
近日,云南省政府采购网公布云南滇中新区直管区城市大管家项目开标结果,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所属三峰城服公司以9514.9万元中标。该项目服务期3年,服务内容包含环卫服务、绿化管护及品质提升、市政道路设施管护、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五大板块,涉及清扫保洁服务面积233万平方米、园林绿化管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湖北省竹山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处理一体化项目(一期)招标,项目估算价1964.86万元,招标范围包括新建洪坪、九华山、双台茅塔寺3个垃圾中转站和三台等13个垃圾中转站提标改造;新增垃圾压缩设备18套、垃圾箱18个、垃圾分类垃圾桶136只、投放垃圾桶9100只、垃圾厢房1050个、储备垃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贵阳市人民政府发布《贵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推动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加大磷石膏、赤泥、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绿色建材应用。加强城镇老旧水厂、供水管网和加压调蓄设施更新改造,开展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和清污分流、破损管网等改造修复。建
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起草了《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并于9月29日起征求公众意见,该办法用于进一步提升温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水平,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管理。详情如下: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提升温州市垃圾分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10月10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发改委等18部门联合发布《安徽省“无废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到2027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完善和提升。方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云南省嵩明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运营服务项目中标结果公示,侨银股份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138万元/年,服务期3年,公示如下:一、项目编号:KMZC2024-G3-02111-ZXGJ-0082二、项目名称:嵩明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运营服务项目三、中标信息标段名称:嵩明县环卫服务中心供应商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武汉市蔡甸区2024-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服务项目招标,项目预算金额约1954万,服务期一年,服务期满,经采购人考核合格,可续签次年合同,合同最多续签二次,三年服务总额近6000万元,招标公示如下:【项目概况】:武汉市蔡甸区2024-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服务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山东省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若干措施》,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全文如下: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关于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若干措施》已经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辽宁省工信厅发布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机构推荐名单(第二批)和撤销名单(第一批),确定了第二批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机构26家,保留了第一批评价机构11家,撤销了第一批评价机构7家,公示如下: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有关单位
《吉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已于7月29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一审,根据一审审议意见,形成了《吉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现将条例草案修改稿予以公布,公开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欢迎全市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登录吉安人大网(.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乌审旗蒙大能源环保有限公司纳林河产业园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合作项目招标,项目固废综合处置量约140万吨/年,服务期5年,不接受联合体投标,详情如下: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安徽省工信厅印发《安徽省贯彻落实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位运行,保持在57%以上,其中磷石膏保持在73%以上;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规范企业数量稳中有升。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自然资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公告,项目位于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石油化工园区内,总投资人民币3.988亿元,建设内容为:年收集、综合利用和处置工业废物16.5万吨,包括物化处理危险废液3万吨、焚烧处置危险废物2万吨、综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三明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批准永安金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及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利用永安金牛水泥有限公司现有45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综合利用一般固体废物(替代燃料),并协同处置铝灰(HW48)、飞灰(HW18)等。公示如下:永安金牛环保科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汕尾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尾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收集转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清远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清远华侨工业园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中心项目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决定的公示,清远华侨工业园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中心项目二期工程对现有废线路板综合利用系统处理规模从800吨/年改扩建至6000吨/年,工艺由干法废线路板综合利用系统更换为湿法废线路板综合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法律法规,《每年1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变更》(以下简称“项目”)正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对该项目环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